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用真诚演一出独角戏

时间:2023/11/9 作者: 读者欣赏 热度: 11325
文/刘小V

  用真诚演一出独角戏

  文/刘小V

  戏剧是做给当代人看的。—林兆华

  《花心小丑》是中国国家话剧院“新人新作计划”推出的第三部作品,由査査执导、单冠朝主演,这也是国家话剧院首次大胆起用全“90后”班底创作的新作。査査说,国家级剧院能给他这样一个20出头的年轻人创作机会,让他既兴奋又紧张。

  这是一出独角戏,情节并不复杂。外省青年在城市里扮小丑送花,在送花途中,他遇到过美好也遇到过丑恶。城市底层的小人物小丑仍然努力地生活、坚持、等待,为了让父母与妹妹过更好的生活,为了与心爱的女孩秀秀的三年之约,为了在全城都开满“花心鲜花店”。

  剧本写得干净简洁,因此给了导演很广阔的创作空间。舞台的布置简洁,灯光与多媒体的运用灵动又写意,音效的设计也恰到好处。这些元素把舞台变成了一个“场”,而这个“场”,时而是新鲜的现实市井,时而是主人公的个体视角与内心世界。外部与内在、客观与主观的转换自如流畅。虽是年轻人的作品,但整场戏的编排手法并不青涩,相反,它非常老道、专业。

  但在这种专业之上,还是会有一些小细节告诉你这是一部属于年轻人的戏,有一点搞怪和孩子气的小可爱。比如,我挺喜欢忘记穿裤子的小丑向观众送花的开场。虽然有刻意搞笑的成分,但表现得克制而羞涩。这一小小的举动似乎让观众和小丑变成了熟人—“Hey,该你show了!”我想这个设计建构了一种更为亲和的观演关系。我也很喜欢“帝王夜总会”门口大狮子滴溜乱转的眼珠子,看到竟会笑出声来(虽然后面的情节很悲催)—其实很多时候笑点和泪点一样奇怪。

  固定客户“大眼睛”去世了,签收花束的“白小姐”原来是条狗,日思夜想的女孩秀秀原来早已忘了自己……一个雪花飞舞的冬季,一座车流不息的城市森林,一位骑着自行车给人送花的小丑“花心”经历了平凡却又漫长的一天。这就是独角戏《花心小丑》的故事。

  小丑的送花经历有悲有喜。而这个低层的小人物,又确实有很多催泪的点。三次相遇,我最喜欢第一次。开场没多久,小丑去给明星的宠物狗送花,他被狗咬,在一片哄笑声中为狗表演节目,他蹲下讨好而又谄媚地笑。在那一片觥筹交错与哄笑中,他越来越矮小……反差毫不留情地呈现出来。这个桥段当时就让我的心紧了一下,内心对导演隔空叹了一句:“你还是个孩子,怎么可以如此残酷……”

  是,后来我就是看哭了。小丑和他的同乡在这个陌生都市苦熬苦扛,但仍旧看不到希望(虽然,结局是小丑仍然怀着他的花店梦,但是我们都知道—那真的只是梦罢了),我想到涂自强了(方方的《涂自强的个人悲伤》是近几年来最为震撼的文学作品,悲情又深刻),我想到在校园偶然遇到的出身非常贫困的学生(其实我很想伸出援手,但不知道应该怎样自然而不伤及别人自尊),我还想到几天前自己还对快递员发火,是的,他们生活那么艰难,我真的很不应该……

  整出戏我都很喜欢,只是对结尾小有疑问。结尾导演让小丑带着梦想隐去了,而把灯光聚到了仍留在舞台上的布偶“眼泪小丑”上。其实到最后,我有点忘记“眼泪小丑”的象征意义了,或者它本来也没什么更具体的意义(那是小丑想要送给秀秀的定情物吧)。我感觉导演是在这里刻意留白,但有点儿过白。如果说之前的剧情一直能让我有共鸣,那么在这里我扑了个空,情感的雷达没有捕捉到有意义的信号。或者,是不是再看一遍就能体会了?这两年我开始重温话剧经典,习惯好剧多看几遍。而这种经历也相当奇妙,每次重看,都能发现一些新的细节,有一些新的感悟。现在觉得,一出戏的创作者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而观剧其实只能体察其中的六七成,大量细节在情节推动与舞台调度中被观众有限的注意力遗漏了。目前的个人理解是:对话剧而言,剧透有利于观众更好地与创作者对话与沟通。

  这出话剧情节简单,悲喜分界明显,是一出经典的melodrama:红白脸戏剧—好人特好,坏人很坏,黑白分明,没有灰色地界,戏剧冲突强烈。如果从文学的角度来看,melodrama已过时很久了,现在的文学作品讲究探究人性的复杂与纠结,好的作品要让你爱恨交加欲罢不能。话剧《死》中的知识分子昂利、队长,《纪念碑》中的母亲都是这种类型。但灰色地带的故事不容易讲好,曾看过一些试图描写纠结人性的舞台尝试,失败的结果是情节沉闷、逻辑严重不自洽。

  舞台剧和文学作品不同。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是需要想象力的,此时灰色的东西和其中逻辑的缺失读者会自行脑补。但在舞台剧中,观众是在导演的引领之下,相对被动。相比影视作品,舞台剧导演的限制更多。在这种情况之下,想恰如其分地表达“复杂纠结的人性”难度很高。在这个时候,老老实实脚踏实地地做一个melodrama没什么不好—情节简单有力,逻辑完整连贯,线索清晰工整。简约的永远是最安全的、最好的。

  看看我们身边,小丑无处不在。我想我从《花心小丑》中看到了这些年轻的戏剧人的担当。纵然是阳春白雪的艺术,但没有囿于文艺的小圈子、小技巧,也不是沉醉于孤芳自赏的一厢情愿,而是有强烈的关怀现实的意识。这种态度要大赞。只有心怀天下,有专注而悲悯的情怀,才可能有好的成果。艺术、学术皆是如此。

  如果有一天小丑哭了,你会不会觉得他在搞笑?我们总能看见送花小丑在街上卖力地蹬着自行车,他的脸上涂满笑容,像一阵快乐的彩色旋风飞驰而过。其实面具后的他和我们一样普通平凡,总是一个人在舞台上卖力地独舞,滑稽地演绎着自己的悲伤。我们又何尝不是一样?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