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盖叫天先生二三事

时间:2023/11/9 作者: 上海采风月刊 热度: 13801
鲍世远

  “复盛居”小吃

  1958年,盖叫天先生以70高龄到杭州、南昌、长沙、武汉、九江等地巡回演出,并在各地做艺术报告,介绍表演经验,几个月后回到上海东湖路住所。

  一天下午,何慢、龚义江和我去看望盖老,他兴致特好:“咱们先聊天,回头上复盛居吃火烧去。”

  复盛居在什么地方?我们有点儿纳闷。盖老告诉我们复盛居开设在上海石路(今福建中路)西边,近九江路的一家小吃店,老板是天津人,抗战前就在这里营业,店并不大,可名气不小。

  黄昏时分,我们一行四人坐三轮车出发,复盛居的胖伙计一见盖老到来,笑脸相迎:“盖老先生,好久不见了。”“跑码头去了。”“您辛苦,里边请……今儿个用点什么?”“老规矩。”“好唻——”……盖老一行被安排方桌坐定,这时候其他顾客,有的向盖老敬礼,有的亲切问候,盖老频频起身向周围的顾客致意。盖老坐定后显然心里激动:“这里的顾客有知音,有行家,我一来是感情交流,二来是品尝菜点,体验生活。”

  忽然从厨房传来一股扑鼻香味,盖老凭经验说:“火烧出炉了,这饼得现烤现吃才觉香脆。”果然一大盘火烧上桌,接着端来卤肉、凉拌鸡丝和酸辣汤。盖老给我们示范,先将火烧剖开,夹几片卤肉,一口口咬着吃,盖老笑着说:“这风味,这场合,最适合普通老百姓享受生活的地方,瞧,这里文明,祥和,食品可靠,服务周到,吃过一回,下次请早。”

  据说,1956年作家曹聚仁从香港来上海,专程赶到复盛居,只见风貌依旧,当年小伙计如今成了胖师傅,曹老如见亲人。吃完小吃,买了一大包火烧和卤肉带回家和亲人共享。曹老还托人带口信给在台湾的于右任先生:“复盛居依旧,火烧饼香脆。”遗憾的是,就在这一年,于右任先生病逝于宝岛。

  20世纪50年代后期,复盛居改了主,面貌换了,后来店名也改了,一切都大变,复盛居终于在广大老顾客眼前消失。

  盖老为什么是复盛居的老顾客?他为什么对火烧夹卤肉情有独钟?

  在苦难的岁月里,外国列强入侵,晚清政府无能,割地赔款,以保皇位,战乱之后,老百姓的日子更难过了。盖叫天一家老小八九口人起早摸黑像牛马似的干活,还常闹饥荒。盖叫天父子商量,不能老待在家里,得出去找活路,想来想去还是去天津,学的是唱戏,还得上天津的隆庆和戏班,在唱戏上打主意。于是盖叫天兄弟四人告别父亲登程。

  盖叫天活到12岁还从没吃过大米饭,他吃的是“三黑”与“三黄”。“三黑”是高粱面做的黑疙瘩、黑黍面饼,黑黍面粥,颜色都是黑乎乎的。“三黄”是棒子面做的窝窝头、黄豆芽,小米粥。“三黄”吃口比“三黑”好,但一年只能吃上几回。

  盖叫天兄弟四人到了天津,这时候天津还被八国联军占领着,街市一片萧条,戏院关门戏班散伙。几个同行说,这年头哪有戏唱,每天靠街头卖艺过日子。

  盖老每次上复盛居小吃,他总会回想起当年街头卖艺的弟兄四人所经历的穷困生活。抚今思苦,盖老难忘在旧社会啃咽“三黑”“三黄”流落街头的苦,铭记新中国成立后,在复盛居与普通老百姓共享火烧夹卤肉美好生活的甜。

  “默”的作用

  盖叫天从小就在饥寒交迫的日子里学艺,他深知学艺的艰难,几十年来几乎没有一天停止练功。

  但是盖老并不是只用身体演戏的演员,他懂得演戏更重要的是用脑、用心、用眼,更需要随时随地观察生活,创新,留心一切事物的变动。他从公鸡的漫步,从国画的神韵,从香烟的袅绕中苦思揣摩,但更主要的是对于人和社会的深刻感受和认识,使他认知作为“灵魂工程师”演员的本能。

  上海解放后,全国不少剧团带了好戏来上海公演。许多戏剧名家都乐意去拜访盖老,同盖老交流深谈。每次听盖老说戏谈艺,那正是艺术享受。我最赞赏的是,盖老用浅显的事例引发出深刻的道理,给人以启迪,阐明生活的哲理,提高审美的观念。

  艺术的创造是一种特殊的劳动,戏曲的表演艺术有其特有的艺术规律和特性。盖老总结自己的经验,认为平时练功、登台演戏、塑造人物等等,离不开“默”的作用。他说,人们读书,看完了把书合上,闭眼思考,读后有什么体会。练功、学戏也同样,也会闭上眼睛默想一下,俗话叫“背戏”。但是“背戏”与“默”有同又有不同,背是记忆,默是在记的基础上,进一步弄清事儿,默是要默戏里头的生活,戏中人在戏里所作所为的事儿。《搜孤救孤》中程婴为什么要舍亲生子救下孤儿?程妻为什么不愿舍子,说“虎毒不食子”,骂程婴比虎还狠?这就是“默”的内容。不默戏,演不好。原来,戏中屠岸贾因为寻觅不着赵氏孤儿,下令三日内搜不到孤儿,便将全城婴儿杀死,以除后患。程婴考虑的是全城儿童的性命,宁愿一家悲,不愿全城哭,所以才忍痛舍子搭救孤儿。程婴的境界比他妻子只顾自己的思想要高,理正了,对人物理解深了,戏就活了。

  盖老在演出之前一定要把戏通体默一遍,哪怕以前默过一百回,也不能少了这一回,他说:“这一默有好多作用:回忆形体动作,唤起感情,情绪记忆,检查整个表演过程,防止意外差错,消除情绪紧张,增强表演信心。”

  剧作家吴祖光在他谈盖叫天表演艺术一文中引述程砚秋先生赞赏盖老的话说:“他的动作都是圆的。”

  什么是“圆”呢?这当然不只是说盖老的动作的線条是圆的,更主要是指他的艺术精神是圆浑完整的,表演的内容是丰富饱满的,是“圆”的。“圆”就是盖老“武戏文唱”精神的体现,就是反对脱离剧情、人物,单纯技术卖弄那种低俗习气,而是爱护艺术甚于生命,对待艺术工作始终采取严肃认真的态度,不敢有一点疏忽和轻视,是以最恰当最好看不多不少的身段表达出最复杂的内容,盖老不愧称得上中国民族戏曲现实主义的表演大师。

  我想,说“盖老的动作都是圆的”,正是赞赏盖老坚守的“默”的理念,用心“默”,戏能演得圆浑完整,不“默”,戏就演得没有光彩,正是“默”在艺术实践中起着重要作用。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