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空间探索者

时间:2023/11/9 作者: 读者欣赏 热度: 10172
供稿/Museum Kunstpalast

  空间探索者

  供稿/Museum Kunstpalast

  由艺术文献研究所所长拉尔夫·戈兹(Ralpha Goertz)拍摄的纪录片《康迪达·赫弗》(《Candida Hoefer》)于2014年4月20日在北京上映。戈兹花费了10年时间拍摄赫弗和她的工作,而片中主角—德国著名的当代艺术家康迪达·赫弗也来到北京,与我们分享和探讨她的艺术世界。

  赫弗师从德国摄影大师伯尔尼·贝歇(Bernd Becher),被公认是杜塞尔多夫学派的代表人物。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她致力于室内摄影,并拍摄了大量以公共场所为题材的作品,包括世界各地的美术馆、图书馆、剧院,以及包括凡尔赛宫在内的历史性宫殿及宅邸。

  如果没有人,空间可以更为清晰地展现它们的角色。空间言说着人们,正如我们在餐桌边谈及缺席的客人。

  ─康迪达·赫弗

  

  德国杜塞尔多夫新公寓180×209cm 2012年

  为了进入摄影界,赫弗高中毕业之后就开始了见习和学习交替的生活。1963年至1964年,她在位于科隆的施穆尔茨-胡特摄影工作室完成了为期一年的见习;随后的4年里,她在科隆造型艺术及建筑学院进行了深造。20世纪70年代,赫弗先师从奥莱·约翰学习电影,继而研究摄影技艺。曾做了两年自由摄影师的赫弗,1970年到1972年在汉堡尝试为摄影师兼收藏家维尔纳·波克尔贝格恢复银版摄影技术。

  在经历了基本的学习和培训之后,她再次回到科隆,开始了“土耳其人在德国”系列作品的拍摄。这是赫弗学生时代非常重要的作品,也是她少有的以人为主角的作品。这一系列作品大部分是黑白照片,照片里记录了形形色色的土耳其移民,他们散布于集市、咖啡馆、自家起居室、街头酒吧或者郊区。赫弗用类似纪录片的色调,不动声色地记录着土耳其移民的生活。1976年,赫弗开始师从贝歇,一直到1982年,她都在学习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开设的摄影课程。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她最终确定了专注于室内摄影这个方向。

  

  

  德国杜塞尔多夫蒂伦克虏伯总部大楼IV180×245cm 2011年

  每幅作品都精心选择取景角度,将所有人物排除在外,是赫弗的一贯风格。通过人在空间中活动所遗留下的痕迹,展示出跨越时间的人文活动、社会结构与历史痕迹。因此,当我们观看赫弗的摄影作品时,通常难以察觉到任何情绪。她让观者在照片传达出的明亮的光与丰富的色彩中,清楚地看见空间结构与线条。

  赫弗的室内摄影中,“图书馆”系列尤其闻名。目前微博上大量重复出现的美轮美奂的世界图书馆图片中,有很多都出自赫弗的作品集。赫弗的作品在世界各大美术馆展出,她的摄影作品主要关注公共空间及其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一主题,镜头下的图书馆和酒店以及美术馆、候车厅、大学、银行,总能呈现出非凡的冷静色调和美感。

  在谈到这一题材的创作时,赫弗曾说:“我拍摄不同时期的公共场所和半公共场所,这是一些任何人都可以进入的场所,是人们相遇、交流、学习、放松和休憩的地方,其中包括疗养院、酒店、候车(机)厅、图书馆、大学、银行、教会,近些年来也包括动物园。一切场所都具有某种功能,场所中的事物也大多负有某种使命。”艺术史学家安娜·弗伊赫-特里尔评价说:“赫弗拍摄的主题从来不局限于某种特定的类型,而是取决于这些场所在她眼中所具有的氛围。她往往会从历史、秩序、结构和功能等角度对这些场所进行审视。”

  

  德国杜塞尔多夫宾拉特皇宫180×246cm 2011年上下两图均为宾拉特皇宫内景。宾拉特皇宫是全欧洲最漂亮的洛可可式建筑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III 180×159cm 2011年

  

  

  左图:意大利博洛尼亚歌剧院179.4×229.2cm 2006年

  

  右图:巴伐利亚国立歌剧院180×226cm 2005年

  赫弗的作品,越往后期越倾向于大尺幅,大部分构图都谨遵严格的对称。拍摄对象内部空间金碧辉煌,有的还有丰富的艺术藏品,这些作品一同入镜,成为艺术品中的艺术品。“我对基于文化生产的空间中的物体的再现感兴趣,其中包括那些作为客观对象的空间,你可以称之为再现的再现。当然,对于特殊的对象,有特殊的再现方法,比如‘图书馆’系列,这些空间和它们扮演的角色,我作为拍摄者和它们作为拍摄对象,都有互动关系。最后,它们的独特性形成于文化环境和历史时期。拍摄这些空间的照片,对我来说就是对这种相互作用的探索。”

  与抽离了人迹的冷调的室内摄影作品相比,赫弗在1990年起开始拍摄的“动物园”系列中,倒是没有舍得放弃那些可爱的动物居民。如此一来,动物园被她拍成一间博物馆,其中的艺术品是形形色色的动物。赫弗对内部空间的兴趣总是与某个特定的拍摄目的有关,这也与她拍摄动物园的创作动机如出一辙。无论是人迹寥寥的图书馆,还是动物攒动的动物园,公共空间在她的镜头下被赋予非凡的意义。她拍无人的空间,却看得到人在空间中留下的痕迹,这类似于一种当代的隐喻。

  现在的赫弗仍然喜欢在世界各地旅游并发现拍摄题材。赫弗从不使用任何附加的照明设备,偏爱在自然光的影响下产生出来的氛围。拍摄完成后,她还要进行后期处理,但是摄影技术从来不是第一位的,前期和后期都是为了“公正”地还原拍摄对象。赫弗有一句话可以作为欣赏她作品的钥匙,是她在巴西个展前言里说的:“‘光’永远是一个空间最先吸引我的。‘线条’则不仅包括几何线条,还包括空间所联系的文化传统,‘地点’对我来说就是每个我有幸体验到的独特空间。”

  

  右页图:Handelingenkamer图书馆 2004年这座被喻为世界上最美的图书馆坐落于荷兰海牙的议会宫里。铁铸的回旋楼梯和栏杆上涂着充满东方年味的大红色,搭配挑高的西式中庭设计,即使不看书,坐在里面也是一种享受。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