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边角记事

时间:2023/11/9 作者: 散文 热度: 15809
宋长江

一枚空信封

(1978年12月2日 辽宁·凤城)

  我从大队广播站回青年点时,捎回几封积压在大队部的信。其中一封收信人是×××。

  他接过信,面露喜色,当众撕开,发现信封里竟然没有信。是一枚空信封。他一脸蒙相。再看信封,收信人地址和姓名齐全,寄信人地址仅写两个字:内详。

  他思索片刻,脸色转阴,将空信封揣进兜里,走了。

  这个空信封,在许多年里给了我无限想象……

  注:若干年后,回城知青再相聚,提起当年那个空信封,他拒绝给出答案。

拒收外汇券的山里女孩

(1987年10月25日 重庆·巫山)

  宜昌瓷厂的订货会在长江三峡“平湖号”游轮上举行。

  逆行至巫山县,参会者转乘“巴蜀号”小游轮,入大宁河,观光“小三峡”。

  大宁河系长江支流。河长二百公里。两岸群山陡峭,偶见悬棺,偶遇飞猴,却难得见人。

  中午,“巴蜀号”停泊于双龙渡口。

  岸上,一女孩(小学生)背篓里放着书本和采摘的山果。几位高鼻梁的外国人围拢过去,要买背篓里的山果,递给女孩的是外汇券。

  小女孩拒收。说,我要钱。她说的钱,指的是人民币。

  外国人无奈地笑笑,耸耸肩。

  最后,是他们的导游或翻译,掏出两角钱,买下了小女孩背篓里的山果。

离别

(1989年6月18日 辽宁·丹东)

  目光投向站台,等待火车启动。

  目光被站台上一对男女锁定:他和她,面对面站立。他个子很高,微微俯首望着她;她仰首凝视他。他们不言不语,似一尊连体雕塑。一分钟,两分钟……

  站台广播传来播音员的声音:开往北京方面的28次列车,还有三分钟就要开车了,没有上车的旅客,请……

  突然,她猛地用双手抓住他的肩膀,把头贴在他胸前。

  他痛苦地闭上眼睛……

  她的身体开始颤抖……

  站台上的铃声响了。

  他扯着她的手?还是她拉着他的手?两人的手,终于慢慢分开。

  他快速离开她,奔向车门。她像失去支撑,蹲在了原地,双手掩面。

  她的身影瞬间模糊了。

  途中我一直沉默不语。

公交车上的感慨

(2011年7月8日 辽宁·丹东)

  公交车上乘客不多。

  两位六十岁左右的长者,正在闲聊。

  其中一位说:我就不明白了,我年轻时,公交车也是两个门,你争我抢往上挤,还配了两个卖票的呢。你看现在,连个卖票的都没有,前门上,后门下,也不挤,也不抢,自觉投币——难道那个时候就没人能想到这个办法吗?

  另一位说:也是哈。那个时候,估计人笨,不聪明。

  他说的那个时候,应该就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

  那时的人笨吗?

曹雪芹故居前的牢骚

(2013年8月24日 辽宁·辽阳)

  古城辽阳,有两处名人故居,一位是曹雪芹,一位是王尔烈。

  我站在了曹雪芹故居前。

  身旁一位南方人,四十多岁,正在跟同伴发牢骚,拒绝进入故居参观,大意是说:有什么可看的,曹雪芹故居北京有,南京有,这又跑出来一个,各有各的说道,到底哪个是真哪个是假?他加重语气:我就不服了!《红楼梦》研究一二百年了,靠它吃饭的不计其数,研究来研究去,怎么就研究不明白了呢!

  说话时,他目光频频瞅着周围的人,像是说给众人听的。他的语气像是演说:没意义的,没意义的,去年我看资料,说黄海边的大孤山才是曹雪芹的故居,说《红楼梦》是在大孤山写的。我的天呀,不知老曹有几个故居!就连考古,几千年的出土文物说得有鼻子有眼,怎么连二三百年的清朝事都说不清楚?天天戏说,哎哟——我很绝望。

  他的同伴赶紧把他拉走,说:好啦好啦,不看了,不看了,走走走……

  我是进去参观,还是不进去?

  还是进去了。

品牌店

(2021年11月19日 辽宁·丹东)

  楼下有家叫“永和豆浆”的店。最初识得这家连锁店,可追溯到2001年,我在成都工作期间。回丹东后,楼下这间,便成为我经常光顾的店。

  上个月,这家店关闭了。卷帘门上贴出布告,告知会员已迁新址,若不便去新店消费,可退款。

  隔几日,这家店又开业了,门面装饰的底色未动,只改了牌子,为:永禾王豆浆。

  好奇,便进去消费。店内格局以及经营品种似乎都没有改变,豆浆和油条的味道似乎也没啥变化,变的,是老店“有条不紊”的服务姿态。

  半月后,卷帘门上贴出横幅广告:门市出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