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科秉持内涵式发展,积淀深厚的学术底蕴,拥有全国艺术院校中唯一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中心、教育部“一带一路”音乐交流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培育)、中国文艺评论基地等教学与研究机构。近年来,本学科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着力打造中国音乐创作中心、音乐表演中心和音乐理论研究中心,致力于时代精品创作、世界舞台发声权争夺、哲学社科话语体系创新,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一年一度举办的北京现代音乐节、北京国际室内乐音乐节等数十个国际品牌学术活动和重要赛事,已成为本学科实践教学的重要平台和世界学术多元化交流的窗口。本学科积极拓展海外合作办学,提高学科国际化水平,继2012年与丹麦皇家音乐学院合作共建全球首家音乐孔子学院后,2019年与乌克兰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合作共建“音乐孔子课堂”。2017年先后在美国巴德学院设立中国民族器乐表演专业学位、在纽约曼哈顿设立“中国民族音乐美国教学点”,构建起国际合作和中外音乐文化交流新格局。
本学科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500人,其中教授166人、副教授124人,博导132人、硕导223人,拥有国家万人计划、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国家级名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一大批高层次人才。本学科以培养高精尖、国际化、德艺双馨的音乐人才为己任,已培养出数以万计的音乐优秀人才,许多人成为享誉国内外的作曲家、音乐学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表演艺术家,有的在国内外音乐机构、团体担任重要职务。建校以来,中央音乐学院学生在各类音乐比赛中获奖五千余项。其中,国际音乐比赛获奖一千五百余项,约300项为重大国际比赛前三等奖。

学科带头人:
俞峰,中央音乐学院院长,教授,指挥、音乐人工智能博导,兼任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副主任、中国指挥学会会长。入选“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四个一批”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文化部优秀中青年艺术家,获首都劳动奖章。创立中国现代指挥教学法,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被誉为“揭开了西方人到中国学习贝多芬的序幕”。率先创立音乐人工智能学科,任首席专家。创制《红帮裁缝》等5部中国歌剧。创办国际歌剧季,制作、指挥《茶花女》《图兰朵》《尼伯龙根指环》等大量世界经典歌剧和《白毛女》《杜十娘》等多部中国原创歌剧,先后获“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文化部优秀剧目奖、中国歌剧节优秀演出奖。主持10项国家科技、社科、艺术基金项目,发表论文9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