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全新拓展

时间:2023/11/9 作者: 中国文艺评论 热度: 15441
■ 炜 熠

  2021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它的一个突出亮点就是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和深刻意蕴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表述新要求,进一步坚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开辟了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新境界,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添了新的内容,对新时代新征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作用。

一、对新时代新征程文艺事业方向道路的新论断

1.立足大历史观、大时代观,从历史纵深和时代视野两个新维度上鲜明指出了文艺事业的极端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党,党的百年奋斗凝结着我国文化奋进的历史。”[1]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2页。换句话说,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百年成就苦难辉煌,既离不开文化文艺这一重要组成部分的支撑,也离不开文化文艺这一重要精神力量的滋养。一方面,我们放眼过去一百年来看,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进号角,矢志不渝投身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用丰富的文艺形式,激励受剥削受压迫的劳苦大众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激励站起来的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激励改革开放大潮中的亿万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激励新时代的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为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培育伟大民族精神发挥了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十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与党同心同德、与人民同向而行,紧密围绕中心、努力服务大局,真情倾听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铿锵足音,生动讴歌改革创新的火热实践,在文艺采风、文艺创作、文艺表演、文艺活动、文艺惠民、文艺教育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丰硕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2016年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2019年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艺界社科界委员联组会、2020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在2017年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回信、2018年给电影表演艺术家牛犇写信、2018年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回信、2019年致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贺信、2020年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回信、2021年给国家话剧院艺术家回信,党中央相继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国文联深化改革方案》等规范性政策指导文件,力度之大,频度之多,密度之高,实属罕见。所有这些,足以说明习近平总书记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文艺事业和文艺工作者格外重视、格外关心、格外厚爱。事实和实践充分表明,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这是被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的正确结论、科学判断、大道之理。谁忽视或不承认或看不到这一点,那他就不是一个真正、彻底的辩证唯物主义者和历史唯物主义者,也不是一个合格的马克思主义者。作为新时代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一定要从历史的厚度和时代的高度,增强历史主动和历史认知,强化时代意识和时代责任,坚定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走好新时代文艺赶考之路,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文艺新史诗新篇章。

  2.第一次鲜明提出了中国共产党这个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执政党的文化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开宗明义地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华民族新文化作为自己的使命,积极推动文化建设和文艺繁荣发展。”[1]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2页。毛泽东同志早在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中就讲道:“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就是我们在文化领域中的目的。”[1]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63页。八十多年之后,习近平总书记与时俱进地把我们党关于建设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略和蓝图,从文化目的的层面提升至文化使命的层面,充分彰显了百年大党坚定的文化自信、高度的文化自觉、深厚的文化自尊和清醒而执着的文化自强,把文化使命和文化建设作为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内生特质的认识推向了一个历史新高度,也深化了我们党对自身责任感、使命感的理性把握和科学认知。在笔者看来,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具有历史责任感的使命型政党组织,文化使命、文化责任是其不可分割、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追求和重大历史任务。习近平总书记这一新论述新观点至少表明两层意蕴:中国共产党在文化领域或方面的初心使命是建设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而不是原来的旧文化,必须矢志不渝、坚定不移;建设中华民族新文化必须具备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这样三个鲜明的衡量标准,而不能是非民族、非科学、非大众的。民族性特征主要是指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科学性特征主要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科学的眼光态度精神去看待它、建设它;大众性特征主要是指以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一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文化建设成果由人民共享。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把“文化建设”和“文艺繁荣发展”并提,充分说明文艺在我国文化建设整体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也再次凸显了文艺及文艺工作者的极端重要性。

  3.第一次指明了我国文艺繁荣发展的正确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党领导文艺战线不断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高扬人民性的文艺发展道路,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2]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3-4页。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一重大科学判断和工作要求,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文化领域或方面的具体体现和逻辑展开。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崭新论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本质内涵和实践要求,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加自觉、更加主动、更加坚定地推动和促进新时代文艺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

