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以搜韵网为例谈资料及工具类平台在当代诗词传播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

时间:2023/11/9 作者: 心潮诗词评论 热度: 16890
陈逸云

  (作者系搜韵网创始人)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数字浪潮的推进,信息与娱乐的多元化,对传统文化冲击很大。诗词的传播发展,自然也在冲击之列。与那些持悲观态度的专家学者相反,笔者认为,在国家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发达,恰恰是诗词传播与发展的良好契机。一是借助计算机技术,可将海量资料纳入方寸之间,开发出各种能便捷地获取资料和辅助创作的工具,这可提升学习的效率;二是借助网络技术,诗词作品的传播,瞬间便可广泛到达全球任何地方,这是纸媒时代所没法比拟的。基于此,笔者于2009年创建搜韵网,通过11年的不断完善,现已收录约91万首古今诗词作品(近现代及之前部分约83万首),并开发出一系列工具,从字、词、篇三个角度,辅助用户进行日常学习与创作活动。目前每年为全球约来自480万IP(互联网协议地址)的用户提供超过2.9亿次浏览量的网站服务,对诗词作品的传播与创作群体的培养,有着显著的影响。

一、资料及工具类平台在诗词传播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如图一所示,诗词类用户群体可分为一般爱好者与诗词类内容生产者两种。后者同时也是爱好者。前者与后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并不生产内容,这类用户,在整个社会群体中所占的比重,要远比内容生产者多得多。诗词类内容生产者,包括诗人、诗词相关研究人员、一般采编人员等等。社交类平台指微博、微信、论坛等。资料类平台指提供诗词相关资料的平台,既可能是专业的,也可能是综合的。工具类平台指提供诗词辅助创作工具的平台。搜韵网兼具资料平台和工具类平台两种特性。

  

  图一:互联网诗词产生与传播示意图

  网络上诗词类内容常见的生产及传播过程如下:

  ①内容生产者在创作过程中,借助平台进行资料查询,或借助工具,寻找创作灵感或对作品进行检验。当然,一些创作者不需借助平台,也能直接创作。平台不是生产者的必要工具。

  ②生产者的创作成果,既可能成为资料平台的补充,也可能通过社交平台传播。

  ③诗词爱好者通过社交平台或资料平台,获取感兴趣的内容,从而完成诗词的传播。

  资料平台由于是被动查询的服务方式,所以其传播能力远比不上具备主动推送能力的社交类平台。从上可见,资料及工具平台,在整个诗词的传播和发展过程中,主要起到推动内容生产的作用,次之是促进作品的传播。没有社交平台,人们依然可通过线下直接进行交流。但社交平台的迅捷性及无距离感,极大地加速了诗词的传播。没有资料及工具类平台,虽然人们依然能进行创作,但是这两类平台的存在,对内容的生产,以及对诗词创作队伍的培养,有着极大的辅助、推动作用。下面将以搜韵网为例,详细讨论资料及工具平台在培养、辅助创作群体中所起的作用。

  1.从字、词、篇三方面培养、辅助创作群体

  传统诗词语言高度凝练,且采用古代音韵体系,这对于当代以现代汉语和普通话为基础教育的群体,从事传统诗词创作,有着不小的障碍。所幸古代留下的数以百万计的作品,以及古今整理的各式类书、辞书,如《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全唐诗》《全宋诗》《全宋词》《全元诗》《列朝诗集》《明词综》《晚晴簃诗汇》等等鸿篇诗集,《佩文韵府》《渊鉴类函》《古今图书集成》《广群芳谱》《佩文斋咏物诗选》《康熙字典》《分类字锦》《汉语大词典》《中国典故大全》等等类书、辞书,都可为今人提供丰富的参考。然而卷秩如此繁重,资料如此浩瀚,既不方便携带,又不便于浏览、检索。计算机则在资料存储、重组、快速检索以及人工智能等方面,都有着极大的优势。搜韵网正是借助计算机技术这一优势,基于上述资料,从字、词、篇三个角度开发工具来辅助用户创作。

