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当代中州旧体诗词二家叙录

时间:2023/11/9 作者: 心潮诗词评论 热度: 16922
杨景龙

  (作者系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二级教授,中国词学研究会理事)

  当代中州旧体诗词作者众多,但创作水平参差不齐,高下之间,判若云泥。这种情形,与全国其他地区大致相同。本文选取中州旧体诗词领域有一定代表性的优秀作者,对他们的诗词集加以简要叙录评介,以概见当代中州旧体诗词的创作现状和思想艺术水准。

一、张之《慰芹庐韵语》

《慰芹庐韵语》,张之著。此集为自印本,分四辑。“古体诗”一辑,收五七言古诗29首,“近体诗之一”收五七言律17题26首,“近体诗之二”收五七言绝句25题37首,“其他”收赋1篇、文2篇、词13首,后有诗话性质的“杂记八则”。去除它体不计,此集共收诗词105首。前有作者“叙例”,后有作者“附记”。

  张之,1927年生,河南省安阳市老城区人。长期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兼事文学创作。晚年曾任河南省政协常委、濮阳市政协副主席、濮阳市图书馆馆长等职。著有《红楼梦新补》,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初版,后有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海燕出版社2005年版、台湾礼记出版社1989年繁体竖排版等多个版本行世。另有《安阳考释》《慰芹庐文存》等著作数种。

  先说古体一辑。这一辑近30首诗,以七古为主,风调总体上摹习太白,而更趋于轻快。如《林虑歌》前半:“大垴之旁卧苍狗,仓溪之水春如酒。道元舍骑来相就,跨谷攀崖摘星斗。星斗南起落金灯,西天大道凌天平。天平俯瞰深壑多,漳仓洹淅各纵横。星斗摘来已盈把,道元欣然策骏马。文高当代诗未夸,留与好问咏黄华。黄华峰挂三重瀑,遗山拄杖忘幽独。夺得江淹生花笔,万汇千态腕底逐。芳草披风绿茸茸,碎英向阳黄簇簇。方将翠玉铺河床,便听流水鸣峡谷。”句调节奏仿佛太白歌行,在山水描写刻画中,参以历史人物的相关联想,写来颇为生动流畅。《谪仙歌》一首咏李白:“碧空万里银河渡,手把芙蓉朝云雾。峨眉山月送谪仙,随风挂在咸阳树。重重绿树暗秦川,斗鸡蹴鞠回青天。漫道连云开甲宅,玉山自倒酒家眠。梁园星聚秋共被,桃花潭上踏歌美。指点东阿九霄云,挥洒汨罗不尽水。胡马衔草践两京,千村万落荆杞生。华发用世心犹切,苍生何罪肝肠裂。不辞楼船九江口,且借藩王三尺铁。致令西上夜郎道,两岸猿声催人老。老去行吟采石滨,峨眉山月还随身。携月归去朗朗笑,人间何如天上妙。启明星亮日夜照,百读文章千仰眺。”此首几乎每一句都是在直用、活用或化用太白诗歌句子意象,妙在于焉约略见出太白一生的形迹与归宿、性格与风采。而终嫌过于轻快,句句押韵与频频转韵,更助成了整首诗的轻快节奏,太白忧愤深广、飘渺幽邃、奇恣横逸的一面,未尝触著,是尚未能尽传太白之真原。其他摹习太白之处尚多,如《梁甫吟》中句段:“言毕招旌旆,下道穿岩峦。虺蛇响宿草,虎豹蹲断原。古木悲鸟号,星星不敢攀。猿猱啼兮雷凭凭,魍魉舞兮日惨惨。”基本上是太白《蜀道难》《远别离》诗句的改写。还有《送人返乡务农》,句调篇章全仿太白《送刘十六归山》。《林虑放歌留别》一首,是作者十五年下放山乡教书生涯的总结回顾,写于离开林县山区的前夕。一方面赞叹林虑山水之美,一方面抒发惜别不舍之情。采取屈原辞赋、太白歌诗的游仙方式,真幻互映,对林县山川、历史、人物、故事再做一番巡礼,旨归于对林县人民劈山引水、战天斗地、改造自然的英雄精神的礼赞。作者屡次赞美引漳入林的红旗渠、引淅入林的英雄渠,赞美经常参与的各种生产劳动,赞美焦裕禄,歌颂原子弹试验成功,歌颂白莲教农民起义和太行山民兵抗日等,都与当时大力宣传的主流意识形态相吻合。

