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培田古民居是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群,是研究明清建筑的活化石。本文选取培田清代民居部分隔扇木雕装饰作品,根据雕刻内容分成锦纹、字符、瑞兽植物、人文、杂宝博古五大类,并从其雕刻工艺、构图、内涵等方面进行探析、研究,从而揭示培田清代民居隔扇木雕装饰的艺术特征。期望能古为今用,在现代民居建筑中也能有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元素。
【关键词】 培田清代民居;隔扇;木雕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J52 [文献标识码]A
培田是福建省连城县宣和乡一行政村,村中居住着清一色的吴姓同宗,故又称“吴家坊”。据《培田吴氏族谱》记载:培田吴氏一世祖八四郎公因战乱求觅平安之地,于元永泰年间自宁化迁居此地,繁衍生息。吴姓先祖耕读为本,勤勉立业,为后人留下了“中国客家建筑奇葩”——培田古民居。
培田古民居是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群,各个单体建筑保存完整,街容巷貌亦保留着明清时期的模样,有“民间的故宫”、“中国客家建筑奇葩”、“中国最美十大乡村之一”、“最辉煌的客家文化庄园”等美誉,在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平面布局科学合理:村中有一条千米古街、三十幢高堂华屋、二十一座古祠、六处书院、四座庵庙道观和两座跨街牌坊;周围绿树葱茏,山环水绕。其建筑设计绝妙,式样独特:在中原庭院式建筑模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建造了以“九厅十八井”格局为代表的独具风格的客家大院形式。其建筑装饰精巧,雕梁画栋,丰富多彩,有木雕、石雕、砖雕、彩绘等。尤以木雕最多,最为精美,它是培田古民居建筑群中的雕饰精髓所在。本文拟从培田古建中选择一些颇具代表性的清代隔扇木雕装饰作品谈谈其工艺、构图、内涵等特点,从中领略培田清代民居隔扇木雕装饰的艺术特征。
一、锦纹
锦纹是利用具体与抽象艺术手法相结合,经过艺术再创造的一种以线型为主的图案装饰,其中“抽象”的成分占主要部分。
(一)单独纹样构图
1.卍字锦(图1)
饰于大居敬正厅左侧隔扇束腰处,透雕。“卍字锦”也称为“万字流水”。是一旋转的形态,古人认为这种螺旋运动是生命的动力。卐纹无头无尾,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太极螺旋图形无始无终意义相同,是生命永无休止的象征。卐字纹四端伸出,连续反复的图案,意为万事吉祥、万寿无疆、富贵不断。
2.步步锦(图2)
饰于大夫第左侧横屋隔扇格心处,透雕。这是一幅规则而又寻求变化的几何图案。图案主要由直棂和横棂独立纵横,各自端头连接对方的中部或边部形成丁字形状,直、横棂由外长而内短相接形成一步步变化的图案。然构图者却匠心独运地利用部分横棂形成的方形图案有规则地排列,构成延续的菱形锦纹,可谓锦上添花,颇具创意。其内涵寓意步步高升,事业有成。
(二)两种纹样组合构图
1.水波太阳花纹(图3)
饰于大居敬正厅左侧隔扇格心处。图中太阳花与水波纹相间铺满整个画面,太阳花纹为主,水波纹为辅。连绵起伏的水波纹组成的椭圆衬托怒放的太阳花,纵横规整又灵动;透雕技法既增强了作品的立体感,又突出了作品的实用性——利于室内空气的流通。太阳普照大地,太阳花有吉祥之意,水波纹绵延不断,体现先民追求幸福、吉祥的意愿。