  (1)辅助用字用韵、遣词造句

  用好韵字,是诗词创作的一个难点。清代的《佩文韵府》,按韵目为各个韵字提供倒序词及例句,为创作者提供用韵用词参考,是其优点。但是纸质书受篇幅所限,未能尽举,且词例只提供倒序,未提供正序词例,例句只提供本字在末尾的范例,未提供在其他位置的范例,字、词解释也未详,这些都是可改进之处。搜韵网的韵典功能,借助计算机技术将古今字典、词典、典故及历代诗词库融为一炉,提供详细的字词解释、正倒序词和典故,以及韵字在句末和句中的例句参考。以“风”字为例,正倒序词便分别多达1377个和1056个。句末例句更多达1660句。这已远远超过《佩文韵府》。然而巨大的资料量,也带来另一个问题,1377个正序词,以什么样的顺序出现,才最有利于用户找到自己想要的词?1660个例句,应该以什么样的顺序出现,更能帮助到用户?如果排列不恰当,那么可能用户找了几页,都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搜韵网的解决方式是,按词在历代诗词作品中出现的频度来进行排序,在诗词中常见的靠前排。这便可将一些生僻的,或者是不适合出现在诗中的俗语往后排列。对于句末例句,考虑得则更多,包括末尾三字在历代诗库中出现的频度、作者的知名度、作品的体裁、句子在作品中的位置等等。例如,同是来自名家的例句,如果这一例句是出现在律诗中的,那么比出现在古体诗中的,往往会具有更高的参考价值,因为律诗创作往往更考究句子凝练功夫。即使是同在律诗中出现的句子,也会因为句子的位置而产生差异。律诗中间两联往往因为要求对仗,而更费锤炼工夫,参考价值一般也会更高。因此,搜韵网提供的韵典功能,并不是简单的罗列,而是以历代诗家、诗作、体裁等多种因素,通过人工智能,优化排列的结果,从而达到更好地为创作者提供辅助的目的。

  对于律诗创作者,中间两联对仗,是创作的另一难点。词语之间对得太近,可能有合掌之嫌,隔得太远,又可能有上下不连贯之病。鉴于此,搜韵网通过计算机自动从历代40多万首律诗中进行学习、总结,开发出对仗词汇参考功能。在用户缺乏灵感时,可从古人的成句中得到参考。例如,输入“天地”,便可得到415种前人用来与“天地”对仗的例子。例如,“天地”可对“江湖”“古今”“风云”“鬼神”等等。丰富的对仗例词例句,可为创作者提供很多参考与创作灵感。然而这也带来另一个问题,“天地”固然可对“古今”,但陈陈相因,也缺乏新味。如果能提供一些前人尚未使用过的对仗建议,那么会更有启发性与创新性。考虑到“天地”可对“古今”,“古今”又可对“南北”,“南北”可对“东西”,通过这样的递推关系,那么“天地”也可对“东西”,而且这一对仗,是古人所未使用过的。因此,搜韵网又借助这类递推功能,启发性地提供另外700多组前人未用过的对仗词汇,供用户参考。又提供对语树,方便仍不满足于此的用户,自己进行探索。

  (2)辅助格律校验、对校验结果提供修改建议

  近体诗、词对作品的平仄和押韵,皆有所要求。考虑到一些创作者对格律要求以及古代音韵体系并不熟悉,所以有必要借助计算机人工智能,开发能够对通篇格律要求进行校验的工具。搜韵网不止针对律诗和词都开发了校验工具,而且还能根据诗词库及词汇资料库,对于出律之处,按其平仄押韵要求,提供修改建议。修改建议虽然未必皆合适,但是仍有参考价值及启发作用。这也是借助计算机人工智能,充分利用前人成果,辅助后人创作、学习的例子。

  2.多种方式促进诗词作品传播与学习

  作为经常被用户访问的资料平台,自然也是传播诗词的重要媒介。名篇名作的传播与学习,并不是本文要讨论的重点。因为名篇名作,已经有非常多的媒介与教育机构在推广。搜韵网要解决的难点在于,虽然有91万首作品,但是怎样才能更好地从中推选用户感兴趣的作品。如果选取部分作品进行传播,那么应该依什么样的原则进行选取?如果是按作品在社会中的热度进行推送,那么用户总是读到那些熟知的作品,也没意思,其他的优秀作品,便只能长眠在数据库中了。因此,作品的传播,需要根据用户的需求及特点,有多种灵活的方式,才能把更多优秀的、更适合用户需求的作品,在网络上进行传播。

