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周根宝:笔墨因自信而璀璨

时间:2023/11/9 作者: 上海采风月刊 热度: 7564
恽甫铭

  

  

  

  人称“阿豹”的旅美画家周根宝,祖籍浙江镇海,1945年3月出生于上海。从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后曾长期供职于上海博物馆,后来任教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20世纪90年代初移民美国,为“世界艺术画廊”专职画家。戏曲人物画《野猪林》获“北美水墨画大赛”金奖,《马球图》获北京“世界华人美术大展”收藏奖。

  周根宝秉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信念,探索中西交融的戏曲人物画,先后在美国纽约、日本、新加坡、北京、上海等地举办“中国风”“古风遗韵”等展览。2022年,他倾心临摹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引发画坛及收藏界热烈好评。

  在攀登艺术高峰的崎岖道路上艰辛跋涉

  周根宝自幼酷爱音乐、戏曲、美术,母亲是最早的啟蒙老师。1960年,周根宝考入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预科,俞云阶、吴大羽、周碧初、潘天寿、应野平等一批赫赫有名的教授是学校老师。张充仁教解剖,颜文樑教透视,哈定教色彩,白蕉教书法,孟光教素描兼班主任。那真是一段艰苦求学夯实绘画基础的难忘岁月。

  记得有一次,应野平让学生临摹唐寅的《东方朔像》,要求108根胡须一根一根画出来,不得走样,少一根就不及格。在严师的教导下,周根宝不敢有半丝懈怠,他的作业常常被老师打高分。高强度的训练,使周根宝对中国绘画传统产生了由衷的敬畏和膜拜,也练就了中国画传统的笔墨技巧。

  1963年,周根宝毕业分配到上海博物馆,从事古代绘画的临摹与复制工作,一干就是18年!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唐代《孙位高逸图》、宋代范宽《雪麓早行图》、宋徽宗赵佶《柳鸦芦雁图》、明代唐寅《送别图》《秋风纨扇图》、元代倪瓒《渔庄秋霁图》等经典的临摹作品,都出自他笔下。

  笔者曾见过他临摹的《朝元仙杖图》和《柳鸦芦雁图》,笔法细腻传神,深得原作精神。周根宝耐得住寂寞,《清明上河图》人物有800多,整幅画临摹下来至少三个月,他踏踏实实地临过五遍。

  20世纪70年代,陕西发掘武则天陪葬墓(懿德太子墓、章怀太子墓和永泰公主墓),为完好保存墓道壁画原作,上级抽调故宫、敦煌和上海博物馆的临摹专家,集中临摹和复制墓道壁画。周根宝接受了《懿德太子出行图》《章怀太子马球图》和《永泰公主观鸟捕蝉图》的临摹任务,每幅大约九米多长,他各临摹了两套,一套置放在墓道以替换存于陕西省博物馆的真迹,另一套则存放在上海博物馆。这些被认为“下真迹一等”的临摹作品,作为上海博物馆藏品的替代品展出,供观众欣赏。

  20世纪80年代初,一次机遇让周根宝接触了戏曲人物画,他被借调到《舞台与观众》报社当编辑记者。起先他画的戏曲人物参照剧照,缺少趣味、韵味和动感。于是他尝试用中国画的墨色线条,去表现《断桥》中白素贞与许仙的双人舞蹈。水袖飘带随着音乐节奏似乎在舞动,这幅画得到了专家的肯定。从此,信心满满的周根宝将水墨戏曲人物画作为主要创作题材。1984年,周根宝到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现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任教,他的戏曲人物画得到了全面提高,台湾汉光出版社约他画《西厢记》人物100幅,让他的戏曲人物画飞向了世界。

  2010年,周根宝应邀为世博会中国馆绘制大型壁画《大唐迎宾图》,展现盛世景象,敦煌壁画与中国古典长卷相结合的形制,博得了观众好评。艺术道路上的艰苦跋涉,让周根宝看到了光明的高峰。