2.太阳花云纹(图4)
饰于工房门楼正厅左侧隔扇束腰处。云纹图案回环转折,极富变化,是一种悦目的图案符号,使装饰之物更加美丽而富有动感。云朵高高飘在空中,云纹也寓意着人的步步高升。迂回的云纹之间装饰朵朵寓意吉祥的太阳花,令观者似乎看到阳光普照、云朵飘飘的天空景象,给人予无限的想象空间,有极好的艺术效果。
(三)多种纹样组合构图——步步锦、云纹、莲花瓣、夔纹(图5)
饰于大居敬正厅左侧隔扇格心处,透雕。图案设计独特、鲜见、层次分明。核心部分是内方格的纹饰——莲花瓣包裹着曲折回环的云纹,花瓣外是步步锦紧紧围绕。莲花常形容君子品行高尚、出淤泥而不染;云纹象征高升、事业有成;步步锦寓意步步高升。此三种纹样组合既言做莲之君子之志,又表达了对仕途的追求。小方格外环绕一圈夔纹,四个角分别雕饰一“寿”字。夔纹寓意吉祥,与“寿”字组合,是求“寿”愿望的体现。
二、字符
字符图案一般不单独存在,多与锦纹组合构图。在培田隔扇的木雕装饰中并不是很多,但有两处的字符却很精美。
(一)“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图6)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分别饰于济美堂下厅左右两侧隔扇格心,八个大字处于格心正中位置,楷书,笔画皆由卷草龙纹组成,规整方正。每个大字周围均众星捧月般紧紧围绕四条卷草龙,有效突出字的主体地位;透雕艺术形式体现了实用与装饰的统一——既利于下厅采光与通风,又增强了装饰的立体感。“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孝:是孝顺父母;悌:悌敬,是兄弟姊妹之间互助友爱;忠:是尽忠国家;信:是信用,对朋友言而有信;礼:是礼节,待人要有礼貌;义:义气,是说人们应该有正义感,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廉:廉洁;耻:羞耻,是自尊自重。此八个大字置于下厅大门左右两侧,位置“显赫”,入门即可入眼,体现先民对子孙后代儒学道德教化的重视。
(二)文光射斗(图7)
“光”、“斗”和“文”、“射”分别饰于久公祠下厅左右两侧隔扇格心正中位置,楷体,透雕鎏金。字体周围雕饰蝙蝠纹,透雕蓝漆。四个字正确的读法应是“文光射斗”。文:文采,才学,才能;光:光芒;射:散射;斗:北斗星;四字于祠堂大门左右意思应是颂扬“久公”才学卓越,光芒赛过北斗星。该字符木雕画面华丽,在繁缛的龙纹装饰衬托下,金灿灿的文字显得十分突出。
三、瑞兽植物类
瑞兽植物这一类别的构图在培田民居隔扇构图中最多,内涵亦最为丰富。瑞兽有凤凰、麒麟、狮子、龙、马等;植物常见的有松树、牡丹、梅兰菊竹等等。
(一)丹凤朝阳(图8)
饰于济美堂中厅右侧厢房隔扇束腰,高浮雕。画面雕饰一左一右两只凤凰头颅高昂张开双翅朝正中一轮红日飞翔。在中国古诗“大雅”中,把凤比喻贤才,朝阳比喻“明时”。后人借“丹凤朝阳”比作“贤才逢明时”,反映人们对良好世风的赞誉和对伯乐赏识的期盼。雕刻线条粗狂中又有精细,双凤形态生动,栩栩如生,对称的构图使得画面互相呼应,增添了灵动和生气。
(二)富贵喜庆(图9)
饰于济美堂中厅天子壁背后束腰,高浮雕加漆。图案雕饰两只喜鹊立于牡丹丛中,一只张开双翅向左翅转首似乎欲梳理羽毛,一副怡然自得之态;一只向左翘望,张嘴鸣叫似是在呼唤同伴。牡丹是花中之王,雍容华贵,象征富贵,“喜鹊”与“喜庆”近音,故取意“富贵喜庆”,表达对富裕生活的追求。图画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是一幅很好的居家饰品。
(三)双狮戏球(图10)
