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澳门新移民诗人冯刚毅的人生之诗

时间:2023/11/9 作者: 华文文学 热度: 16108
李昂

  冯刚毅(1944-2019),笔名云独鹤,号兰海散人,诗人、作家、兰艺专家、兰文化学家。冯刚毅一生创作诗词逾万首,还著有各类散文、序跋、新诗、楹联等约三百余万字,编辑编撰工作不胜枚举(如《澳门中华诗词》《澳门当代诗词选》等诗词集)。他的文学创作广受海内外同行和学者的认可与好评,诗集《天涯诗草》获1994年台湾中国文艺协会文艺奖;楹联《南京阅江楼长联》获1995 年南京阅江楼海内外征联大赛首奖;长诗《北京荣誉奥运行》获2009 年《新中国诗词经典》金奖;《冯兰海长诗选》中两首长诗曾获金奖被编入建党90 周年《党旗飘飘》大型丛书,并获授“中国共产党人民诗词家”荣誉称号。

  冯刚毅虽然只在澳门生活了十六年——这在他的文学生命中仅占五分之一——但是澳门却为他提供了丰厚的创作资源和优良的创作环境。从艺术造诣上看,在澳门生活的时期是他诗词创作的成熟期。从创作成果上看,这段时期他的诗词作品大量刊发于澳门的报章,诗词集陆续出版。从文学活动上看,冯刚毅在澳门发起并参与了大量的诗词活动,包括创办澳门中华诗词学会、主办诗词刊物等,并且对古体诗词的创作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思考与阐发,提出了具有创建性的诗词创作主张。因此,虽然“澳门新移民诗人”仅仅是冯刚毅的身份和头衔之一,但冯刚毅却是“澳门新移民作家”群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诗人。冯刚毅的古体诗题材广泛,尤其以近千首的兰花诗词引人注目;在体裁上,冯刚毅兼善诸体,尤以古体长诗令人叹服;在风格上,他的古体诗词风格极为多样,不能一概而论。因此,对冯刚毅诗词的题材、体裁、风格的特征归纳不足以说明其诗词艺术的本质。从本质上看,冯刚毅诗词的外在表现源于他对诗词与人生关系的看法,一方面他把诗词创作当作一种生活的方式,他的诗词本质上是对人生的诗化;另一方面他的人生抉择、性格养成都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古诗词极其深刻的影响,是古诗词塑造了他的人生。中年后他致力于发起组织中华传统诗词的传播推广活动,其目的也是为了给中华传统诗词“输血”和“续命”。冯刚毅的诗词创作蔚为大观,只有从复杂的表象中抽离出“诗词与其人生的关系”,才能真正理解他的诗词创作的表里。

一、与生活完全同步的古体诗词创作

当代文坛不乏擅于古体诗词创作的诗人,然而如冯刚毅这般作品数量巨大、题材丰富、体裁多样的古体诗人却并不多见。冯刚毅少年时期便开始诗词创作,诗词创作伴随他生命的始终。但他从来也没有以诗人为职业,他一直是以一种非常个人化、日常化的心态进行诗词创作,兴之所至、顺任自然,不苦吟、不受命、不功利、不违心。诗词是他记录生活、吐纳思想的一种方式,与他的日常生活保持同步,与他的生命状态保持同步。这首先得益于他具备出口成诗的才能,能够极其自如地运用古体诗词进行表达,也能够根据诗歌内容随性地选择适合的诗词体裁与艺术风格,在创作上他享有极大的自由。在冯刚毅的生活中,只要有事发生、有所感怀,都必然以诗词的方式加以呈现,这种毫无功利心的诗词创作是一种自我对话的方式,带有强烈的记录性与自传性。他人生每一个阶段的诗词作品都忠实地记录着自己的生活经历与所思所感,他一生的诗词作品完整地反映了他的人生经历、思想变迁与个性品格——这一特点并不是每一位诗人都具备的。

  冯刚毅的诗词创作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62 至1979 年间,这一段时间内他最好、最多的诗词作品主要是以爱情、游历为题材——爱情与游历是他这段生活经历的重心。

