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为读者点评诗词

时间:2023/11/9 作者: 心潮诗词评论 热度: 15073
范诗银

  (作者系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

  纸媒诗词刊物的诗词点评栏目,新媒体微信公众号的诗词点评平台,以及微信群、朋友圈中诗词点评对话框,已成为大众阅读诗词评论的重要渠道,为推出好诗词,推动诗词传播,促进诗词创作,发挥了积极作用。站在读者的基点上看待这些诗词点评,读者是否认可是自然存在的一个重要标准。同理,站在读者的基点去点评诗词,被读者所认可也就不会成为问题。

  《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知人论世、论事、论诗,以世、时、事入手论诗人,《诗品》以来的诗话、词话中,不乏其人,不乏其例,不乏佳作。点评当下诗词作品,依然需要这种手法,依然应该由世、事、时、诗入手评诗评诗人,依然会评出受读者欢迎的好作品。

  诗人谱牒学登堂,诗作作为诗人年谱的重要内容,与诗人身处的社会,经历的事件,当时的风气,以及文化渊源等发生了某种联系,为认识诗人点评其诗词作品,提供了客观条件。谱牒中灿若群星的诗人与满目琳琅的诗作,作为参照系、“照镜子”,可以在比较中发现当下诗作的优长与瑕疵。当然,相当多的诗词作品创作时间难以与诗人年谱相对应,如李商隐的“锦瑟”,只能求诸其他方面,通过相对的确定性来增强点评的可比度和可信度。

  朴学兴起以来,考据引入诗词评论,无疑为诗词评论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例如一首诗的总体构思,一个意象的描述演绎,一句诗中词语的演变进化等,都有可能从某个诗人、某首诗作、某个句子中寻找出蛛丝马迹。不少点评作者通过平时大量阅读和积累,能够一眼就看出一首当下诗作与历史上某首诗作的种种关系和神似之处,并遵循诗人的思维逻辑,发现有价值的构思线索,可供借鉴的修辞手法,人品诗品的可贵之处等等,这样的点评一定会使读者受益的。

  点评诗词无疑是一种学问,但与诗人年谱研制和诗词考据研究的“做学问”是不一样的,对诗作感性的认知多于理性,与诗作者情感的相通至为重要。参看诗人年谱是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参阅其诗词以加深理解,而不是炫耀自己挖掘出了多少奇事趣闻。诗词考据也是把前人成果信手拿来,为点评诗词服务,而不是真的作“考据”。如果把诗词评论作成了考据学,除了吓唬人以外,对于作品鉴赏、创作引导不会有什么用处,当然也不会被读者所接受。

  点评诗词是为读者点评的。只有站在读者的基点上,以读者“眼”读,以读者“心”思,潜心研读,静心思考,读懂诗的字面意义,考察诗作的典实,揣摩作者的意图,体会作者的情怀。把诗作放在诗词发展的纵向坐标里,看其在继承中有无发展。同时,将诗作放在当前社会横向坐标里,看其对现实的描述与阐释,发掘出诗作的思想艺术价值。诗词是讲寄托的,诗作对读者最为有用的价值,就在于这种寄托所引起的感发。感发的力量恰是诗词力量的所在。对诗作引申义的阐发上,要防止“固哉,皋文之为词也”式的牵强附会。真正把诗词作品的真善美及其所承载的正能量,予以精到的点评阐发,不负诗词读者,也不负诗词作者。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