[摘 要]图书馆开展未成年人服务离不开与其他机构和人群的合作,与学校图书馆合作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本文论述了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图书馆合作的范围与途径,以及合作的促进机制,以期公共图书馆更为有效地为未成年人服务。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未成年人;合作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41(2016)01-0071-0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4年发布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宣言》明确提出公共图书馆是地区的信息中心,为个人和社会群体进行终身教育、自主决策和文化发展提供基本条件;各年龄群体的图书馆用户都能在图书馆找到与其需求相关的资料;公共图书馆使命中涉及未成年用户的有两条,一是养成并强化儿童早期的阅读习惯,二是激发儿童和青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未成年人服务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一直在努力让更多的未成年读者认识图书馆、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在我国,未成年人一般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涵盖了从出生、幼儿园直至中小学的所有孩子,与中小学图书馆合作,培养中小学生读者就是公共图书馆服务未成年人的有效途径。
1 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合作的意义
1.1 合作多赢
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各具优势,各负使命,在人员、经费、馆藏有限的情况下,双方合作、资源共享,带来的是互利多赢。一方面,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合作,能充分利用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发挥教育功能,吸引更多的教师及中小学生甚至家长利用图书馆,扩大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和服务覆盖面。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衡,目前我国尚未实现中小学图书馆(室)全覆盖,即使设置了图书馆(室)的中小学中也存在着馆藏数量少、质量差、缺乏专职或专业管理人员等问题[1],与公共图书馆合作,使师生能更便捷地享受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和资源;同时,服务能力的提升,能改变中小学图书馆在学校中的附属地位,促进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在一些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社区、乡镇,图书馆、文化站有馆藏却没有专职管理人员,这些地区的中小学几乎没有专门的图书室,双方合作,实现资源和管理人员共享,既可解决社区、乡村图书馆的管理人员问题,又能改变学校没有图书馆的现状。
1.2 有利于从小培养未成年人的阅读习惯,提高信息素养
阅读是增长知识、拓宽视野的重要途径。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第十二次中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0—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76.6%,人均图书阅读量仅为8.45本[2]。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合作可以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好的阅读资源与阅读教育,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素养;另外,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双方合作有助于为未成年人提供良好的信息环境,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
1.3 有助于从小培养未成年人利用图书馆的习惯
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合作,能从小培养中小学生利用图书馆的各项资源和服务进行学习和研究的习惯,为其终身学习和探索创新打下良好基础。
2 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合作的范围与途径
2.1 人才培养合作——不断提升未成年人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和技巧
馆员是图书馆开展未成年人服务的核心。目前,中小学图书馆(室)管理人员缺乏,有的学校图书馆(室)没有固定的专职管理人员,有的管理人员由教师兼职或转岗而来,大多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专业水平较低,管理不规范,缺乏图书流通管理的知识和经验,加上开放时间随意,不能很好地配合中小学生的作息时间,很难发挥中小学图书馆的作用。而公共图书馆员大多经过专业培训,能够提供高质量的书刊借阅、信息检索与咨询、阅读指导和推广、组织活动等服务,但缺乏为未成年读者服务应具备的特殊知识,如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馆校合作后,公共图书馆可发挥自身优势,定期不定期地免费组织中小学图书馆(室)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和个别辅导,使他们掌握专业的管理知识与服务技能,并帮助制定相应的工作守则和考核机制,培养专业化的中小学图书馆管理人员队伍。而中小学教师则可为公共图书馆员免费传授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特殊技能,提高公共图书馆员的未成年读者服务水平和沟通技巧。
2.2 馆藏资源共享——丰富与完善未成年人服务资源
由于经费的限制和不确定性,中小学图书馆(室)大多藏书量不足,馆藏类型单一,一般局限于纸质图书,连续出版物或数字资源很少;再者,受应试教育影响,中小学图书馆(室)藏书侧重于考试学科的教辅、教参和一些文学名著,很难满足中小学生的学习和课外阅读需要。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馆藏类型多元,二者建立馆藏共享机制,一方面可补充中小学图书馆(室)的馆藏,丰富中小学生课外阅读资源,满足教师的教学科研信息需求,拓展学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提高公共图书馆的馆藏使用率;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通过深入学校了解学生阅读需求以及教师教学科研的信息需求,使馆藏资源采购更具有针对性。
2.2.1 办理公共图书馆借阅证。为方便学校图书馆使用公共图书馆馆藏,由学校申请,公共图书馆为学校或学校教师办理集体借阅证提供馆藏资源集体外借服务;公共图书馆定期到中小学为学生上门办理个人借阅证,引导、鼓励中小学生个人到公共图书馆借阅书刊。
