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文学影视化”现象给予图书馆的启示

时间:2023/11/9 作者: 图书馆界 热度: 11640
王伟

  

  

  

  [摘要]“文学影视化”现象给图书馆的借阅量和预约量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并且呈现出借阅量增长幅度较大、借阅时间具有延续性、辐射文学作品范围较小等特点。图书馆可以采取传统宣传与网络宣传并重的方式,在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紧密结合的基础上推广阅读导读活动。

  [关键词]文学影视化;特点;阅读推广

  [中图分类号] G25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41(2015)05-0065-04

  1 “文学影视化”现象

  近年来,影视产业发展极其迅猛,而网络载体的崛起与完善彻底打破了传统影视传播的时空限制,进一步加强了影视传播的趋势,这使影视作品拥有受众的数量更加庞大,而高校大学生成为其中不容忽视的群体。网络在高校的广泛使用,使当代大学生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观看大量的影视作品。观看影视剧作成为高校学生丰富课余生活的一种比较普遍的休闲娱乐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在数量众多的影视作品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是根据文学作品改编而成,无论是传统的文学作品还是网络文学作品,给影视剧作提供了许多文本,这就是“文学影视化”的现象。“文学影视化”现象对文学阅读具有一定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对高校学生阅读来说更加明显。

  文学作品具有自身的特点,它不同于影视剧作的直观性、形象性、刺激性,更多地呈现出间接性、抽象性、多义性的特点,这就需要阅读者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而高校大学生具备较高的文学修养、较好的理解能力,可以说是最佳的阅读群体。而且大学生自身的素质决定了相当大的一部分高校学生在观看影视作品时并非仅仅停留在单纯的娱乐层面,他们在观影(视)完毕后,会思考、质疑改编是否忠实于原著、影视改编与文学作品孰优孰劣等问题,因此一些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势必会产生一个阅读的推力,引起他们阅读原著的兴趣,从而使他们关注原著文学作品的阅读,而高校图书馆的丰富藏书为大学生的这一需求提供了基础。

  2 “文学影视化”现象呈现出的特点

  笔者根据近年上映的由文学作品改编的部分电影及电视剧,以中山大学图书馆为例统计出了“文学影视化”现象给图书馆借阅量和预约量带来的变化(见表1)。

  根据表1不难看出“文学影视化”现象影响下的图书借阅呈现出以下特点。

  2.1 借阅量与预约量的增长

  从表1五部文学作品在三个不同时间段内的借阅量和预约量数据来看,在影视作品上映期间,文学原著的借阅量和预约请求量都高过上映前以及去年同时段的借阅量和预约请求量:图书借阅量基本上是影视剧作上映前的2倍,而预约量的变化尤其明显,最高甚至达到上映前的30倍。显然,在影视剧作的影响下,文学原著的借阅量和预约量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2.2 原著借阅量的时间延续性

  “文学影视化”现象对原著借阅量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时间上的延续性,而非仅仅局限于影视剧作的放映播出时间,例如:《呼兰河传》《红高粱家族》《匆匆那年》等在2015年3月4日至2015年6月4日之间的借阅量和预约量分别为65、20,15、4,21、5,统计数据显示与影视剧作首播期间的借阅量大致相当。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除了影视作品的余波影响外,还应和各大网站相继播放有一定的关系,而网络观影又是大学生观看影视剧作的重要方式,因此其影响力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也不足为奇。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原著的预约量却全部下降了,这表明读者的阅读热度虽有所持续,但也已开始下降。在这里,预约量是衡量文学原著阅读时间延续性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2.3 不具有较大辐射性

  “文学影视化”辐射的基本上就是改编的原著本身,对作家的其他作品虽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总体看来,这种影响较小,或者说要远远小于对原著本身的影响,这一点从预约量来看尤其明显。

  从表2不难看出,相比表1的借阅量和预约量,尤其是预约量,表2的几部相同作者的文学作品(莫言:《红高粱家族》《檀香刑》,九夜茴:《匆匆那年》《花开半夏》,路遥:《平凡的世界》《人生》)在表1影视作品上映期间基本上没有出现大幅度的变化,呈现较稳定的趋势。

  3 “文学影视化”现象的复杂性

  “文学影视化”现象存在多种情况:有些文学作品在影视媒介介入之前就已经广为人知,并且一直受到读者的喜爱,如《平凡的世界》,其借阅量一直居高不下,改编为同名电视剧播出后又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小说的传播途径,更进一步促进了读者阅读;而一些时效性较强的网络小说在借阅量高峰后很快会下降,但是这一类图书经常会被拍成影视剧,往往会再次出现借阅高峰,例如《匆匆那年》《何以笙箫默》等就是蹿红于网络,在影视传播的效应下纸质书籍借阅量和预约量大增。当然,文学作品改编成的影视作品并非一定会引起读者关注,一般来说,只有那些“大片”或者话题性较高或者宣传有一定力度的影视剧才会产生这种现象。例如上述所举《花开半夏》《人生》,虽然都曾被改编成电视剧播出,但是其借阅量并无大幅度增长,尤其是预约量,基本无较大变化。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的双重互动,很大程度上扩张了文学作品的传播范围,拓展了文学作品的影响力。

  需要注意的是,“文学影视化”现象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影视作品的确对文学作品的传播有最直接的推动作用,对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大众的文学积极性和文学关注度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使文学的阅读和推广具有了更大的可能;另一方面,因为影视作品是对原著的重新阐释,部分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往往不能寻求到准确的契合点与文学完美融合,削弱了原作的文化精髓。加之影视作品的商业化,导致部分以文学为蓝本的影视作品不但不能体现文学作品的真实价值,反而会因其所传递的片面性信息误导受众,这种利益化驱动地改编是对文学作品的曲解,在“文学影视化”流行时代对文学作品的影响很不好,这就更需要阅读原著,更需要引导读者去阅读原著。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