  融贯中西的戏曲人物画铸成崭新名片

  中国戏曲人物画的历史并不悠久,清朝沈蓉圃所画的以程长庚、徐小香等生、旦、净、末、丑各行当的“十三绝”京剧戏画,也许是最早的戏曲人物画。

  新中国成立后,戏曲人物画得到很大发展,创作队伍不断扩大,涌现出林风眠、关良、丁衍庸、叶浅予、高马得、程十发、韩羽等名家。对于有深厚造诣的艺术大家叶浅予、程十发、方增先的戏曲人物画,周根宝一一加以研究,从而丰富和发展了自己戏曲人物画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内涵。

  带着戏曲人物画与世界“接轨”的目标到美国后,周根宝广泛接触西方艺术作品,大大开阔了视野。但到艺术院校(FIT)报名“深造”时却“碰了壁”。接待老师看了他的戏曲人物画作品后,惊讶地问:“中国民族的绘画,已经是世界上最高水平,你们没有必要改变自己民族的面孔。为什么要来这里学画呀?”是啊,在世界各国的顶级博物馆里,几乎都有我们老祖宗的绘画作品,即使在1600多年前,中国人亦已打出了自己的品牌,中国画从具象、抽象已经发展到了意象的高级阶段。

  周根宝顿悟:“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中国画的创新不能离开传统,要‘古韵出新貌,不能妄自菲薄!”他确信水墨画的表现力,坚持中国画笔墨为本的底线,探索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路子。他把墨线、色块和形体结构向米罗、毕加索的造型手法靠拢,糅合西方绘画中变形、夸张、块面切割、形体组合、色彩排列等技法,打造戏曲张力,逐步趋向抽象性和意象化。他将人物主体置于画面中心,有意弱化甚至略去环境的描写,以高度的简化和特写式构图,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突出。

  水墨的韵味和大量留白,让人们一眼看出那是地地道道的中国画。比如,获得“北美水墨画大展”金奖的《野猪林》,鲁智深占据了画中央的大部分,怒发冲冠,袒露胸膛,张开双臂和大手,脸部夸张变形,突显出洒脱不羁的豪爽性格,似乎可以听见他的怒吼,与吓得匍匐在地的两个押差形成强烈反差。

  在《孙悟空》里,抓住美猴王机智、英勇、调皮、泼辣的性格特点,手法简洁而明快,速写式的线条和书法性的笔墨表现,强化了线条的表现力。

  《三岔口》里,流动的线条和大片墨色的渲染,极有狂草的意味,形成虚拟的形象和旋律乐感,极富力度和视觉冲击力。

  《武戏》中,除了两个人物的脸部隐约显露外,只见圆的、直的、弧形的线条满纸飞舞,刀光闪闪,影影绰绰,不见人影,笔墨幻化出武打场面依然铿锵激烈。

  不管受西方艺术流派影响多大,形式上有多么大的变化,由于融合了传统的用笔和用墨,周根宝的戏曲人物画兼具传统与当下、东方与西方的审美,铸就了崭新名片,那是地地道道的中国气派。诚如周根宝的恩师之一、上海美术馆前馆长方增先所言:“就戏曲人物画而言,中国美术史几乎空白。关良开创了以水墨形式表现戏曲的先河,周根宝没有简单重复,走得很远却很稳。有自己的语言,这是不容易的。”

  临摹《千里江山图》留“下真迹一等”作品

  北宋18岁少年王希孟以没骨法作大青绿设色绢本《千里江山图》,表现了绵亘山势、幽岩深谷、高峰平坡、流溪飞泉、水村野市、渔船游艇、桥梁水车、茅棚楼阁,以及捕鱼、游赏、行旅、呼渡等人物的活动。山间巉岩飞泉,瓦房茅舍,苍松修竹,绿柳红花点缀其间。山与溪水、江湖之间,渔村野渡、水榭长桥,应有尽有,令人目不暇接。千山万壑争雄竞秀,江河交错,烟波浩渺,辽阔超凡,十分雄伟壮丽,成为中国绘画的经典。

  2017年,北京故宫将百年来仅展出过四次的《千里江山图》拿出来再次与公众见面。周根宝专程前往一睹风采,奈何观众云集,排队几小时,隔着玻璃橱窗移步欣赏仅十几分钟,不免遗憾!

