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伊东丰雄的建筑冒险

时间:2023/11/9 作者: 读者欣赏 热度: 10455
伟欣

  

  

  

  卓越的建筑师

  “伊东丰雄工作40年之后,在全世界的建筑师中赢得了一群狂热的追随者。他一再被建筑业的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忽略,甚至在他的祖国,他也被安藤忠雄的阴影遮住。”《纽约时报》建筑评论家尼古拉·奥罗索夫如此写道。

  伊东丰雄和另一位获得过普利兹克建筑奖的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是同年生人。与安藤忠雄少年成名,很早就固定了自己的风格不同,伊东丰雄是一位风格颇难被归类的建筑师,其作品没有标志性的建筑材料、持续的建筑形态或者屡屡使用的建筑符号。伊东丰雄始终不断求变,最大的风格就是拒绝风格。就像他在得知自己获奖之后所说的:“建筑必然受到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在从事建筑设计时,我始终铭记:如果我们能够摆脱所有这些限制—哪怕只有一点,就能设计出更舒适的空间。但是,当一栋建筑完成后,我会痛苦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它因此又转化成我挑战下一个项目的动力。这个过程也许在未来还要不断地重演。因此,我永远不会固化自己的建筑风格,也绝不会满足于自己现有的作品。”

  1941年6月1日,伊东丰雄出生于韩国汉城(今首尔),两年后随家人迁回日本。从小热衷玩棒球的伊东丰雄承认,自己在青年时期对建筑学并无太大的兴趣,高中时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棒球手。直到读东京大学时,建筑才成为他的主要兴趣。当时,日本经济正在快速发展,那一时期“新陈代谢运动”中的日本年轻建筑师,如菊竹清训、黑川纪章和矶崎新等,提出了许多套新城规划方案。伊东丰雄被这些方案深深吸引,于是决定做一名建筑师。

  1965年,伊东丰雄凭借本科毕业的设计作品上野公园重建方案赢得了东京大学最高奖。从东京大学建筑系毕业后,伊东丰雄任职于菊竹清训联合建筑师事务所。1971年,他在东京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并把它命名为都市机器人(1979年更名为伊东丰雄建筑师事务所)。对于伊东丰雄来说,这个名字不是表达一种追求和信仰,更多的是承认一种幻灭和沮丧。

  伊东丰雄开始建筑师生涯的年代,正是现代主义建筑泛滥的高潮时期。高能耗、与环境格格不入的巨型建筑在国际建筑界很受追捧,当时的日本建筑界也依循这股风潮。伊东丰雄离开东京这种大城市,在村庄乡镇建造一系列小住宅建筑。从这时候开始,伊东丰雄的建筑理念已经显现—建筑要与当地独特的自然特征统一起来,要以生活为基础。

  1976年,伊东丰雄为他的妹妹(妹妹的丈夫死于癌症)设计了名为“白色U形”的小屋。房间围绕着一个中心庭院修建,与外部世界完全隔离开来,从房子外部能看到的,仅是几个屋顶和电线杆,委婉地提醒他人,在墙的另一边,生活在延续。伊东丰雄试图通过这幢小屋浑然一体的白色内部装饰,创造出一种个人的、对身心健康有益的环境,创造一个能够帮助妹妹摆脱悲伤的场所。这座房子极大地提升了人们对伊东丰雄作品的关注度。

  尹东丰雄曾说过:“我认为我的建筑没有必要存在100年或者更长时间,在我设计某个项目时,我只关心它在该时期或其后20年作何用。极有可能,随着建筑材料以及建筑技术的进一步更新发展或者是经济及社会条件的变化,在其竣工之后,就根本没有人再需要它了。”尹东丰雄的建筑设计追求短暂、临时,既对应了这个浮躁的消费主义时代,也顺应了日本地域文化背景。在地震、海啸、台风等灾难频发的日本,并不存在西方那种纪念碑式的建筑理念。日本传统木结构建筑的非耐久性,深刻影响着伊东丰雄的建筑观。

  伊东丰雄的早期作品“银色小屋”可谓临时性建筑的典型之作。7个大小不同、功能各异的带有拱顶的独立小屋,既可以快速建造,也可能快速拆除。这种即建即拆的临时性建筑,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破坏。跟那些笨重的大型纪念物相比,伊东丰雄的建筑美学能保证建筑在有效时间内发挥最大功用,“建筑不是长久的存在,而是临时物”。

