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诗国辉煌待少年

时间:2023/11/9 作者: 心潮诗词评论 热度: 14895
江 岚

  日前,段维先生发来华中师大一附中光谷分校初一学生的一组诗词,希望我作点评。我一看是初一学生的诗词作品,颇感兴趣。近年各级诗词组织一直在做推动诗词进校园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到各地参加诗词活动,主办方也曾经多次安排我们到学校参观古诗词背诵课程,但背诵毕竟不等于创作,难易程度不可同日而语。而在初一便开始引导学生尝试创作诗词,更是不多见,作为指导老师的辜学超先生一定付出了很多心血,首先为他点个赞!

  下面,我们精选十五位同学的诗词作品共同欣赏一下。

仲夏夜

佳。诗词艺术分音、形、义三部分。许多人以为只要达意即可,切勿因辞害义或者因韵害义,其实大谬不然。诗词固然是达意的艺术,所以准确地达意是必须的,但同时它还是朗诵的艺术,它和散文不同,散文也许不用朗诵出来,但诗词一定要朗诵出来,必要时还会吟唱。老杜说“新诗改罢自长吟”,意思表达不够完善固须修改,音节不响有伤诗美同样也要修改,改罢还要自长吟,极有可能是在推敲音节的问题。也许有人还会说:音节只是细小的瑕疵罢了,何必太在意呢?刘备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恶就是恶,小恶在紧要时候会铸成大错,同理,瑕疵就是瑕疵,搁在一首诗的重要部位便会破坏整体之美,因而切不可等闲视之。

  李梓畅(704班)

  南风拂稻穗,萤火满星天。

  迎面荷香郁,闲寻菡萏源。

  一二句铺垫甚佳,抓住了仲夏夜的特点。结句还可再推敲。第三句已指明是荷香,那么,就不必再说菡萏,因为菡萏即荷花,不如改作“闲寻到水边”,荷花一般种在水里,所以,到水边当然意在寻找荷香的来源了。另外,原句“闲寻菡萏源”,小朋友们不妨读一下,会不会觉得哪儿不对劲儿呢?音节上是不是有些含混不清,不够响亮呢?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呢?因为五字之中,就有四个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而且三个字还紧紧地挨在一起,中间没有其他读音不同的字隔开,朗读效果必然欠

冬词

王蕴涵(718班)

  北风呼啸叶飘零,树木衰残草渐银。

  白雪纷纷飘满地,旧年将去又春临。

  这首七绝写冬日萧飒的景象还是比较真切的。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一是韵脚,首句出韵了。“零”属青韵,庚、青、蒸这三个韵部是绝对不能与“银”(真韵)、“临”(侵韵)通押的。二是造句要锤炼,力避诗意上的重复。有时字面上的重复不仅不是毛病,反而是一种长处,有助于形成一唱三叹的审美效果。比如唐元稹的五绝《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三个宫字并不觉其重复,反而自有一种吟诵的快感,但无论宫字再三重复,其诗意却绝不重复,反而以宫字为阶梯,层层递进。而诗意的重复却永远只是一种缺点。这首七绝首句既然已说“叶飘零”,便包含了树木衰残之意,所以第二句前四字便纯属多余。“草渐银”之“银”字也不够稳妥,可以再推敲一下。

海上观日落

何瑞嘉(718班)

  日落余辉随浪远,月痕疏淡觉微凉。

  星空万物何奇妙,絮语幽幽入梦乡。

  日落月凉,星空窈渺,絮语幽幽,诗的意境苍茫幽远,洵为难得。不足之处在于散文词汇过多,非诗家语。比如“日落余辉”“星空万物”用在散文里是没问题的,但传统诗词是讲究凝炼的,用了日落就不必再用余辉,日落自然是余辉(“辉”一般是“晖”),用了星空也不必再用万物,星空浩瀚当然包括万物,同时用了便觉拖沓,事实上,此七绝分别删去中间二字,变成五绝更佳:“日落随波远,月痕生细浪。星空多奥妙,絮语入甜乡。”甜乡即黑甜乡,也就是梦乡。

夜醒读友来信有感

欧奕婷(803班)