  冯刚毅出生于印度尼西亚,其祖父为印尼孟加锡侨领冯亚宽,在家庭的熏陶下,他自幼熟读古典诗书、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童年时,冯刚毅随家人回到祖籍广东开平定居,十八岁时已然写得一手好诗。1962 年春开始,十九岁的冯刚毅离开开平,开始长达八年的养蜂人生活,行遍祖国大江南北,脚步不停地追逐花期。这时他也开启了诗词创作的第一个阶段。在“养蜂人”生活的八年间,冯刚毅所写的诗词后来集结成两部诗集——《天涯诗草》与《青春记梦》,这两部诗集在冯刚毅移居澳门后以《天涯诗草》为总题目出版。《天涯诗草》收录的是1962 年初至1966 年上半年的诗作,这些诗作记录了诗人游历山河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怀古之作、评时事之作,更多的是取材于现实生活的诗作——会友人、养蜜蜂、读书有感都写成了诗文。《天涯诗草》整体风格豪放、旷达、真实,包罗天南海北的新鲜见闻,颇具传奇色彩,十分有趣耐读。

  游记性的诗词一直是冯刚毅诗词创作的重要主题,在他的诗歌总量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冯刚毅这一类型的诗词作品一般短小精悍,以“奇闻”“别趣”为主要内容,并不发表多少议论,如有所议论和抒情,大多也都在结尾处作为点睛之笔,如1963 年写于江西的《虞美人·野墓孤魂祭》:“九江风月秋宵冷,摇曳梧桐影。有人对月泻清愁。听说孤魂野墓夜梳头。芳华二八应留恋,遽去知凄怨。细寻难得见芳魂。顿省人间天上梦无痕。”①又如1967 年写于陕西的诗作《秦岭野人》:“赤身黔首态张煌,蹲伏村头畏目光。忽地长身忙起立。倏然却是一姑娘。”②1999年写于上川市集的《长相思·上川市集选购珍珠彩贝戏而成咏》:“珠莹莹,贝莹莹,绿海蓝天也自明,光含日月英。山盈盈,水盈盈,串串相缠颗颗萦,捎来别有情。”③诗人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总是好奇的观察这个世界。冯刚毅的这类作品趣味性很强,呈现了俗常生活不常见到的一些人与事。展现世界之大、人生之丰是其诗作的文化价值所在。

  《青春记梦》是冯刚毅唯一的一部爱情诗词集,这部诗集写于1966 年下半年至1968 年底,记录的是诗人难忘的初恋,从相识、相知到最后分离的全过程都以诗词的形式加以表现。三年热恋在冯刚毅的笔下形成了近百篇诗作,诗人毫不隐藏自己情感,句句抒发真情。《青春记梦》的整体风格含蓄婉约、情感炙热,与他的其他题材诗词的豪放风格有很大的不同。如1966 年于湖南所作《初见》四首:“燕地深深月,湘山淡淡星。洞庭千里路,寻芳感聘婷。”“湘水千河碧,楚山万岭红。相联双比翼,南北两飞鸿。”“车影天边至,烟尘蔽目时。低头留浅吻,值以慰分离。”“幻想三生远,柔情万缕长。天涯方邂逅,惜别又牵肠。”④又如《蝶恋花·有寄》中写道:“卿是春花余是蝶。蝶与春花,系上千千结。无蝶有花空艳艳,有花有蝶春无缺。一夜惊风吹雨咽。黯黯天涯,粉褪香清歇。忍听鹧鸪啼碧血,梦魂夜夜牵离别。”⑤冯刚毅的爱情诗词既有青春的天真烂漫,又与养蜂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旅途中邂逅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既掺杂着甜蜜也蒙上了离别的忧愁。他的爱情诗词中虽然也有古体诗词常用的意象,如比翼鸟、花与蝶、鹧鸪、碧血等,也有上车分别前“低头留浅吻”这样现代的爱情画面,读来颇有新鲜感。除《青春记梦》外,冯刚毅此后的诗集中很少有爱情题材的作品,只要有这个题材也还是与初恋有关,如收入《冯兰海长诗选》中的《〈蛮荒〉夜读歌》,《蛮荒》作者“北京王氏女”即《青春记梦》女主角。年华已逝,真情未泯,一生中的爱情诗词只为一人而写,不失为诗人浪漫的最高表现。冯刚毅记录感情经历的诗词作品所占比例并不大,但可贵在情真意切,婉约感人,可算其诗词作品中最为独特的一个类别。

