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亲人之思: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时间:2023/11/9 作者: 读者欣赏 热度: 9972
北岳散人

  元和十一年(816)春,柳宗元已经被贬12年了。12年来,从永州到柳州,柳宗元孤身一人在远离京城几千里的荒凉之地,其间不知有多少次差点死掉。由于长期遭受政治上的打击,精神苦闷,郁郁寡欢,再加上不习惯南方的气候和生活,柳宗元的身体每况愈下,“病入膏肓”了。如今又要和堂弟宗一离别,柳宗元的神情就更加沮丧和黯然。

  当送堂弟到江边时,柳宗元早已老泪纵横。当然,堂弟也早已泣不成声。无论是柳宗元还是他的堂弟,恐怕都想到这可能就是永诀(柳宗元3年后去世,实为死别)。柳宗元感叹道:柳州这地方,瘴气来临时如弥天黑云压顶般浓重,我在此环境中,还能苟延几天;而你所去的江陵,在洞庭湖附近,那里水天渺茫,我们再要相见,也如水天般渺茫了。既然相见无望,以后我们就只能在梦中相会了。

  和堂弟宗一离别后,柳宗元用眼泪凝结成的美丽诗篇《别舍弟宗一》,千百年来一直动人心弦:“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月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相形于恋人间痛苦缠绵的离别,骨肉亲人分别时那种悲凉的情感要复杂得多。“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不知何岁月,得共尔同归?”(韦承庆《南行别弟》)春天,大雁正在北飞,而流放岭外的韦承庆却要南下,和弟弟告别。大雁秋季南下,春天即可北归,但是自己这一去能不能回来,只有天知道了—“大雁,我何时才能与你同归呀?”“街里槐花傍马垂,病身相送出门迟。与君别后秋风夜,作得新诗说向谁?”(张籍《送萧远弟》)弟弟走了以后,自己再写了新诗,读给谁听,同谁一起切磋呢?看来弟弟便是他的知音。弟弟一走,知音难觅,自己将倍感孤独和凄凉。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李益《喜见外弟又眼别》)10年离别,再相逢时外弟已长大成人,容貌变化巨大,始“问”而“惊”,继“称”而“忆”,由初见不识到相认的过程极具戏剧性。这种人人常有的相逢情景,人人意中要说的家常话,格外亲切。饱经沧桑,一朝喜遇,于是交谈甚欢,不知不觉已到黄昏,喜形于外,情动于中。明日的离别更显相逢的可贵,也充满了此时一别何日才能相逢的怅惘。“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包含着作者离别的伤感和后会无期的惆怅。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飞。”(七岁女《送兄》)天边的烟云正贴着地平线升起,遥远而迷茫。离亭周围树木的叶子早已稀疏,仅剩下一些在秋风中片片落下。这个7岁女童的心情,正如这秋景一般凄凉。一行向南飞去的大雁,触动了小姑娘的心事。她不由得长叹:大雁还能同兄弟姐妹一起飞行,而人却不能!道出了她对哥哥的留恋。

  还有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分别。虽然表达的是思念之情,但亦是亲人分别之痛。靖康之变,既给李清照带来亡国的灾难,又使她痛失了丈夫。这一次分离,是人间天上、相见无日的永诀。“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李清照在巨大的悲痛中埋葬了丈夫,亲自写了祭文,悼念这位和自己生活了28年的伴侣。祭文已经失传,仅留下中间的一对残句:“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此后,漂泊在江南客地的李清照,怎能不倍增凄清孤寂的情怀?“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还有比这心情更悲凉的吗?“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还有比这日子难熬的吗?“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还有比这姿容更憔悴的吗?

  在所有的愁苦中,恐怕唯有离国之愁最为沉重了吧!后主李煜将对亲人、对故土、对故国的思念推向了极致。在瑟瑟的秋风中,已是阶下囚的李煜迈着沉重的步履,一步一步地登上西楼。凭栏望,只见残月在天,冷如秋霜。这如钩残月照着自身,也照着那望不见的“三千里地山河”。寂静的院落中,梧桐已被一片秋色深深笼罩,一派萧瑟凄清景象。原本上西楼是为了排遣忧思,没想到,凭栏望却激起了无限惆怅!“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乌夜啼》)可谓用血泪填写的袒露真性情的千古绝唱,催人泪下!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