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現在你手上有一张齐白石的画在,差不多等于中了彩票大奖吧?
那么,有一百六十张齐白石画作在手,又当如何呢?
众所周知,齐白石是木匠出身,但他的思想与乡间的木匠有云泥之别,他随手画下的物与思,后来莫不成为中国水墨画的精品。近年来,齐白石的画,其价高入云端,拥有它,等于拥有一笔巨大的财富。
从写作美术随笔开始,我就留意阅读和了解齐白石,感觉他离我很远,如一帧朦胧远景。在采访考古学家冯永谦时,我得知,齐白石的三儿子齐子如和齐白石老师胡沁园的孙子胡文效,都在辽宁省博物馆工作,他们两家手中都持有大量的齐白石画作。
就像一节天方夜谭故事,齐白石这颗星,匪夷所思地在沈阳亮了起来。以前,我全然不知在沈阳的方寸之地,竟然聚合着齐白石和胡沁园的后人。
冯永谦先生八十七岁了,正在家编写他的考古成果《辽代铁器》。他的单位辽宁文物考古研究所,是从东北博物馆分出来的,之前,他跟齐子如一起在东北博物馆工作,齐子如负责书画鉴定,他们两家住对门儿。胡沁园的孙子胡文效在东北博物馆负责青铜器和书画鉴定。胡文效写出了齐白石最早的传记。也因为齐子如和胡文效跟齐白石的关系,在整个博物馆界,辽博收藏的齐白石画作是最多的。齐子如自幼跟齐白石学画工笔虫草,并入著名画家陈半丁的门下,专攻虫草花卉,画虫草的水平在继承了齐白石绘画的基础上还有所发展。齐白石上了年岁后,画工笔虫草时眼力上费劲,于是,虫草部分就交给三儿子齐子如,经常是齐白石的一批大写意画寄给齐子如,齐子如画完工笔虫草,再寄回北京去。
1954年,齐子如突然患病,并且很快去世,家人怕年事已高的齐白石担心,没有把消息告诉他。这期间,辽宁博物馆的人到北京齐白石家里买画或者拜访,齐白石总是问:我的三儿怎么没来啊?
齐白石与儿子合作的最后一批画就因此留在了沈阳。齐子如去世后,他的爱人王紫佩没有工作,带着三个未成年的儿子,生活陷入困境。于是,王紫佩就派儿子拿一张齐白石的画卖给辽宁省博物馆,换来的钱用来购买煤、粮等生活用品。一幅齐白石的斗方,通常能够卖到三十元,最高的一次卖了七十元一幅,王紫佩很高兴。
为了进一步求证此事,我去辽宁省博物馆找艺术部主任董宝厚采访。董宝厚告诉我,辽宁省博物馆收藏有齐白石作品四百余件,而保存在北京画院的齐白石作品与遗物共计两千余件,北京画院是收藏齐白石作品最多的机构。辽宁省博物馆的四百余件作品,大多来自齐子如和胡文效。此外,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作为辽博前身的东北博物馆还依据齐子如、胡文效等提供的线索,到白石老家湖南湘潭征集了不少齐白石早期的作品,可以说,散落在湖南民间的齐白石早期作品,几乎都被收入了辽博。所以,今日辽宁省博物馆四百多件齐白石的作品,件件真迹,流传有序。
齐白石是湖南湘潭人,除了湖南,他待得最久的地方是北京,一辈子没来过沈阳。那齐子如与胡文效又是如何从湖南来到沈阳的呢?
