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林海音文学年表

时间:2023/11/9 作者: 华文文学 热度: 19462
程彩霞

  1918年

  4月28日,农历三月十八日,出生于日本大阪绢笠町回生医院,取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父亲林焕文,台湾苗栗头份人,祖籍广东蕉岭;母亲黄爱珍,台湾板桥人,祖籍福建同安。

  1921年

  本年,举家从日本迁回台湾,父亲到北京的日文报纸《京津日日新闻》工作。跟随母亲先后在头份及板桥居住。二妹秀英在头份出生。

  1923年

  3月,父亲回台湾接家人到北京,跟随父母在基隆登上日本轮船“大洋丸”,在船上遇见连雅堂。二妹秀英和两位同父异母姐姐清凤、昭凤留在台湾。

  本年,到北京后暂住西珠市口的谦安客栈,不久搬到椿树上二条永春会馆。三妹燕珠在北京诞生。父亲考入北京邮政总局,担任日本课课长。

  1925年

  本年,大弟燕生在椿树上二条诞生。搬家至内城的新帘子胡同。进入北京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读书。小学时期订阅《小朋友》《儿童世界》等儿童读物。

  1926年

  本年,搬至虎坊桥,租住广东蕉岭会馆全馆。四妹燕瑛出生。

  1927年

  6月15日,受五四后新风潮影响,剪去辫子,从这天开始记日记。

  本年,开始在学校的图书室读林琴南翻译的世界名著。张我军母亲将二妹秀英从台湾带到北京。五妹燕玢出生。

  1929年

  本年,搬至西郊民巷。幺弟燕璋出生。父亲因肺病住院。

  1930年

  本年,屘叔林炳文参与抗日活动被日本人毒死于大连监狱,时年25岁。父亲前往大连收尸,因悲伤过度,肺病复发。

  1931年

  2月4日,发表散文《恐怖》于天津《大公报·儿童》副刊第22期,是迄今所见最早公开发表的作品。

  6月24日,农历五月初九,父亲林焕文病逝于北京日华同仁医院,享年44岁。本月,搬至梁家园。

  9月,入春明女中读初中,填写母亲的祖籍福建同安。

  本年,搬至南柳巷55号的晋江会馆,可免交房租。在琉璃厂的北新书局和现代书局吸收新文艺读物,订阅《现代》杂志。

  1932年

  本年,四妹燕瑛(6岁)因黄疸病去世。幺弟燕璋(3岁)因脑膜炎去世。与低一班的同学、后来的电影明星白杨(女作家杨沫的妹妹)代表学校参加一个北京学生话剧运动的会议。

  1933年

  本年,参与话剧《茶花女》的排練和演出,饰演茶花女的女仆那宁娜一角。读刘半农译的《茶花女》剧本。在余上沅教授家排练时认识了其太太陈衡粹,是前辈女作家陈衡哲的妹妹。因参演《茶花女》结识了“北大女诗人”徐芳。参演《茶花女》的剧照刊登在成舍我办的《世界画报》上。在出演《茶花女》后,发表新诗《献给茶花女》。

  1934年

  本年,从春明女中毕业,入翊教女中。开学不久自作主张报考北平新闻专科学校。受到成舍我严格的新闻学训练。国文老师是五四女作家金秉英,在金秉英家认识了另一位五四女作家沉樱。在《世界日报》担任实习记者,专跑妇女、教育类新闻。结识《世界日报》编辑夏承楹(笔名何凡)。

  1935年

  本年,为写《世界日报》妇女版的“时代妇女访问记”专栏,到燕京大学访问五四女作家冰心。结识女画家梁白波和漫画家叶浅予。

  1936年

  本年,从北平新闻专科学校毕业,正式进入《世界日报》担任女记者,采访文教及妇女新闻。采访日本女作家、《放浪记》的作者林芙美子,写成《林芙美子访问记》刊登于《世界日报》。