  网站访客可分为两种:一是有明确目的性要寻找哪一首或哪一类作品的;二是随意翻读的。对于前者,搜韵网通过提供灵活的检索方式和按创作主题分类的方式来解决。灵活的检索方式,包括可按作者、作品关键词,或朝代、体裁、韵目、关键字词在作品中的位置等条件,方便用户检索到自己想要的作品。分类主题,则主要参考《佩文斋咏物诗选》《古今图书集成》中的分类方式,对历代作品按主题分类。特别是与时节相关的,以“重阳”为例,就有9000多首可供参考。这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主题研究者,或者专题文章撰稿人。对于随意翻读的,网站主要提供诗词日历、诗词地图和飞花令游戏三种方式。透过诗词日历,将古人今日的作品,自动关联展示,读者可隔着千年时空,体味着古人今日的诗意生活。诗词地图则主要包括三种:一是唐宋诗人行迹地图,在地图上记录唐宋名家何人何时于何地留下何作品,供读者遥隔时空,追寻前代风流;二是丝绸之路诗词地图,展示丝绸之路上曾有何人于何景点留下何作品;三是在地图上展示各省、市、镇有哪些作家的籍贯、出生地或常居地在此,以便今人方便地找到自己所在区域的前贤,并捧读其作品。飞花令游戏,既可随机又可让用户挑选若干古代诗人,与用户在网络上围坐在一起,玩飞花令游戏。古代诗人行令时,用的都是自己作品中的句子,用户则可随意,只要是历代诗词中存在的就可以。透过游戏,一是用户可品读到前人的句子,二是用户可检验自己的记忆力,对于出错的句子,计算机会智能提醒。

  由上可见,搜韵网正是通过多种灵活的、有关联性的、有娱乐性的、有组织性的方式,向用户传播历代诗词作品,避免总是传播社会熟知作品的问题。

二、搜韵网的影响及引流方式

前文介绍了搜韵网如何解决辅助培养创作人员及促进诗词传播的问题,下面通过具体的数据,论证这些措施所产生的影响,以及网站是如何引流的。

  1.影响力

  根据谷歌Analytics网(为网站提供数据统计服务)的报告,过去一年有124个国家或地区约480万IP到访搜韵网并贡献了约2.9亿的浏览量。表一是前十个国家的用户IP数及占比。中国虽然占绝大多数,但是日本和美国能分别占到2.67%和1.86%,也不容小视。从这个表格可见,搜韵网在全球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华人相对比较多的国家,都有一定的知名度。

  

  表一:过去一年搜韵网总访问IP数及IP数占比居前十的国家

  这480万用户IP共创造了约2300万人次的访问,平均每个用户IP有4.82次访问,每次访问平均阅读12.55个页面,每次访问平均停留16分45秒,网站跳出率是21.48%。访问频次高,跳出率低,停留时间长,阅读页面数多,意味着用户的黏性很高。用户花很多时间在上面进行各种学习、创作或研究。表二则说明了用户在网站上主要从事什么活动。

  

  表二:过去一年用户在搜韵网上从事各项活动的浏览量及占比

  前三项皆与诗词创作有关,共占73.03%。由此可见,搜韵网主要是促进诗词类内容的产生,次之则是诗词资料的传播。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查询阅读占比相对诗词创作活动较低,但占比20.69%,有6000万的浏览量,也不小。诗词创作活动,浏览量一共达到了2.1亿,我们可以相信,目前网络上传播的作品,有不少是在搜韵网的辅助下创作出来的。

  2.口碑式引流

  为网站引流的渠道,常见的有以下三种:通过SEO(搜索引擎优化),优化网站在搜索引擎的排名;通过社交媒体,制造或借助热点;商业广告。

  搜韵网自创建以来,主要依靠的是口碑式的引流模式。图二是搜韵网近十年网页浏览量趋势图。如图可见,搜韵网一直保持稳定增长。借助口碑为网站引流,优点是目标用户定位精准,用户留存率高,缺点是增长速度比较慢。从0到2.9亿年浏览量,搜韵网用了11年。口碑式引流的难点,则是在于网站必须在同类网站中一直保持高质量的优势。

  

  图二:搜韵网近十年网页月浏览量趋势图

三、结语与展望

搜韵网因其体量、流量在同类网站中都属前列,所以用搜韵网作例子讨论如何才能做好当代诗词的传播与发展工作,有其参考价值。搜韵网的成功,在于既能紧贴用户需求,又能借助与时俱进的技术和传播方式。未来诗词的传播与发展,仍应着眼于此,才可在信息浪潮中,与其他信息流争得用户屏幕上的方寸之地。纵览过往,有很多论坛、网站,因为没法跟上新网络媒体及手机技术的发展,而十不存一。微信、微博以图文为主的传播方式,近年来正备受短视频一类新媒体的冲击。如何通过短视频,做好诗词的传播与发展工作,或会是未来的一大工作重点。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