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学院图书馆,广西 宜州 546300)
服务是图书馆永恒的主题,图书馆的各项工作都基于服务而开展。Human Library与IC是近年来国内外兴起的两种全新服务模式,基于Human Library与IC服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将为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注入新活力。
1 Human Library与IC2
1.1 Human Library的内涵与外延
Human Library原称Living Library,即真人图书馆、活体图书馆,最早起源于丹麦哥本哈根一“停止暴力”的非政府组织在罗斯勒音乐节上所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该活动首次向参与者提供以人为“载体”的信息知识传播,旨在促进交流与对话,加强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消除隔阂,减少暴力事件的发生。从传播方式来看,Human Library是一种以人为本体的新兴信息知识传递模式,虽然最初的方式以交流、对话、消除隔阂为目的,但这种以人为“载体”提供“活”的信息知识的文化传播方式无疑开创了信息知识传播的新途径,Human Library的理念便由此产生。Human Library活动首次发起于丹麦,据Human Library官方站点统计,截至2012年3月26日,已在世界各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成功举办305次活动,活动范围波及五大洲。从Human Library官方统计的305次活动来分析,其中由各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组织举办的活动达到156次,占举办活动总数比例的51%,活动方式也由非政府组织最初出借 Human Book(活体图书),延伸到图书馆具体的服务工作中来,如学科馆员服务、大学生心理辅导、参考咨询服务、职业辅导、沙龙等。
1.2 IC2的服务理念
IC是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首创的一种服务模式,它的目标是“启迪创新、鼓励参与、促进交流”。IC在强调支持学习的“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简称IC)基础上,引入“创新社区”(Innovation Community,简称IC)的新型服务理念,即图书馆主动创新服务机制,根据读者个性化需要,营建支持主题学术交流和创造的环境,以“学科服务”为主线开展工作,并提倡与读者互动、交流,鼓励读者参与,支持协同研究,启迪创新思维。两种IC模式通过职能互补和整体优化,产生单一服务模式下不能实现的乘法甚至指数效应。2 Human Library与IC2服务构建策略
2.1 创新服务模式推广
Human Library与IC提出的全新服务理念,有别于图书馆现有的服务模式,所以在开展服务时,有必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宣传与推广。针对Human Library与IC创新服务在国内外的开展情况,笔者曾作过一次抽样调查,调查对象为54名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68名高校教师和107名高校在校学生。调查显示:54名图书馆工作人员中有32人对Human Library与IC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有一定的研究,并对这两种创新服务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有所关注;68名高校教师中,仅有8人对Human Library与IC所提供的具体服务有所了解;96名学生则表示对Human Library与 IC的服务模式感到陌生。将调查结果与图1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发现近年来Human Library在全球举办活动次数总体呈上升态势,主要集中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IC是由上海交大提出的全新服务理念,其活动范围主要以上海为主。关于Human Library与 IC在国内的研究资料共有112篇,已有一定理论基础,就这两种全新服务模式在国内的知晓度与服务开展情况来看,存在着活动主办单位单一、读者认知不够深入、活动开展后续无力等问题。作为一种创新型的服务模式和服务手段,Human Library与 IC不能止于理论研究,要加强宣传推广的力度。以Human Library在全球的宣传推广为例(表1),The Human Library Organisation建立了“Human Library”的全球站点,用于宣传推广Human Library以及在全球范围内所开展的活动;Australia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Association建立了“Human Libraries Australia”官方网站,用于宣传该国Human Libraries的有关活动以及相关服务介绍;Toronto Public Library、Concordia University Libraries、Contact Surrey Libraries等都有专属的宣传推广网站。Human Library与 IC作为两种全新的服务模式,第一,可以利用网络对其服务理念、创新模式进行宣传;第二,通过举办相关活动,加大媒体的关注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公众的认知度;第三,以各地图书馆学会为纽带,通过相互学习、经验借鉴、协同合作,进行宣传推广,提升Human Library与IC的影响力与辐射力,从而加强图书馆行业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协作。
图1 Human Library与IC2举办活动折线图

表1 Human Library全球推广站点
2.2 建立制度保障体系
制度建设是创新服务得以开展的前提。要根据Human Library与IC的特性,结合国内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建立一套科学化的制度保障体系。这里要强调的是,创新服务制度体系的建设不是制约特色服务的开展,而是应避免照搬西方的做法,要结合国内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科学的制度体系,保障特色服务的有序开展。一般来说,这两种创新服务模式的制度保障体系主要由管理制度、信息服务制度和资源建设制度这三个方面构成(图2),图2涵盖了从服务客体的创建到开展主体服务的整个环节。创新服务离不开管理制度的建设。要保证创新服务顺利开展,就必须加强管理制度建设。管理制度,分别由真人图书管理、场所管理、借阅管理和设备管理四个部分组成,管理制度的建设可以使创新服务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对资源库进行科学管理、合理调配。
信息服务制度的建设,明确了创新服务的对象、内容、时间及场所或地点。
