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重庆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具有规范的管理机制、统一的合作平台、深入的评估机制等特色,但仍存在分馆运营模式不够明晰,管理软件承受能力及稳定性、物流和费用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应通过完善体制、建立平台运行反馈机制、开设专项费用等予以解决。
[关键词] 重庆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读者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2.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41(2015)04-0022-03
2012年5月26日,重庆公共图书馆启动通借通还服务项目,这有力推进了重庆地区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截至2014年12月,“一卡通”有效持证读者达183 609人,文献借阅量累计达1 748 761册。随着通借通还业务量的不断增长,通借通还服务问题日益凸显,本文将通过重庆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现状分析,归纳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1 重庆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现状分析
1.1 规范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
图书馆通借通还分为分散共建及合作共建两类服务模式。分散共建模式适用于办馆理念、运营模式、工作分工与风格存在较大差异的图书馆间的通借通还服务,如不同类型高校图书馆间的通借通还服务[1];合作共建模式适用于发展目标、管理体制、工作风格较为一致的图书馆间的通借通还服务,如基于总分馆体制的公共图书馆联盟。重庆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采用的是合作共建模式,客观上有利于统一规划、[JP2]统一组织、统一行动管理体制的构建。目前,重庆公共图书馆出台有《重庆市主城区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技术标准》(以下简称“技术标准”)、《重庆主城区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标准》(以下简称“服务标准”)、《重庆主城区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重庆市公共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一体化应用系统建设方案》(以下简称“建设方案”)等标准化文件,以统一规范辖区内通借通还业务。技术标准出台的目的在于为各分馆的通借通还编目、文献流通、系统集成等业务提供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化的处理流程;管理办法、服务标准出台的目的在于统一各分馆通借通还服务口径;建设方案出台目的在于向各分馆普及文献信息资源一体化应用系统的建设目标、功能及采用模式,使其了解项目实施相关规范、标准,熟悉系统运行中的设备管理及系统实施步骤,通过合作与协调,建成有效的图书馆服务联合体,把松散的,分布在各图书馆的纸质文献、电子文献资源、共享工程资源整合在一起,最大可能地实现资源共享,构建一个以市馆为中心,各区、县图书馆为分中心,街道(社区)、镇(村)图书馆为节点的文献资源服务保障系统。
1.2 构建统一的协作平台
为促使重庆地区通借通还服务的深化发展,使资源共建共享从浅层次信息层级共享(如书目信息共享、建立联合目录、馆际互借)突破至文献层级甚至其他资源层级(如人力资源、设备的统一调配和管理)的共享,重庆公共图书馆着手建置了文献信息资源一体化应用平台,通过平台效应实现各级图书馆资源的充分整合:1)通过市、区(县)、街道、社区、村镇多级网络服务体系构建,规范和统一文献流通制度,推行“借阅一卡通”。2)通过文献资源建设协调平台协同资源采购,合理配置各类文献资源,形成资源结构合理、重点和特色突出的文献资源体系。3)聚合区域数字资源,提供数字资源的一站式登陆和跨库检索,有效提高了数字资源的建设效率和使用率。[JP]
1.3 注重项目评估和服务改进