  1937年

  本年,七七事变后,《世界日报》停刊,记者生涯被迫中止。

  1939年

  5月13日,与夏承楹在北京协和医院礼堂举行婚礼,婚后住到永光寺街1号的夏家。

  1940年

  本年,经公公夏仁虎介绍,到北平师范大学图书馆担任图书编目工作。看到一套《海潮音》的书,用其中的“海音”二字做笔名,写不同于过去采访的文章在报上发表。

  1941年

  7月,发表《女记者的生活》于《西风》杂志七月号。

  11月25日,长子夏祖焯(笔名夏烈)诞生。

  1942年

  4月18日,发表《长子的诞生》于北京《沙漠画报》第5卷第14期。

  1945年

  3月,长女夏祖美诞生。

  8月,抗战胜利后,迁出大家庭,搬到南长街28号的三合院自组小家庭。

  11月,《世界日报》复刊,重回《世界日报》,担任编辑,主编妇女版。

  本年,何凡在东单小市淘到一把日侨遣归遗留下来的“小林”的伞,林海音为文小记。

  1947年

  3月9日,次女夏祖丽诞生。

  1948年

  11月5日,与妈妈爱珍、五妹燕玢及三个孩子搭乘飞机从北京南苑机场到达上海虹桥机场,暂住在上海的北平新专同学夏志娴家。9日,买到四张船票。10日,乘坐第五十六航次中兴轮赴台。12日,到达基隆,暂住台北二妹秀英家。18日,夏承楹和弟弟燕生从北京搭乘飞机到达上海虹桥机场。20日,夏承楹和燕生乘船赴台,两天后到达基隆。

  12月25日,夏承楹进入《国语日报》工作,担任编辑。全家随即搬进台北城南重庆南路三段14巷1号台湾省国语推行委员会的半幢宿舍,一住二十五年。

  本年,离开北京前,发表《妻子怎样在情绪上支持丈夫》于《华北日报》。在大陆上的作品于来台时全部遗失。写作《基隆登岸》,未发表。

  1949年

  1月11日,发表《处理垃圾》于《中华日报》南部版,第6版。13日,发表《台湾菜》于《国语日报》周末版,是第一篇关于台湾的文章。本月,写作《郁达夫之死》。

  2月3日,发表《打倒混饭主义——介绍胡适之的〈差不多先生传〉》于《中华日报》第6版。

  3月7日,发表《胡适和台湾》于《中华日报》第6版。8日,发表《爸爸不在家》于《中华日报》南部版,第6版,是在台湾发表的第一篇小说。

  4月1日,发表《生气的脸》于《国语日报》周末版。

  5月,进入《国语日报》担任编辑。

  7月7~8日,发表《台北行》于《“中央日报”》第6版。18、25日,发表《六趾儿》于《“中央日报”》第6版,开始涉足儿童文学。19~20日,发表《掮客记》*①于《“中央日报”》第6版。20日,发表《胡适的母亲与妻》于《民族报》第6版。

  9月5~6日,发表《阿P外传》*于《“中央日报”》第6版。

  10月2日,发表《宝岛“媳妇仔”制度》于《民族报》第6版。18日,发表《怀上海》于《“中央日报”》第6版。21日,发表《饭桌上的童话》*于《“中央日报”》第6版。

  11月6日,发表《再婚》*于《“中央日报”》第7版。16日,发表《卖蛋记》*于《“中央日报”》第6版。12月4日、11日,发表《小灏的日记》*于《“中央日报”》第7版。本月,主编《国语日报》周末版,直至1954年10月。

  本年,在《公论报》刊载读书札记,《飘》的作者去世,写了《文星陨落桃树街》,读果戈里的《死魂灵》,写了《向乞乞科夫学习》。第一次向《“中央日报”》副刊投稿的文章是《叫子壶》。写了近百篇文章刊登在报上,多以散文、杂文为主,包括台湾民俗乡土的小文,刊在《国语日报》和《民族报》上。创作短篇小说8篇。

  1950年

  1月6~8日,发表《一个没落的艺术家》*于《“中央日报”》第6版。18~19日,翻译《北方的超人》发表于《“中央日报”》第6版,是来台后最早的译作。24~26日,发表《阿兰走了以后》*于《“中央日报”》第6版。

