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关于话剧《于无声处》舞美工作的一些回忆

时间:2023/11/9 作者: 上海采风月刊 热度: 12768
本刊2020年第3期刊登王大宙的《担纲〈于无声处〉的舞美设计》一文后,该剧相关主创人员来电,对该文部分内容提出质疑。现刊登原市宫舞美队郑家勇来函,以为商榷。——编者

  1976年前后,我和章向雄、周贝贝、孙吴四人二十刚出头,互不认识,来自上海各工厂,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喜欢画画。因此我们不约而同报考了市工人文化宫唯一能学画画的第一期舞美班,当时执教的是上海戏剧学院来的吕振环老师。

  每天晚上我们在舞美班自己专门的教室里学习静物写生和石膏像素描。后来戏剧学院又来了另一位舞美教师严世善老师,我们就开始了布景和道具制作的学习。

  当时市宫各业余文艺学习班(话剧、沪剧、音乐、舞蹈)的演出十分繁忙,基本上都是由我们四个人在两位戏剧学院老师的带领指导下,在市宫剧场电工的配合下完成的。后来因人手不够,周贝贝还请了他同事顾家骏来参加演出,帮忙换灯光色纸和打追光,久而久之顾家骏就成了我们舞美班的编外干将。

  1978年9月话剧班完成了话剧《于无声处》的初排,进入市宫底楼小剧场演出准备阶段。当时《于无声处》既没有舞台设计又没有灯光设计,完全是按照导演苏乐慈一个人的要求,由市宫木工组制作了布景的木框,我们完成绷布、上色的制作和灯光合成等工作。

  苏乐慈导演还亲自教我们做下雨效果,在话筒前用家里带来的黄豆在竹匾里滚动发声;打雷声是挂一块大铁皮摇动、用碘钨灯快闪来配合炸雷声效果……

  當时《于无声处》演出中舞美的具体分工是:我负责灯光总控操作,章向雄负责置景和天幕投影幻灯,周贝贝和孙吴负责两侧幕内的流动灯和下雨打雷等特技效果,顾家骏负责换灯光色纸和打追光。剧场的音响话筒管理工作由市宫专职的陈立庭老师完成。

  《于无声处》首演结束后,剧组全体人员在小舞台上合影,其中四个舞美人员紧紧地靠在一起,前排右1顾家骏、右2笔者、右3孙吴、右4周贝贝(舞美章向雄因住吴淞东海船厂宿舍,演出结束后就急赶51路末班车回吴淞,未参加合影)。

  想不到9月22日首演获得异常的成功,群众反响极好,为满足大家观看的需求,市宫领导决定每天晚上追加演出,这样我们舞美就必须增加帮手和劳动力了,周贝贝介绍了朋友李雁伟,另从市宫美术班里选了王大宙参加,还找来了电工周金雁来临时帮忙。

  直到《于无声处》要到友谊剧场审查演出了,导演苏乐慈赶紧请了戏剧学院舞美大师周本义先生为话剧《于无声处》正式进行舞美设计,并由戏剧学院赶工3天完成了新的整套布景。从此话剧《于无声处》演出从业余走向专业化,我们的舞美班也改称为舞美队……

  根据原舞美班几位人员的回忆确定:

  1) 当时王大宙并不是市宫第一期舞美班的正式学员;

  2)王大宙没有参加过1978年9月话剧《于无声处》之前的市宫各项演出舞美工作;

  3)话剧《于无声处》的首次舞美设计是戏剧学院周本义先生所为, 所以不存在王大宙参加过当时话剧《于无声处》的任何舞美设计相关工作的情况;

  4)在《于无声处》的实际演出活动中,王大宙只是参加些搬运布景道具、搭搭景打打追光等普通的舞美工作。因当时赴京演出名额有限,在选择王大宙和周金雁哪个参加赴京演出的问题上有些分歧意见,最后还是市宫文艺组长苏兴镐老师拍板决定让王大宙去了;

  5)王大宙在自己文章中添加的《于无声处》首演30年后与宗福先、苏乐慈再聚首的三人照片,并非是编、导、舞美设计三巨头的再聚首,而是2010年8月24日王大宙从美国回上海,我们几个曾经参加过演出的舞美哥们想聚一下,王大宙提出好多年没有见过宗福先、苏乐慈了,就由我出面邀请他们两位一起来和我们团聚,宗大编和苏导很给我们面子,如约而来……

  所以,原话剧《于无声处》的演员、舞美队成员听说王大宙自称话剧《于无声处》的舞美设计是他设计的,没有一个不感到十分惊讶。因此陈述如上,以还原真实历史。

  作者按:以上情况都是我和章向雄、孙吴、顾家骏(美国)等本人电话通话确认的,周贝贝因目前正在国外拍摄没能联系上。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