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阿垅
行道泥中,暮色苍茫,前面问关。念半生兵马,十年湖海;孤征旅雁,万里河山。虎穴重栖,龙珠堪采,死不低头生本难。吾何恨?有清流濯足,白露为餐。蹒跚,道路维艰!又四顾无人看野烟。便口中含血,腹中含泪,为人含笑,为鬼含冤!激越豪情,消磨远志,多少儿郎天地间!更深矣,但繁星不乱,皓魄孤悬。
浅析:这首词用激昂慷慨的语言叙述了自己一生的经历,直抒胸臆,表达了高洁的情操和襟抱,塑造了一个顶天立地、百折不挠的诗人形象。其中“死不低头生本难”令人悲从中来,悚然变色。下阕的“口中含血,腹中含泪,为人含笑,为鬼含冤”,更是啼血啼泪,感人肺腑。四个“含”字,写尽世间悲欢,心头伤痛。
软禁 柏杨
1976年3月7日,刑期届满出狱,当日即再被台湾警备司令部收押,囚于绿岛兵营。
浓云压压压残苔,独倚栏杆一眼开;
我惭千钧无气力,万籁无声待雨来。
浅析:这首诗写自己的软禁生活。开头一句三个“压”字非常别致,既突出了浓云的凶猛来势,也渲染出一股肃杀的气氛,同时为下一句的“独倚栏杆”进行铺垫,烘托出作者心中的从容和镇定。
本事诗 陈独秀
一
慵妆高阁鸣筝坐,羞为他人工笑颦。
镇日欢场忙不了,万家歌舞一闲身。
二
目断积成一钵泪,魂销赢得十篇诗。
相逢不及相思好,万境妍于未到时。
浅析:本事诗,就是记述本人生平经历的诗。陈独秀写有一组本事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二首。经历了政治上的起伏跌宕,作者的心境趋于平淡,抒情主体的视角也从一个历史的参与者变成了一个旁观者。两首诗以高阁美人自喻,抒写心中情怀。独秀认为文学之文以情为主,应该华美而不重实用。他曾有“华美无用之文学”的措辞,所谓“无用”,即无实用之意,并非无价值。
昨卖一鸡与邻家顷复 飞回璧返后感成一律 程坚甫
玉汝于成几费神,出售应谅主人贫!
隔邻索价姑从贱,逸槛飞回岂厌新?
濒死未为登俎物,超生犹望系铃人。
痴翁抚事增惆怅,异类非亲竟似亲!
浅析:这首诗表现的是寒酸生活中,作者对一只卖与邻舍,又飞回自家的鸡的感情。通篇都是对自己矛盾心理的细腻描绘,读来确实令人“抚事增惆怅”。
题汪兆铭双照楼诗词稿 陈小翠
双照楼头老去身,一生分作两回人。
河山半壁犹存末,松桧千年耻姓秦。
翰苑才华怜俊主,英雄肝胆惜昆仑。
引刀未遂平生志,惭愧头颅白发新。
浅析:这首诗评论汪精卫,有对他少年行刺摄政王的赞许,也有对他晚年沦为汉奸的痛惜和嘲讽。因为汪精卫当年写有“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诗句,所以这里“引刀未遂平生志,惭愧头颅白发新”就带着鲜明的讽刺意味。全诗以议论为主,但是作者表达得却又蕴藉深沉,意在言外,引人深思。
丙午清明次东坡韵 陈寅恪
史书既欲尽烧灰,何用今朝上冢哉。
南国高楼魂已断,西陵古渡梦初回。
贤妻孺仲恹恹病,弱女渊明款款来。
翻忆凤城一百六,东风无处不花开。
浅析:1966年4月,陈寅恪先生写下这首一生中最后的诗,诗中叙说了悲凉心境,又用“东风无处不花开”来映衬,高深温婉,绵邈深幽,自成一格。
感时杂咏 董必武
果然六月惨飞霜,只为沉冤未可忘。
重压青年集中训,屡兴党狱法西方。
小人放肆居高位,特务横行踞上床。
屏息面墙防偶语,敢云无怠或无荒。
浅析:这首诗写于1944年,是讽刺国民党当局的时政诗,批评当政者为了镇压青年,排斥异己往往罗织罪名,构成冤狱。“果然六月惨飞霜”,是指1940年7月7日发生的李瑛等进步青年被活埋的綦江惨案。六月飞霜典出《淮南子》:
“邹衍尽忠于燕惠王,惠王信谮而系之。邹子仰天而哭,正夏而天为之降霜。”狱,称作“党狱”。法西方,指效法德、意法西斯主义。上床即上位。偶语指对语,《史记·秦纪》:“有敢偶语诗书,弃市。”无怠或无荒指没有怠荒,怠荒的意思指懒惰放荡,这里是反语。
留别《人民日报》诸同志 邓拓
笔走龙蛇二十年,分明非梦亦非烟。
文章满纸书生累,风雨同舟战友贤。
屈指当知功与过,关心最是后争先。
平生赢得豪情在,举国高潮望接天。
