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出生地极像一个秀气的青瓷盆,四周青山环绕,中间地势平坦,典型的山区小盆地,素有“万亩平原”之称。境内随处可见袅袅纤柳,尤其门前沟塘的柳连成了片,个头不高,像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倘若今年割了,来年春风吹又生,当地人俗称“柳树毛子”。
1
农谚云:“五九六九沿河看柳”,山乡春来柳先知,每年开春,柳就成为泄露春天信息的使者。辽东的山野里,还残留着斑斑点点醒目的积雪时,栖于路旁河边的片片纤柳,在众多树木中,就率先泛着青青的春意,光照充足的地方,柳枝上早早绽出毛绒绒的芽苞苞,当地人称为“柳柳狗”。“依依袅袅复青青,勾引春风无限情。”风动时,纤柳多情地翻飞舞动,婆娑轻扬,绿波连天涌。
前几天,我因事返回故里,立刻眼前一亮,意外发现我曾居住过的院落前方,原只剩零星柳树毛子、几近干涸的涝洼塘,现又布满了盘根错节、密密匝匝、郁郁葱葱的柳树毛子。微风拂动,纤柳频频点首,欢快地在向我示意打招呼——“久违了,欢迎欢迎!”门前东南方的一塊涝洼地,现已退耕还柳,那柳长势蓬蓬勃勃,绿意浓浓,大有肆意蔓延之势。附近的山林中,不时传来“咯咯”“咯咯”的野鸡鸣声。眼前柳丛中,不断有“咕嘎”“咕咕嘎”的蛙鸣声传出。飞进飞出的山雀儿也婉声悦语连连。山野里正弹奏着一曲曲人与生态和谐共处的乐章,充满了无限生机和蓬勃活力。湿地为柳提供充足的水分,柳尽职尽责履行涵养义务,柳和湿地又孕育着无数个小生灵,造就一处处动物自由王国,这是自然界的生物链和必然规律。
柳树毛子里藏着我满满的童年乐趣,拴着不尽的乡思乡愁。
金秋玉米秸黄叶枯,田野里飘荡着五谷馨香,马上要开镰秋收了,人们都会提前备足用来捆玉米秸秆的“绕子”。因柳树柔韧,柳条是捆秸秆用的“绕子”首选。柳树“绕子”不宜太粗,所以割起来不费劲儿。这差事自然便派到我们这些放假回来帮秋收的男生头上。秋收时已是深秋季节,有一种叫蜇刺毛的昆虫,已经作“罐”蛰居准备越冬,我们叫它“洋拉拉罐”。山里红般大小,椭圆形状,各种树枝上都有,可偏偏柳树上居多,有的柳枝上“洋拉拉罐”连成了串。我们一边忙着割柳树“绕子”,一边两眼滴溜溜乱转,四下撒眸“洋拉拉罐”。每采集一个,就增添了一分惊喜,收获一份快乐。休息了,我们就相互用它顶着玩,看谁的“洋拉拉罐”结实坚硬。这是小伙伴们最期盼、最惬意的美好时光。