  2010年,伊东丰雄的妻子去世,他捐出了和太太一起生活的房子,搬进了现在居住的银色小屋。银色小屋同时也是伊东丰雄建筑博物馆的一部分。伊东丰雄曾说:“那是我向传统日式建筑设计的致敬—一个有着半户外空间、中庭的日式私宅。”

  在伊东丰雄看来,现代建筑的滥觞始于约100年前,讲究的是经济效益、盈利程度和工业诉求。这些建筑是作为独立的机能体存在的,就像一部机器,它几乎与自然脱离,独立发挥着功能,而不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但到了21世纪,人、建筑都需要与自然环境建立一种可持续的关系,不仅是节能的,还要是生态的、能与社会相协调的。

  创新的建筑师

  “伊东丰雄在其职业生涯中,创作了一系列概念新颖、建造精美的建筑。40年来,他致力打造卓越建筑,作品涵盖了图书馆、住宅、公园、剧院、商场、写字楼及展览馆等诸多类型,每一次都力求建筑上的突破与超越。他是一位具有独特天赋的专业人士,善于在每项任务及每块场地中寻求机遇,积极发现新事物。”在普利兹克建筑奖颁奖词中,评委用“创新”来概括伊东丰雄的作品。

  伊东丰雄最有名的建筑作品要数2001年建成的仙台媒体中心。仙台媒体中心的设计念头起源于一只鱼缸,玻璃大厦中13根管状柱如同水草般从地面升起,贯通6层地板,电梯通过这些“水草”通向屋顶。伊东丰雄大胆地采用透明玻璃拼接外墙,人们能清楚地看见里面如水草般不规则的管状梁柱,使原本坚硬的建筑变得柔软。伊东丰雄曾说:“我发觉建筑的可能性远远超过所谓的‘漂亮,也开始明白建筑师本身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在仙台媒体中心开放的那天,我第一次意识到,不管你怎样去尝试新的、具有挑战性的设计,它依然有可能被大众欣然接受。我逐渐明白建筑的可能性所在,它能让人们更自由、更直观地去体会空间带来的感受。”在普利兹克奖评委会的评审词中对这个项目做出了这样的评价:“伊东丰雄曾经说,他力求建筑的流畅,而不受制于现代建筑的局限。在仙台媒体中心,他利用管柱结构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从而使其内部出现新的空间品质。”

  然而,即便仙台媒体中心是伊东丰雄的代表作,在他的作品中也很难找到同样的、持续的建筑手法的运用。2004年,伊东丰雄在东京表参道为TOD'S设计旗舰店,以树木为关键设计元素。在设计说明中,伊东丰雄写道:“树木是独立的自然物体,其形状有着内在的结构合理性。树木剪影的重叠方式也产生了力的理性流动。这座建筑摒弃了墙壁和开放空间、线和面、二维和三维、透明和不透明之间的显著区别,某种特殊的抽象性成为其特点。树的剪影营造了一个新的形象,让建筑自身与具有象征意义的抽象形象之间产生了恒定的张力。”

  2007年,多摩美术大学图书馆建成,建构方式又和前两者截然不同。为了让图书馆成为一个开放的公共空间,伊东丰雄这一次使用随机排布的拱形结构来营造一种感觉,让倾斜的地面和外面的公园风景、建筑气韵贯通。拱形用钢结构和混凝土做成,相互交会,这样可以让拱形的底部非常细小,而顶部可以承受上层建筑的重量。这些交会的拱形把空间柔和地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在这里,钢筋混凝土既是墙壁,又是地板,还是结构,同时也构成空间。

  尽管伊东丰雄追求建筑的短暂性,仙台媒体中心仍承受住了2011年日本海啸的考验,主体结构安然无恙。在这场灾难后,伊东丰雄和其他日本建筑师提出为幸存者建设“共有家园”社区空间。他说:“在现代,人们最重视建筑设计的原创性,因此,最原始的主题—建筑为什么而建,以及为谁而建—已经被抛在脑后。在灾区,人们失去了一切,却给我们提供了重新审视建筑到底是什么的机会。‘共有家园可能包含一些小型建筑,但它又引导人们去思考一个重要问题:当代建筑应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它甚至对最原始的主题即建筑的本质提出了质疑。”“共有家园”所体现出的社会责任感,正是普利兹克奖评委会的赞赏之处。

  如今,72岁的伊东丰雄和前辈建筑师一样,不遗余力地提拔新晋建筑师。“很明显,在力求创新及不断将建筑边界向前推进的过程中,伊东丰雄并未将其身后之路封闭。作为先行者,他鼓励人们在探索的基础上去发现自己发展的方向。”普利兹克建筑奖组委会在评审词中如此写道。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