  除了游记与爱情题材,冯刚毅也常常将内心的理想抱负都化为诗词,他的《锦堂春慢·自况》写道:“地角羁身,天涯托足,少年直算狂夫。风月无边,长自啸傲江湖。夜雨一灯形影,枕下隐剑藏书。四极流花气,且倾香蜜,蜂属吾奴。此生空负才气,便风华掩映,即又如何?骚苑由唐而宋,远溯周初。为是炎黄后裔,欲奋发、岂叹无鱼?故国若须有报,愿抛肝胆,血荐微躯。”⑥这首《自况》前半部分叙事,后半部则转为抒情。诗歌的前半部分记录了他的现实经历,后半部分记录了他的内心所想——愿为国效力、抛洒热血,只可惜空负才气、报国无门。1968 年末至1979 年,冯刚毅蛰居故乡开平从事农业十一年,期间创作的诗词结集为《落寞乡居》。正如诗词集的名字一样,这部诗集中的作品表达了诗人的失意与低沉。这时他的爱情已经收场,游历生活也已经结束,剩下的只有落寞。

  1979 年,35 岁的冯刚毅移居至澳门,开启了诗词创作的第二个阶段。至1994 年9 月冯刚毅在澳门生活了十六年,这十六年是冯刚毅诗词创作的爆发期。这段时间里,冯刚毅的诗词创作从题材、体裁上看都更为丰富多样,诗词创作的技法也更为醇熟。在澳门生活期间,冯刚毅的主要作品收录于《镜海吟》《望洋兴叹集》和《咏兰诗五百首》中。

  《镜海吟》收录的是冯刚毅1979-1994 年间创作的近千首诗词,诗集中的第一首题为《盛夏由故乡开平初赴澳门定居》,这一首诗可视为冯刚毅诗词创作第二阶段的开始。这部诗集的每首诗词单看题目就可完全勾勒出诗人的生活轨迹,诗人如每一位初到澳门的人一样,肯定先要领略澳门最著名的景点——大三巴牌坊及大炮台,于是第二首就是《登大炮台》。之后《飓风荷贝到访》《中秋寄友》《家乡行二首》《雨夜思乡》《除夕感怀六首》《友声诗社新春雅集即席喜赋》《由故乡返澳门车上复次前韵》《春日苦雨幽怀二首》《名果卅咏三十首》《卢园小咏》《白鸽巢怀古》等诗作完整地记录了澳门当年台风到来、中秋之际思念朋友、回开平过年、返回澳门、转过年来又是一春、在澳门游卢园、白鸽巢公园的情况。尤其是其中的《名果卅咏》更是真实地记录了冯刚毅初到澳门在街边摆摊卖水果的生活。由于澳门报业发达,报章副刊的文学园地为作家们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冯刚毅也经常投稿,他的诗词、文章经常在报刊上发表,他的文学才华也渐渐得到了澳门新闻界人士的认可和发掘。之后,冯刚毅任职于《澳门华侨报》,担任经济、学术、文学等方面的报务编辑,生活有了好转,也更有时间和精力于创作上。冯刚毅的诗词创作与澳门繁荣、开放、包容的文学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澳门报章的文艺副刊不仅仅为冯刚毅提供了发表作品的土壤,也鼓励和促动了他的创作。冯刚毅曾在“澳门市民日报·东望洋文艺副刊”上开辟古体诗词专栏,他也因此对自己有了每日一诗的要求。实际上,他创作的高峰并不止每日一首,从他的《望洋兴叹集》来看,其收录的是1995-1996年间创作的五百余首诗词,基本一日已经达到二首,且都达到了发表的水准,实在是难能可贵。从内容上看,主要有祝贺诗(如《贺中山诗社十周年大庆》等)、澳门风物诗(如《咏高士德马路》等)、观后感(如《观郑淡然女史花卉画展》等)、读后感(如《读历代名僧诗词选》等)、新闻有感(如《热浪肆虐美国》《长白山天池再现怪兽》等),也有写给女儿、友人、自己的诗词,十分丰富。蔡厚示先生在《望洋兴叹集·序》中写道:“野趣皆成画,春光尽入诗”,这是蔡先生通读冯刚毅几部诗集后作出的极为准确的评价。

