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溜达在别人的城市

时间:2023/11/9 作者: 读者欣赏 热度: 11941
溜达在别人的城市

  ■何志毛专栏

  

  何志毛,新营销杂志社合伙人,总经理。常琢磨偏门问题,譬如香奈儿与波伏娃谁对人类贡献更大。

  几年前,开心网的“偷菜”游戏比如今微信的“打飞机”还让人缺心眼。某次半夜起床时,我注意到它的“足迹”项目:有个公鸡地图,到过哪个城市就在公鸡身上的相应位置盖个圆戳,然后记录一下当时的心情、对该城市的印象等。记得我当时更关注空白地带,揣度未来“插旗”的因缘。

  可惜,一个开心网永远无法满足人们水性杨花般的开心欲望,“足迹”随之湮没,走过的那些城市记忆便难免有些面目模糊。譬如银川是哪一年哪个月份去的,哪条街道的羊肉馆香味更诱人。真的,要想很久,而且,想再久也不一定有结果。又譬如,江苏常州这个城市,除了主人家讲解鲥鱼的名头(只限某个月份长江的常州流经段才有)让我觉得新奇,当时根本就想不起要去探一探瞿秋白的传奇之路。也难怪,与当年的老板五天跑四个城市,召开四场新闻发布会,这样的商务之旅,我最多就像一只风筝在这些城市的上空飘摇而过。

  在人们尤爱放风筝的北京,这种“风筝之旅”就更寻常了。有一年时间,我几乎每个月都要飞去一趟,做的事大抵重复:与一群人沟通,塞车马费,与其中少数人吃饭喝酒。然而,我仍最感念1998年5月的北京。第一次坐飞机不知道怎么办理登机牌的糗事不说,住在假日花园酒店吃自助早餐时挨训的经历更是没齿难忘!那时,我显然高估了味蕾对食物的接纳能力,取来,不对味,便让它们大咧咧地剩着。对面的长者—我们公司的二号人物,瞪着我,特意提高了声调说:“吃多少,拿多少,别让别的客人认为你是不懂规矩的农民!”尽管羞愧难当,但我一点也不记恨那位老领导。多年后,邂逅已退休的他,我向他讲述这个故事,面谢他的教诲,他用力握我的手,开心地笑了。一直到现在,我把这个故事讲给儿子听,告诉他:“如果你年少时,有人愿意这样不留情面,及时批评你做人做事的某些不足,别恼怒,千万要视他为生命中的贵人!”贵人可遇而不可求,遇到了,这个城市的雾霾和沙尘暴再多,你也觉得心里别有一声悠扬的鸽哨,划过旷远的晴空。

  更多的时候,故事和贵人皆无,贞操和拉杆箱都保持完整,溜达在别人的城市,就需要一点内心坚强和抵御孤独的技巧。在住处附近,选任意一条长街或曲折巷子,一路步行,留意咂摸它的建筑物、有特色的店铺、本地人的口音和眼神、路名的趣味,走一走,停一停,虽然不能像狮子老虎一样为自己的地盘留下特殊印迹,但也感觉到自己的脚印,一遇春雨就会萌生出黄白相间的胚芽,秋风起时又欢喜地跟着落叶四处飘飞。最近两个月,在上海,我从黄陂北路走到黄陂南路,然后拐进新光天地负一层喝了一杯热热的拿铁,又给老婆买了两双冬天室内穿的漂亮绒袜;在南京,经云南路,过上海路,再转广州路(走遍全国大好河山似的),最终抵达先锋书店,躲起来,奢侈地翻了三个小时的书。尽管总要回到庸常生活中去,可是双脚丈量过的这些路,类似收进钱包里的某些酒店房间的纪念门卡,多数时候,是银行卡在手指间如蝴蝶翻飞,但让人大脑短暂失忆的美好,总是来自对那张门卡的偶然一瞥。

  记不清美国哪位研究城市生活的学者说过,(大意)如果你在街道或人行天桥上很少碰到从前的邻居、朋友、同学和同事,说明这个城市过大了!确实,生活在一个大得过分的城市,与短暂逗留在家里的阳台上晒衣服,却没有任何一处眼熟的城市图景,异乡人的感觉其实是一样一样的:当地铁通道的流浪艺人唱歌时,你很想买来两瓶啤酒,两人对饮。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