有柳树毛子的地方,大多是涝洼地块。有一年春天,我同一小伙伴去柳丛中捉青蛙,俗称蛤蟆。忽然他发现一墩柳丛根部泥土有个洞,这可是蛤蟆藏身之所。小伙伴欣喜地把手伸进泥洞中,果然摸到两条肉呼呼的蛤蟆腿,他兴奋异常,握着两条腿一下子将其拽出洞外,只见他拽出来的不仅仅是一只蛤蟆,还有一条满身花纹的野鸡脖子蛇,蛤蟆上半身已经被蛇吞进口中,掏出蛤蟆带出了蛇。同伴“妈呀”一声,忙扔掉手中蛤蟆,吓得面无血色,再不敢寻洞摸蛤蟆了,事后还感到后怕。自此我们知道蛇是蛤蟆的天敌,是一对冤家。茂密的柳丛中,也是山雀栖息产蛋繁殖的佳地和乐园,我们往往会发现用草絮得圆圆的鸟窝。春天是鸟儿的繁殖期,常常能见到鸟蛋,我们一般不忍心把鸟蛋捡走,但也有个别馋嘴的小伙伴瞒着大家,偷偷把鸟蛋拿回家煮吃了。
2
别以为小小纤柳不能成大材,它的用途多多——
我爷爷手很巧,会编筐窝篓。小时候,每到春天柳树吐芽绽叶,爷爷都要割回一二年生、没柯杈的柳条。然后选一根一尺多长大拇指粗的柞木棍,从顶端一分为二劈开,用铁丝或细绳把底端捆住,两脚夹住木棍,把柳条从这边送进劈开的裂缝中,一只手轻轻握着木棍上端,一只手从另一边把柳条拽出来,柳条的外皮就松动脱离了母体,一股清新醉人的气息弥漫开来。我们堂叔伯兄弟姊妹四五个,嬉笑着帮爷爷剥着柳条皮,柳条剥得越多,芳馨越浓重。剥了皮的柳条白白净净,招人怜爱。爷爷用这些柳条编织采菜用的篮子、煮饺子用来捞饺子的笊篱、装粮食的笸箩、为产蛋鸡准备的鸡窝……
我参加工作后认识一位编织簸箕的柳匠,用的原材料就是柳条。他告诉我,我们当地的柳树有七八种之多,只有尖叶红皮柳、篙叶柳和黄皮柳可用来编簸箕。春天没发芽时的柳条需用水泡,编出的簸箕属站条簸箕,最好了;六七月份割的柳条属伏条,编起来省劲,但质量最次,他一般不用;刚发芽的条子行,之后老皮里长出嫩皮就不行了……什么季节的条子,在水里泡多长时间都有讲究。每年春天,他和爱人用一个月的时间,就把一年的用料全备齐了。他还告诉我,柳条上哪儿冒虫沫沫,就在哪儿出杈,长杈的柳条就没法用。咱们这地方柳条资源十分丰富,可能与土质、气候等因素有关,很多地方的柳条不如这儿好。
后来,我发现家乡这儿有个小地名叫柳树茧场,经询问老年人方知,过去不少人在一种柳树上放蚕,后来柳树茧场便成为这儿的地名了。这种柳树,叶儿细长,树皮呈绿色,放养的蚕长得快,做的茧成实,质量好,但人们叫不上来叫什么柳。
柳树既耐旱又不怕涝,泼泼实实,生命力极强。门西的沟塘子,雨季满沟是水,可沟里沟外、沟上沟下又满是茂盛的柳树毛子。农家常在沟旁河边植柳戍边固土,它根系发达,成活率极高。古语云:“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说明柳的生命力顽强!