  但作者毕竟是一个诗人,亦有属于自己的一片精神世界,如感叹诗运不振的《大鹏何不归》,追怀屈子、子建、李杜,对于昔曾“戾长空”的仙鹤,如今池豢庭养、丧志屈身的现象表示不解,对于自谓“开创新纪元,舍我复有谁”的得意“鸟雀”,表示憎恶和蔑视,非泛泛之语,当有所喻指。《诗穷篇》再以屈子、太白、少陵的坎壈身世,印证“诗穷而后工”这一中国诗歌史上屡被提及的命题,从古及今,概莫能外,成了中国诗人诗歌的沉重宿命。《梁父吟》一首属写心之作,一变平易轻俊而为瑰玮怪奇,写自己冠带奉敕,告别妻孥,扈从封禅,本欲成就不世之功业,岂料路遇梁甫山神,前为导引,竟入虎豹虺蛇、魑魅魍魉之险境,而梁甫山神乃以安危为词,劝我回驾,代颁教令。眼见无法达成功业,我乃转思莼鲈,抽身退隐,表示“微臣不堪陪郊坛”。以上三诗,还有四言的《孟轲谏梁》,连用李耳、孔丘、孟轲、杨朱、屈原、陈子昂、曹雪芹等人典事,表达事无可为之意旨。这些作品较有心理和思想深度,显然寓有比兴寄托之意。

  古体一辑值得关注的还有七古《红楼梦新补粗成,为长句赋贾宝玉》,此首长歌赋小说主人公贾宝玉一生行事心迹,而致怀寄慨,寓己意焉。《红楼梦新补》是作者一生心血的凝聚,写于十五年山乡学校下放期间,可能正是因为作者心有所寄,意有所属,沉浸于美丽忧伤的红楼人物故事之中,所以才对境遇和外物浑然不觉,心境平和,且时露欣悦,能够含笑面对林虑山水,友好相处乡村人物,平安度过一段本甚艰难漫长的人生岁月。所谓“试为神瑛作棹讴,一曲粗成人白头”,正见出作者倾全部心力,成就三十回《红楼梦新补》之不易。所以,当后来《新补》问世,广受好评的同时,作者因非庙堂人物,学院人士,也招致了一些大人先生的鄙薄,于是便有《百行时有阀》一首的激愤:“百行时有阀,古今中外同。或者谋其利,或者行其凶。谋利尚可忍,肆凶人不容。当其得意时,呼吸回狂风。黑云压大地,霹雳揺长空。当者五岳摧,顺者蒿莱生。搅混江河湖,遮蔽日月星。钩爪锯牙所未及,自有犬吠枭号应厥声。”形容各行各业把持垄断者之气焰熏天,附势者众,颇为生动传神。其他行业不说,文艺和学术界之“阀”,有时的确面目狞厉,本属资质平庸之辈,但因缘际会,占据高位,拥有平台,便要垄断一切话语权,一言九鼎,嚣张恣睢,不假辞色,根本不具备鉴别良莠之眼光与公心,极具新意的创作或研究成果,他们可以装作视而不见,等同蔑如,甚或掠取无名者之说,以为己出,而略无赧颜。作者本性情平和之人,在此亦难遏激愤,实有所以使其然者!

