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镣铐”辩
陈侣白
“镣铐”一词素含贬意,人们认为它是束缚人之具。在文艺体裁方面,不少人认为传统诗词“镣铐”最重,束缚人最甚,不如抛弃为好。
果真如此吗?
从哲学角度看,“镣铐”意味着限制,是自由的对立面。然而,世人该拥有不受限制的自由吗?大至一个国家,该有不顾联合国宪章的规定而任意侵略别国的自由吗?小至一个人,该有不受法律的约束而任意抢劫强奸杀人放火的自由吗?该有不遵守交通规则而任意闯红灯的自由吗?答案都是否定的。可见,只有在合理的限制之下才有真正的自由。
就文艺体裁而言,也不例外。任何文艺体裁都有其长处,也都要受到相应的限制,说不好听些,都有各自的“镣铐”;说好听些,都有各自的规律。传统诗词有格律上的“镣铐”,新诗难道就没有吗?它必须分行写,必须比散文精炼,这就是它的“镣铐”。那么,散文就没有“镣铐”吗?它必须言之有物,符合章法,不能像老太婆凑在一起拉呱时那样啰里啰嗦东拉西扯漫无边际。音乐能悦耳动人,其创作却必须遵循五线谱或简谱的“镣铐”,否则不便传唱,这还不是它的“镣铐”?……这种种的局限,恰恰为它们提供了各自用武的广阔天地。如此看来,“镣铐”又有何过?它不但不可避免,而且还有存在的必要。
闻一多提倡格律,说诗歌就是带着镣铐的舞蹈。是的,带着镣铐而能跳出最美的舞蹈正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特性,正是诗词家高超本领之所在。诗词篇幅上的精炼美,声律上讲究平仄和韵脚的音乐美,句式上律诗绝句的均齐美、对称美和词的参差美,与诗词艺术表现上的意境美有机结合,可说是“镣铐”带来的高度审美愉悦,具有无穷无尽的魅力。如此看来,“镣铐”不但无过,而且有功。
还回到限制与自由的哲学命题上来,最大的限制往往造成最大的自由。试问人造之物何者最自由?当数宇宙飞船。其他一切人造之物都只能在地球上或地球边沿活动,惟独飞船能遨游于广大的宇宙空间,然而它却是最严格、最精密、受到最大制约的科学研究的产物。喻之传统诗词,何莫不然?我有诗为证:
传统精华岂可丢?诗词声律美无俦。
飞船严守登天道,揽月追星得自由。
这正是限制与自由的辩证法,“镣铐”与美的辩证法。
(作者系编审,福建省作家协会原秘书长)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