  3月12日,发表《台湾的媳妇仔》于《“中央日报”》第7版。

  4月16日,发表《遥远的爱》*于《“中央日报”》第7版。

  12月11日,发表《苦念北平》于《“中央日报”》第5版,是来台后最早发表的关于北京的文章。

  1951年

  1月13日,發表《一个抗议》于《“中央日报”》第6版。24、27日,发表《奶妈》于《“中央日报”》第6版。26日,发表《媳妇仔》于《“中央日报”》第6版。

  4月18日、25日,发表《祝福》*于《“中央日报”》第6版。

  8月8日,发表《我父》于《“中央日报”》第6版。26日,发表《“婚姻经济学”产生下的养女》于《台湾新生报》第6版。

  9月3日,发表《跳舞衣的故事》*于《“中央日报”》第6版。17日,发表《探夫记》*于《“中央日报”》第6版。20日,在《“中央日报”》“妇女与家庭”周刊开设“灯下漫笔”专栏,至11月22日止。

  11月3~28日,发表《一个冒险家的故事——采硫记(一)~(七)》*于《“中央日报”》第6版。29日,在《“中央日报”》“妇女与家庭”周刊开设“家常闲话”专栏,至次年6月5日止。

  本年,参加台湾青年文化协会主办的“夏季乡土史讲座”,为在台最早参加的文艺团体活动。1950、1951两年是发表描写台湾乡土风物文章最多的年份。

  1952年

  1月26日,发表《谢谢你,小姑娘》于《“中央日报”》第4版。

  2月18日,发表《奔向光明》于《“中央日报”》第6版。23日,发表《阳光》于《“中央日报”》第6版。

  3月16日,发表《风雪夜归人》于《畅流》杂志,第5卷第3期。

  5月3日,发表《再嫁》于《台湾新生报》第6版。

  6月26日,发表《继母心》于《“中央日报”》第4版。

  8月1日,发表《娟娟》*于《自由谈》杂志,第3卷第8期。8日,发表《我的丈夫是匪谍》*于《联合版》第6版。10日,发表《窃读记》于《学生》月刊。11日,发表《心碎》*于《联合版》第6版。20日,发表《我为了妹妹》*于《联合版》第6版。28日,发表《儿童夏令营(上)》*于《“中央日报”》第4版。

  9月4日,发表《儿童夏令营(下)》*于《“中央日报”》第4版,发表《倾爱》*于《联合版》第6版。14日,发表《家庭教师》*于《联合版》第6版。16日,发表《迟开的杜鹃》于《大道》月刊,第38期。

  10月8日,发表《薄悻的姑娘》*于《联合版》第6版。

  本年,小说创作增多,共发表16篇短篇小说。

  1953年

  3月15日,发表《妈妈说,不行》于《台湾新生报》第6版。

  4月22日,发表《爱情像把扇子》于《“中央日报”》第6版。

  7月23日,发表《梁云坡的画》于《“中央日报”》第6版。

  8月19日,发表《不平则鸣》《长子的诞生》于《“中央日报”》第6版。22日,发表《冬青树》于《“中央日报”》第6版。

  11月4日,发表《凄风苦雨忆儿时》于《“中央日报”》第6版,后易名为《雨》。7日,发表《堕胎记》于《“中央日报”》第6版。本月,受聘担任《联合报》副刊主编,但还未正式上班。

