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进入21世纪后,海外华文文学的创作已呈现出极为兴盛的状态,编撰21世纪海外华文文学史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21世纪海外华文文学创作进入了一种新的境界:创作日臻成熟、佳作不断增多、视野不断拓展;社团日益增多、文学刊物、报纸、网页不断涌现;交流不断增多、出版作品增多、获奖者增多。2000年以后先后出版了众多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学术著作,为开展21世纪海外华文文学史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学术基础。21世纪海外华文文学史的编撰,在参照以往海外华文文学史结构模式时,应该考虑如下几方面:关注海外华文文学的社团群体,关注海外华文文学的报刊杂志与网站,关注海外华文文学的批评与交流,21世纪海外华文文学史的编撰是一项重大的工程。
关键词:21世纪;海外华文文学史;编撰;议事日程
中图分类号:I1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77(2021)1-0005-06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现代文学图像文献整理与研究”,項目编号:16ZDA188;上海高水平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创新团队成果。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光启国际学者中心、人文学院。
在中国大陆以外、以汉语进行创作的文学作品,被称为海外华文文学。陈贤茂说:“在中国以外的国家或地区,凡是用华文作为表达工具而创作的作品,都称为海外华文文学。”①虽然1815年8月在马来西亚就有马礼逊创办的华文报纸《察世俗每月统计传》,虽然1912年12月新加坡的《新国民日报》副刊《新国民杂志》就刊载华文白话文学作品,但是海外华文文学真正的兴盛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诸多有文学造诣者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创作出了众多有影响的海外华文文学作品,因此也就出现了不同版本的海外华文文学史著作,对于20世纪尤其是80年代以后的海外华文文学作了系统的梳理与总结。进入21世纪后,海外华文文学的创作已呈现出极为兴盛的状态,在文学社团、文学交流、文学创作等方面,都呈现出特别繁荣的局面,出现了众多有影响的作家和精品力作,编撰21世纪海外华文文学史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总结21世纪海外华文文学的现状、梳理其发展脉络、分析其长与短,应该成为文学研究界义不容辞的职责和重任。
一
在海外华文文学史的研究中,以20世纪尤其80、90年代的研究已具规模。1991年7月,赖伯疆编著的《海外华文文学概观》②出版,该著从五大洲的角度,构架海外华文文学发展的概观。1993年12月,陈贤茂主编的《海外华文文学史初编》③出版,以作家论构成文学史初编的基本构架。1996年8月,潘亚暾的《海外华文文学现状》④出版,从不同文体的视角展开梳理分析。1999年8月,陈贤茂主编的四卷本200万字的《海外华文文学史》⑤出版,该文学史基本延续了初编的框架,拓展了研究的视域和作家观照的数量。2000年6月,公仲主编《世界华文文学概要》⑥出版,比较全面地梳理世界华文文学发生发展的脉络。在海外华文文学的研究中,以某地区、某国度的华文文学史研究,也是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重要成果。2008年有统计材料说:“随着这一领域研究的发展,中国内地已有78所大学开设了相关的本科课程,同时也已有一批该领域的硕士生、博士生在从事研究工作”⑦。各种版本的海外华文文学的教材先后出版,饶芃子、杨匡汉主编的《海外华文文学教程》⑧、江少川、朱文斌主编的《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教程》⑨、曹惠民主编的《台港澳文学教程新编》⑩等,成为大学常用的教材。众多海外华文文学作品选的出版,扩大了作品的阅读面和影响力。与海外华文文学相关的词典的编撰出版,使海外华文文学的研究有了查阅的依据{11}。
在海外华文文学史研究的成果中,由于撰写和出版的时间所限,大多数成果均将研究范围置于20世纪,尤其注重对于20世纪80-90年代的海外华文文学创作的梳理与研究。
