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梅兰芳:诗书俱佳的京剧大师

时间:2023/11/9 作者: 上海采风月刊 热度: 14480
文/李 勇 闫 魏

  

  梅兰芳的戏剧扮相

  梅兰芳以一出《霸王别姬》与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四人并称为“四大名旦”,享誉中外。他们的表演各有特色,为弘扬国粹艺术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他们都在艺术上有极高的造诣,而且艺德高尚,在中国京剧艺术界地位显赫。

  1913年,梅兰芳在上海演出《武家坡》《女起解》等轰动上海滩。尔后梅兰芳又演出了《孽海波澜》《霸王别姬》《黛玉葬花》等新剧,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流派——“梅派”,也奠定了他在京剧界“四大名旦”之首的地位。

  1914年,梅兰芳率团赴日本演出,成为民国后第一位将京剧带出国门的艺术家,尔后他又两赴日本演出,成为中日两国的文化使者。此外,梅兰芳还曾赴香港、美国和苏联演出,并游历欧洲。尤其是1929年的赴美演出,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亲自迎接,洛杉矶市波摩拿学院、南加利福尼亚大学还授予梅兰芳博士学位。《时代周刊》评价说:梅兰芳用自己的声音与优雅的艺术形象,首次将京剧推广到欧洲、美国,并使其成为一门重大的得到西方确认与迷恋的中国国粹。梅兰芳是20世纪成功地向世界推销中国的两位大使之一,另一位是宋美龄……

  抗日战争爆发后,梅兰芳迁居上海、香港,蓄须明志,不为日伪演出,表现了宁可饿死也不失节操的凛然气节。其间,他闭门谢客,专心研诗、临帖、学画,甚至决定以卖字画为生,图1便是1939年他在上海时所作的五首词札:

  减字木兰花

  共寄菴谈感而赋,此即以奉呈。

  其一

  中年易过,

  检点从来真少可。

  无尽无休,

  来者堪追底用忧?

  平生志业,

  不负当前风与月。

  莫问儿曹,

  足与吾流未易遭。

  其二

  浊醪清醴,

  风味平生应视此。

  不惠不夷,

  人物前头食蛤蜊。

  翰林风月,

  各有千秋何用说。

  能者得之,

  一笑相看尽我师。

  其三

  巴山夜雨,

  做尽愁声仍解止。

  叶底残红,

  明日晴来未要风。

  泸州白酒,

  半盏一杯时在手。

  争比茶香,

  乡味杭州不可怠。

  盘行山径,

  隔岭人家看却近。

  一样江天,

  不似江南好放船。

  三年问俗,

  堪笑平生思入蜀。

  万里桥东,

  难得情怀胜放翁。

  调倚浣溪沙

  用易安词韵。

  日射油窗雾乍开。

  黛螺山色压阑来。

  阑前万一见江梅。

  揽镜年华思锦瑟。

  巡檐欢意托金杯。

  他乡体负好楼台。

  己卯嘉平月 梅兰芳书于申江

  

  图1:梅兰芳词札

  梅兰芳的这五首词,前四首是《减字木兰花》,后一首是《浣溪沙》,以蝇头小楷写在特制的丝栏格宣纸上,字体工整、娴熟,诗文、书法皆精,可见一代国剧大师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

  梅兰芳的书法以楷书见长,小楷尤精,其书韵源白《乐毅论》《黄庭经》《十三行》等“二王”碑帖,并有唐人书经笔意。梅兰芳的书法像他的京剧经典剧目一样,功底扎实,清丽娟秀,风格高古,加之他艺名远扬,因此,他的书法作品也是当时名人雅士争相珍藏的尚品。梅兰芳也常以书法作品赠与友人雅赏。图2就是梅兰芳赠给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190l—1966)的北宋词坛怪杰贺铸《阳羡歌·山秀美蓉》的楷书条幅:

  马连良先生雅正

  山秀芙蓉,溪明罨画。真游洞穴沧波下。临风慨想斩蛟灵,长桥千载犹横跨。

  解组投簪,求田问舍。黄鸡白酒渔樵社。元龙非复少时豪,耳根清静功名话。

  畹华梅兰芳书

  马连良与梅兰芳同出于喜连成科班,是著名的京剧老生,梅兰芳曾与马连良合演过《打渔杀家》《宝莲灯》等名剧,友谊深厚,这幅楷书写在精美的暗纹黄绢上,楷书功力深厚,笔致精到,堪称梅兰芳的书法杰作。

  

  图2:梅兰芳致马连良手书条幅

  1950年后,梅兰芳以发表《舞台生活四十年》为标志开始著书立说,其后,又有《梅兰芳文集》《梅兰芳舞台艺术》出版,印证了被中国戏剧理论家黄佐临确立的“梅氏戏剧体系”的存在。这一体系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斯氏戏剧理论体系”、布莱希特的“布氏戏剧理论体系”并称为“三大戏剧理论体系”。

  1961年8月8日,“国剧美神”梅兰芳在北京病逝,他不仅给后人留下了“梅派”京剧艺术,而且还留下了100多首精美的诗词和许多不朽的书画佳作。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