浅析:1959年2月12日,人民日报社举行全社人员大会送别邓拓。面对满场同事,邓拓当场吟咏了这首诗。全诗回忆了他从1949年7月担任《人民日报》总编辑,到1959年2月离去的工作经历和万千情愫。其中“文章满纸书生累,风雨同舟战友贤”意味深长,最为精彩。
我 冯玉祥
平民生,平民活。
不讲美,不要阔。
只求为民,只求为国。
奋斗不懈,守诚守拙。
此志不移,誓死抗倭。
尽心尽力,我写我说。
咬紧牙关,我便是我。
努力努力,一点不错。
浅析:这首诗是作者的自白,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语义浅显,铿锵有力。此诗后来作为墓志铭刻于泰山冯玉祥墓。
次原韵报阿度兄 胡风
竟挟万言流万里,敢擎孤胆守孤城。
愚忠不怕迎刀笑,巨犯何妨带铐行。
假理既然装有理,真情岂肯学无情?
花临破晓由衷放,月到宵残分外明。
浅析:这首诗作于1966年5月。胡风是理论家,这首诗也有雄辩的意味。崇真斥伪,敢是敢非,慷慨激昂,杂文入诗。在激烈的批判意识里,闪耀着耿耿丹心的光焰和“战斗精神”雷声。最后一联显示了作者的信心和信念。“由衷”二字,耐人寻味。题目中的“阿度兄”,指聂绀弩。因聂绀弩曾用笔名箫今度,所以胡风在这里称他为阿度兄。聂绀弩原诗如下:“人有至忧易白发,诗经大厄句长城。十年睽隔先生面,一夕仓皇万里行。最念风云龙虎日,不胜天地古今情。手提肝胆轮血,斜倚车窗站到明。”
蝶恋花·独登北海白塔 顾随
不为登高心眼放。为惜苍茫,景物无人赏。立尽黄昏灯未上,苍茫展转成惆怅。
一霎眼前光乍亮。远市长街,都是愁模样。欲不想时能不想,休南望了还南望。
二
我爱天边初二月。比着初三,弄影还清绝。一缕柔痕君莫说,眉弯纤细颜苍白。
休盼成圆休恨缺。依样清光,圆缺无分别。上见一天星历历,下看一个飘零客。
浅析:1928年,31岁的顾随独游北海白塔寺,写下了这两首词。词中状写的不是登北海白塔看到的美景,而是一片忧愁苦闷的惆怅情怀。最后两句用天上的星星和地上的诗人对比,把孤独的心境衬托得触目惊心。从这些凄凉孤苦的句子里,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一颗博大坚贞的心,以及灵魂深处的高洁和孤傲。
蝶恋花·桃花 黄克诚
满树桃花红烂漫,一阵狂风,吹掉一大半。落地残红何足羡,且待来年看新瓣。
人间变化千千万,升降起落,犹如急流泛。天翻地覆大转变,英雄转瞬成坏蛋。
浅析:这首词平仄不合词律,可视为仿蝶恋花词牌而作的一首“仿词体”。作者以桃花喻人,表现了世事无常、沧桑变化的感慨。上阕述所见落花景象,下阕抒发人生感悟,同时曲折表达了对自身命运翻覆的喟叹。
七一抒情 胡乔木
如此江山如此人,千年不遇我逢辰。
挥将日月长明笔,写就雷霆不朽文。
指顾崎岖成坦道,笑谈荆棘等浮云。
旌旗猎猎春风暖,万目环球看大军。
浅析:这首诗年代已久,而且作者也逝去多年,身后世事沧桑,浮云变幻。但字里行间奔涌的激情和豪情,还是弥漫着浓郁的艺术魅力。它们都带着鲜明的时代印迹,跟附庸风雅、吟风弄月或逞才傲气、心灵逼仄之辈们有着天然的区别。作者力扫陈言,写出了一种新的内容、新的情愫、新的感觉和意境。用语奇崛,寄意深远,雄健清新,潇洒流畅。从诗艺上来说,这首诗没什么突出的特色,但诗中流露出的“挥将日月长明笔,写就雷霆不朽文”的豪迈情怀,却很有特色,令人称道。
康有为
九月二十四夜至马关,泊船二日,即李相国议和立约遇刺地也,有指相国驻节处者,伤怀久之。
碧海沉沉岛屿环,万家灯火夹青山。
有人遥指旌旗处,千古伤心过马关。
浅析:中日甲午之战后,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等领土给日本。本诗作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出国,开始其“汗漫四海”的生涯。经过马关时,想起《马关条约》的屈辱,写了这首诗。作者开头写风景的平和和美丽,反衬后两句的“千古伤心”。题目很长,有追忆,有叙述,有感想,有抒情,相当于一篇短小的叙事小品。喜用长题,是康有为诗作的一个特色。
李大钊