2.2.2 信息推送与送馆藏上门。公共图书馆为学校师生主动或被动提供馆藏借阅服务。主动提供是指公共图书馆馆员根据中小学各年级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按主题搜集相关图书或数字资源,不定期推送给学校师生预约借阅浏览;定期向学校推送各种馆藏和服务信息,方便师生获取所需资源和服务;向学生推介新技术、新热点等,培养他们利用图书馆的习惯。被动提供是指中小学图书馆或教师根据教学科研的需要,查询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后,通过电子邮件或其他方式向公共图书馆提出借阅申请及清单,公共图书馆根据清单选配馆藏并安排专人送至学校或将数字资源发送至指定的邮箱,供学校师生使用,此时需要学校图书馆担负馆藏管理职责,如有损坏或遗失,按公共图书馆的管理规定赔偿。
2.2.3 乡、村图书室或农家书屋入驻学校。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农村,由于缺乏专职管理人员,文化站、农家书屋处于常年关闭状态,而当地的学校却没有经费设立图书室,可尝试将乡村文化站、图书室、农家书屋设在学校内,馆藏等资产归属不变,管理和使用权交给学校,既可解决双方的困难,又能提高书刊资源的利用率,做到学生有书读,乡村文化站、农家书屋的书刊资源有人管、有人用,如果家长需要还可通过孩子从学校将书刊借回去阅读,同样可以发挥为当地村民服务的职能。
2.2.4 为教师提供信息服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公共图书馆作为地区的信息中心,不仅为未成年人提供阅读、学习资源的支持,同时还可为中小学教师提供教研和学习所需的信息,成为广大教师获取信息资源的重要途径。通过主动推送专题信息资源、为教师代查代检课题等服务,满足教师的信息需求,便于教师了解和掌握本学科领域的最新资源和技术,协助中小学图书馆充分发挥保障教学、服务教学、改善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作用。
2.3 合作培养中小学生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人们必备的基本能力,包括能够判断何时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获取信息,如何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学校图书馆肩负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利用信息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的任务,公共图书馆在这方面具有人员和设施、场地优势,可与学校图书馆合作分级培养中小学生利用图书馆的意识,使每个孩子从小养成利用图书馆查找信息,解决学习、生活问题的能力。
2.3.1公共图书馆员到学校宣传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合作,设置专门的课程,由公共图书馆员前往学校宣讲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开展信息检索与利用技能培训,指导师生查询利用图书馆的馆藏,包括书目查询、数字资源检索下载,图书馆网站、微信、微博、读者活动介绍;指导学生课内外阅读,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利用信息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3.2 组织中小学生参观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协商制订计划安排学生参观公共图书馆,设立专门的学生接待日,由公共图书馆馆员为学生讲解并引导学生使用图书馆。一次可接待1—2个班的同学,并根据学生的年龄设计不同的活动供学生参加,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借阅书刊,学生看完后可直接在学校图书馆归还,再由学校图书馆统一归还公共图书馆。距离公共图书馆较远的学校,公共图书馆可根据经费情况为学生提供参观的交通服务。
2.3.3提供中小学生寒暑假到公共图书馆社会实践的机会。公共图书馆作为校外教育的重要补充,可在寒暑假期间开展“义务图书管理员”活动,为中小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平台。义务图书管理员通过参加图书馆的岗位培训、图书整理、归架、引导读者、回答简单的读者咨询等实践活动,不仅能提升能力、增长见识,而且通过体验图书馆管理工作,提高信息检索和查找能力,学会利用图书馆并爱上阅读。
2.4 分级阅读指导和推广合作
阅读是教育的核心,也是人们最基本的学习能力。阅读是每个人自我提升的重要手段,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小学阶段是未成年人成长的关键期,有目的、有计划地读书,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对他们的成长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图书馆同样担负着学生阅读指导、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使命,二者合作将大大提高阅读推广的力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1分级阅读指导服务。公共图书馆配合学校的课程安排对中小学生分级进行阅读指导,首先是激发中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是教会他们选择读物,最后教会中小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对于阅读能力较差、未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公共图书馆可配合教师采用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方式,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根据不同的年龄选取读物并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共同引导这些孩子跨越阅读障碍。
2.4.2 合作举办校内阅读活动。为了推动中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公共图书馆还可以拿出经费、抽调馆员参与学校或少先队、团支部、学校社团设计组织阅读活动,如读书知识竞赛、朗诵会、故事会、读书笔记展、课外书课本剧表演、读书汇报会、专题讲座、周末读书俱乐部、“故事爸妈”进校园、家庭阅读等丰富有趣的活动。图书馆员或学校教师可向各年级学生推介读物并提供读物,由馆员或学生带领同学共同阅读,并开展诸如读后讲述、专题讨论、交流读书心得、制作读书导报等活动。另外,还可以组织中小学生参加公共图书馆开展的社区阅读推广活动。通过各种活动,促进中小学生对阅读的喜爱,为图书馆、家庭、学校、学生、教师架起合作沟通的桥梁。
2.4.3 开展假期阅读活动。中小学图书馆寒暑假期间不开放,限制了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公共图书馆365天开放,是除家庭和学校外最重要的阅读场所,正好可以为中小学生提供假期阅读服务。公共图书馆可在寒暑假之前与学校教师合作,为学生开列假期阅读清单并按清单准备好读物,教师按清单向学生布置假期的阅读作业,以此推进中小学生假期参与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活动。