  12月10日,发表《蓝色的画像》*于《文坛》杂志,第4~5期。25日,幺女夏祖葳诞生。

  1954年

  1月,小女儿摆满月酒,成立女作家“庆生会”,三十年未间断。正式担任《联合报》副刊主编。

  10月11日,发表《白兔跳》于《联合报》第6版。

  11月12日,发表《母亲的秘密》于《联合报》第6版。

  12月4日,发表《继父心》于《联合报》第6版。22日,发表《爱情的散步》于《“中央日报”》第4版。

  1955年

  1月16日,发表《升学》*于《畅流》杂志,第10卷第11期。

  2月16日,发表《母亲是好榜样》于《“中央日报”》第6版。

  6月21日,发表《会唱的球》于《联合报》第6版,为一系列“教育小说”中的第一篇。

  7月1日,发表《小红鞋》于《联合报》第6版。

  12月,第一本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由台北重光文艺出版社出版。

  本年,苏雪林在《联合报》副刊写“青岛回忆”专栏。

  1956年

  2月26日,发表《标会看人心》于《联合报》第6版,后易名为《标会》。

  3月2日,发表《两粒芝麻》于《“中央日报”》第6版。27日,发表《贫非罪》于《“中央日报”》第6版。

  7月1日,发表《绿藻与咸蛋》于《自由中国》杂志,第15卷第1期。

  8月10日,发表《穷汉养娇儿》于《妇友杂志》第23期。

  9月2日,发表《如何从烦重的家事中解救出来》于《联合报》第6版。20日,发表《琼君》于《文学杂志》第1卷第1期。

  12月20日,发表《要喝冰水吗?》于《文学杂志》第1卷第4期。

  本年,北平新闻专科学校在台湾复校,名为世界新闻专科学校,受聘担任教席。获第二届扶轮社文学奖。

  1957年

  2月16日,发表《殉》于《自由中国》杂志,第16卷第4期。

  4月1日,主编《联合报》“妇女生活”版,出到38期,停刊。

  5月1日,发表《鸟仔卦》于《自由中国》杂志,第16卷第9期。

  7月7日,每星期日《联合报》副刊辟为整版一篇星期小说,负责发稿,至1960年1月10日止,共刊发一百多篇。周一至周六的《联合报》副刊由焦家驹主编。20日,发表《蟹壳黄》于《文学杂志》第2卷第5期。本月,短篇小说集《绿藻与咸蛋》由台北文华出版社出版。

  8月10日,发表《母亲的心情》于《联合报》第6版,发表《爸爸的地位》于《妇友杂志》第35期。

  9月,重新主编《联合报》副刊。

  11月,《文星》杂志创刊,兼任文学编辑,第一任主编为何凡。

  12月1日、16日,发表《城南旧事》于《自由中国》杂志,第17卷第11、12期。

  1958年

  4月5日,发表《琼尼》*于《文星》杂志,第1卷第6期。

  6月20日,发表《失婴记》*于《文学杂志》第4卷第4期。

  本年,邀请梁白波为《联合报》副刊的长篇连载小说画插图。

  1959年

  1月5日,发表《惠安馆传奇(1)~(30)》于《联合报》第7版,至2月7日刊毕。

  3月,发表《同情》*于《自由青年》第10卷第11期。

  4月14日,刊载钟理和小说《苍蝇》于《联合报》第6版。20日,发表《我们看海去》于《文学杂志》第6卷第2期。

  6月9日,發表《晓云(1)~(130)》于《联合报》第7版,至11月6日刊毕。

  12月10日,发表《保送》*于《妇友杂志》第63期。本月,第一部长篇小说《晓云》由台北红蓝出版社出版。

  1960年

  5月,发表《暹罗船(上)》*于《自由谈》杂志,第11卷第5期。

  6月,发表《暹罗船(下)》*于《自由谈》杂志,第11卷第6期。

  7月,代表作《城南旧事》由台中光启出版社出版。

  8月12日,发表《悼钟理和先生》于《联合报》第6版。

  11月10日,发表《婚姻的故事(1)~(48)》于《联合报》第7版,至12月27日刊毕。

  1961年

  4月24日,刊载林怀民的首篇作品《儿歌》于《联合报》第6版。本月,发表《惠惠》*于《自由谈》杂志,第12卷第4期。

  8月20日,发表《关于笠山农场》于《联合报》第6版。

  10月31日,发表《秋的气味》于《联合报》第11版,至年底在《联合报》第6版发表十余篇关于北京的文章,后收入《两地》一书的《北平漫笔》中。本月,与何凡一起辞去《文星》杂志编务。

  12月21日,刊载梁实秋在《联合报》副刊发表的第一篇作品《散步》。

  1962年

  3月1日,发表《某些心情》于《自由谈》杂志,第13卷第3期,以梁白波为原型。20日,刊载黄春明的首篇作品《城仔落车》于《联合报》第6版。

  4月3日,刊载七等生的首篇作品《失业、扑克、炸鱿鱼》于《联合报》第6版。

  8月4日,发表《五凤连心记(1)~(10)》于《联合报》第8版,至13日刊毕。14日,发表《茶花女轶事(1)~(12)》于《联合报》第8版,至25日刊毕。26日,发表《地坛乐园(1)~(13)》于《联合报》第8版,至9月7日刊毕。

  本年,胡适逝世,在《联合报》副刊编辑刊发苏雪林、梁实秋等人的悼文,陈之藩和胡适之间的通信。徐訏开始为《联合报》副刊写诗。

  1963年

  4月23日,《联合报》副刊刊登一首新诗《故事》,被认为有影射“总统”之嫌,被迫辞去《联合报》副刊主编一职。

  6月27日,发表《重读〈旧京琐记〉》于《“中央日报”》第6版。

  9月5~6日,发表《珍贵的友谊——改写“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于《“中央日报”》第6版。本月,小说集《婚姻的故事》由台北文星书店出版。