在海外华文文学的创作与发展历程中,进入21世纪后的海外华文文学创作进入了一种新的境界。这种境界首先体现在,其一,海外华文文学作家的创作日臻成熟、佳作不断增多、视野不断拓展。目前活跃在海外华文文学创作文坛的作家们,大多为改革开放后走出国门的,他们在经历了留学的艰难、生存的挣扎、生活的奋斗后,基本在国外或境外站住了脚跟,基本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稳定的心态和生态,他们能够以更加充裕的时间和更加平静的心态从事文学创作。他们的创作也从描写留学初期拼搏和挣扎、乡愁和寂寞等,转入对于更为丰富的生活、更加复杂心态的描写,甚至将创作视野拓展至历史与故土、他乡与世界,创作出诸多有影响的佳作。其二,海外华文文学的社团日益增多、文学刊物、报纸、网页不断涌现。在海外华文文学的发展中,各国的海外华文文学作家先后成立了众多的文学社团,团聚起各国各地的华文作家,鼓励和促进各国各地的文学创作,集中编辑出版各文学团体的文学作品集,在文学社团的努力中,海外华文文学创作日益繁荣。各国各地的文学社团还创办各自的文学期刊、文学报纸、文学网页,发表社团成员的文学作品、刊载社团的信息等,以文学社团为群体的文学创作扩大了影响和声誉,促进了海外华文文学创作。其三,海外华文文学与国内的交流不断增多,海外华文作家在国内刊物发表作品、在国内出版社出版作品增多,参与国内文学评奖获奖者增多。随着海外华文作家创作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海外作家文学社团的影响不断增大,海外华文文学作家与国内的交流不断增加,在国内举办海外华文文学作家的研讨会、组织海外华文文学作家回国考察采风,海外华文文学作家与国内文学界的的交流,海外知名华文作家被国内大学特聘为驻校作家、研究员等,诸多海外作家不断在国内有影响的文学刊物上发表作品,诸多海外作家参与国内各种文学奖项的评奖,诸多海外华文作家的作品进入国内各种文学排行榜,甚至海外华文作家的作品被改编为电影电视作品,扩大了海外华文作家的声誉和影响。
从总体上看,21世纪海外华文文学创作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日益成为世界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结和研究21世纪海外华文文学的发展史,迫在眉睫时不我待。
二
在海外华文文学的研究中,2000年以后不断出版了诸多以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为内容的学术著作,诸多国内有名望的学者与时俱进,不断关注与推进着对于海外华文文学的研究,饶芃子、刘登翰、陆士清、潘亚暾、陈思和、陈公仲、曹惠民、杨匡汉、古远清、白舒荣、王列耀、黄万华、吴奕锜、刘俊、刘小新、方忠、颜敏、朱文斌等,成为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的佼佼者,2000年以后先后出版了众多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学术著作,为开展21世纪海外华文文学史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学术基础。
饶芃子的《世界文坛的奇葩:饶芃子选集》{12},研究张翎、梦莉、司马攻、李彦的创作,研究泰华文学、澳门文学、菲华文学、欧洲华文文学,分析海外华文文学命名意义、中国意识、文化认同等。陆士清的《品世纪精彩》{13}研究戴小华、华纯、施玮、朵拉、曾晓文等女作家的创作,评说“迈向新世纪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老木、陈浩泉、秦岭雪等的创作。陈思和的《行思集: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论稿》{14},研究严歌苓、苏伟贞、羁魂、虹影、西西、王拓、林燿德等的创作,评说比较文学视野下的马华文学,研究台湾当代科幻小说,表达关于“跨区域华文文学”之我见。陈公仲的《离散与文学:陈公仲选集》{15},研究严歌苓、张翎、余曦、江岚、苏炜、沙石等作家,分析欧洲华文文学新态势,探究新世纪新移民小说的发展,呼吁请以更多的热情关注海外华文文学。曹惠民的《边缘的寻觅:曹惠民选集》{16},研究华严、秦岭雪、陶然、黄国彬、朵拉、蓉子等的创作,探究台湾“同志书写”的性别想象,分析多元共生的现代中华文学,探究地缘诗学与华文文学研究。古远清的《华文文学研究的前沿问题:古远清选集》{17},评说台湾文学、港澳文学,探究21世纪华文文学研究的前沿理论问题,比较东南亚华文文学与台港澳文学,比较海峡两岸和香港当代文论。白舒荣的《华英缤纷:白舒荣选集》{18},研究曾敏之、蓝博洲、彦火、罗兰、陶然、张诗剑、蔡丽双等港台作家,研究尤今、骆明、朱亮亮、吴韦材、蓉子、吴岸、戴小华、司马攻、梦莉、林忠民等东南亚华文作家,研究杜国清、施叔青、罗思凯、萧逸、少君、陈瑞琳等北美华文作家。