  笔者以为,这条正确道路可被称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发展道路。这条文艺发展的正确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植根于中国大地,经过一百年的艰辛探索,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一步一步成功走出来的,而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地上冒出来的、别人施舍来的,也不是从别的国家照搬移植复制过来的。这条文艺发展的正确道路具备三个要素:一是只能用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来统领、来引领,具备排他的唯一性质;二是符合中国的国情和中国文化的传统。刘少奇同志曾生动而又形象地说,如果不能把马克思主义这一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就是“跛足的马克思主义者”“爬行的马克思主义者”[1]刘少奇:《刘少奇同志对马列学院第一班学员的讲话》,《文献》1980年第1期,第10页。。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提出了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著名论断。应该说,这条正确道路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党的百年奋斗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三是高高擎起人民性这面伟大旗帜。构成这条文艺发展道路的三个要素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和逻辑贯通,马克思主义是灵魂,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是关键,人民性是本质。这条文艺发展的正确道路具有鲜明的未来指向、价值取向和实践导向,为我们推进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发展确立了正确航向,开辟了光明前景,提供了广阔舞台。

  4.明确指出了当代中国文艺发展所处的历史新方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征程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2]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6页。历史方位问题历来至关紧要。党的十九大强调,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标志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也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与此相联系,毋庸置疑,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组成部分的文艺也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最为壮丽而丰富的文明创造,迫切需要文艺工作者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搏、顺应时代大势,立时代潮头、发时代先声,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唱响昂扬奋进的时代主旋律,把文艺创造向着亿万人民的伟大奋斗敞开,向着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敞开,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

  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和把握新时代与新征程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经2017年党的十九大确认的,但是它的逻辑起点、历史起点应当是2012年党的十八大。新时代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阶段,这个重要历史阶段会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会展示出许多新的面貌,会产生出许多新的发展,会带来许多新的变化,这个重要历史新阶段的壮美画面和美好前景正在中国人民的团结奋斗中徐徐展开、逐步实现。新征程则是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开始起步的。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其中最重要的显著标志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由此可见,新征程是新时代这一重要历史阶段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特定历史时期,同样这个特定历史时期也会呈现和展示出许多带有标志性的新特征新面貌新发展新变化。党中央号召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就是对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战略动员、作出的决策部署、提出的实践要求。因此,广大文艺工作者必须认清当代中国文艺发展所处的历史新方位,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燃起民族精神的火炬,吹响时代前进的号角,努力把人生追求、艺术生命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起来,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二、对新时代新征程文艺工作者使命任务的新阐述

1.把文艺工作者的地位作用提升到了新的认识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历史和现实的纵横捭阖中充分肯定文艺事业、文艺战线在党和国家大局中的重要地位作用的基础上,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期待与要求。党和人民需要你们、信赖你们、感谢你们”[1]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4页。。对照毛泽东1949年7月6日晚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即席讲的一番话语:“同志们,今天我来欢迎你们。你们开的这样的大会是很好的大会,是革命需要的大会,是全国人民所希望的大会。因为你们都是人民所需要的人,你们是人民的文学家、人民的艺术家、或者是人民的文学艺术工作的组织者。你们对于革命有好处,对于人民有好处。因为人民需要你们,我们就有理由欢迎你们。再讲一声,我们欢迎你们”[2]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宣传处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纪念文集》,北京:新华书店,1950年,第3页。,不同历史时期,两位党和人民的领袖对文艺工作者的地位作用的见解和体悟何其深刻,又何其相似,甚至何其一致。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论述使我们对广大文艺工作者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一百年来为党和人民付出的不懈努力、作出的重大贡献、发挥的重要作用的理解更加深刻,认识更加深入。广大文艺工作者用自身德艺双馨的思想和行动以及彪炳史册的业绩,得到党的认可,受到人民的尊重,获取历史的铭记。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党和人民信赖你们、感谢你们。

