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最早的契约,是近三千年前镌刻在青铜器皿上的《周共王三年(公元前920年)裘卫典田契》等4件土地契。将契约文字刻写在器皿上,就是为了使契文中规定的内容得到多方承认、信守,“万年永宝用”。另据《周礼·天官·小宰》记载,凡民间买卖,“听卖买以质剂”,这里的“质剂”就是买卖契约。在战国时期,买卖双方订立契约已很普遍。《荀子·君道》曰:“合符节,别契券者,所以为信也。”《韩非子·主道》亦云:“言已应则执其契,事已增则操其符。符、契之所合,赏罚之所生也。”所以订立契约本身,就是为了信守约定,就是对诚信关系的一种确立。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