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早摸黑”一词,是我们先人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勤劳的。晓菲妈认为,用它来评价自己女儿的学习勤奋,同样也是恰当和贴切的。
她满怀感动和期待地对女儿说,菲菲啊,等你考上重点高中,就等于有一只脚迈进大学了!到那时,我保证你要什么就给你什么,只要我能做到的,哪怕是天上的星星,我也帮你去摘下来!
好啊,妈妈,我们一言为定!我呢,拼了命也要考上重点高中;你呢,就要满足我一个最最美好的愿望。
母女俩约定后,很郑重其事的拉了钩。
妈妈和女儿的小手指紧紧相连在一起,同声发誓: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反悔!
从此以后,当母亲每天目送自己女儿身背大书包的背影,渐渐消逝在熹微的晨曦中时;或是女儿每晚独自伏案聚精会神读书做作业时,都会暗暗地猜测和设想:自己女儿的心里会藏有一个什么样最最美好的愿望呢?
是想美美地睡上一个好觉,做一个甜甜的梦吗?
的确,做一个学生太苦太累了,那沉甸甸的书包就象压在背上的一座山,每天天没亮透,就背上它上学去了,每晚又几乎要伏案到零点才能把山一样的作业完成。毕竟素质教育还仅仅是一种倡导和愿望啊,除了分数,还能有别的什么更能说明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呢?每个学校都恨不得给学生一年上三百六十天课啊!
是想彻底放松一下,看它一天一晚的电视节目?
关于电视,每个家庭里,还有什么比它更具诱惑力的呢?有许许多多的大人,每晚除了看电视,还能干些什么呢?一个学生要抵御来自精彩节目的诱惑,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啊!妈妈知道,晓菲是个情感非常丰富的女孩,在她的作文里,常常会很自然地表现出一种歌一般美好的情感来。她特别喜爱中央电视台的《同一首歌》,但每次面对,都是匆匆一瞥,便毅然决然回到她的写字台,重新一心扑到学习上了。
是想上北京,看看天安门广场庄严的升旗仪式吗?
妈妈知道,晓菲是个上进心很强的女孩。她在加入少先队挂上红领巾时,就表现出的那种对北京的深深向往,永远地印在了妈妈的心里。她在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的那天,更是信心十足地告诉妈妈:我将来一定要上北京大学!
是想得到一身漂亮的时装吗?
晓菲从上小学开始,就基本上是天天穿校服,天天背着书包上学去,基本上没穿过别的什么好看衣服。现在,她越长越高,越长越漂亮了,难道会不想拥有一套让自己更美丽的衣装吗?难得她会不想稍稍改变一下自己过于刻板的“两窗一线”生活吗?我们的周边变化实在太大了,她应该暂时脱去校服,穿上一身本该属于少女们的靓装,然后约上好同学们,在这一天里,离开寒窗,离开上学放学的路儿,去新兴的市场,去新辟的街面,去日新月异的周围逛逛看看,亲身感受一下与时俱进的现实生活。
是想去一个什么时新餐厅好好嘬一顿吗?
民以食为天。现如今,大小酒店、中西餐厅遍地开花,生意红红火火,足以证明人的食欲之旺。可晓菲就连肯德鸡都没尝过呢!真应带她出去好好开一开洋荤,尝一尝来自美食的快乐人生。
看着自己只知学习的心爱女儿,妈妈又是喜欢又是心疼。邻居也都夸晓菲懂事会读书,常常在她妈面前表露出羡慕之情:你有这么好的一个女儿,是怎样教出来的呢?
说实话,我又能做什么呢?也只能尽量让她吃得可口一点,尽量为她建立一个好点的学习环境。晓菲妈说的是实话,她对自己女儿的理解也是有限的,更不能看透她心里会有怎样的愿望。
其实,当时晓菲和妈妈拉钩仅仅是顺应妈妈,只求让妈妈高兴而已。事后,她就把它忘了,根本就没往心里去。
其实,晓菲在学校的训练下,早已成了一台学习机器,就好比是一台电脑。教的,不断地在做着输入工作;学的,则不停地在被动录入。所谓考试,充其量也就是一种打印输出而已。
晓菲完全适应了这种灌输式的教育,并能乐在其中。外界很难对她产生什么实质性的影响。她对学习的投入和专注,甚至达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境地。
她家的窗前,是一块环境优美的空地,雪杉、香樟参天而立,翠柏丛丛环地一周。老人们喜欢在这晨练闲聊,孩子们也好在这嬉闹玩耍。晓菲对此习以为常,你吵你的,我学我的,两不相干。
忽在某一天里,空地上装了许多健身器具。弹力桥啊,链梯啊,翘翘杆啊,过山攀梯啊,太空漫步机啊,等等等等,最最让人流连望返的就是秋千了!
这下可好,这里不仅是儿童和老人的乐园,也吸引了一帮往年中考落选的少男少女。每当花好月圆的夜晚降临,他(她)们相互追逐嬉闹和争抢荡秋千时所爆发出的欢声笑语,总是经久不息,绵延不去。
晓菲面对窗前的一幕幕闹剧,百思不得其解:小小年纪辍学在家,终日无所事事,他(她)们的家长一定愁白了头发,那么,他(她)们的笑又从何而来的呢?