饰于济美堂上厅右侧隔扇束腰处,高浮雕。图中描绘一对瑞狮戏弄绣球,右狮左脚踩一玉书。狮乃百兽之王,凶猛、威武,民众以之驱邪镇宅。绣球为祥瑞之物,又称“绣球锦”或“绣球纹”。“狮”与“师”谐音,书是才学、智慧的象征,故“脚踏玉书,双狮戏绣球”象征官品与权贵、才干。另外,雄狮与雌狮嬉戏,狮毛缠裹,滚而成球,便会生出小狮子,因此,也象征家族繁衍昌盛。精细的雕工使瑞狮、绣球等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对称的构图,使画面左右呼应,充满生气,也增强了图案的装饰感。
(四)松鹤延年(图11)
饰于官厅中厅右侧厢房木隔扇门,透雕。图案雕饰一仙鹤立于一苍翠青松之下,青松顶上漂浮朵朵祥云,鹤脚旁三两个灵芝。松长青不老,鹤传说为千岁之禽,两者皆是长寿的象征,“灵”近音“年”,故图案命名“松鹤延年”,寓意身康体健,万寿无疆,反映先人祈“寿”的愿望。
(五)封侯加禄、喜上眉梢(图12)
饰于官厅左侧厢房木隔扇门,浮雕、透雕混合。图案上部雕饰三只喜鹊飞立于梅花树梢之上,啁啾、嬉戏,相互应和,一副喜庆场景。“梅”与“眉”谐音,故取意“喜上眉梢”。中部雕饰两只猴子,一猴手捧寿桃,回首张望;一猴手捣蜂窝。下部是两只鹿,一立于石头之上,回首用左后蹄蹭嘴巴,一闲步于石头下方,回首向右仰望雄鹿,相互呼应。“鹿”与“禄”谐音,“猴”与“侯”谐音,“蜂”与“封”谐音,遂取意“封侯加禄”。整个画面精细巧妙,繁而不乱, 寓意对仕途、富贵的追求。
四、人文类
(一)五老观画
饰于济美堂中厅隔扇,四扇三层镂空鎏金雕刻,构图精巧,工艺精湛,雕刻技法融合了浅雕、深浮雕、线刻、圆雕、透雕等。正面场景生动,层次分明,多达九个层次,十二个场景;人物众多,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文有武,或站或坐,形象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曾有专家学者认为是“二十四孝”组图,也有学者认为最后一个场景雕饰五位老者在观画应是“五老观画” 图,目前尚无一致说法。背面有两层,上层是楷书阳雕黑漆,雕有《史记》八贤之品德铭文:“公之刚方憨直如长孺,公之举案齐眉如伯鸾,公之三徒成名如陶朱,公之让产分甘如薛包,公之指囷济饷如子敬,公之尊贤育土如燕山,公之彩舞四贵如石奋,公之颔点不尽如汾阳。”下层是万字连续纹样。整个隔扇气势恢弘,线条流畅,层次清晰,是中国明清建筑装饰雕刻艺术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二)八仙过海(图13)
饰于继述堂中厅右侧隔扇门隔心,透雕、高浮雕、浅浮雕,方形图案,分为上中下三部。上部雕饰一扇、一展翅蝙蝠。扇子内雕有松树、房子、高山;中部雕饰道教“八仙过海”:八位神仙脚踏波浪,吕洞宾手持长剑,蓝采和手捧花篮,何仙姑手执莲花,汉钟离手摇芭蕉扇,曹国舅手持玉版,张果老手持鱼鼓背倚毛驴,铁拐李手拄铁杖身背葫芦,韩湘子嘴吹横笛怡然自得。人物雕刻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古代传说八仙去为王母娘娘祝寿,途经东海,弃船,各显神通,顺利过海。雕饰八仙寓意一路顺风、万事顺意。下部雕饰有宝瓶、牡丹花、果盘、佛手、棋子、玉书。方形内缘饰菊花和芭蕉叶,边框加饰一圈花草纹。画面整体内繁外简,繁而不乱,规整有序,中部体现构图者意图,上部与下部均是寓意吉祥、起衬托作用的图案。
五、杂宝博古
(一)英才辈出和平安富贵图(图14)