2.4.4 多样化手段引导数字资源阅读。数字时代未成年人对数字资源具有天然的亲近感和接纳度,如何引导未成年人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数字阅读,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有效地开展数字阅读已成为新时期图书馆服务的重要使命。未成年人数字阅读最大的问题是资源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和资源繁多难以选择。公共图书馆应利用自身的环境和数字资源优势,为中小学生传播数字阅读技术,提供安全健康的数字资源、推荐可靠的专业性较强的阅读网站;结合中小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社团活动等,开展多样化的数字阅读宣传推广,组织多层次的数字阅读课外活动,教会未成年人掌握数字阅读技术和阅读技巧,避免数字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协调好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的关系。
3 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合作促进机制
公共图书馆和中小学图书馆虽然在未成年人服务方面有明确共识,但双方是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分别隶属于文化系统和教育系统,各自的资源、活动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双方合作不仅需要上级部门的支持,而且合作需要在调研的基础上,按各自的实际情况,确定合作的范围和深度,逐步探索建立双方合作的促进机制,有利于合作健康、长远发展。
3.1 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
为了打破双方合作的行政壁垒,中小学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合作,应有法规、政策和体制的要求与保障。2003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规定了图书馆的基本任务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采集各类文献信息,为师生提供书刊资料、信息;利用书刊资料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知识等方面的教育;指导学生课内外阅读,开展文献检索与利用知识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利用信息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3]。2015年6月1日,教育部、文化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中小学图书馆与本地公共图书馆特别是少年儿童图书馆、高等学校图书馆要积极开展合作,推进资源共享,探索实现通借通还。中小学图书馆要主动探索向社区、社会开放,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农村中小学图书馆要发挥辐射作用,采取有效措施服务农民精神文化需求[4]。这两个文件的出台,从行政层面对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合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3.2 成立专门的协会或组织机构促进双方的合作
建立专门的指导机构对公共图书馆和学校图书馆的合作进行指导、培训,提供交流的机会,可采取举办学术会议、建立专门的合作指导网页,提供合作的指南,展示合作成功的案例,发行刊物、创办电子期刊、博客,创建在线学习社区等,为图书馆提供共享与交流平台。中国图书馆学会下设的中小学图书馆委员会、阅读推广委员会、未成年人图书馆服务专业委员会的工作都与未成年人服务有关,可采取更多措施促进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的交流与合作,部分省市级图书馆学会也可设立指定的工作小组开展类似的工作。
3.3 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合作方式及职责
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的合作方式灵活多样,可以采取总分馆模式,将中小学图书馆作为公共图书馆的分馆来建设;也可以是部分合作模式,两馆取长补短,根据中小学师生的需要整合原有服务模式;还可以双方各自保留原有管理方法与服务方式,只提供馆藏资源或组织读者。不管采取何种模式,双方都应签订合作协议,以书面形式确认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特别是馆藏资源、人员、经费等方面的提供方式以及各方的权利与义务,确保合作过程中沟通顺畅、工作顺利。
3.4 开展大范围校际竞赛活动促进合作
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组织辖区内所有中小学间的合作竞赛活动,如借书证办理竞赛、读书朗诵会、讲故事比赛、课外书课本剧表演赛、年度阅读明星评选活动等,通过校际竞赛调动学校与公共图书馆合作的积极性,避免公共图书馆“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尴尬。
3.5 积极探索地区图书馆一体化的合作网络建设
公共图书馆应该积极主动地寻求与其他图书馆合作的机会和可能性,积极探索各类型图书馆从分散、封闭转向联合、集中、开放的新途径,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为社会各阶层人群服务,促进图书馆事业共同繁荣。
4 结 语
与机构的合作是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发展的方向,公共图书馆在未成年人服务方面应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进行创新,与学校图书馆合作,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图书馆发挥各自优势,整合资源,为未成年人及教师提供更完善多元的服务,不仅有效地扩大读者群,提高馆藏利用率,提升双方的形象,而且是公共图书馆为未成年人服务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卓毓荣.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存在问题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广州市调研实证数据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2(6):32—35.
[2]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二次中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EB/OL].[2015-09-22].http://www.199it.com/archives/
341886.html.
[3]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的通知[EB/OL].[2015-09-23]..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16/201006/88596.html
[4]《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意见》全文及解读[EB/OL].[2015-09-23].http://www.ishuo.cn/show/9065.html
[收稿日期]2015-10-12
[作者简介]牛 波(1972—),女,副研究馆员,云南省图书馆。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