  这里,笔者想着重说明,令人动容并印象深刻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信赖、感谢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同时,又加了一句“党和人民需要你们”,而且把“需要你们”放在“信赖你们、感谢你们”之前,毫无疑义地提到第一的位置上。在笔者看来,这富有深意,充满期待。换句话讲,党和人民需要广大文艺工作者,这是一种极大的价值确认,也是一种莫大的对文艺队伍综合能力、素质、作风的意义确证,给予了广大文艺工作者无限温暖,也有力激发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自豪感、神圣感。因为党、祖国和人民的需要,是文艺、文艺战线、文艺事业、文艺工作者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听从党的召唤,服务祖国和人民需要,也是文艺、文艺战线、文艺事业、文艺工作者至高无上的荣光。

  2.创新性地提出了新时代广大文艺工作者必须肩负并完成的重大历史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广大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重任在肩、大有作为。”[1]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4页。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没有文艺的繁荣兴盛,没有文化强国的建设,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这是从中西对照和国际比较中得出的历史结论,也是不争的事实和客观存在。波澜壮阔的伟大时代,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创造的历史机遇前所未有、广阔舞台前所未有、光明愿景前所未有。文艺工作者大有希望、大有作为、大有前途。身处当代中国,对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的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广大文艺工作者必须增强历史责任感、现实紧迫感和未来使命感,义不容辞、义无反顾,真正把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历史重任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而且充满自信、实实在在地干出一番新的作为,成就一番新的事业。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新时代广大文艺工作者必须肩负而且完成好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来说,不仅必须,而且应当,更应作为。只有人人有责、人人负责、人人尽责,我们才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不负韶华。

  3.创造性地对广大文艺工作者履行职责、发挥作用提出了总体要求和努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培根铸魂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在明德修身上焕发新风貌,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创造,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1]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4-5页。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的总体要求,这里面包括方向方针、使命任务、目标路径、自身素养、精神状态、实践要求等方面的丰富内容,是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当牢牢把握并见诸于行动的基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总体要求之后,紧接着又语重心长地寄予了五点希望:一是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二是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三是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四是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五是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弘扬正道,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2]参见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5-14页。这五条殷切希望重若千钧,也可以说是为人、做事、从艺的行为准则,给广大文艺工作者指明了孜孜以求、奋发前行的努力方向。在笔者看来,习近平总书记既从宏观上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了统领性的原则要求,又从微观上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了具体性的行为要求,前者是后者的指导,后者是前者的展开,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统一于广大文艺工作者投身繁荣发展新时代文艺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生动实践之中。

  4.站在文艺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对处于新时代、迈上新征程的青年文艺工作者强起来寄予新的重托和厚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富有新意之处,也是一大亮点,让老中青三代文艺工作者备受鼓舞、倍感振奋。青年是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中坚力量,是中国文艺的希望所在。广大文艺工作者躬逢伟大新时代,实乃人生之幸运、人生之幸事。这个伟大而又美好的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而文艺界是思想活跃的地方,也是创造力充沛的地方,济济多士,英才辈出。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青年是事业的未来。只有青年文艺工作者强起来,我们的文艺事业才能形成后浪推前浪的生动局面。”[3]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8页。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奋力跑好属于我们这一代人长征路上的这一棒,这样才能不负时代和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从实施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强调指出:“要识才、爱才、敬才、用才,引导青年文艺工作者守正道、走大道,鼓励他们多创新、出精品,支持他们挑大梁、当主角,让当代中国文学家、艺术家像泉水一样奔涌而出,让中国文艺的天空更加群星灿烂。”[1]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8页。他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重要讲话中明确要求:“哪里有文艺工作者,文联、作协的工作就要做到哪里,发挥好文艺界人民团体作用。”[2]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20页。因此,作为党领导下的文艺界人民团体的文联必须把培养人才、发现人才、珍惜人才、凝聚人才作为一项重要职责来履行,团结带领广大文艺工作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在聚焦“做人的工作”与促进文艺创作的深度融合和有机贯通上用心思、下真功、求实效。各级文联应把培养和造就青年文艺工作者队伍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从教育培训、采风创作、展演展示、对外交流、职业规划、项目申请、经费资助等诸多方面给予帮助扶持,使他们健康成长、脱颖而出,早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大厦的栋梁和基石。