  在澳门生活期间,他正式开启了“兰花”事业,足迹踏遍两岸四地寻觅培育兰花良种,并创作出版了《咏兰诗五百首》。兰文化从此成为他诗词创作的一个重大且核心的主题。

  1997 年,冯刚毅索性离开澳门移居至广东顺德陈村,建立冯氏兰园,抛弃一切世俗“杂念”,开始潜心养兰,倾心于兰艺的研究,专心搜集野生兰花进行新品种的选育,成为一位很有建树的兰艺专家与兰文化的研究者。从此也开启了他诗词创作的第三个阶段,从题材上看以兰花诗词为最多,从体裁上看以古典长诗最为耀眼。

  到了陈村以后,冯刚毅又创《咏兰词三百首》《步向逍遥集》《乐得逍遥集》《晚霞华艳集》等,出版诗集《冯兰海长诗选》《冯刚毅诗词选》、楹联集《冯兰海兰花楹联选》等。冯刚毅以兰花为题材创作近千首诗词,一般人不但做不到甚至不能理解。但是,从冯刚毅的诗词与人生的对应关系来看,便不再令人疑惑。他人生的经历怎样,诗词便与之呼应。建立冯氏兰园后,他一心所向兰花,诗词作品中便涌现了大量的兰花题材。

  冯刚毅诗词的思想内容随生活经历而变,体裁风格随思想内容而变,不变的只有诗词对人生的忠实。冯刚毅的诗词是对人生的诗化表达。通过冯刚毅的诗词不仅能全面地看到他的人生经历,观察他的思想与情感,还能够感受到诗人在生活中建构“诗意世界”的种种努力。冯刚毅的诗词作品与其人生呈现了一种完全对应的关系。只有没有任何功利之心,把诗词创作当成一种自我对话和生存方式的诗人,才能形成这种对应的关系。这种对应关系也是其诗词作品真挚感人的一个重要原因,真实的事件,真实的情感,真实的记录,将平凡的生活转换为“诗意”的文字与“诗意”的视角,将诗歌书写内化为生存日常。

二、被传统文化塑造的诗性人生

冯刚毅人生与诗词的对应关系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如前所述,他的诗词是对自我人生的诗化表达。另一方面,古诗词的阅读经验以及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塑造了一个现代社会的古体诗人冯刚毅。他的身体里流淌着传统文化的血液,他的个性与人格,思想与精神,以及他外在的生存方式都像极了古人。从冯刚毅的诗词作品及他对人生道路的选择上,可以发现他的精神世界主要由两种思想构成:出世与入世。

  所谓出世,具体地说是冯刚毅的游侠精神。游侠精神是冯刚毅诗词创作的起点,也伴随他创作的始终。不到二十岁的冯刚毅离开家乡,过起了“地角羁身,天涯托足……枕下隐剑藏书枕下”的生活。他以养蜂为业,游历山川正是在其游侠思想的作用之下做出的人生选择,颇有些效法古代侠客的意味——一人仗剑闯天涯。在他的诗作中,表现出了意气风发、敢爱敢恨的少年意气,既有豪放飘逸,也有些报国无门的叹惋,写下了“此生空负才气,便风华掩映,即又如何”的诗句。在文革刚刚开始的时候,他到北京大学参观所写下的《卜算子·与友人游北大》:“久仰未名湖,上苑今才到。惜是寒冬雪,学子寥寥少。恰见女园丁,寂寞来清道。卿说桃园可避秦,愿把花儿扫。”⑦诗中,已经明确地表示出诗人的出世心态。他中年时期移居澳门,而后又隐居陈村建兰园,从中也可以看出他对世外桃源的向往。从冯刚毅青年时期的经历和诗词作品中,仿佛能够读出李白、辛弃疾、陶渊明……体味到由“豪放”与“出世”所构成的游侠气质的精神内核。