玉泉流贯颐和园墙根,潺潺有声,闻通三海。禁城等水,皆溯流于此。
殿阁嵯峨接帝京,阿房当日苦经营。
只今犹听宫墙水,耗尽民膏是此声。
浅析:玉泉指北京西郊玉泉山上流下来的泉水。这股泉水流经颐和园。三海指北京城内的中南海(即中海、南海)和北海而言。三海的水都是从玉泉流过来的。禁城指紫禁城,即故宫。殿阁指颐和园内的宫殿楼阁。嵯峨形容高大。接帝京意思是说跟北京城接近。阿房指秦始皇建筑阿房宫,浪费了无数人力物力。这首诗借对颐和园的感怀,表达了对苍生百姓的悲悯情怀。
自励 梁启超
献身甘作万矢的,著论求为百世师。
誓起民权移旧俗,更哲理牖新知。
十年以后当思我,举国犹狂欲语谁。
世界无穷愿无尽,海天寥廓立多时。
浅析:这首诗叙述的是自己的志向。一开头就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学术抱负,并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份自信的美好期许。最后一联境界宏大,笔势汪洋恣肆,发人深思。
述怀 老舍
辛酸步步向西来,不到河清眉不开!
身后声名留气节,眼前风物愧诗才;
论人莫逊春秋笔,入世方知圣哲哀;
四海飘零余一死,青天尚在敢心灰!
浅析:作者自叙生平,回忆坎坷,抒发情志。身后声名留气节一句,像是一句诗谶,暗示了作者后来投湖自尽的不幸遭际。
玉潭学校门前栽树 刘少奇
小树两边栽,浓荫绿上阶。
他年成大树,便是栋梁材。
浅析:这首诗写于作者少年时期,通过栽树触发灵感,接着展开想象的翅膀,眼前仿佛看到了小树很快长大,披拂着翠绿的浓荫。并进而想象他年这些小树成长为栋梁之材。第一句诗是实际场景,第二、三、四句都是作者的想象。虽然表面上说的是树,实际上是借物言志,用树的成长来表达自己的远大志向。风格平易,格调昂扬,充满自信。
无题 鲁迅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浅析:1931年1月17日,青年作家李伟森、柔石、胡也频、冯铿、殷夫等五位左翼作家被国民党当局逮捕,2月7日深夜,在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里被秘密枪杀。消息传来后,鲁迅写了这首诗。意思是说:我已经习惯了在沉沉的长夜里度过春天,妻子辛苦地抚养孩子,她的鬓角已经出现白色的发丝,梦中隐约看到慈母的泪水,全国各地的大王们纷纷在城头上变换着各自的旗子,含着悲泪看着志同道合的朋友被杀害,愤怒地在刀丛上寻觅几行悲伤的小诗,低下头却找不到能够书写这些诗篇的地方,只有月色如水般照映着清冷的黑衣。整首诗用丰富的意象和典型的场景,抒发了作者心中沉痛的感情和愤怒的感慨。
调倚浣溪沙,用易安词韵 梅兰芳
日射油窗雾乍开,黛螺山色压阑来。阑前万一见江梅。
揽镜年华思锦瑟,巡檐欢意托金杯。他乡休负好楼台。
浅析:这首词写中年人的愁绪。上阕写景,江梅寄托了高洁的寓意。下阕直接抒写对年华流逝的叹息,寄托寄人篱下的悲凉和流落异乡的苦闷凄清。值得注意的是“巡檐”,是说在别人屋檐下生活。这样的欢意,是以“不得不低头”换来的,其中的无可奈何只有寄托到酒杯里了。
故乡忆旧 莫言
韭菜炉包肥肉丁,白面烙饼卷大葱。
再加一碟豆瓣酱,想不快乐都不中。
浅析:写故乡美食的回忆,风格类似竹枝词。莫言以小说出名。作诗不多。获诺奖后,他的一些不拘平仄诗歌才开始引起读者注意。关于诗,莫言有自己的一些见解。他说:“有的看得明白,有的看不明白。完全看明白了不是好诗,完全看不明白也不是好诗,好诗大概就是那种似乎能看明白又似乎看不明白的吧。我觉得要把诗写得让人不明白比较容易,让人明白反而不太容易。当年白居易写完了诗先念给白发苍苍的老婆婆听,老婆婆听懂了才可以定稿。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是好诗;李商隐的诗晦涩暧昧,但也是好诗。诗歌跟小说一样也应该有各种各样的风格。其实,对诗歌的理解,重在感受,只要能感受到微妙之处,只要能唤起读者情感的共鸣,就算看明白了。”
题不倒翁 齐白石
能供儿戏此翁乖,打倒休扶快起来。
头上齐眉纱帽黑,虽无肝胆有官阶!