资源建设制度,是以“活体图书”的征集,信息共享模式的建设和创新社区的搭建为出发点,规范“活体图书”的来源渠道和类群,制定信息共享和创新社区的相关服务机制,保证创新服务的有序开展。

图2 Human Library与IC2制度保障体系
2.3 搭建服务仓库
Human Library与IC是以信息服务为主线,从而提供与读者个性化需求相适应的服务的服务模式,资源库的建设是Human Library与IC创新服务得以开展的关键,也是实施创新服务的基础,直接影响创新服务模式的实际效果。Human Library提倡以人为载体的信息知识传播,注重的是读者与“活体图书”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通过吸纳更多的“活体图书”来满足读者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从而开拓隐性知识传播的空间。在建设“活体图书”资源库时应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方向与素质培养的基本要求,充分调动馆员参与创新服务的积极性,形成以学科馆员为主,教师队伍为辅,社会各行业自愿者广泛参与的一种多层次、全方位满足读者个性化服务需求的资源系统。
IC融合了信息共享空间和创新社区,在搭建IC资源库时,要因地制宜、合理调配,整合图书馆现有的信息服务资源,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环境以及服务场所等,给用户创造一个良好的信息服务环境。同时结合Human Library资源库,根据不同用户群体的个性化需求,组建不同的交流、讨论、学习小组,搭建创新社区。
3 Human Library与IC2服务创新
3.1 创新信息服务模式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是为了满足读者教学、科研或知识获取需要,是一个通过查阅、检索、咨询等方式对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网络资源和各类数据库进行相关信息的查找、筛选而最终获取信息知识的过程。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分析,Human Library强调以“活体图书”为载体的信息知识传播,IC提倡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创新模式下的信息服务通过引入Human Library以及为读者搭建专门的信息共享空间,拓宽读者信息获取的渠道,以此满足读者信息知识需求。创新模式下的信息服务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服务,它整合了图书馆现有的信息服务资源,同时提供有别于参考咨询的信息交流服务机制:一是通过信息共享空间服务,利用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资源获取信息知识;二是与“活体图书”进行即时的交流与咨询,在交流与对话的过程中获取到所需的信息知识。3.2 开展个性化知识服务
知识服务是图书馆主要职能之一,传统的知识服务是以馆藏文献资源和数字资源为基础,为读者提供所需的各类文献资料和数字资源。随着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知识服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单一的搜索引擎与数据检索技术已满足不了读者的知识需求。Human Library与IC的引入,为知识服务注入了新的活力,由读者向图书馆提出知识服务申请,图书馆工作人员从“活体图书”编目库中提供相关的“图书”资源,引导读者与“活体图书”开展对话与交流活动,以满足读者的知识需求。当然,读者也可以通过IC服务机制,利用信息共享空间,组建学习小组,通过查询、搜索各类信息资源,与学习小组成员进行相互的学习与讨论,从而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
3.3 推进图书馆教育辅导职能的建设
高校图书馆教育辅导职能的建设应适应当代大学教育的需要,不断满足学生需求,拓展服务内容,延伸服务范畴。将Human Library与 IC融入图书馆教育辅导职能的建设中去,将有助于图书馆功能发挥,具体可以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针对近年来学生不断高涨的科研热情,图书馆可以利用IC创新服务机制,搭建“创新服务社区”,为学生提供科研所需要的设备,同时聘请有关专家充当“真人图书”为学生科研提供技术支持,提高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二是针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利用IC服务机制,为学生组建不同职业类别的就业兴趣小组,并邀请负责人事招聘的相关专家和有就业经验的成功人士加入,以培训、讲座、讨论等形式分享他们的求职经验,增加学生就业资本;三是面向大学生开展各类教育辅导活动,利用Human Library与IC创新服务机制,通过搭建各类社区,组织相关的“真人图书”开展诸如职业规划辅导、大学生心理辅导、技能培训等多方面的教育辅导活动。4 结语
Human Library与 IC作为两种新型的服务理念,目前在国内还处于起步与探索阶段,在各高校图书馆中尚未形成固定的发展模式。基于Human Library与IC在读者服务上的优越性和创新性,将在国内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与良好的发展前景。高校图书馆在引入Human Library与 IC创新服务的过程中,要善于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同时要结合图书馆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开展创新服务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归纳,探索一条适合各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之路。[1]A list of past Human Library events[EB/OL].[2012-03 -26].http://humanlibrary.org/list- of- past- human -libraries.html.
[2]IC创新支持计划[EB/OL].[2012-05-06].http://www.lib.sjtu.edu.cn/list.do?articleType_id=178.
[3]Human Library:Toronto Public Library[EB/OL].[2012 -04 - 23].http://www.torontopubliclibrary.ca/human-library/.
[4]Human Librarys Australia - Homepage[EB/OL].[2010 -08 -10].http://www.humanlibraries.org.au/.
[5]王君学,宋馨华.Human Library发展概况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0(13):91—94.
[6]王 江.论高校Human Library的建设[J].现代情报,2011(4):94—9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