  夜空无一星,风落草低平。

  空忆双蝶舞,观花自涕零。

  题目乃夜醒,自然人在床上或在房间里,那么诗的第二句便非写实,深夜而且无星,怎能看见草低而平的状态呢?一切文艺作品都追求真、善、美,而真是排在首位的,没有真作为前提,所谓善与美都成空谈,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诗词创作首先也应切实,不能凭着想当然,那样即使写得花团锦簇,也是经不起推敲的。

11月29日观晨景

袁子胭(808班)

  微晨仍暗胧,残月挂天梢。

  红日出天际,光摇碧海涛。

  此虽小诗,却有大境界,尤其三四句,出自才上初一的小朋友之手,令人赞叹!诗之境界源于人之眼界,由此二句可知小朋友眼界之非凡。此诗第二句亦佳。一般多称“天边”“天际”,未见“天梢”之名,但细思不为无理,可谓无理而妙。美中不足在于首句“微晨”与“暗胧”二词,生造不稳,要么用“熹微”,要么用“晨曦”,怎么能生造出“微晨”这么个词呢?即使用极普通的清晨、凌晨也比微晨好多了。当然,生造词语是一个作者的自由,如果新颖而美妙,能为读者称赏并且接受,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古代很多成语对于创始者而言都是生造,比如陶潜、韩愈、苏轼都是语言大师,古代许多成语就是来自他们的名篇。但不可否认的是,古代也有很多人生造了不少词汇,事实证明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终于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了。对于小朋友,我认为首先还是以接受与学习为主,不赞成过早地生造词语,暗胧也是同样的道理,应该是为了迁就平仄,将昏暗与朦胧合二为一的结果,显然也不成功,而且用于此处也不合适,“胧”字平声,应该入韵而没有入韵。此句尾字如用平声,可改作:“晨曦犹寂寥”,如用仄声,则可改作:“晨曦尚幽暗”,诸如此类,仅供参考。

乡之夏

张靖宇(811班)

  绿树午蝉鸣,乡家燕雀嘤。

  川流河澹澹,翠柳叶青青。

  写乡村夏景有声有色,颇为清新。此首虽简单,但浅显明白,符合这个年龄小朋友的审美趣味,相比其他作者的少年老成,显得更加真实自然。个别用词不当。比如“川”即江河之意,既言“川流”,不必再言“河澹澹”,可以换作“光澹澹”。

忆乡(折腰体)

马卓菱(812班)

  萧萧风又起,皎月素如凝。

  吾心寄明月,遥想故园情。

  以风起兴,自然入题。语言简洁,感情真诚,是一首不错的五绝。初一小朋友毕竟功底有限,故宜创作容易把握的绝句,等到功力提高,技法成熟之后再尝试其他难度较大的体裁,循序渐进,更为稳妥。唯“素”字可再推敲。月之皎已含素(白)之意,稍嫌重复,可换作“冷”。

江上行舟

高卓然(814班)

  半夜微光隐浅流,一蓑烟雨染行舟。

  不知曲为何人奏,只道毂纹纤似愁。

  似题画诗,小朋友已显示出一定的功力,格律娴熟,语言工稳,但有一个最大的不足就是所写非所感,纯粹是摹仿古人的语言,复制前人的意境,既缺乏时代感,也没有作者在场的感觉。而缺乏在场感的写作,我们可以称之为练习,如同书法临帖,还不能算作真正的创作。当然,对一个十一二岁的初一小朋友来说,这是正常的,也是必由之路,先入后出,希望小朋友摹仿到了一定阶段,能够破茧而出,完成蝶变。

观春雨有感

姚逸群(803班)

  窗外飘春雨,山林云雾浮。

  心中生瀚海,望远更高楼。

  这是相当成功的一首五绝。写景真切,如在目前;咏怀高远,如对其人;文字干净,音节浏亮;假以时日,未可限量。就用韵而言,亦为正途。不过,平水韵毕竟是七百年前的语音标准了,今人写旧体仍依平水韵,难免削足适履之讥。了解是可以的,如创作我认为至少应依词韵,我个人写作则比词韵更宽,故名之曰宽韵。考之前代,基于隋之《切韵》,依各个朝代官话不断调整归并,从而制订方便当代人创作的韵书才是正途。从隋代《切韵》193韵、《唐韵》195韵、到北宋《广韵》206韵,再到南宋刘渊《壬子新刊礼部韵略》107韵,金代王文郁《平水韵》106韵,就是通过合并越来越多的“同用”韵部而不断减少的,走的都是宽韵的路子。南宋灭亡之后,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几至中断,乃至倒退,七百余年里一部诗韵再无任何修订,今人写作旧诗,仍依《平水韵》,实在说不过去,尤其和北宋每隔二三十年就修订一次,就更加可悲复可叹了。这就好比费了不少力气根据古方制造了一架钢琴,结果发现很多琴键不配合,根本无法弹奏出一支完整的曲子。个人意见,今人作旧诗,用韵应知古从宽,保持诗韵自身独立传统的延续和发展的同时又能为当代人的写作提供更多的方便,但是,当代诗词界要么径依平水,要么径依新韵,从宽者反而居少,岂不怪哉!

