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脱口秀”已被默认为一种独特的喜剧形式。实际上“脱口秀”并不是无根之木,它与中国的传统喜剧艺术紧密相连。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那时舞台上的滑稽戏、独脚戏是没有脚本的,只确定大致的主题和内容就开始即兴表演,这何尝不是“脱口秀”?除了独脚戏、滑稽戏之外,相声、双簧以及广东香港地区的“栋笃笑”,也与“脱口秀”异曲同工。包括所谓的“海派清口”也是如此。
目前,“脱口秀”在国内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光是北京和上海就有100多家“脱口秀”厂牌(机构)。不过这样的“好日子”来之不易——在喜剧脱口秀节目《吐槽大会》蹿红前,“脱口秀”线下正式演出票价一直徘徊在两位数,甚至5元、10元都是常态,还有很多是免费的“公益演出”。可以说,《吐槽大会》在不经意间成为了一个流行风向标,由此带动喜剧产业链,让“脱口秀”变成年轻人的热捧宠爱。
“脱口秀”的持续火爆,得益于两方面的加持。一方面是社会热点、人生话题的风起云涌,观众需要有间接表达或宣泄的渠道;另一方面,“一支话筒、一个人,简单朴素的舞台”,这样一种“文艺轻骑兵”,可以最便捷地实现“原创、反映现实、即时互动”等艺术诉求。说到底,“脱口秀”最大的艺术魅力,就是引发观众的欢乐与思考——“欢乐”加上“思考”,这就足以让它无往不胜了。
去年冬天,第六届上海国际喜剧节首次设立“脱口秀”单元,不仅有“脱口秀”的演出,还包括了首届上海国际喜剧节“脱口秀”原创大赛、全国优秀“脱口秀”厂牌展演、喜剧周末、年轻态喜剧论坛等30余场演出和活动。与此同时,“脱口秀”红星李诞领衔的“脱口秀”团队还从百人的小场地“进军”千人座的上汽·上海文化广场,以个人专场、集体汇演等形式,加入剧场的年末演出季。而在一些线下的小剧场里,脱口秀演出也是一票难求。显然,异军突起的“喜剧新形态”,已在上海发展壮大,呈现出城市文化新名片的雏形。
不过,要充分发挥和展示“脱口秀”的魅力,需要强有力的原创支持。诚如喜剧演员徐峥所说,“脱口秀”之所以受欢迎,主要因为它有丰富的变化性,它需要新内容,不断地加入新内容,不断地结合当下的现实生活,去翻新创作。确乎如此,“脱口秀”基本上就是和“原创”连为一体的。演员不但要具有喜剧气质,更要具有思想气质,这是一场不小的考验。
上海是一座有着深厚喜剧基因的城市,“脱口秀”这个市场新宠逐渐向流行和时尚的生活方式靠拢,成为了年轻人的消费刚需。在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吴孝明看来,上海一直在推动“脱口秀”这种喜剧形式,比如2008年推广的“海派清口”,就是对本土的滑稽戏、独脚戏的一种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当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而这十几年来,各种宣传和传播,让更多的上海人熟悉了“脱口秀”这种模式。“我们期待各种文化在这里碰撞,让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文化和表现样式在这里落地生根,各有所爱,这是海派文化的一个特点。”上海需要“脱口秀”这样一张城市文化新名片,这或许已不是什么问题。
本刊编辑部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