  所谓入世是诗人始终怀有报效国家的宏大愿景。冯刚毅推崇孔子,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内心中始终怀着入世的向往,“故国若须有报,愿抛肝胆,血荐微躯!”这一思想贯穿着冯刚毅的人生,只是受到种种客观的因素限制,在现实生活中他没有为祖国抛洒热血的机会,只能秉持“文以载道”的思想,在诗词创作中传达报效祖国的愿望。这一题材的诗作贯穿了他创作生命的始终,在冯刚毅的短诗中写家国情怀的诗作比比皆是,关系到民族与国家发展的大小事情都会触动其敏感的神经,激发创作激情。几乎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用诗作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忠国之魂、效国之行。1999 年澳门回归以后,冯刚毅找到了以文载道、以诗报国的途径——他提出了古典长诗的概念并开始大量的创作实践,国有大事其必有长诗相和。在冯刚毅的长诗中,有写赈灾呼唤爱心的《尧疆雪雨巨灾行 并序(七古)》《汶川强震抗灾行 并序(五排)》;有赞美国家昌盛、弘扬科学精神的《神州五号太空行 并序(七古)》《神州七号苍穹漫步歌(骚体)》;有歌咏民族振兴的《北京荣耀奥运行 并序(七古)》;有歌颂民间美好生活的《浦江花月夜 并序(七排)》;歌颂祖国建设的《青藏高原通车行 并序(七古)》;歌颂澳门回归的《澳门回归行 并序(七排)》《澳门回归十载行(七古)》;歌颂廉洁批判贪腐的《反贪惩腐败歌(五排)》等。冯刚毅的古体长诗是在其艺术造诣完全成熟后开始的,引经据典、一气呵成,更为可贵的是无一不与现实、时政相结合,如《神州七号苍穹漫步歌》中描绘宇航员在飞船上的生活,“昔屈子朝饮木兰坠露兮,又夕餐秋菊之落英。而今天马驾凌辽阔兮,更品尝热炒宫保鸡丁。即饮料亦多所包罗兮,半为各种鲜果之所凝。负有太空救心丹兮,赖思邈之遗方以包康宁。”⑧以这首长诗为例可以窥见冯刚毅的古体长诗是文化价值、思想价值、艺术价值兼备的。他的古典长诗引经据典又不离开现实,还有些幽默的趣味,字里行间表达出一种文化自信,只有生逢盛世才能有此类诗作出现。目前,对冯刚毅的古体长诗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对其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

  出世与入世是矛盾的,诗人大半生似乎一直都在矛盾中纠结,直到他找到了兰花。对于冯刚毅来说,兰花是精神的归宿,也是出世与入世矛盾的和解。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兰情结”。兰花自然本色、清新逸朗、典雅文静、高贵芳洁,是花中君子。孔子说:“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贫困而改节”。《离骚》亦有“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等诗句。冯刚毅视孔子与屈子为精神领袖,他将兰的精神与民族精神联系起来,认为“我国既是诗国,又是兰国”,“我以为纯洁忠贞、冲和恬淡、坚忍顽强的精神就是兰花精神,也是我们的民族精神”⑨。冯刚毅的游侠精神及家国情怀驱使他去到陈村建设兰园、隐逸兰海,将兰文化与民族精神等同起来,为自己找到了精神的归宿。所以,养兰是他精神追求的物质化行动,养兰是在精神追求指引下的人生选择。兰国似桃源,都是诗人的乌托邦想象,兰国又不是桃源,躲进桃源可以避世,而兰国则饱含着民族大义的入世情怀与高洁的精神品质追求。

  兰花主题诗词是冯刚毅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著有《咏兰诗五百首》《咏兰词三百首》《兰室杂记》《冯兰海谈兰录》(包括《关于中华兰文化的深层思考》《从屈原咏兰诗句联想国兰产业化》《国兰线艺变化最新研究》《国兰线艺与图艺比较研究》等论文)。“当代诗人冯刚毅在60 年间创作了万首诗歌,与宋代诗人陆游不相上下。他以巧妙的拟人化手法(即把兰花比作美人与英雄)创作了八百余首‘兰花诗词’,享有‘兰花诗人’之美誉。”⑩以一人之力,在同一题材上创作出如此之多的作品,实属古今罕见。究其原因,除了他对兰花文化精神层面的深刻理解外,还得益于他对养兰技术的擅长。青年时期他曾蛰居开平十一年,这期间他主要从事农业,他研究出水稻育种的新方法曾被东南亚新闻媒体报道,某些地方至今还在沿用这一技术。养兰之后,他对兰花的培育也在业界很有名气。他能一眼分辨兰花的产地,熟悉各种兰花品种的习性。在一般人眼中,各种兰花可能并无太大区别。但在冯刚毅眼中,几百种兰花各具风姿。这也是《咏兰诗五百首》将每种兰花人格化、将兰花精神诗化的基础之一。他将兰花精神、民族精神投射到兰花题材的作品中,创作多首吟咏兰花高尚品格的作品,如《如梦令·兰之纯洁忠贞》《天仙子第一体·兰之冲和恬淡》《定西蕃·兰之坚忍顽强》等。李观鼎先生在《生命的诗化—咏兰诗五百首序》中如是评价:“《咏兰诗五百首》显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丰富和深入。它以雄心勃勃的写作规模和在兰花这一题材领域探幽穷微的创作能力,展现出一种任才使气的自许和自如。由五百首七言绝句组成的咏兰诗,堪称秉承屈原、李白等伟大诗人的同一命题,在中国当代诗坛继起的大规模歌咏兰花的发轫之作。”[11]冯刚毅蔚为大观的兰花诗词极具才气,但又不仅仅是才气使然。他之所以选择建立兰园、书写兰花诗词,是在追寻孔子、屈原的足迹,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对自我人生的塑造。