无题

龚熙文(808班)

  北地尚飘雪,南湾已入春。

  晨鱼竞冬日,归鸟颂黄昏。

  首二句对仗工整,起承流畅。转处却不合章法,既然第二句已指明“南湾已入春”,那就应该写晨鱼在春日而不是冬日的状态,按照现在这样的写法,第二句便纯粹是多余的了。

书房夜读闻粥香

沈宇航(707班)

  星冷风寒月似钩,疾书奋笔倦难休。

  粥香此夜心脾暖,厨下谁人未合眸。

  起句意象多而不乱,共同构成一幅完整的夜景图,当然还不够具体,无法看出是哪个季节的夜晚。三、四句亦稳妥,唯一的瑕疵在于第二句“疾书奋笔”四字,因律害意了。按常理应是奋笔疾书,只有先拿笔,然后才能书。小朋友为了迁就平仄,只好颠倒来用。遇到这种情况,建议抛开这个思路,不必非钻这个牛角尖。南宋诗人陆游有句诗说得好:“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思路一旦打开,就会发现还有很多更好的选择。而且诗中成语应慎用,用得好的很少,很多人为了格律的缘故,要么颠而倒之,要么拆而分之,结果都是弄巧成拙。

秋夜

柯泓宁(802班)

  西风萧瑟海棠落,寒雨丁宁枯草残。

  一盏明灯挂院里,望轩待母报平安。

  由外及里,次第写来,自然成章。“挂院里”不如改作“院中挂”,音节更佳。也许有小轩在院中,故是“望轩”而不是“凭轩”吧。

见老友

徐鼎轩(803班)

  隐记儿时三两段,今惊老友已长成。

  与其同叙旧时事,复叹光阴逝水声。

  句式太过散文化,弱化一下将更像诗。比如“隐记”可改作“隐约”,“今惊”可改作“堪惊”,与其可改一地点比如廊下、树底、池畔等等,“复叹”则可改作“共叹”。句式也要灵活多变,勿太单一雷同。另外,七绝与五绝有个最大的区别,即七绝起句尾字多平声入韵,五绝起句尾字则多为仄声不入韵,虽无明文规定,却是约定俗成,心照不宣,关于这一点大家可参看唐人七绝,便可悟得。此辑小朋友的七绝起句却大多为仄声不入韵,就体而言多是七绝变调而非正宗。

偶入森林

邓先毅(801班)

  艳阳酒入绿林中,致使丛中万朵红。

  忽见小花欲起舞,为迎天使送来风。

  起句酒字或有误,既非承题,句中也不通。结句“送来”一词也太口语,非诗家语,“送”即送来,“来”字多余。改作“送微风”“送清风”皆可。

浣溪沙·夜习

杨若海(803班)

  月暗星稀独饮茶,读书倦后且观花。窗边兀坐静思遐。 慈母未归风簌簌,芳邻已睡雨沙沙。挟余愁意到天涯。

  此词甚老到,出自小朋友手笔,非常难得。写景抒怀都很妥帖,颇耐品味。

  尚有部分诗作,限于时间与篇幅,恕不一一点评。就此十五首作品而言,虽尚不乏瑕疵,但格律过关,基础已牢,言志言情,皆有可观,令人颇感欣慰。梁启超在其名文《少年中国说》中有一名言:“少年强则中国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诗国,套用任公此言,若说少年强则诗国强,也是毫无疑义的。当今国运昌隆,诗教大行,只要各位小朋友永葆初心,坚持创作,以今日学习条件之便利、知识积累之迅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定然不负所望,都能成为诗国栋梁,古老诗国的再度辉煌,也终将在你们的手中实现。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