三、对新时代新征程文艺创作实践的新观点

1.在对文艺的人民性作出新阐述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两个最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3]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7-8页。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人民性丰富内涵的深入开掘,也是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笔者以为,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的重要讲话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人民性是其整个文艺思想的核心,其他观点都是围绕或贯彻这个核心而展开的。从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4]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13页。的论述到2016年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坚持服务人民,用积极的文艺歌颂人民”[5]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0页。的论述,再到2019年在全国政协文艺界社科界委员联组会上“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6]习近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第368页。的论述等,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写给知名艺术家、文艺单位、艺术院校的信件中,我们都能真切感悟到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人民性的高度关注、深情礼赞、深刻揭示。

  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性进一步作出了新概括新表述,对贯彻落实人民性进一步提出了新要求新举措。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1)坚守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这一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根本态度、根本要求,坚守人民立场是促进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价值所在、追求所在;(2)提出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的新论断,只有深入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的辛勤劳动、感知人民的喜怒哀乐,才能洞悉生活本质,赋予文艺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3)重申人民是文艺之母,强调文艺“三不能”:不能用虚构的形象虚构人民,不能用调侃的态度调侃人民,更不能用丑化的笔触丑化人民,与此相反,文艺要对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进程给予最热情的赞颂,对一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拼搏者、一切为人民牺牲奉献的英雄们给予最深情的褒扬;(4)不仅要让人民成为作品的主角,而且要把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同人民一道感受时代的脉搏、生命的光彩,为时代和人民放歌,用思想深刻、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优秀作品和经典文艺形象,滋养人民的审美观价值观,使人民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富足起来。[1]参见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7-10页。

  2.从时代文艺成就和艺术家人生价值两个新角度,再次强调了创作精品力作对开拓文艺发展新境界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2]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7页。。2016年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又进一步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不断推进文艺创新、提高文艺创作质量,努力为人民创造文化杰作、为人类贡献不朽作品。”[3]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5页。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艺界社科界委员联组会时指出:“大师、大家,不是说有大派头,而是说要有大作品。”[4]习近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第368页。“如果不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创作精品上,只想着走捷径、搞速成,是成不了大师、成不了大家的。”[5]同上,第369页。正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衡量文学家、艺术家的人生价值也要看作品。”[6]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0页。前一个衡量是指一个宏观整体的时代,后一个衡量是指处于时代之中一个个微观具体的文艺工作者。这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前三次关于创作文艺作品论述符合逻辑发展的必然,也是一次重要的理论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还就文艺作品质量、文艺继承和创新、文艺形式和内容等方面作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和阐述。他说:“古往今来,优秀文艺作品必然是思想内容和艺术表达有机统一的结果。正所谓‘理辩则气直,气直则辞盛,辞盛则文工’。只有把美的价值注入美的艺术之中,作品才有灵魂,思想和艺术才能相得益彰,作品才能传之久远。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内容选材要严、思想开掘要深、艺术创造要精,不断提升作品的精神能量、文化内涵、艺术价值。”[1]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0页。他格外重视文艺创新的问题,指出创新是文艺的生命;同时,立足于传承中华文脉、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实现“双创”的高度,深刻破解文艺如何创新这一关键问题。他强调“要有学习前人的礼敬之心,更要有超越前人的竞胜之心”[2]同上,第11页。,“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3]同上。,既不能固步自封、陈陈相因,也不能割断血脉、凭空虚造,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要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同时,还要适应各种艺术门类互融互通、各种表现形式交叉融合的趋势,正确运用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激发创意灵感、丰富文化内涵、表达思想情感,使文艺创作呈现更有内涵、更有潜力、更有空间的新境界。