浅析:这是一首用巧妙的手法讽刺官场逢迎矫情、腻软无骨恶习的作品。格调清奇,滑稽可叹。
如此江山 秋瑾
萧斋谢女吟《秋赋》,潇潇滴檐剩雨。知己难逢,年光似瞬,双鬓飘零如许。愁情怕诉,算日暮穷途,此身独苦。世界凄凉,可怜生个凄凉女。曰:“归也”,归何处?猛回头,祖国鼾眠如故。外侮侵陵,内容腐败,没个英雄作主。天乎太毒!看如此江山,忍归胡虏?豆剖瓜分,都为吾故土。
浅析:作者在这首词中一反古代女诗人一已悲欢的情调,虽也是声声叹息,句句悲情,写得确实恢宏大气,回肠荡气,读来令人怆然欲泪。开头写自己的悲愁,接着写自己悲愁的原因是因为忧国忧民的情愫。祖国酣眠,胡虏猖獗,豆剖瓜分,如此江山实在令人愁情难诉。
江南第一燕 瞿秋白
万郊怒绿斗寒潮,检点新泥筑旧巢。
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
浅析:这是一首写春天的美丽风光的诗,是瞿秋白婚后寄给妻子王剑虹的一篇作品,描写大好春光的迷人和魅力,其实也是在描写新婚燕尔之际的快乐甜蜜的心情,最后一句表达了自己为衔春色上林梢的志向和豪情。
晚泊梁子湖 宋教仁
日落浦风急,天低野树昏。
孤舟依浅渚,秋月照征人。
家国嗟何在,乾坤渺一身。
夜阑不成寐,抚剑独怆神。
浅析:本诗写于作者22岁,留学日本之前。描绘了梁子湖的深秋景象,触景生情,情景交融,表达了心中孤寂、感伤,更表达了家国忧患和报国情怀。梁子湖位于湖北省长江南岸武昌县和鄂城县间,是湖北省第二大淡水湖泊,面积3.2万公顷,东西长82公里,南北长22公里,常年平均水深3米。浦风指水面上吹来的风。渚是水中的小块陆地。征人意为远行之人,这里是指诗人自己。年轻的诗人亦以一个出征的战斗者的姿态抚剑四顾,长夜难眠。
咏志 孙中山
万象阴霾扫不开,红羊劫运日相催。
顶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转来。
浅析:这首诗抒写的是作者的革命志向。红羊劫运用典故代指国家的灾难。据说南宋时的风水师柴望上书朝廷,认为每逢丙午、丁未年,国家必有祸患。天干“丙”“丁”和地支“午”在阴阳五行里都属火,为红色,而“未”这个地支在生肖上是羊,所以每60年会出现一次“丙午丁未之厄”,后被称为“红羊劫”。这首诗前两句写国运危难,后两句抒发救国情怀。其中“要把乾坤扭转来”一句激昂慷慨,气势逼人。
忆牡丹 王明
雍容傲骨岂凡流,荷菊梅兰未可俦。
自是凛然争气节,独逢乱谄不低头。
浅析:这首诗写于1942年中共延安整风之际,表面歌颂牡丹的“傲骨”及“气节”,实际是抒发对整风期间受到批评的不满情绪。“不低头”表示坚持个人观点到底的决心。
就义诗 夏明翰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浅析:这首诗抒写的是作者对主义的坚定和对未来的自信。诗很浅显,铿锵有力,气薄云天。
整人打油诗 夏衍
闻道人该整,而今尽整人。
有人皆可整,不整不成人。
整是由他整,人还是我人。
请看整人者,人亦整其人。
浅析:作者有感当年人整人的社会现象,仿效清代“剃头诗”,写下这首幽默辛辣的作品。戏拟和化用前人作品,是打油体诗歌中的常见手法。这首诗运用得尤其出色。
赠友人 遇罗克
攻读健泳手足情,遗业艰难赖众英。
清明未必牲壮鬼,乾坤特重我头轻!