提到柳树的高成活率,让我想到清代时期修建的柳条边。清兵入关后,清廷定都北京,“征战纵图进,根本亦须防”,为保护“龙兴重地”,严禁汉族、朝鲜族和蒙古族人入内耕种、游牧和狩猎,修筑边墙。东北柳条边于清顺治五年(1648)开始,沿明代辽东边墙旧址修筑。柳条边西起山海关,东至鸭绿江口,长九百余华里,名曰“盛京边墙”,俗称“老边”。
边墙用土夯成,即在土堤上“插柳结绳”,形成一条标志禁区界限的边墙,一般土堤高宽各三尺,每隔五尺插柳条三株,再结绳联成一道柳条墙。为啥插柳?今天我才明白了,缘于柳有极强的生命力,耐旱耐涝易存活。宽甸境内的灌水镇土门岭西一华里处,由南到北横卧一条五华里边壕和枯死柳桩,为“老边”遗址。柳条边西称“边内”,东为“边外”。宽甸地处柳条边东,故俗称“东边外”。清乾隆曾诗云:“西接长城东属海,柳条结绳划内外……”
《宽甸县志》中还有一个真实记载:1947年宽甸解放前夕,由于敌人活动猖獗,革命形势严峻,一位副区长带领区小队准备过鸭绿江,到朝鲜境内暂避其锋芒,但不幸被宽甸国民党第二保安大队匪徒发现包围。敌众我寡,这位副区长指挥战友利用繁茂的柳丛掩护先行撤退。他借助柳丛忽左忽右牵制阻击敌人,把敌人的火力完全吸引到自己身边,最后弹尽,被疯狂扑上来的匪徒抓捕,壮烈牺牲。
这些貌不出众的柳丛,让人刮目相看。袅袅纤柳,虽羸弱矮小,弱不禁风,没松、柞等树高大,成为建筑栋梁之才,却“天生我材必有用”,其作用真不可小觑。
3
故乡的柳树毛子,是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线,有过辉煌,也遭遇过厄运。农村土地承包后,不少农户受利益驱使,嫌防水护土的柳树毛子妨碍耕牛和机械作业,怕遮阴影响庄稼生长,便嘁哩喀嚓,不管三七二十一,毁掉了田边地头防水保土的柳树毛子;有的为多种广收,不顾柳树的特殊作用,肆意扩边展沿;一个没有承包田的农村非农业户,打起长满柳树毛子的涝洼塘的主意,用了两年功夫,割光柳树毛子,用镐头一点一点刨掉柳树根系,填平了鹅鸭经常光顾的水泡子,挖上排水沟,硬生生开垦出一片耕地;故乡有一处抗美援朝时期修建又废弃的飞机场,内中建有很多隐藏飞机的机窝,留一出人口。地面跑道是水泥块铺就,机窝周围筑着高高的土堤,上面长满隐蔽飞机的柳树毛子,里面风和日丽,暖意融融,游人很喜欢来此观光休憩。飞机跑道附近也生长着许许多多柳树毛子,碧波荡漾,爽心悦目。然而一开发商为获取国家垦复造地资金,竟毁掉了机窝景观和附近上千亩湿地中的柳树毛子,开发出的耕地,土凉地涝,粮食产量极低,后来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一幕幕、一件件毁柳行为,让人唏嘘惋惜,令人心痛不已。他们吞噬着农业的基础,破坏了自然生态的美丽画卷。
丰富的柳树毛子,是故乡山区平原偏得的独特资源,这与其地质和地貌环境有关。有柳樹毛子的地方,大多是涝洼塘子,难得的湿地。湿地是珍贵的自然资源,是重要的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物种资源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可惜,很多人不懂得这个道理,加上私欲作祟,当然也不知道和不会去保护了。人为不断地蚕食,破坏了生态平衡,土地状态开始反向转化。没离开故乡时,我在一个村民组曾亲眼目睹一块二十余亩的玉米地,两边水沟被挤没了,四周光秃秃的,没一丁点儿防水固土措施,在一次大雨过后,由上至下,被雨水从地中间横冲出一条大水沟,似划在人心头上一道长长的伤口。大自然给予的惩罚,实在触目深刻。那些翠柳的消失,让婉转啼鸣的山雀儿、时不时弹奏着“咕咕嘎嘎”乐曲的青蛙们失去了美好的栖息家园。
如今,家乡人醒悟了。“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是规律,不可抗拒。一位镇领导袒露心声,他告诉我,过去我们也没把柳树毛子当回事,没把它当成树来看待,现在知道错了,教训刻骨铭心。我们这地方黄黏土质较多,保水耐旱性强,适宜柳树生长,是形成湿地区域的重要原因。过度毁柳,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加速土地干旱和水土流失,造成恶性循环。看来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
据我所知,全世界柳的种类众多,中国有五十余种。杞柳固堤防水,长叶柳、大白柳遮荫避暑,垂柳、红柳绿化美化环境……而我最喜欢、最钟情的还是故乡这些平凡不起眼的柳树毛子。
〔特约责任编辑 王雪茜〕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