晓菲想,他(她)们这完全是一种无知的麻木,终究会有一天,悔恨和伤悲将彻底淹没这种不知天高地厚的欢天喜地。她想起老态龙钟的奶奶曾给自己看过的一张老照片。
那发黄的黑白照片上,一个满脸幸福的女孩,头上戴着蝴蝶花,身穿百折裙,正无忧无虑的荡着秋千呢。奶奶说,这就是昨天的我啊,今天我就老成这样了!人生何其短暂啊!对于奶奶来说,也就在昨天和今天之间而已。可对于你来说,就不同了,正从今天走向未来。小少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啊。
晓菲记着奶奶的老照片,记着奶奶语重心长的话儿,不敢在学习上有什么懈怠。窗外的嬉笑热闹依旧,她对学习的全神贯注也一如既往,谁都无法干扰她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进中考。
全市高中统考成绩揭晓后,没有什么出人意料的事发生,晓菲名列全市第三名完全在老师的预计之中。
但晓菲妈妈仍不免十分激动,把女儿一下抱到怀里,疼爱地说,这下好了,进省重点学校没问题了!
晓菲从老妈的怀里挣脱了出来,很平静地说,好什么?本来就没问题!可是,我才一只脚跨进大学门哦,等我考上北大再叫好吧。
可她一直牢牢记着跟女儿拉钩的事,记着对女儿郑重作出的承诺。现在就是兑现的时候了。妈妈重又搂住女儿说,你把心中最最美好的愿望告诉我吧,我一定帮你实现!
愿望?最最美好的?晓菲有些疑惑地望着老妈。
对!想,使劲想。妈妈慈爱地看着她。
晓菲想啊想啊,突然跳起来说,有了,我要荡秋千!
妈妈感到非常的意外,这又算什么愿望啊。
我就是要荡秋千!晓菲看妈妈不以为然的样子,又一次强调道。
好,好,就荡秋千!妈妈只能顺水推舟了。
妈妈先带晓菲去了时装店,让她挑选了一条自己喜欢的下蓝上白的连衣裙,回来后又为她精心梳理了一对辫子,一边扎上了一个红红的蝴蝶结,然后,带上了数码照相机,陪女儿来到自己家窗前的场地,一边看女儿幸福快乐地荡起秋千,一边摁动着数码相机。
晓菲荡着笑着,摆动的扇面写满了童真童趣童话……
她满怀感动和期待地对女儿说,菲菲啊,等你考上重点高中,就等于有一只脚迈进大学了!到那时,我保证你要什么就给你什么,只要我能做到的,哪怕是天上的星星,我也帮你去摘下来!
好啊,妈妈,我们一言为定!我呢,拼了命也要考上重点高中;你呢,就要满足我一个最最美好的愿望。
母女俩约定后,很郑重其事的拉了钩。
妈妈和女儿的小手指紧紧相连在一起,同声发誓: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反悔!
从此以后,当母亲每天目送自己女儿身背大书包的背影,渐渐消逝在熹微的晨曦中时;或是女儿每晚独自伏案聚精会神读书做作业时,都会暗暗地猜测和设想:自己女儿的心里会藏有一个什么样最最美好的愿望呢?
是想美美地睡上一个好觉,做一个甜甜的梦吗?
的确,做一个学生太苦太累了,那沉甸甸的书包就象压在背上的一座山,每天天没亮透,就背上它上学去了,每晚又几乎要伏案到零点才能把山一样的作业完成。毕竟素质教育还仅仅是一种倡导和愿望啊,除了分数,还能有别的什么更能说明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呢?每个学校都恨不得给学生一年上三百六十天课啊!
是想彻底放松一下,看它一天一晚的电视节目?
关于电视,每个家庭里,还有什么比它更具诱惑力的呢?有许许多多的大人,每晚除了看电视,还能干些什么呢?一个学生要抵御来自精彩节目的诱惑,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啊!妈妈知道,晓菲是个情感非常丰富的女孩,在她的作文里,常常会很自然地表现出一种歌一般美好的情感来。她特别喜爱中央电视台的《同一首歌》,但每次面对,都是匆匆一瞥,便毅然决然回到她的写字台,重新一心扑到学习上了。
是想上北京,看看天安门广场庄严的升旗仪式吗?
妈妈知道,晓菲是个上进心很强的女孩。她在加入少先队挂上红领巾时,就表现出的那种对北京的深深向往,永远地印在了妈妈的心里。她在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的那天,更是信心十足地告诉妈妈:我将来一定要上北京大学!
是想得到一身漂亮的时装吗?
