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人法清初法令之一,为严禁满族社会的奴仆逃亡而制。早在努尔哈赤时期曾规定,凡逃人已经离家,一经被执即处死;其未行者,首告勿论;逃人犯此法至4次者处死。皇太极时又严约汉人奴仆不许逃入朝鲜。是为满族督捕逃人旧法。顺治元年(1644)九月,正式制定逃人法,对被缉获的逃奴、窝隐逃奴者以及官吏隐匿与查解逃人功罪的赏罚与惩处都作了具体规定。又设立兵部督捕衙门,专门缉捕逃人。顺治朝,逃人法几经修改,其对窝主之惩处尤重于逃人。致使“究法愈力,逃者愈多”。康熙年间,放宽执行“逃人法”,撤销督捕衙门,并随着逃人问题之缓和,其法也逐渐废弛。
▲盆奴里部族名,满族的先世。亦译作蒲奴里、喷纳、博诺、蒲聂、富聂赫等。辽时为五国部之一。至金,成为女真的一部分。该部所在地即今黑龙江省汤原县香兰乡双河古城,明代称其为托温城,清代称为固木讷或公木纳城。
▲胜保(? -1863) 字克斋,姓苏完瓜尔佳氏。镶白旗满洲人。道光二十年(1840)举人,由顺天府教授迁祭酒,历光禄寺卿、内阁学士。咸丰帝即位,上疏论时政,动言切直。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由武昌直下南京,奉命驰赴河南交钦差大臣琦善差遣。旋与提督陈宣绶帮办江北大营军务。嗣后率部尾追太平天国北伐军,授钦差大臣代直隶总督讷尔经额节制各路清军。五年于山东高唐州围北伐太平军李开芳不下,被褫职治罪,遣戍新疆。六年召还,赴安徽剿捻军,招抚团练苗沛霖、捻军首领李昭寿、张元龙等。十年与英法联军战于通州八里桥,受伤。十一年同治帝载淳冲龄嗣位,肃顺等顾命辅政,胜保上疏指斥肃顺等无理,呼吁两宫垂帘听政,并倡言率军入清君侧。同治元年(1862)先至皖北与捻军作战,嗣奉命赴陕镇压回军。迅遭弹劾,卒以“骄纵贪淫,冒饷纳贿,拥兵纵寇,欺网贻误”之罪,逮捕解京,次年诏从宽赐自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