  本年,儿童文学《今古奇观》由台北东方出版社出版。

  1964年

  4月,发表《英子的乡恋》于《台湾文艺》杂志,第1卷第1期。

  7月,发表《爸爸的花儿落了》于《台湾文艺》杂志,第1卷第4期。

  10月,发表《一些回忆》于《台湾文艺》杂志,第1卷第5期。

  12月14日,发表《〈一心集〉后记》(何凡著)于《“中央日报”》第6版。

  本年,受聘担任台湾省“教育厅”儿童读物编辑小组第一任文学主编,预计五年内出版165种儿童读物,定名为“中华儿童丛书”。英文版《绿藻与咸蛋》由纽约The Heritage Press出版,殷张兰熙翻译。

  1965年

  4月18日,应美国国务院“认识美国计划”之邀,赴美访问四个月。本月,因赴美访问而辞去台湾省“教育厅”儿童读物文学编辑工作,后由潘人木接手。短篇小说集《烛芯》由台北文星书店出版。

  6月5日,在美国会晤杨安祥,伯母是前辈女作家袁昌英。

  8月11日,到费城德兰塞街“赛珍珠基金会”访问赛珍珠。17日,结束美国的访问,于旧金山停留一周,与刚赴美攻读土木工程博士学位的长子夏祖焯相聚。本月,自美返台途中于日本停留八天,造访东京、京都以及出生地大阪回生医院。

  9月,第一本儿童文学《金桥》由台北台湾书局出版。

  12月,参与国语日报社何凡主持的“世界儿童文学名著”编印计划,翻译《井底蛙》,并邀请九位女作家共同参与。

  1966年

  2月6~8日,发表《美国的儿童读物》于《“中央日报”》第6版。

  7月,散文集《作客美国》由台北文星书店出版。

  8月8日,发表《我父亲在新埔那段儿》于《“中央日报”》第6版。

  12月18日,发表《作自己事出一臂力——“纯文学”月刊的代发刊词》于《“中央日报”》第6版。本月,散文集《两地》由台北三民书局出版。

  1967年

  1月,創办《纯文学月刊》,担任发行人及主编。发表《孟珠的旅程(1)~(13)》于《纯文学月刊》第1卷第1期,至第4卷第1期刊毕。在《纯文学月刊》开设“近代中国作家与作品”专栏,介绍五四新文学作家作品。发表《关于许地山》于《纯文学月刊》。