王列耀的《华文文学的文化取向:王列耀选集》{19},研究曾晓文、陈河、苏炜的创作,分析东南亚华文文学的“异族叙事”,探究菲律宾华文文学中的“背影现象”,研究台湾女性文学中的母性审视等。黄万华的《越界与整合:黄万华选集》{20},研究从新世纪10年海外华文文学的发展及其趋向看新世纪文学的价值认知,探究世界华文文学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的作用和价值共生、多元、互动,研究华人新生代和新移民作家创作的语言追求,分析远行而回归的欧洲华文文学,研究王鼎钧和文学史上的境外鲁籍作家等。吴奕锜的《吳奕锜选集:从“乡愁”出发》{21},研究许达然、非马、黄东平、云鹤、黄孟文、施颖洲、施约翰、施柳莺、陈政欣等的创作,分析近五十年来菲华小说,探究新移民文学中的生存书写、新移民文学中的另类写作、新移民文学中的文化混杂现象等。刘小新的《刘小新选集:对话与阐释》{22},研究马华旅台文学现象、黄锦树现象、马华新世代作家、旧金山华人作家群,研究洛夫、林幸谦、董桥的创作,探究海外华文文学的意义、文化诗学与华文文学批评、海外华文文学的后殖民批评实践等。方忠的《雅俗汇流:方忠选集》{23},研究琦君、尉天骢、张晓风、林耀德、王文兴、陶然、朵拉等的创作,探究当代海峡女性散文整合论、香港当代文学的格局与走向、台港澳文学如何入史、海外华文文学的文化价值取向等。刘俊的《复合互渗的世界华文文学:刘俊选集》{24},研究纪弦、莫砺锋、吕赫若、朱天文、苏伟贞、黎紫书、施雨等的创作,探究香港小说:中国“特区”文学中的小说形态、香港小说中的“香港制造”和“心经”、界定“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的新思路等。颜敏的《风景的重新发现:内地语境中的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25},研究张翎、希尼尔、白放情、葛亮等的创作,探究传媒与海外华文文学的发生、发展及转型,分析马来西亚华文文学网络传播现象,评说澳大利亚华文文学的历史流变与艺术特征等。在对于海外华文文学的研究中,不同国度华文文学的研究成果,海外重要作家作品的研究成果等,都为21世纪海外华文文学史的编撰,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000年以后出版的众多有关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学术著作,在学者们各自关注与研究的领域,拓展与深化了对于海外华文文学的研究,为21世纪海外华文文学史的研究提供了诸多可供借鉴和汲取的成果,为21世纪海外华文文学史的撰写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三
在20世纪海外华文文学史的编撰中,大致构成了如下的撰写思路和结构。赖伯疆编著的《海外华文文学概观》以亚洲、美洲、欧洲、大洋洲和非洲,构成海外华文文学史结构。陈贤茂主编的《海外华文文学史初编》以新马华、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日本、美国、欧洲的华文文学结构,以不同国度为主形成文学史章节。潘亚暾的《海外华文文学现状》以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印尼、文莱、缅甸、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度,和欧洲、大洋洲、非洲,形成其文学史构架。陈贤茂主编的《海外华文文学史》限梳理1965年以前的新马华文学,再以马来西亚、文莱、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越南、柬埔寨、日本、韩国、缅甸、毛里求斯、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巴西、厄瓜多尔、欧洲,基本以国度和作家论构成文学史结构。公仲主编的《世界华文文学概要》以世界华文文学的定义及研究的范畴、台湾文学、港澳文学、欧美澳华文学、东南亚华文文学五章,构成文学史的结构。饶芃子、杨匡汉主编的《海外华文文学教程》,以海外华文文学概论、东南亚和东北亚华文文学、北美华文文学、欧洲华文文学、大洋洲华文文学五章,构成文学史教程的结构。江少川、朱文斌主编的《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教程》以台湾文学、香港澳门文学、东南亚华文文学、欧美澳华文学四编,形成文学史的结构。曹惠民主编的《台港澳文学教程新编》,以台湾编、香港编、澳门编形成基本结构,台湾编涉及日据时期、战后、现代派作家、旅外作家、女性作家、杂文小品作家、戏剧作家、通俗文学作家、原住民作家、眷村文学作家、新生代作家等章。香港编涉及本土作家、大陆南来作家、香港学者作家、旅港作家、通俗文学作家、专栏作家、新生代作家等章。澳门编涉及华人作家、“土生”作家两章。