  3.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高度,对当代中国文艺和文艺工作者寄予了新期待。今天之中国已经大踏步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世界各国也张开双臂拥抱中国,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泛、全面、深刻、紧密,特别是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相互交织、加速演进,并出现新的变化特点,“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照,中国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以及人类文明的新形态,国际社会迫切需要解码中国的发展道路和成功秘诀,迫切需要了解中国人民的生活变迁和心灵世界。面对这种形势和情况,社会主义的文艺既不能缺席缺位,也不能失言失声,必须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以更为深邃的视野、更为博大的胸怀、更为自信的态度,择取最能代表中国变革和中国精神的题材,进行艺术表现,塑造更多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努力展示一个生动立体的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新篇章。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4]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3页。

  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大文艺工作者的一项新的重大责任和庄严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历来具有深厚的天下情怀,当代中国文艺要把目光投向世界、投向人类。”[1]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2页。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向文艺工作者发出的新的动员令和号召书。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坚持胸怀天下”作为一条极为重要的历史经验加以深刻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提出的这一新期待新要求也完全可以看作是党百年奋斗积累的历史经验在文艺工作和文艺战线的生动展现和具体展开。我们的党是胸怀天下的党,我们的民族是胸怀天下的民族,我们的人民是胸怀天下的人民,那么作为党和人民需要、信赖的文艺工作者应当而且必须具备胸怀天下的深厚情怀,否则,就完成不了党和人民交给的使命任务。因而一切有信仰、有抱负、有担当、有情怀的文艺工作者都应坚守中华文化立场,重视发展民族化的艺术内容和形式,承百代之流、会当今之变,同世界各国开展文化艺术交流互鉴,努力创作更多更好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优秀文艺作品,在世界文学艺术领域鲜明确立中国气派、中国风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四、对推动新时代新征程文艺行业、文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

1.从坚持弘扬正道、追求德艺双馨的人生哲学高度,提出了许多令人振聋发聩的新观点新见解。纵观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习近平总书记聚焦德艺双馨、人品艺品这个重大问题,针对文艺行业思想道德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以及社会形象,讲得最多、最生动、最中肯,既使人警醒又催人奋进。他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道:“文艺工作者要自觉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努力做到‘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除了要有好的专业素养之外,还要有高尚的人格修为,有‘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感。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还要处理好义利关系,认真严肃地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讲品位,重艺德,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努力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喜爱和欢迎。”[2]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12页。他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重要讲话中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把为人、做事、从艺统一起来,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艺术训练,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努力追求真才学、好德行、高品位,做到德艺双馨。要自觉抵制不分是非、颠倒黑白的错误倾向,自觉摒弃低俗、庸俗、媚俗的低级趣味,自觉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腐朽思想。”[3]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8页。“要珍惜自己的社会形象,在市场经济大潮面前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不为一时之利而动摇、不为一时之誉而急躁,不当市场的奴隶,敢于向炫富竞奢的浮夸说‘不’,向低俗媚俗的炒作说‘不’,向见利忘义的陋行说‘不’。”[1]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9页。他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艺界社科界委员联组会时说:“要坚守高尚职业道德,多下苦功、多练真功,做到勤业精业。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市场经济大潮面前自尊自重、自珍自爱,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良好职业道德体现在执着坚守上,要有‘望尽天涯路’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最后达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领悟。”[2]习近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第370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重要讲话中对这一重大而又紧迫、常抓常新的问题又作出了新概括,提出了新论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文艺工作者的人生价值。文艺界的核心价值观是爱国、为民、崇德、尚艺。中国文联出台的《中国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中有一条就是追求德艺双馨。对于国家级文艺专业评奖,党中央也明确规定:既看作品,更重艺品。只有把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的社会效益统一起来,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才能以高尚的操守和文质兼美的作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2)正确处理立人与立己、铸人与铸己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立德树人的人,必先立己;铸魂培根的人,必先铸己。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的经典,都体现了文学家、艺术家襟怀和学识的贯通、道德和才情的交融、人品和艺品的统一。”[3]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4页。诚如社会公认的那样,只有人品合格的人,才能创造出合格的作品;(3)针对文艺创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倾向,第一次鲜明提出了“四要四不能”的新标杆。文艺创作是异常艰辛、艰苦、艰巨的创造性劳动,那些低格调的搞笑、无底线的放纵、博眼球的娱乐、不知止的欲望,对文艺有百害而无一利。文艺工作者应当始终如一保持对艺术的敬畏之心、对专业的赤诚之心,下真功夫、练真本事、求真名声。“如果只想走捷径、求速成、逐虚名,幻想一夜成名,追逐一夜暴富,最终只能是过眼云烟。”[4]同上,第15页。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提出“四要四不能”:“文艺要通俗,但决不能庸俗、低俗、媚俗。文艺要生活,但决不能成为不良风气的制造者、跟风者、鼓吹者。文艺要创新,但决不能搞光怪陆离、荒腔走板的东西。文艺要效益,但决不能沾染铜臭气、当市场的奴隶。”[5]同上。总而言之,对文艺工作者来说,就是坚持“五靠”:“创作要靠心血,表演要靠实力,形象要靠塑造,效益要靠品质,名声要靠德艺。”[1]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5页。这些肺腑话语,令人深思,我们应时刻对标对表对照,谨记于心并起而行之。