对于这一点,冯永谦与董宝厚均不知情,只有找到齐、胡的后人,才会有答案。
寻访了很长时间依旧毫无头绪,我忽然想起很久以前,在酒桌上听《辽宁日报》记者杨集才讲他家曾经有过两幅齐白石的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卖了四百元,买来一台黑白电视。当时只作故事来听,如今突然想到,他的夫人姓胡,该不会跟胡文效有亲戚关系吧?然而此时,杨集才先生也已离世多年了。
终于,我辗转找到了杨集才的爱人胡朝晖——果然,她正是胡文效的女儿。
胡沁园这位对文化慷慨热心的乡绅,虽自己也精于诗文、书画,但是,他的名字也只是随着齐白石的崛起才响亮起来的。胡朝晖感叹说,我的先祖胡安国的门下出过朱熹,我的祖爷爷胡沁园则是齐白石的老师,我们家出来的学生都比老师厉害。
1889年,胡沁园觉得齐白石极具天赋,其材可造,只是画作尚欠功力,且缺内涵,其原因是齐白石的诗书还读得不多。他要齐白石到他家去学画学诗,不仅不收齐白石的学费,还叫管家给齐家送钱米接济,让齐白石安心学习。胡沁园还四处推荐齐白石的画,将他的画卖得钱后,用以解决齐白石的后顾之忧。胡家这一善举,直接导致了民族美术的升华。近代中国画的顶流画家,齐白石当之无愧。这段伟大的启蒙已成历史,而两家的后人,合力对辽博收藏齐白石作品的贡献,则将在几十年后展开。
胡沁园的知遇之恩,齐白石铭记在心。他曾怀着对恩师的崇敬之心,为胡沁园和夫人各画了一幅肖像。这两幅肖像传到胡文效手上,由胡文效再传给女儿胡朝晖,后来这两幅画被文物店收走,回馈四百元,胡朝晖正是拿这钱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我记忆里杨集才讲的,就是这个故事。
杨集才没讲的故事是:1956年,胡朝晖三岁,跟着爸爸到北京,在北京跨车胡同15号的白石老人家里住了半个月。一是为了接从湖南来的奶奶到沈阳,二是因为胡文效正给齐白石写传,要听齐白石讲述往事。祖孙三人跟齐白石合了影,齐白石在左边。老人得知胡文效结婚十年之后才生下胡朝晖,显得非常高兴,于是每天都为她画一幅画,一共画了十二幅,上面有花有草,还有鱼虾等等,并在画上题写“三十岁得女可喜可贺”之类的内容。临别时老人家将这些画赠予胡朝晖,又和他们一起拍下了合影。
从白石老人家回来,胡文效将这些画装裱成册珍藏起来。他们的合影照片,也收藏在相册里留作纪念。
1957年,胡文效的文章《苦学记》连载发表于沈阳的文学刊物《芒种》,介绍了齐白石成名的经过。其实,《芒种》的刊名,也是胡文效到北京求齐白石给题写的。这一年9月16日,齐白石在北京去世。胡文效又在《苦学记》的基础上写成了《齐白石传略》,署名“龙龚”。这是第一本齐白石传记,1959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后来出版的《白石老人自述》,内容截止到1948年,而《齐白石传略》则一直写到白石去世后,这本书是大家对齐白石生活了解和认知的极珍贵而完整的资料。
胡文效一直是沈阳与齐白石之间的使者。1951年3月,沈阳市举办抗美援朝书画义卖展览,胡文效进京找齐白石拿来画作十余幅参加展卖。1954年,东北博物馆专门举办齐白石作品展览,这是全国博物馆中首次推出艺术家个人作品展览。此时,齐子如病重,玉成其事者也是胡文效。展出的作品一百多幅,包括齐白石早年、中年、晚年的作品,系统地陈列出来。齐白石本人没有来沈阳,但给东北博物馆写了信,言明年事已高不能亲赴。
1966年,胡文效因写作出版《齐白石传略》一书遭受批判,大字报贴到了家里。当时胡朝晖年仅十三岁,害怕自己也会因与齐白石的合照受到批判,就背着父母偷偷地把照片中齐白石老人的身影撕了下来,照片上仅留下了齐白石棉袍的一角和标志性的拐杖……
此后胡文效全家被下放到辽西凌源务农。1971年,胡文效重回辽宁博物馆工作。冯永谦回忆说,胡文效因病住院,家人告知他患的是胃炎。辽宁博物馆的同事都去医院探望,当时他精神很好,跟大家谈笑,等没事时拿起拖把打扫自己的病房,突然看见了挂在床尾“胃癌”的标签,精神上立刻就崩溃了,于不久之后的1972年9月12日去世。9月13日,胡朝晖的妈妈带着两个孩子,从被下放的辽西农村回到沈阳。辽博分给了母子三人一间小平房,那些齐白石的画,连同这本肖像册页,没有地方妥帖存放,就堆在床底下,受潮了。他们家有个邻居在文物店上班,说文物店现在还收齐白石的画,就劝她赶紧卖了,卖晚了只怕就更没有人要了。
胡朝晖的妈妈就通过文物店的邻居卖出齐白石的画四十幅,齐白石的画在沈阳是十五元一平尺,一共卖了两千多元,其中那本册页卖了一百二十元,后来,这些画经文物店流转到了当时的东北博物馆。
辽博的四百余幅齐白石作品里,有曾经属于胡朝晖家的一百六十多幅画,其中有胡朝晖的妈妈卖出的四十余幅,其他的则是由胡文效捐赠给辽宁省博物馆的。
胡朝晖后来多次去辽博,看这本题写了上款、曾经属于自己的册页,已经价值上千万元了。她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北京某互联网机构做主管,在北京结婚生子,收入不菲但仍在北京的房价面前却步,住在公司补贴的小房子里。他说:“妈妈,你但凡留下一幅齐白石的画,我在北京的房子,就有着落了。”
然而,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过的人,只要对政治运动和社会经济有起码的了解,就都会知道,胡朝晖一家的做法合情合理,换了谁,只怕都会这样做。至于若干年后齐白石画作的价值,胡朝晖和她的家人们又怎么可能未卜先知呢?