在20世纪海外华文文学史的编撰中,基本形成以州域结构、国度结构、区域结构三种文学史结构模式,将时间段作为文学史观照的划分阶段,有的将文学体裁作为文学史章节的设定视角,作家论、作品论构成大多数文学史的基本内容。
21世纪海外华文文学史的编撰,在参照如上的文学史结构模式时,应该考虑如下几方面:
(一)关注海外华文文学的社团群体。海外华文文学创作从最初作家们的单打独斗,到21世纪的社团群体的不断涌现,使海外华文文学的创作日趋繁盛,文学创作的交流和研讨也不断推进了创作。21世纪海外华文文学史的研究和编撰,应该关注与研究社团群体。在海外华文文学的社团群体中,出现了诸多有影响的社团:1978年成立的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1981年成立的欧洲华人学会,1981年成立的亚洲华文作家协会,1986年成立的泰国华文作家协会,1987年成立的加拿大华裔作家协会,1988年成立的英国华文写作家协会,1989年成立的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1990年成立的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1991年成立的欧洲华文作家协会,1991年成立的北加州华文作家协会,1991年成立的北美华文作家协会,1991年成立的南美洲华文作家协会,1991年成立的澳洲华文作家协会,1992年成立的世界华文作家协会,1994年成立的美国华文文艺界协会,1994年成立的新西兰华文作家协会,1995年成立的加拿大中国笔会,1995年成立的菲律宾华文作家协会,1997年成立的加拿大魁北克华人作家协会,2000年成立的美国文心社,2004年成立的国际新移民华文作家笔会,2009年成立的海外文轩作家协会,2011年成立的日本华文文学笔会,2012年成立的中欧跨文化交流协会,2016年成立的纽约华文女作家协会,2016年成立的北美中文作家协会,2017年成立的欧洲华文笔会,2019年成立的斯洛伐克华文作家协会,2019年成立的日本华文女作家协会,等等。海外华文文学社团群体的成立,将散兵游勇的海外华文作家们聚集在一起,联络感情、切磋创作、推介作品、开展研讨,在编撰21世纪海外华文文学史进程中,关注海外华文文学的社团群体,可以让文学史写作更具有群体性,更具有海外华文文学发展的延续性。
(二)关注海外华文文学的报刊杂志与网站。海外华文文学的发展与繁盛,与相关文学报刊和网站的创办发展有关,在21世纪海外华文文学史的编撰过程中,应该关注和研究海外华文文学的报刊与网站,不仅有助于相关资料和文本的搜集,也有助于全面深入地观照海外华文文学发展的历程。在海外华文文学社团的建立与发展过程中,创办了诸多各种不同的文学刊物与报纸,刊载海外华文文学作品,传递海外华文文学相关的信息,发布海外华文文学社团出版的信息等。
1972年创办于德国《西德侨报》,1981年创刊于法国《龙报》,1982年创办加拿大的《满城华报》,1982年创办于巴黎的《欧洲日报》,1983年创刊于巴黎的《欧洲时报》,1985年创办澳洲的《汉声》杂志,1987年创刊的休士顿《北美行》杂志,1987年创刊于德国的《莱茵通信》,1989年创办于德国《欧华导报》,1991年在纽约创刊的《中外论坛》,1992年创办的日本《中文导报》,1994年创办加拿大的《中华导报》(由1992年创办的《枫导报》改名),1995年于旧金山创办的《美华文化人报》(后更名为《美华文学》),1996年创办于法国的《法华报》(1999年12月改为《华报》),1997年创办德国的《华商报》,1997年创办匈牙利的《中华时报》,1999年创办于德国的《本月刊》,1999年创办捷克的《捷华通讯》,2000年创办加拿大的《环球华报》,2001年于纽约创刊的《彼岸》杂志,2003年创办德国的《欧洲新报》,2006年创办美国的《红杉林:美洲华人文艺》杂志,2008年创办纽约的《纽约文艺》,2008年创办洛杉矶的《洛城文苑》,2012年加拿大《世界日报》创办的文學专版《华章》,2012年创办美国的《华人视界》周报,2013年创办洛杉矶的《洛城小说》,2019年创办洛杉矶的《洛城诗刊》,2020年创刊的《欧华文学》(前身为2018年3月20日创办的《欧洲时报》的“欧华文学副刊”),2020年创刊的《欧洲华文文学》,等等。将海外华文报刊置于21世纪海外华文文学发展的视野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全球化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华文文学的网站和新媒体如雨后春笋,影响巨大,给华文文学的传播发展开辟了一个规模空前的途径”{26},同时也应该关注众多海外华文文学的网站,从而比较全面地展示海外华文文学发展的全貌。