  下面再看两辑近体诗。这两辑60余首近体律绝,内容上主要是题咏赠答,记游纪行。五律佳者如《洹源冬日》:“旧居笼沴气,养病避洹中。积雪青天却,余薇枯草蒙。沙翻锅滚米,藻动柳随风。时序阳虽尽,生机原未穷。”不仅“沙翻”一联写景真切,尾联更能于衰飒中振起诗意,是为难能。七律佳者看一首《自题红楼梦新补初稿扉页》:“一从泪尽了辛酸,又续辛酸二百年。壮志翻成昌谷恨,微忱拟结褚生缘。探珠碧海随贫子,揽月青天待谪仙。筠管暂停叉手拜,蘋蘩行潦荐前贤。”有辛酸更有欣慰,一生心魂所系之事终得成就,快慰可知,然调性不火不温,风度甚佳。绝句一体佳者较多,如《农家杂咏十二首》《桃园谷》《题林虑洹水源》《柳滩》《相思》,都可称道。试看《农家杂咏十二首》之二:“艳阳天气亮新装,坡北坡南插薯秧。绿遍沙田呼伴去,暮鸦声里早槐香。”之四:“刈捆推挑麦进场,场场滚转叱牛忙。珍珠敲背夕阳里,嗅得麦香兼土香。”之六:“看瓜扁豆杂葫芦,映眼矮椒翠覆朱。棒子辫成挂檐下,金梭串串织秋图。”之八:“诗情画意在谁家,茅屋三椽足自夸。方刻葫芦存岁月,又持并剪摘丝瓜。”既有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又不乏诗人的审美眼光与趣味,这类绝句是该集中阅读感觉最好的作品。

  末说第四辑中的词。该集存词最少,仅十三阕,但分量颇重。小令如《浣溪沙》:“尚记相携扑蝶来,夕阳无奈下楼台。任他艳羡任他猜。 秋水轻轻延皓月,清风细细入诗怀。君怜痴傻我怜才。”风怀旖旎,当行本色。长调《金缕曲·杞人吟》三章,触及现代社会人欲横流、贪得无厌、环境破坏之严峻现实,关涉到人类生存的根本问题。其第三章云:“我亦失眠苦。每中庭,临风倚槛,远空凝瞩佇。便遇竹稍团栾月,无奈忧心似煮。谁记取疮痍满目。臭氧已薄仍不顾。你瞧他,我只行我素。狂索取,自掘墓。 人间早有康庄路。看长虹,横空异彩,贯连今古。道法自然儒爱物,相共皇天后土。问俊秀,何时移步。夜礼苍天同君祝,乞醍醐早灌人皆悟。奔马勒,破牢补。”此首悲悯人类,忧心生存,针砭痼疾,指示出路,仁者大爱情怀溢满字里行间,允推该集压卷之作。

  该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欠缺和遗憾。一是作者委托之编排者,在编排分段、标点句读等方面,出现问题较多,虽云细枝末节,未免有碍观瞻。二是作者无法超越的时代局限性,一些本来很好的作品,到最后却常要习惯性地“卒章显志”,出现理念性的“拔高升华”,致使损害阅读的整体感觉。如《农家杂咏十二首》本甚朴实真切,不料末首来一句“畅谈增产过前川”宣传语,有损意兴。再如《满江红·推水种菜》,难得窥见艰难日子里的生存真面,却在结句拉来孔丘示众,批林批孔的时代痕迹显露无遗。该集诗词主要写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作者在林县山区农村教书之时,这些作品对时代生活的严酷真相不甚涉笔,时时表现当时媒体公开报道的大事件,题旨多与宣传的主流意识合拍,而鲜见作者的困惑、疑问与思考。也就是说,在那样一个对现代知识分子来说异常艰难的年代,作者可能是碍于时忌,少有生存痛苦之揭示,感悟命运之反思。即此而论,作者应该说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但何以耗费岁月,续写悲剧性的《红楼梦》,抑或心中隐痛借此歌哭寄托乎?还真是一件颇费猜详之事。

二、朱现魁《洹上吟》

《洹上吟》(增订本),作家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精选朱现魁先生近二十年间的诗词、联语作品近900首(副),萃为一编,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持律谨严,是一部出自今人之手的不可多得的旧体诗词集。通读一过,感觉是编的地域诗歌性质,厚重文化蕴涵,最为引人注目。