晓菲从上小学开始,就基本上是天天穿校服,天天背着书包上学去,基本上没穿过别的什么好看衣服。现在,她越长越高,越长越漂亮了,难道会不想拥有一套让自己更美丽的衣装吗?难得她会不想稍稍改变一下自己过于刻板的“两窗一线”生活吗?我们的周边变化实在太大了,她应该暂时脱去校服,穿上一身本该属于少女们的靓装,然后约上好同学们,在这一天里,离开寒窗,离开上学放学的路儿,去新兴的市场,去新辟的街面,去日新月异的周围逛逛看看,亲身感受一下与时俱进的现实生活。
是想去一个什么时新餐厅好好嘬一顿吗?
民以食为天。现如今,大小酒店、中西餐厅遍地开花,生意红红火火,足以证明人的食欲之旺。可晓菲就连肯德鸡都没尝过呢!真应带她出去好好开一开洋荤,尝一尝来自美食的快乐人生。
看着自己只知学习的心爱女儿,妈妈又是喜欢又是心疼。邻居也都夸晓菲懂事会读书,常常在她妈面前表露出羡慕之情:你有这么好的一个女儿,是怎样教出来的呢?
说实话,我又能做什么呢?也只能尽量让她吃得可口一点,尽量为她建立一个好点的学习环境。晓菲妈说的是实话,她对自己女儿的理解也是有限的,更不能看透她心里会有怎样的愿望。
其实,当时晓菲和妈妈拉钩仅仅是顺应妈妈,只求让妈妈高兴而已。事后,她就把它忘了,根本就没往心里去。
其实,晓菲在学校的训练下,早已成了一台学习机器,就好比是一台电脑。教的,不断地在做着输入工作;学的,则不停地在被动录入。所谓考试,充其量也就是一种打印输出而已。
晓菲完全适应了这种灌输式的教育,并能乐在其中。外界很难对她产生什么实质性的影响。她对学习的投入和专注,甚至达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境地。
她家的窗前,是一块环境优美的空地,雪杉、香樟参天而立,翠柏丛丛环地一周。老人们喜欢在这晨练闲聊,孩子们也好在这嬉闹玩耍。晓菲对此习以为常,你吵你的,我学我的,两不相干。
忽在某一天里,空地上装了许多健身器具。弹力桥啊,链梯啊,翘翘杆啊,过山攀梯啊,太空漫步机啊,等等等等,最最让人流连望返的就是秋千了!
这下可好,这里不仅是儿童和老人的乐园,也吸引了一帮往年中考落选的少男少女。每当花好月圆的夜晚降临,他(她)们相互追逐嬉闹和争抢荡秋千时所爆发出的欢声笑语,总是经久不息,绵延不去。
晓菲面对窗前的一幕幕闹剧,百思不得其解:小小年纪辍学在家,终日无所事事,他(她)们的家长一定愁白了头发,那么,他(她)们的笑又从何而来的呢?
晓菲想,他(她)们这完全是一种无知的麻木,终究会有一天,悔恨和伤悲将彻底淹没这种不知天高地厚的欢天喜地。她想起老态龙钟的奶奶曾给自己看过的一张老照片。
那发黄的黑白照片上,一个满脸幸福的女孩,头上戴着蝴蝶花,身穿百折裙,正无忧无虑的荡着秋千呢。奶奶说,这就是昨天的我啊,今天我就老成这样了!人生何其短暂啊!对于奶奶来说,也就在昨天和今天之间而已。可对于你来说,就不同了,正从今天走向未来。小少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啊。
晓菲记着奶奶的老照片,记着奶奶语重心长的话儿,不敢在学习上有什么懈怠。窗外的嬉笑热闹依旧,她对学习的全神贯注也一如既往,谁都无法干扰她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进中考。
全市高中统考成绩揭晓后,没有什么出人意料的事发生,晓菲名列全市第三名完全在老师的预计之中。
但晓菲妈妈仍不免十分激动,把女儿一下抱到怀里,疼爱地说,这下好了,进省重点学校没问题了!
晓菲从老妈的怀里挣脱了出来,很平静地说,好什么?本来就没问题!可是,我才一只脚跨进大学门哦,等我考上北大再叫好吧。
可她一直牢牢记着跟女儿拉钩的事,记着对女儿郑重作出的承诺。现在就是兑现的时候了。妈妈重又搂住女儿说,你把心中最最美好的愿望告诉我吧,我一定帮你实现!
愿望?最最美好的?晓菲有些疑惑地望着老妈。
对!想,使劲想。妈妈慈爱地看着她。
晓菲想啊想啊,突然跳起来说,有了,我要荡秋千!
妈妈感到非常的意外,这又算什么愿望啊。
我就是要荡秋千!晓菲看妈妈不以为然的样子,又一次强调道。
好,好,就荡秋千!妈妈只能顺水推舟了。
妈妈先带晓菲去了时装店,让她挑选了一条自己喜欢的下蓝上白的连衣裙,回来后又为她精心梳理了一对辫子,一边扎上了一个红红的蝴蝶结,然后,带上了数码照相机,陪女儿来到自己家窗前的场地,一边看女儿幸福快乐地荡起秋千,一边摁动着数码相机。
晓菲荡着笑着,摆动的扇面写满了童真童趣童话……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