(三)关注海外华文文学的批评与交流。文学创作的发展与嬗变与文学批评、文学交流息息相关,创作与批评是一种互动互利的关系,文学创作是文学批评的基础,文学批评促进了文学创作,在21世纪的海外华文文学史的编撰中,也应该相应地关注文学批评、文学交流。
在国内的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创办了一些相关的学术刊物,促进了海外华文文学的交流和发展。1985年由汕头大学创办的《华文文学》,1990年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创办的《世界华文文学论坛》,1992年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创办的《海内与海外》,1995年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创办的《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2006年由《外国文学研究》编辑部和长江文艺出版社联合创办的《世界文学评论》等,在及时关注与研究海外华文文学的创作和发展中,扩大了海外华文文学的影响力,推进了海外华文文学的创作。另外,2004年绍兴文理学院世界华文文学研究所主办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2013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创办的《华文文学评论》,2014年由古远清编纂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年鉴》,2015年由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主办的《语言与文化研究》,等等。
在海外华文文学的研究中,海外各地出现诸多研究海外华文文学的评论家,他们或者研究本地的华文作家为己任,或者关注海外华文文学创作的动向,或者探究海外华文文学发展的历史,构成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另外一道风景线,如:美国的王德威、王鼎钧、陈瑞琳、史书美等,加拿大的林楠、梁丽芳、郑南川等,澳大利亚的庄伟杰、何与怀、张奥列等,新加坡的黄孟文、王润华、张松建、倪立秋等,香港的黄维梁、李欧梵、林曼叔、梁秉钧、黄南翔等,马来西亚的黄锦树、许文荣,等等。他们在评论和推进华文文学的创作和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21世纪海外华文文学史的编撰,在关注海外华文文学创作的过程中,还需要关注境外各地的海外华文文学批评和研究,从而使海外华文文学史的编撰更为全面丰富。
21世纪海外华文文学史的编撰是一项重大的工程,需要国内和境外、作家和学者通力合作,在资料的搜集、文本的分析、作品的研究、群体的观照等方面,作全方位的梳理和研究。虽然学界曾经有当代文学不撰史之说,认为太靠近当下难以梳理总结,但是如果没有当下的资料收集和整理、作家作品的分析和研究,何以真正编撰成一部成型的文学史呢?21世纪海外华文文学史的编撰时不我待,应该放到议事日程上来。
① 陈贤茂主编:《海外华文文学史第一卷》,鹭江出版社1999年版,第7页。
② 赖伯疆编著:《海外华文文学概观》,花城出版社1991年版。
③ 陈贤茂主编:《海外华文文学史初编》,鹭江出版社1993年版。
④ 潘亚暾:《海外华文文学现状》,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
⑤ 陈贤茂主编:《海外华文文学史》,鹭江出版社1999年版。
⑥ 陈公仲主编:《世界华文文学概要》,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⑦ 赖雨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已进入中国内地78所大学》,载2008年10月8日《深圳商报》,第6版。
⑧ 饶芃子、杨匡汉主编:《海外华文文学教程》,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2014年版。
⑨ 江少川、朱文斌主编:《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011、2013年版。