  9月,发表《谈老舍及其文体》于《纯文学月刊》第3卷第2期。

  11月,长篇小说《孟珠的旅程》由台北纯文学月刊社出版。发表《简介夏丏尊》于《纯文学月刊》。

  本年,长篇小说《春风丽日》由香港正文出版社出版,后易名为《春风》。

  1968年

  1月,成立纯文学出版社。为纪念夏济安去世三周年,《纯文学月刊》“近代中国作家与作品”专栏翻译刊载了夏济安的遗作《剖析鲁迅作品》。

  7月,发表《沈从文与他的作品》于《纯文学月刊》。

  10月,广播剧本《薇薇的周记》由台北纯文学出版社出版。

  1969年

  4月25日,受台湾青年写作协会之邀,和朱西宁、司马中原、痖弦、袁小玲进行为期一周的环岛文艺座谈。

  10月,发表《吴浊流文学奖的诞生》于《台湾文艺》杂志第6卷第25期。

  1970年

  2月,发表《在舒服里受苦》《我俩》《依赖》等文章于《纯文学月刊》第7卷第2期,后收入文集《一家之主》中。

  3月,发表《女人的话》《金钱与爱情》《体罚》等文章于《纯文学月刊》第7卷第3期,后收入文集《一家之主》中。

  5月,陈西滢去世,在《纯文学月刊》五月号的“近代中国作家与作品”专栏上刊登陈西滢的作品和苏雪林的评介文章。

  6月,凌叔华到台湾参加“故宫博物院”的中国古画讨论会,和张秀亚一起拜会。

  7月,刊登凌叔华的短剧《下一代》于《纯文学月刊》七月号。

  本年,加入编译馆国小国语科编审委员会,主稿一、二年级国语课本,直至1996年。

  1971年

  6月,《纯文学月刊》已刊载54期,交由出资者学生书局接办,此后专心办纯文学出版社,次年2月《纯文学月刊》停刊。

  10月,主编《中国豆腐》,由台北纯文学出版社出版。

  本年,应聘担任台湾省“教育厅”于台北板桥国教研习会举办的“儿童文学写作研究班”指导教师。

  1972年

  本年,与何凡合著散文集《窗》,由台北纯文学出版社出版。

  1973年

  9月底,到西雅图看望梁实秋一家。

  12月,参加在越南西贡举行的第六届世界中文报业协会年会,参观越南北部战场广治。

  本年,到美国探亲两个月。

  1974年

  5月,主编《纯文学散文选集》,由台北纯文学出版社出版。

  1975年

  1月,主编《中国竹》,由台北纯文学出版社出版。《林海音自选集》由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1976年

  11月4日,第九届世界中文报业协会年会在香港开幕,以台湾代表团团员身份出席并发表演讲。

  本年,次女夏祖丽辞掉多年的工作,担任纯文学出版社总编辑,母女共同工作十年。

  1977年

  3月,发表《追忆中的欣慰——为〈钟理和全集〉出版而写》于《台湾文艺》杂志,第54期革新号。

  1978年

  4月,翻译碧雅翠丝·波特作品《小兔班杰明的故事》《一只坏小兔的故事》,由台北纯文学出版社出版。

  11月2日,发表《嬉笑怒骂皆文章——“包可华专栏”的回顾》于《联合报》第6版。

  本年,将纯文学出版社的出版书籍之总经销权收回,自行发行。

  1979年

  4月25日,发表《评〈雨〉》于《联合报》第12版。

  9月,主编《豆腐一声天下白》,由台北尔雅出版社出版。

  10月5~6日,发表《报纸副刊往何处去?谈谈副刊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于《联合报》第8版。