齐白石在《白石老人自述》中提到过自己的画价。一次是1946年,他到南京、上海办了两次展览,二百多张画都卖出去了,带回来的是法币,一捆一捆的,数量很可观,但是连十袋面粉都买不到。
我看过很多文章讲齐白石关于他画价的“民间故事”,说他在家里贴着润格,有人交完钱还想请他多画一只虾,他就给画隐藏在水草中的半只,诸如此类。其实这都只是片面的说辞。在《白石老人自述》中他说:
1914年,胡沁园去世,他老人家不但是我的恩师,也可以说是我生平第一知己,我今日略有成就,饮水思源,都出于他老人家的一手栽培,一别千古,我怎能抑制得住满腔的悲思呢,我参酌旧稿,画了二十多幅画,都是他老人家生前赏识过的,我亲自动手裱好,装在亲自糊扎的纸箱里,在他的灵前焚化……
齐子如和胡文效与沈阳的缘分,则源于另一个人:周铁衡。
1919年,当胡文效在齐白石的故园湘潭出生时,与齐子如同岁的周铁衡,由北京衍法寺方丈瑞光法师介绍,正式成为齐白石的早期入室弟子之一。周铁衡在沈阳长大,毕业于满洲医科大学,以医生为业,十七岁返京探亲时拜当时借居在法源寺的齐白石为师,时常进京拜会。辽宁解放后,周铁衡任东北文物管理处(东北博物馆前身)顾问,1949年5月,周铁衡去北平看望齐白石时,齐白石托周铁衡向文物管理处引荐齐子如。
就这样,在周铁衡的举荐下,1950年春,齐子如被聘为东北博物馆的研究员。同年夏,胡文效也被聘为东北博物馆研究员。这两位与齐白石关系密切的湖南人,成为东北博物馆创馆人员(东北博物馆成立于1949年7月7日,是新中国最早建成并开放的博物馆之一)。周铁衡在1966年离世,他的儿子周维新也成为文博工作者、画家。
辗转找到齐子如的孙女齐艳芳,线索也来自酒桌,她的学生那天跟我们聚饮。齐艳芳这位生在湖南的女子,讲一口湖南话。齐艳芳说自己在相貌上是最像白石老人的。爷爷齐子如在沈阳病逝后,奶奶王紫佩带着小儿子齐灵根回湖南湘潭老家定居,齐艳芳是齐灵根的大女儿。她听奶奶说,回湖南定居,是賣了齐白石四张斗方,每张六十元,用这二百四十元在白石铺买了房子安家,距离杏子坞星斗塘白石老屋十多里地。
因为齐子如在东北博物馆工作的原因,齐艳芳从长沙美专毕业后,被安排到沈阳工作。退休后的齐灵根也随大女儿回到沈阳,在沈阳中街创办了“白石山房”,与女儿一起教授白石风格的画作。
齐艳芳说,他们手里也没有了齐白石的画。
胡文效与齐子如,这来自湖南湘潭、联结了齐白石与辽宁的缘分的两个人,巧合的是,他们生命的时钟都停摆在五十三岁。他们的后人也都把他们的骨灰送回了湘潭。
时代对齐白石的认同、否定,再认同,如过山车一样,也让胡朝晖家里一百六十余幅齐白石的画作,因胡家的德行而聚,又因时代的变迁而散。
想起《红楼梦》中的一句话: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在东北,真干净的白茫茫,在每个冬天都如约而至,覆盖了时代与个人的际遇悲欢。
责任编辑:沙爽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