  2.首次提出文艺行业风气和文艺生态的建设标准。这是一个十分重大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备受文艺界和社会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着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呈现出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这是主流和本质。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文艺领域也存在心气浮躁、跟风炒作、克隆山寨、低俗表演、偷逃税款、“饭圈”乱象、畸形审美、违法失德等突出问题和不良现象,不但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和文化强国的建设,而且影响到社会风气和国家形象,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强烈呼吁依法依规进行综合治理和整顿整改。在党中央统一部署下,有关部门协同联动,打出了一套“组合拳”,文娱领域综合治理整顿工作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历史和现实表明,培育和建设优良行风是一项需要笃行不怠的长期战略任务,也是一项需要踔厉奋发的紧迫现实任务。这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积累提升的历史过程,既急不得也等不得,只有从实际出发、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坚持绵绵用力、持之以恒,才能集腋成裘、聚沙成塔,达到预期目标。

  文艺工作者作为社会公众人物,关注度高、影响力大,应当时刻注意自己的社会形象,谨言慎行,强化个人修养和个人私德建设。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诲:“文艺工作者的自身修养不只是个人私事,文艺行风的好坏会影响整个文化领域乃至社会生活的生态。文学家、艺术家是有社会影响力的,一举一动都会对社会产生影响。大家要珍惜自己的社会影响,认真严肃地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一个文艺工作者如果品行不端,人民不会接受,时代也不会接受!不自重就得不到尊重!”[2]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5-16页。文艺承担着成风化人的职责,应当以自身的良好艺德带行风、促民风。由此,文艺工作者要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自觉遵守法律,遵循公序良俗,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要辨是非、知荣辱,歌颂真善美,针砭假恶丑,对正能量要敢写敢歌,对丑恶事要敢怒敢批,理直气壮,威武不屈。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深入推进行风建设和文艺工作者的艺德建设,他明确指出:“要弘扬行风艺德,树立文艺界良好社会形象,营造自尊自爱、互学互鉴、天朗气清的行业风气”[3]同上,第16页。,“建设山清水秀的文艺生态”[4]同上,第18页。。这里讲得十分清楚、非常明白,新时代文艺界优良行风的标准是:自尊自爱、互学互鉴、天朗气清;新时代文艺界优良生态的标准是:山清水秀。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艺行风标准和文艺生态标准这两大标准,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当提升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增强艺术自律和道德自律,弘扬好文艺向上向美的优良传统,履行好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职责。