三、诗词理论主张与诗词推广活动

冯刚毅一生与古体诗词结缘,他将古体诗词看做一种生命体。除创作之外,他还提出诗词创作理论,并自发地为古体诗词奔走推介,为延续和发扬古体诗词的现代生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年以后,冯刚毅的古体诗词在自发性的创作中加入诗词理论的思考。他提出“古典长诗”的概念,并用心致力于长诗的创作实践与理论建设。同时,他自发筹办澳门中华诗词学会,积极开展诗词活动,对于繁荣澳门古体诗词起到了重要作用。

  “古典长诗”是冯刚毅最重要的古体诗词的创作主张,他按照诗作的不同长度,把古典长诗分为准长、正长、超长、特长、极长五个段位,并将符合一定长度的古风、骚体、排律纳入古典长诗的范畴。他的第一篇长诗是写于1968年的《塞外夜读〈离骚〉追思屈子并以抒怀(骚体)》。1974-1993 年,他又创作了《春日梁金山顶行 并序(七古)》《丹霞日出行(七古)》《龙虎风云行(七古)》。1999 年澳门回归,冯刚毅创作了“极长”段位的长篇七排《澳门回归行》(二百五十六行,一千七百九十二字),自此他发现了自己在古典长诗创作上的巨大潜力,从而有意识地投入长诗创作。“冯刚毅开创了用古典长诗书写中国历史与世界题材的先河。他一生创作古典长诗四十三首,其中最长的是描述北京奥运会盛况的《北京荣耀奥运行》。这首诗共三千零二十四个字,是中国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古体诗。”[12]在长诗创作方面,他还提出了许多具体的理论,如冯刚毅在《冯兰海长诗选》中强调长诗的创作“应力求像长线穿珠,保持连贯顺畅,令人有一气呵成之感。而各种对仗都应在长诗里得到广泛运用,尽量避免对仗形式的简单化”[13];在《形象思维在古典长诗中的体现》一文中他指出:“我们知道形象思维是文艺创作之中,塑造艺术形象这一过程的主要思维活动和方式。他遵循着认识的一般规律,通过实践由感性认识阶段发展到理性认识阶段,因此它与逻辑思维并不互相排斥,形象思维是作者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之后,再通过丰富的想象强烈的感情和鲜明的态度,从感性到理性的完成。”[14]冯刚毅古典长诗的创作和理念的提出,主要围绕着冲破古体诗词篇幅的局限、拓展古体诗表现主题的范畴、使之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习惯等问题,本质上是为了延续古体诗词的现代生命。现代人做古体诗词往往在形式上模拟古人的文法,也难以避免在内容和精神上模拟古人。冯刚毅的古体长诗所表现的主题大多与时政、现代生活息息相关,冲破了拟古的作风,更具现实意义。以中华诗词创作世界题材,是冯刚毅一项具有开创性的重要尝试。他的《伊拉克战争行 并序(七古)》《阿拉法特进梦行并序(七古)》《日本巨灾随想曲(七古)》《南亚海啸大难行 并序(七排)》等作品的题材拓展了中华诗词的表现空间。从这一角度来看,冯刚毅的古体长诗并不仅仅是长短的问题,而是开拓了古体诗词的现代主题,使古体诗词在现代焕发了新生命。因此有学者做出了高度的评价,其中甚至有“古今罕匹”,“大开大合,世不见此作久矣”的盛赞。