建立健全通借通还服务效能评估机制,是加强和创新通借通还服务管理,促进区域性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制度性措施,对于促进通借通还项目实施中的科学决策,从源头上化解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大意义。重庆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正是以持续化评估机制为保障,通过实施常态化数据统计、服务评估、服务改进推动通借通还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措施为:1)2012年8月,一卡通、通借通还业务开通4个月之际,项目组对初期的服务效能做出评估,除统计新增馆藏量、借还人次、流通量、新增读书证等基本指标,还总结了初步实施阶段的存在问题,包括平台系统功能有待完善、工作水平有待提高、沟通效率有待提升、网络通信不畅、阅览室书架容量不够等问题,并针对这些存在问题制订后期工作计划,如结合各成员馆实际情况,提升通借通还服务水平;完善管理制度,建立物流机制;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推广质量;完善系统功能,方便服务读者等。实践证明,通过上述工作计划实施,通借通还初级阶段发现的问题得以有效根治。2)积极学习其他地区,如东莞、厦门、杭州图书馆通借通还先进服务模式,通过广泛的交流听取其他图书馆建议。3)建立通借通还服务评估常态化机制,通过定期评估、评估与日常工作相结合,推动通借通还服务质量的不断改进。
2 重庆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存在问题
2.1 分馆运营模式不够明晰
通借通还服务中,按照加入通借通还文献资源范围的不同,分馆运营模式被分为两类:一类是分馆借阅区内所有的图书都加入区域文献资源共享范畴,进行通借通还;一类是分馆以从借阅区内调拨部分图书,专门设立通借通还区的形式,加入地区文献资源共享。从资源共建共享的深度和效果来看,第一类运营模式无疑更佳,但该模式对分馆政策环境、软硬件系统、人力资源水平等客观因素要求较高;第二类运行模式虽然在资源共建共享方面并未能够一步到位,但可视为第一类模式的试点工程或试运营阶段,通过对业务实践过程的不断总结、改进,逐渐提升分馆业务水平和共享环境,同样能够逐渐过渡至对全部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重庆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项目中,并未对各分馆的参与模式做出明确规定,这可能是考虑到各馆实际情况、发展水平呈现较大差距等因素所致,但究竟是在发展各分馆软硬件条件下实施一步到位的通借通还,还是实施循序渐进的发展策略,都需要重庆公共图书馆做出明确规定及统一规划,从而为各分馆明确实施目标、指明发展道路。
2.2 管理信息系统的稳定性有待加强
目前,重庆市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信息系统由深圳文华公司开发,现阶段运行的主要问题集中在通借通还服务平台使用及平台功能完善层面,包括:1)管理软件承受能力有待提升。重庆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平台要求支持B/S架构,主流操作系统平台,TCP/IP、HTTP、Z39.50、Z39.88等标准和协议;支持多种Oralce及SQL Serve商业数据库、负载均衡技术、小语种著录等功能,适应多馆合作模式下对馆藏大数据、流通大数据的大数据处理模式。从前一阶段的运行结果来看,目前系统软件的承受能力仍有待加强,具体表现为系统对接、数据同步化问题,如:如何实现一卡通服务管理Dlibs系统MYSQL数据库与文献管理ALEPH500系统Oralce数据的同步化。2)系统稳定性有待强化。一卡通服务的普及、馆藏流通率的提升,数据业务处理量的不断激增,对平台的稳定性提出更高要求,虽然现阶段并未明确规定是否将各分馆的所有文献资源均纳入通借通还领域,但充分实现区域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现阶段需要切实解决的问题在于通过确保通借通还服务平台运行的稳定性,为后期区域内的深度、广度共享奠定坚实基础。
2.3 物流及相关费用结算需要明确
图书的分拣和配送作为“一卡通用,通借通还”服务的一个重要环节,将直接影响到服务的质量和效果[2],在一卡通实施的初期,重庆公共图书馆规定,主城区公共图书馆的文献流动由重庆图书馆负责组织物流系统进行管理,每六个月物流人员会送还各馆其所属文献,但随着服务的普及和深入,半年的流通循环期显然无法满足公众的需求,而且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出现分馆通借通还阅览专区暴库的现象。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过程中还涉及多项费用结算问题,包括一卡通注册费用管理、超期费用管理、书本丢失毁坏赔偿费用管理、退证相关费用的处理和结算等。如在文献滞纳金管理方面,重庆公共图书馆规定各成员馆收取的滞纳金原则上归文献所有权馆所有,每半年结算一次,有特殊情况的自行协商解决,但具体如何对押金、滞纳金及其他费用实施怎样的管理制度,如登记制度、账户管理制度均未有明确规定,这也为实践中相关费用的结算与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