  朱现魁,1939年生,河南安阳人。河南大学中文系毕业,长期从事语文教学研究工作。始学新诗,后为旧体,诗遵平水,词依正韵。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安阳诗词学会副会长。先后发表诗词作品500余首,入选数十种选本,著有旧体诗词集《洹上吟》《竹素词》等多种,曾获杜甫诗歌奖等奖项。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朱现魁先生的家乡安阳,乃殷邺旧地,号称“中华第一都”,有着深厚悠久的地域文化积淀。这里古迹遍布,名胜林立,有观览不尽的人文胜景;这里山川毓秀,景色如画,有赏之不尽的自然风光;这里地杰人灵,名士辈出,有数不尽的风流人物;这里历史悠久,传说众多,有说不完的动人故事。

  形胜之地乃人文之邦,通都大邑乃诗文渊薮,殷邺故都滋育了古老而辉煌的地域文化,也绽放了无数诗歌的妍卉奇葩。甲骨卜辞《四方来雨》,是中国诗歌史上年代最早而又最可靠的作品,堪称产生于“中华第一都”的“中华第一诗”。“文王拘而演周易”,《易经》的卦爻辞中,至少保存了六七十首上古歌谣,显示了我国诗歌萌芽阶段的艺术水准,展示了《诗经》得以产生的艺术渊源。《诗经》“十五国风”中,《邶》《鄘》《卫》三风的部分诗歌,就是由安阳这块土地上的先民们唱出来的。而以邺下“三曹”“七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五言诗的黄金时代,“建安风骨”更成为唐宋以下历代诗人追摹难及的典范。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曾经是数百年王都的殷邺故地上留下的数不清的名胜古迹,是流动的时间长河的定格,是过往的历史风云浪潮的凝结。“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六朝隋唐而下。历代的“我辈”们,或者是行径殷邺故地,或者是出任这里的守判宰令,或者是生长于斯的乡贤邑人,他们登临俯仰之际,神游千载,发思古之幽情;行旅过往之情,瞻顾盘桓,感山水之钟秀;蕴蓄丰厚的人文地理景观和风光奇美的自然地理景观,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为安阳咏唱出大量动人的诗篇。南北朝的江淹、何逊、庾信,唐代的王勃、张说、王维、李白、高适、岑参、韦应物、刘禹锡、温庭筠、韦庄,宋代的欧阳修、梅挚、韩琦、司马光、苏轼、黄庭坚、岳飞、范成大,金元的王庭筠、元好问、王磐、许有壬,明清的高启、李梦阳、何景明、谢榛、李攀龙、王世贞、杨慎、袁宏道、谭元春、陈维崧、查慎行、赵翼等等,真是群星璀璨,蔚成大观,以他们为主体,构成了歌咏安阳的庞大诗人阵容。在此需要强调指出的是,那些大家名家或行旅而过,或为官一任,登临之际的即兴之作,多志一时所见所思;而那些名不甚著的乡邑本土诗人,如林县邑人冯栋、万化、李景云,汤阳邑人王绣,滑县邑人卢以洽、魏庆云等,则是长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他们对这里的历史往往更为了解,对这里的山川往往更为谂熟,由少到老,耳濡目染,往往观察更细,理解更深,感受更多,反复酝酿陶冶,胸中的诗情格外饱满,发为吟咏往往深得山水名胜之三昧。