  除诗词创作主张的提出,冯刚毅还发起、组织了许多古体诗词的传播推广活动。1990 年7月,冯刚毅与诗友发起筹建澳门中华诗词学会,当选为首届理事长。自创会以来,澳门中华诗词学会每年都举办大型的学术活动和促进诗友交流的各种文化活动,大力促进古体诗集和刊物的出版。澳门中华诗词学会设立会刊《澳门中华诗词》,每年出版一期,汇集以澳门为主,辐射两岸四地的优秀诗词作品,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此外,澳门中华诗词学会还出版了冯刚毅主编的《镜海诗词》《澳门当代诗词选》等著作,收录澳门诗人的诗词作品,为澳门诗人提供交流的平台。澳门中华诗词学会的学术交流活动和出版活动极大地活跃了澳门的诗坛,对弘扬中华传统诗词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并且推动澳门诗歌走出澳门,扩大了澳门诗词在海内外的影响。

  随着社会现代化和文学现代性的发展,创作古体诗词已日趋小众。在澳门,冯刚毅发起组织的古体诗词的传播推介活动,体现了守护和发扬传统文化的自觉。正如他在《澳门当代新诗选》序中所写,“……簇拥着满天朝霞而来,又叼含这最后一线余晖而去,我们仿佛经常隐隐听到云天远处屈原的呼唤,李白的呼唤,杜甫的呼唤,苏东坡的呼唤……又仿佛隐隐听到文天祥的呼唤,汤显祖的呼唤,王兆镛与屈翁山的呼唤……于是,我们不禁热血沸腾:我们能愧对前贤先哲,而不倍加奋发,为弘扬中华诗词这一事业而献输自己的心力吗?!”[15]澳门乃弹丸之地,却素有“诗城”之美誉。古体诗词的创作在澳门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并异常繁盛,这正是得力于冯刚毅和许多文学活动家孜孜不倦的努力推动。

  冯刚毅的文学创作除古体诗蔚为大观外,还有现代诗、散文与诗论也数量颇多。他曾加入澳门五月诗社(现代诗创作组织),他的现代诗追求唯美,在现代气息中略带古典韵味,其中佳作有《在飞机上看云海》《大海之歌》等。他的散文意境优美,文采斐然,颇得秦牧先生称赏。冯刚毅还撰写过文论多篇,如《论古典长诗的概念与创作》《〈冯兰海长诗选〉序》《形象思维在古典长诗中的体现》《漫谈〈现世梨园梁祝行〉的创作》《〈镜海吟〉跋》《〈望洋兴叹集〉跋》《〈咏兰诗五百首〉跋》等。

  在澳门新移民诗人冯刚毅身上可以看见一种难能可贵的文学品质,他一生践行着“人生如诗,诗如其人”的信条,他以丰硕的创作成果和顺应新时代的古体诗词创作理念挑战着日渐萎缩的古体诗坛。冯刚毅:一位行走在现代社会的古体诗人,他以传统文化的精神和境界重塑自己,以诗意的言语书写着人生。诗词增加了他的人生厚度,他诗意的一生也让古体诗词在现代社会焕发了新生。

  ①②③⑤⑦冯刚毅:《冯刚毅诗词选》,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 年版,第9 页,第31 页,第75 页,第29 页,第33 页。

  ④施议对:《冯刚毅行吟诗印象》,李观鼎编,《澳门文学评论选(下编)》,澳门基金会1998 年版,第148 页。

  ⑥冯刚毅:《天涯诗草》,澳门中华诗词学会1993 年版,第48 页。

  ⑧⑨冯刚毅编:《澳门中华诗词》,澳门中华诗词学会2008 年版,第61 页,第201-202 页。

  ⑩[12]FONG,KENG SENG.Three Millennia of Chinese Poetry.Revista Brasileira de Literatura Comparada,2020(41),p.107.

  [11]李观鼎:《生命的诗化—咏兰诗五百首序》,冯刚毅著,《咏兰诗五百首》,澳门中华诗词学会2000 年版,第1-2 页。

  [13][14][15]冯刚毅编:《澳门当代诗词选》,澳门中华诗词学会1992 年版,第207 页,第209-210 页,第5 页。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