3 重庆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
3.1 完善机制,构建通借通还系统化管理体制
虽然重庆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业务有相应的技术标准、服务标准、管理办法予以规范,但前期制定的相关规则,仍有许多有待完善之处,需要通过实践不断总结、摸索,进一步完善,让制度能够更加符合各分馆的实际情况,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另外,各类标准、管理办法只能为通借通还服务提供目标和方向,在具体实施环节,还需出台更为详尽的规范指南或实施细则。如,为各分馆明确指出参与通借通还馆藏的范围,针对其他馆归还图书过多,导致暴库现象出台物流管理办法,等等。因此,针对实践中的种种问题,重庆公共图书馆应进一步建立运行问题反馈制度,及时采集成员馆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或服务建议,从读者及成员馆的切实性需求出发,不断完善通借通还服务理论指导工具,通过构建系统化的管理体制实现服务质量和效能的长足发展。
3.2 强化沟通,实现服务平台系统持续化发展
一体化平台是通借通还服务的重要实施载体。目前,重庆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平台仍旧处于初期的运行阶段,存在功能模块单一、新旧系统衔接、数据库非同步化等多方问题,而问题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加强沟通。1)加强成员馆间的沟通,通过定期召集成员馆间的会议及网络在线交流,汇总系统问题,由专人负责收集、整理,配合系统开发商及时解决。2)强化各分馆与系统供应商间的交流,做到将平时操作中的问题及时反馈,一些简单的问题由系统供应商在第一时间解决,而其他较为繁琐或需要协商解决的问题则进入标准化问题解决程序。
3.3 多方合作,建设畅通、便捷化的物流渠道
畅通、便捷的通借通还流通渠道是提升共享资源利用率的必备前提,一些图书馆选择一力承当图书的配送和流通,周期一般为一周,如北京西城区图书馆[3]。还有一些图书馆采取与当地邮局合作的方式,如新加坡图书馆与邮局全面合作,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邮筒就是图书馆的还书箱,有力提升了书籍的流通率和使用率[4]。重庆公共图书馆应通过与邮局或其他物流机构的通力合作,共同探讨符合其实际的物流运营方式,半年一次的流通周期无疑太过漫长,不利于资源共享的效率和效果,从另一方面看,由更为专业的机构负责也有利于图书馆物流成本的降低,使得图书馆将精力聚焦专业化的信息服务。
3.4 统筹规划,设立专项经费开展专业化管理
在通借通还涉及经费管理方面,其一,对于统一的软硬件配套和运行经费,重庆公共图书馆应实施统筹规划的管理模式,通过设立专项运行经费和专门账户,实现收支统一化管理;其二,对于图书管理相应费用,则建立相应的押金、滞纳金、超期费、赔偿费登记制度,通过明细账户区分登记种类,押金、退证费用等退回时做出钩稽标注,确保所有费用被记录到正确的账户,做到各项业务有据可查。
4 结 语
重庆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从2012年启动至今处于不断地完善发展中,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统一的运行平台和深入的评估机制是其项目实施的几大亮点。但不可否认,重庆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还存在分馆运营模式不够明晰、管理软件承受能力及并发数量的稳定性有待加强、物流及相关费用处理和结算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应通过构建更为系统化的管理体制,更为完善化的服务平台,及更为畅通便捷的物流渠道,进一步促进重庆地区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
[参考文献]
[1] 许艳青.高校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存在问题及其对策——以暨南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论坛,2009(4):86—89.
[2] 叶雅云.公共图书馆联合服务环境下的“一卡通用,通借通还”服务——以厦门市公共图书馆联合服务体为例[J].中国报业,2011(12):91—92.
[3] 张 丽.关于图书馆与邮局在“通借通还”环节中的合作[J].图书馆杂志,2010(12):40—43.
[4] 吴建中.他山之石——遍布街头巷尾的还书箱:新加坡邮政局与图书馆共建图书物流系统[EB/OL]. [2015-02-11]. http://www.wujianzhong.name/?p=138.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