  大学中文系出身的朱现魁先生,博通文史,不仅有着本土邑人热爱家乡的深厚感情,而且有着明确的文学史和地域诗歌史意识。他的创作,不是那种常见的自发、盲目的无意义写作,而是有着自觉的目标追求的。作为安阳当代旧体诗坛上具有代表性的诗人,他除了广泛研习文学史上的大家名篇以为师承外,更自觉地继承了安阳历代地域诗歌的优良传统。他曾不止一次谈起乡贤诗人沈佺期、韩琦、许有壬、王绣,和较长时期在安阳盘桓、生活过的诗人元好问、谢榛等,言辞语气间,流露着追摹先贤流风遗泽的企慕之情。明代后七子之一的谢榛,先后在安阳寄居20余年,并终老于斯,写过不少吟咏安阳的诗作。朱现魁先生不仅谙熟谢榛与安阳有关的作品,而且对谢榛的全集细加研读,于此足见他对古代安阳地域诗歌的重视程度。虽未听朱现魁先生明确表述过,不过我猜想,在他心中一定是怀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的,他要创作出追步并超越前人的安阳地域诗歌,以弘扬安阳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描画安阳风光迷人的大好山川,抒发一个当代安阳人的热爱家乡之情,用诗歌创作的方式,报答家乡热土的养育之恩,并在中国当代旧体诗坛上,为安阳诗人、诗歌争得一席之地。他的名字及其诗词作品曾屡见于诸多省市乃至国家级报刊,而且迄今为止,已有近三百首作品入选五十余种全国性诗词选本,如《当代中华诗词集》《二十世纪名家词选》《当代诗词举要》等,就是最好的证明。

  所以,朱现魁先生投注巨大的热情和精力,创作了大型组诗《安阳百咏》、组词《安阳好》《洹河新柳枝》等安阳地域诗词作品,表现出继武前修的鲜明意图。组词《安阳好》二十首,就是仿照北宋名相韩琦的组词《安阳好》而作;《洹河新柳枝》十首,也是对曾官安阳教谕的清人胡煦《洹河新柳枝》的仿写。大型组诗《安阳百咏》,包括“古今名胜杂咏”“春节风俗杂咏”等七部分,举凡小南海遗址、二帝陵、殷墟、羑里城、西门大夫祠、铜雀台、韩陵片石、万佛沟、文峰塔、瓦岗寨、昼锦堂、岳飞庙等名胜古迹,温子升、韩琦、元好问、谢榛等历史人物,黄华山、珍珠泉等自然风景,蓼花、血糕、粉浆饭、道口烧鸡、内黄大枣等特产小吃,贺岁、回门、腰鼓、旱船、高跷、抬阁等节令风俗,尽收笔底,而这些内容,也正是古代安阳地域诗歌时常涉笔的题材。组诗中的红旗渠、殷墟博物苑、文化宫、火车站、亚细亚商厦、工业品市场、钢铁公司、彩玻公司等,则是当代的新事物,而为古代安阳所无。这些新的题材内容的拓展,扩大了安阳地域诗歌的表现范围,显示出朱先生超越前修的可贵努力。上举大型组诗、组词,再加上那些为数不少的题咏安阳的单篇作品,共同构成了作者“欲效古今才士为吾邺形胜写照、风物写真”的创作目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朱现魁先生之前,没有一个诗人对安阳地域文化作过如此全面深入的反映,因此,朱现魁先生在安阳地域诗歌创作上取得的成就是空前的。

  也许有人会问:局限于安阳一隅的历史文化、自然风物的诗歌创作,到底会有多大的普世价值呢?这种疑惑实际上是对历史与现实,自然与人的关系,对地域文学的性质,缺乏应有的了解所致。观照历史是为了剖析现世,欣赏自然是为了确认自身。安阳的名胜古迹作为历史的遗存,因为有了安阳地域诗歌的反复吟咏,它们的历史文化内涵呈现出叠加增值趋势,因而更加发人深省,引人陈思。安阳的山水风光作为自在存在的自然物,因为有了安阳地域诗歌的审美玩赏,一木一石,一丘一壑,行云流水,秋草春花,都在其天然风姿中注入了诗人的灵性和情愫,而更加诗意盎然,诱人流连,引人入胜。这就是安阳地域诗歌的巨大价值所在。更何况,古今中外的地域文学都产生过杰出的作家和作品,像美国的福克纳在家乡“邮票大”的地方上,写出了诺贝尔文学奖;中国古代的边塞诗、田园诗,大多具有地域文学性质;现代诗人徐玉诺表现豫西南农村的诗歌,作家沈从文的湘西小说,当代作家莫言的高密东北乡红高粱系列小说,也都饮誉文坛。所以,对于朱现魁先生的安阳地域诗歌创作,我们一定要给予足够的关注。