  虽然岁月侵蚀颜色褪去,画卷仍透出幽远的意境,丹青辉煌,光彩照人。历代鉴者喻《千里江山图》为文学之《红楼梦》,不解之谜诸多。何谓没骨法,如何用色,如何用墨,色与墨之关系,18岁少年又如何画出《千里江山图》?

  当代画家张大千等虽有临摹,但未及全卷,且多出于己意,未能取得真谛。周根宝暗下决心,如有机会一定要临摹全本,以致敬经典,为历史留“下真迹一等”于世间,供更多人欣赏。

  2022年春天的意外给了周根宝静心研究和临摹《千里江山图》的充裕时间。仔细辨认高仿印刷品,不仅树木点染不清、山坡岩石皴法模糊,更有颜色失真之憾。为了还原原作面貌,周根宝找出保存多年的上好绢料,亲自研磨石青、石绿等矿物质颜料。对应原作,他用宋画技法画出树木枝叶及山峦峰坡,颜色缺损之处一一接笔补齐,连豆粒般大小的人物和毛驴,也不放过。每天伏案工作竟达十多小时,全然不顾双脚已经浮肿,可谓废寝忘食。

  四個月之后,绢同本,尺同幅,精心临摹的《千里江山图》(纵54厘米,横1300厘米)终于完成时,他为宏愿的实现万分激动。经过精心装裱,富丽堂皇的《千里江山图》临摹长卷首次在嘉德拍卖公司上海办事处亮相时,引来了众人一片赞叹。著名学者、书画评论家郑重,冒着酷暑挥毫作千字题跋,予以高度评价。他钦佩豹翁“年届七八,若不是天借其健,何以能眼明手灵,以妙笔摹千年前少年王希孟瑰丽之作《千里江山图》?真可谓天意难违矣。《千里江山图》问世千载,对全卷临摹者周根宝当为第一人也。”

  吴昌硕嫡重孙吴超用篆书“祇此青绿”题写引首。上海著名文博专家单国霖,著名画家汪大文、乐震文、车鹏飞等纷纷题跋,高度评价“豹翁笔下的千里江山图形神具备,深得原作之风神”。

  确实,周根宝与千年前少年灵犀相通,继承隋唐以降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突出石青石绿的厚重和苍翠效果,画面爽朗富丽。运笔上,更趋细腻严谨,点画晕染一丝不苟,人如豆,却鲜明逼真。万顷碧波,皆一笔一笔画出。渔舟游船,荡漾其间,使画面平添动感。用色上,于单纯的青绿色中求变化,或浑厚,或轻盈,间以赭色为衬托,画面层次分明,鲜艳如宝石之光,灿烂夺目。布局交替采用深远、高远、平远的构图法则,撷取不同视角以展现千里江山之胜。全卷以青绿色为主调,以色之浓淡、深浅、厚薄描绘出物体之阴阳、高下、远近、凹凸、层次的变化,纯净透明,浓重而不艳丽,沉稳而不呆滞,笔笔生机,掩映着一个平静和谐而又有些魔幻的世界。

  在海云之上艺术馆“国际文化交流项目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上,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学者郑威寄来长跋并发来祝贺视频。他说:“自古传摹有绪,唐人虞、禇精摹《兰亭》;宋人龙瞑手摹《百馬》;明人十洲细摹《上河》,皆为传世杰品,至今几成广陵散矣。今海上名画家周根宝,将王希孟旷世之作《千里江山图》作通卷深摹。比照原迹,精壮逼真,900余年前的气息韵致宛如幽香,在画卷中缕缕散发,渐臻于古今神合之境界,无愧为当今传移模写第一人。”

  笔墨因自信而璀璨。不难设想,如果没有唐代高手的临摹,后人对晋代“二王”父子的法书,还不是在云里雾里?同样,后人从周根宝的摹本中,不是同样可以感受到王希孟笔下波澜荡漾的那番春讯吗?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