  1980年

  3月,主编《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由台北纯文学出版社出版。

  5月21日,发表《没有散文的日子》于《明报》第10卷第11期。

  8月2日,发表《平妹,挺好的》于《联合报》第8版。

  9月28日,发表《一位乡下老师——兼记新埔国小八十三周年》于《联合报》第8版。本月,有香港之行,会见大陆来港作家杨明显和金兆。

  12月,主编《纯文学翻译小说》,由台北纯文学出版社出版。

  1981年

  1月27日,发表《如今晚儿的“幸福”嘛!——读〈姚大妈〉,晤杨明显》于《联合报》第8版。

  2月27日,发表《此老耐寒——谈沈从文》于《联合报》第8版。

  4月,发表《纯文学作家专栏的发起》于《纯文学月刊》70春季号。

  6月,《联合报》三十周年纪念,应邀写作《流水十年间——主编〈联副〉杂忆》。

  1982年

  4月,散文集《芸窗夜读》由台北纯文学出版社出版。

  5月,有西欧之行,到过英国,但因临行匆匆没有去拜访凌叔华。

  7月,主编《纯文学好小说》,由台北纯文学出版社出版。

  12月12日,发表《“哑行者”蒋彝》于《中国时报》第8版。

  本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将《城南旧事》拍摄成电影,导演吴贻弓。

  1983年

  2月6日,发表《童心愚■——回忆写〈城南旧事〉》于《中国时报》第8版。

  4月29日,开始在《联合报》写作“剪影话文坛”专栏,每周五刊登,至年底结束。

  7月14日,母亲黄爱珍去世,享年81岁。

  9月,下旬出发,以一个月的时间,到德、英、美、日访问,到旧金山看望谢冰莹。

  本年,年初到台南成功大学看望85岁的苏雪林。《城南旧事》电影获颁菲律宾主办的马尼拉第二届国际电影节金鹰奖。

  1984年

  1月14日,应美国旧金山“华美经济及科技发展协会”文学组之邀,发表演讲“回顾台湾文学之启蒙与成长”。15日,看望谢冰莹。本月,在洛杉矶会晤丰子恺之子丰华瞻。

  6月2日,发表《隔着竹帘儿看见她!重读〈歌谣周刊〉随笔》于《中国时报》第9版。

  7月26日,发表《番薯人》于《中国时报》第8版。本月,与何凡到美国洛杉矶看奥运会。

  8月,散文集《剪影话文坛》由台北纯文学出版社出版。

  1985年

  3月8日,发表《旧时三女子》于《中国时报》第8版。

  4月21日,随妇女写作协会到台湾南部澳渔村参观。

  10月6日,参加由邱各容策划举办的儿童文学之旅,游览位于基隆的九份。

  本年,《剪影话文坛》被台湾文化出版及学术界评为1984年台湾最有影响力的十本书之一。

  1986年

  4月,发表《枝巢老人夏蔚如的著作和生活:〈清宫词〉编校后记》于《传記文学》第48卷第5期。

  9月,出版沉樱散文全集《春的声音》。

  本年,二女儿夏祖丽因夫婿张至璋受聘澳洲广播公司而举家迁往墨尔本定居。

  1987年

  3月,儿童文学《林海音童话集:动物篇》《林海音童话集:故事篇》由台北纯文学出版社出版。

  4月15日,于台北福华饭店举办七十寿辰庆生晚会。

  5月10日,发表《闲庭寂寂景萧条——母亲节写我的三位婆婆》于《中国时报》第8版。

  12月,散文集《家住书坊边——我的京味儿回忆录》由台北纯文学出版社出版。

  1988年

  8月28日,参加在韩国汉城举行的第五十二届国际笔会年会,结识萧乾。本月,赴香港与留在上海的三妹燕珠会面。

  本年,散文漫画集《一家之主》由台北纯文学出版社出版。赴澳洲探望夏祖丽夫妇。

  1989年

  1月17日,收到北平新闻专科学校时的国文老师金秉英从江苏镇江的来信,开始书信往还。

  12月23日,举行“国语日报发行人夏承楹先生八十大寿暨与林海音女士金婚庆祝会”。本月,主编《何凡文集》,共26卷,600万字,由纯文学出版社出版。

  本年,录制《林海音说童话》录音带共3卷,由福茂唱片发行。

  1990年

  5月,在长子夏祖焯陪同下,随台湾出版界负责人访问团赴北京,访亲友,重游城南旧居、所读之小学,看望萧乾,参观中国现代文学馆,参观西安古迹、上海制片厂。

  12月,主编的《何凡文集》获金鼎奖“图书主编奖”、“图书出版奖”。向中国现代文学馆捐赠一整套纯文学出版社的图书和全套《纯文学月刊》。

  1991年

  4月11~12日,和邱七七代表北部文友到台南成功大学为95岁的苏雪林祝寿。

  9月,应邀参加在上海举行的《良友画报》创刊六十五周年纪念酒会,并会见春明女中的同学余慧清、白杨。

  12月,与何凡到澳洲夏祖丽家过圣诞节。

  1992年

  5月,与台湾的儿童文学工作者一起到上海、北京、天津和大陆的同好者开会。在北京出席“萧乾文学生涯60年展览”开幕式。散文集《隔着竹帘儿看见她》由台北九歌出版社出版。

  7月25日,应邀参加在台北举办的“两岸儿童文学交流之闻·见·思座谈会”,担任引言人。本月,英文版《城南旧事》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齐邦媛、殷张兰熙合译。

  8月,在《台湾新生报》“新生副刊”写“我的床头书”专栏,每月介绍两本书,至1994年5月止。

  9月,儿童文学《聪明——林海音大象收藏展》《神奇——林海音大象收藏展》由台北东华书局出版。

  1993年

  3月6日,应邀参加诚品书局举办的“四十位当代作家亲笔签名珍藏会”。

  7月,散文集《写在风中》由台北纯文学出版社出版。

  10月2日,应邀参加由女作家协会“中华民国”分会、世界女记者协会于台北举办的“五代同堂话文学——走过长路、留下脚印”座谈会。本月,应吴贻弓导演之邀,到上海参加首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11月13~18日,作为《当代台湾著名作家代表作大系》的顾问,应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之邀,参加16日举办的“当代台湾著名作家代表作大系出版座谈会”。14日,到北京民族学院拜访93岁的冰心,看望萧乾夫妇。

  本年,《金鲤鱼的百裥裙》由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是《当代台湾著名作家代表作大系》的十本图书之一。

  1994年

  1月8日,《中国时报》于台北举办“从四○年代到九○年代——两岸三边华文小说研讨会”,第一场“四、五○年代(上)”,发表人为林海音、叶石涛、汪曾祺。发表《略记我从事小说写作的过程》。