  当然,《洹上吟》的取材决非局限于安阳。朱现魁先生不仅读万卷书,而且行万里路,足历天下、见闻广阔,而又捷才敏思,灵心善感,凡游踪所至,辄有题咏,所以集子中收有许多纪行诗,像《湖杭道中》《西湖十咏》《西京杂咏》《少林行》《黄河游览区漫咏》《齐鲁行》《蜀游十律》《大江行》《庐山纪游》等,描摹勾勒,形象可感,使人披文得貌,如睹真容;朱先生非常关心时政,国家大事多见诸笔端,像《九帅咏》《给老战士》《全国人大、政协会议召开有感》《香港回归杂咏》《九八抗洪歌》《十五大召开喜赋》《蝶恋花·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七十周年》《念奴娇·纪念毛泽东诞生一百周年》等,均是“主旋律”的演奏,而归旨于美颂。重大题材之外,朱先生也不卑凡近,不避琐细,“布市 ”“ 酒 家 ”“ 秧 歌 ”“ 焰 火 ”“ 烧 香 ”“ 街 头 小吃”等,也能进入他的视野。诗人皆是性情中人,朱先生自不例外,《忆父》《忆母》《忆昔》《西行道中过郑州》《送儿从军二十四韵》《小孙女节日纪事诗》等抒写亲情之作,端的是血浓于水,字里行间流溢着诗人的真情至性,十分感人;亲情之外,朱先生同样笃于友情,凡所交接之人,皆有诗词赠之,或道离思,或叙欢聚,或忆旧游,或感遇合,或赞美祝愿,或微言箴规,无不妥帖惬当,发人深思;这类作品又往往和酬唱赠答、谈艺论文之作相交叠,成为《洹上吟》中分量颇重的部分。总之,《洹上吟》的题材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刘熙载《艺概》评东坡词如老杜诗“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就取材之富、措意之广而论,朱现魁先生《洹上吟》庶几近之。

  《洹上吟》的形式艺术也值得称道。朱现魁先生自谓“诗遵平水,词依正韵”,他的旧体诗词皆句烹字炼,律细韵谐,仅此一点,即可见出朱先生之精于此道,功力深湛。当代人写旧体诗,常见标明“绝句”“律诗”,悬挂“词牌”“曲谱”者,按诸实际,则往往不尽吻合;朱先生以今人而持旧律守古韵,且法度森然,一丝不苟,殊觉难能可贵!《洹上吟》中的作品,有诗有词有联语;诗有五绝七绝,五律七律,五古七古;词有小令如《忆江南》二十余字者,亦有最长词调《莺啼序》二百四十字者;联语有精短之八字联,亦有百余字之长联。如所周知,诗歌史上唯有大家能够兼擅众体,朱现魁先生诸体皆长,抟运自如,实有大家之气象。收入《洹上吟》的各体作品,七绝最多,约占半数。七绝一体,讲究以少总多,含蕴不尽,最得风人深致,最见诗人才情,文学史上的名家如若不工此体,亦不免为人诟病。此体看似短小简单,实则有许多艺术上的讲究,娴熟掌握殊为不易,“故唐人皆尽一生之业为之”(宋沈括《梦溪笔谈》)。元杨载《诗法家数》云:“绝句之法要婉曲回环,删芜就简,句绝而意不绝。多以第三句为主,而第四句发之。有实接,有虚接,承接之间,开与合相关,反与正相依,顺与逆相应,一呼一吸,宫商自谐。大抵起承二句固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至如宛转变化,功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顺流之舟矣。”这段话对绝句的体制特点分析得很精到,指出了绝句创作的关键所在,从中亦可见出创作难度之大。以之对照朱现魁先生的诸多七绝,大抵合式中规。说朱现魁先生是一位富于才情的当代优秀诗人,不亦宜乎!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