浅析:作者临刑前留下这首赠友人。可以说,写成这首诗不是用笔和纸写成,而是用青春和热血。“乾坤特重我头轻”一句沉郁苍劲,气壮山河。这个才华横溢、勇敢坚贞的年轻人,深深地刻在了历史的记忆里。诗人北岛在献给遇罗克的诗中说“在我倒下的地方,将会有另一个人站起,我的肩上是风,风上是闪烁的星群”“从星星的弹孔里,将流出血红的黎明”,这些诗,可以看成是对“清明未必牲壮鬼”的回应。
望大陆 于右任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
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
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
山之上,国有殇。
浅析:1962年1月12日,于右任在日记中写道:“我百年之后,愿葬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山要高者,树要大者,可以时时望大陆。我之故乡是中国大陆。”之后不久,1962年1月24日,他就写下了这首沉郁苍凉的名作。这是一首骚体诗,又名《国殇》,发表于先生在台北谢世后的1964年11月10日。表达了作者渴望叶落归根、眷恋大陆家乡的忧郁心怀。《国殇》出自屈原楚辞《九歌》,是一首追悼将士的挽歌。“殇”,即“无主之鬼”,诗人在这里是表达不能魂归故里的悲怆和伤感。
参观大庆油田 赵树理
任它冰封与雪飘,江山再造看今朝。
钻林不作银蛇舞,也与天公试比高。
浅析:作者1964年3月参观大庆油田,为石油工人顶风雪冒严寒、日夜奋战的干劲所感动,写下这首诗。诗中借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意象,对林立的钻井机作了生动描绘,并借钻机来喻人,歌颂石油工人天不怕地不怕的奋斗精神。诗很浅显,也很明白,并不难懂。可是,1966年8月下旬,晋东南地委开会开始揭批赵树理时,一位熟人所写的一张题目为《请看赵树理的野心》的大字报中,说他对无产阶级专政极端不满,有改朝换代、再造江山的“野心”。结尾引用这首诗,说:“这是赵树理亲笔写的,铁证如山,赖是赖不掉的。”今日读来,这样的构陷实在可笑。
贺新郎·记鲁迅旧事 章士钊
跳荡钟山麓。忆当年、两生逋峭,蜚声水陆。老子山阴游扬外,说是一双属玉。却不道、分飞独宿。冠盖绵延京华地,蓦相逢、世界全翻复。嗟狭路,堂与属。
淮淝旧阃当阳独。似前朝、二王秦晋,杀机潜伏。私养荆高分明意,使我立当危局。忠告尽、却难辰告。两害相权从轻取,剩强教、噪雀先离屋。吾为此,吞声哭。
才大无容处。屈下僚、鸡虫得失,急他何苦。寥阔南天千千里,极目原田膴膴。更加上、舆情水乳。第一平生心安事,抱周公、安置东山土。大雷电,候迎去。
危疑重谤须终负。四十年、答无一语,居然能彀。华盖一编专门集,指似孤桐狂诟。却在我、聋丞闻鼓。曾与骞期期期约,这吞声、带到斜阳暮。待地下,笑相语。
浅析:这两首词,描写作者记忆中的作家鲁迅生前旧事。第一首写对鲁迅兄弟的印象和自己和鲁迅的交往,第二首就鲁迅在《华盖集》中对自己的批评做了一定表白,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并对自己的行为和遭到批评后的沉默作了辩解。
漓江绝句 朱自清
招携南渡乱烽催,碌碌湘衡小住才。
谁分漓江清浅水,征人又照鬓丝来。
浅析:这首诗写于抗战期间。当时作者随任教的大学从北京撤退,先是衡岳栖身,俄而西迁滇海,南访漓江。作者望燕云而驰想,抚萍迹以抽思,他眼中的漓江不是太平时节的“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而是照映着征人四海飘泊的苍苍鬓发。所谓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正如是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