  2月19日,应邀参加“中华民国”笔会第四次会员大会,并担任“翻译著作权演讲座谈会”主席。

  7月22日,应邀参加在大阪举行的第十一届“老舍研究会”年会,在关西大学演讲“林海音谈京味儿”。26日,在东京御茶水女子大学又演讲一场。

  11月,散文集《奶奶的傻瓜相机》由台北民生报出版社出版。

  12月,散文集《生活者·林海音》由台北纯文学出版社出版。获得“世界华文作家协会”及“亚华作家文艺基金会”举办的第二届“向资深华文作家致敬奖”。

  本年,精装版儿童绘本《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惠安馆的小英子》《我们看海去;兰姨娘》由台北格林文化公司、迪茂国际公司出版。

  1995年

  3月24日,与北部文友到台南成功大学参加苏雪林百岁寿诞。

  4月,《城南旧事》新印象派音乐专辑,由制作人李寿全策划,大陆钢琴诗人林海作曲演奏。《城南旧事》日文版由东京新潮社出版,杉野元子翻译。

  12月,结束一手创办的纯文学出版社,该社从创办至今已出版图书400多种。

  1996年

  6月,散文集《靜静的听》由台北尔雅出版社出版。

  1997年

  4月22日,发表《文字生涯半世纪》于《国语日报》第5版。

  5月30日,发表《万里长城万里长》于《国语日报》第5版。

  9月16日,发表《美丽的南长街》于《国语日报》第5版。30日,发表《谢冰心和我和猫》于《国语日报》第5版。

  11月12日,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林海音文集》首发式暨作品研讨会”。本月,大陆版《林海音文集》由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傅光明主编。

  本年,《城南旧事》德文版由德国Carl Hanser Verlag出版,苏珊妮·赫恩芬柯翻译。

  1998年

  4月80大寿,在台北亚都饭店举办寿宴。

  8月3日,“第三届世界华文作家大会”颁赠“终身成就奖”。

  1999年

  5月4日,获颁第二届五四奖“文学贡献奖”。

  6月,《城南旧事》入选香港《亚洲周刊》“中文小说一百强”。

  本年,《城南旧事》德文版获瑞士颁赠的“蓝眼镜蛇奖”。

  2000年

  5月4日,台湾“中国文艺协会”颁赠“荣誉文艺奖章”。16日,《林海音作品集》(共12册)由台北游目族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穿过林间的海音——林海音影像回忆录》由台北格林文化公司出版,于台北举办新书发表会。

  10月9日,夏祖丽著《从城南走来——林海音传》由台北天下文化出版公司出版,何凡出席新书发布会。25日,为纪念《城南旧事》出版40年,由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海峡两岸经济与科技文化交流协会、台海出版社共同主办“林海音作品学术研讨会”。

  2001年

  5月,《林海音研究论文集》由北京台海出版社出版。

  10月,获世新大学“第二届杰出校友终身成就奖”。

  12月1日,因器官衰竭于台北振兴医院病逝,后葬于台北县金宝山墓园。7日,北京举办由中国作家协会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联络委员会、中国现代文学馆共同策划的“林海音先生追思会”。8日,台湾“文化局”及《中国时报》于台北主办“怀念林海音座谈会”。22日,于台北台泥大楼三楼士敏厅举办“颂永恒·念海音——林海音女士追思会”。

  2002年

  11月30日至12月1日,在台北举行由文化资产保存研究中心、“中央大学”联合主办的“霜后的灿烂——林海音及其同辈女作家学术研讨会”。

  12月6日,台南成功大学图书馆举办“海音风华——林海音女士纪念特展”,至22日止。本月,李瑞腾、夏祖丽主编《一座文学的桥——林海音先生纪念文集》,由台南文化资产保存研究中心筹备处出版。

  2009年

  8月9日,台南台湾文学馆举办“穿越林间听海音——林海音文学特展”,至次年3月1日止。

  ① 标*的为林海音各种文集中未收录的小说,共30篇。参见张嘉惠:《林海音小说中的五四接受及影响研究》,台湾中山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2004年硕士论文,“附录1:林海音小说作品整理表”,第151-156页。

  (责任编辑:黄洁玲)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