  3.着眼文艺界人民团体未来高质量发展,创造性提出发挥文联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的新思想新观点。这是一个有着重要价值的崭新判断,为新时代新征程文联工作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走好新的文艺赶考之路提供了一把金钥匙,也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指明了现实路径。文联被称为“文艺工作者之家”或者“文艺家之家”,这个比喻非常妥帖,言简意赅,生动具象,使人畅想,让人憧憬。1953年,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第二次文代会筹备会代表时曾讲:文联核心在文,关键在联。“文联,就是要‘联’嘛,上联、下联,左联、右联,内联、外联”[1]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组织编写:《新时代文联工作》,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21年,第49页。,仍然对我们有着巨大启示意义。文联是党和政府联系文艺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也可以说是文艺界的统一战线组织或统一战线部门。文联组织的核心任务是做人的工作,文联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创作生产优秀作品,文联的工作目标是通过深化改革、优化职能,团结引领广大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文艺爱好者听党话、跟党走,繁荣创作,服务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发挥文联“两个优势”作出了重要论述,笔者以为,中国文联发挥文联系统的组织优势,创新工作体系,必须在四个方面用功用力:(1)采取切实务实有效举措,做好对新文艺组织和新文艺群体的教育引导工作;(2)重心下移、工作下沉,向广大基层和创作一线文艺工作者倾斜;(3)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广泛团结凝聚爱国奉献的文艺工作者,用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4)哪里有文艺工作者、爱好者,文联工作就要做到哪里,尽最大可能最大努力吸引动员激励各领域、各层次、各方面的文艺工作者投身党的文艺事业。文联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必须在三个方面用功用力:(1)坚持不懈地帮助指导文艺家、文艺工作者、爱好者提高专业素养、专业水平、专业精神,实现符合文艺事业发展和文艺工作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2)高度重视和加强文艺评论工作,持续实施新时代文艺评论工程,落实好中宣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建设更具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的文艺评价体系;(3)不断增强全国文联系统“一盘棋”的意识和工作协同联动、共谋发展的观念,强化上级文联组织对下级文联组织的工作指导和业务指导,强化行业服务、行业管理、行业自律,深入推进文艺行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形势下如何发挥文联的组织优势、专业优势的重要论述,指向明确,内涵丰富,措施具体,这就要求广大文联组织和文联工作者转变观念,理清思路,抓住重点,用好载体,而且真抓实抓,就一定会抓出成效,抓出新气象新风貌。

  4.对新时代新征程重视和加强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提出了新要求,作出了新安排。一百年来党的文艺实践充分证明,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根本保证。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文艺的根本宗旨也是为人民创作。科学把握住这个立足点,党和文艺的关系就能得到正确处理,就能准确把握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政治立场和创作自由的关系。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文艺工作,充分认识文联作协的重要作用,加大对改革的支持和保障力度,用符合文艺规律的方式领导文艺事业,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和艺术民主,尊重文艺工作者的创作个性和创造性劳动,保护好、弘扬好文艺工作者的历史主动精神和满腔爱国热情。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在重视、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事业的领导方面,应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做好五件事情:(1)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尊重和遵循文艺规律,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健全体制,形成不断出精品、出人才的生动局面;(2)选好配强文艺单位领导班子,把政治过硬、德才兼备、熟悉文艺工作、能够同文艺工作者打成一片的干部放到领导岗位上来;(3)加大文艺创作扶持力度,不断扩大高质量文艺作品供给;(4)加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评论建设,增强朝气锐气,发挥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作用;(5)坚持教育引导和综合治理并重,立破并举、综合施策,建设山清水秀的文艺生态。[1]参见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7-18页。这五件事情也是五项任务,需要各级文联深入学习领会,研究落实的具体意见和措施。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广大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只有不忘从艺的初心使命,践行文艺为人民的责任担当,以一往无前的姿态和创新有为的状态,踔厉奋发守正道、笃行不怠走大道,才能意气风发、满怀信心地走在新时代新征程的文艺赶考之路上,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伟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人类和平发展作出独特的文艺贡献。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