饰于进士第中厅左侧隔扇门隔心,透雕、浮雕,加漆。图案主体:右侧雕饰一宝瓶,插有象征富贵的牡丹花,牡丹花上挂一南瓜,宝瓶右下角露出半截余烟缭绕的香炉;左侧雕一盛放火龙果的果盘;果盘下方和宝瓶后各置一卷起、伸展的书卷。宝瓶与牡丹花寓意平安富贵。南瓜、火龙果多子,香炉烟火绵延不绝都象征多子多孙,书是才学、智慧的象征,两者组合取意为英才辈出。主体周围雕饰四条寓意吉祥的卷草龙纹。整幅图案精雕细刻、主次分明、繁而不杂,反映前人祈盼后辈学富五斗、出人投地、过上荣华富贵生活的愿望。
(二)财丁两盛和平安富贵图(图15)
饰于进士第中厅左侧隔扇门隔心,透雕,浮雕,加漆。画面中四条寓意吉祥的卷草龙紧紧簇拥一花结。花结右侧置一插有象征富贵的牡丹花宝瓶。宝瓶右侧置一金锭和两雕饰轱辘钱图案的钱筒,左侧为盛着石榴的花篮和犀角。宝瓶与牡丹花寓意平安富贵;金锭、钱筒象征财富;犀角名贵寓意旺财;石榴多子,意为多子多孙。金锭、钱筒、犀角是祈“财”,石榴是祈“丁”,其组合取意为“财丁两盛”。画面繁缛华丽,表达先人求子、求财、求禄的愿望。
六、结语
培田清代民居的隔扇木雕装饰是清代门窗木雕艺术的一个缩影,其各种各样出神入化的木雕艺术,无一不是古时百姓智慧的结晶。它集装饰和实用于一身,本文通过对培田清代民居隔扇木雕进行分类探析总结其木雕艺术特征:
(一)木雕艺术的外在表现形式:工艺技法多采用透雕、浮雕,或加漆,或鎏金,木雕技法已是登峰造极,炉火纯青;构图有单类纹样构图和多种纹样组合构图,多以组合构图形式存在;画面风格或简约或繁缛华丽,已于传统中追求变化、创意;画面内容丰富多彩,有锦纹、字符、植物、动物、历史故事、人物神袛、杂宝博古等;题材广泛,主要有驱邪避灾、伦理教化、祈福纳吉三类,其中以祈福纳吉最多,或求福、求寿、求财、求子、求禄、求功名、求富贵等等,这些题材无一不来源于生活,与当时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反映人们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需求。
(二)木雕艺术的内涵:如果说画面是木雕艺术的外在形式,那么内涵则是其生命和灵魂,它赋予了木质器物的灵动和优雅。培田清代民居隔扇木雕内涵的寓意手法多采用谐音(同音或近音)、象征等。如同音的有“鹿”与“禄”、“猴”与“侯”、“蜂”与“封”、“狮”与“师”, 近音的有“喜鹊”与“喜庆”、“灵”与“年”等等。象征手法有:牡丹象征着富贵;花瓶象征平平安安;“步步锦”象征步步高升,石榴象征多子等等。图案意蕴耐人寻味,令人反复揣测、咀嚼、品味。
木雕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培田古民居这一人间瑰宝还有许多建筑艺术值得专家学者去揣摩、品味、研究、借鉴。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传承传统文化元素于现代建筑中,形成中国人自己的现代建筑特色,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卓娜,戴志坚.培田古民居建筑群雕刻艺术探析[J].福建建筑,2003(4).
[2]高绍萍,林连芝,赵福风.浅谈武夷山城村古民居转掉艺术[J].福建文博,2009(3).
[3]陈日源.培田:辉煌的客家庄园[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
[4]鲁杰.中国古建筑艺术大观:1门窗艺术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1.
[5]传统木雕图案的寓意[EB/OL].中华木雕网.http://www.mudiao.com/news/69.
作者简介:马青,连城县博物馆馆员。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