⑩ 曹惠民主编:《台港澳文学教程新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11} 陈辽主编:《台湾港澳与海外华文文学辞典》,山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王景山主编:《台港澳暨海外华文作家辞典》,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潘亞暾、汪义生主编:《海外华文文学名家》,暨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王瑾希主编:《港澳台及海外华文传媒名录》,香港:香港中国新闻出版社1997年版;秦牧主编:《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大辞典》,花城出版社1998年版。
{12} 饶芃子:《世界文坛的奇葩:饶芃子选集》,花城出版社2012年版。
{13} 陆士清:《品世纪精彩》,文汇出版社2020年版。
{14} 陈思和:《行思集: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论稿》,花城出版社2014年版。
{15} 陈公仲:《离散与文学:陈公仲选集》,花城出版社2012年版。
{16} 曹惠民:《边缘的寻觅:曹惠民选集》,花城出版社2012年版。
{17} 古远清:《华文文学研究的前沿问题:古远清选集》,花城出版社2016年版。
{18} 白舒荣:《华英缤纷:白舒荣选集》,花城出版社2016年版。
{19} 王列耀:《华文文学的文化取向:王列耀选集》,花城出版社2014年版。
{20} 黄万华:《越界与整合:黄万华选集》,花城出版社2014年版。
{21} 吴奕锜:《吴奕锜选集:从“乡愁”出发》,花城出版社2016年版。
{22} 刘小新:《刘小新选集:对话与阐释》,花城出版社2016年版。
{23} 方忠:《雅俗汇流:方忠选集》,花城出版社2014年版。
{24} 刘俊:《复合互渗的世界华文文学:刘俊选集》,花城出版社2014年版。
{25} 颜敏:《风景的重新发现:内地语境中的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
{26} 陈公仲:《新时代海外华文文学的发展》,载2018年7月20日《文艺报》,第4版。
Thoughts on and Conception of How to Compile a History
of Literatures in Chinese Overseas in the 21st Century
Yang Jianlong
Abstract: Beginning with the 21st century, literary writings in Chinese overseas have been flourishing and a compilation of a history of literatures in Chinese overseas in the 21st century should now be put on the agenda. Literary writings in Chinese overseas have now entered into a new realm in which the writing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mature, with a growing number of good works and an expanded vision; the number of literary societies is on the rise, with literary magazines, newspapers and websites continuously emerging; and the number of exchanges is on the rise, with more books published and more writers that have won awards. After the year 2000, a large number of academic works have been published on literatures in Chinese overseas that laid an important academic foundation for developing research o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s in Chinese overseas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compilation of such a history, when referencing the past models of such histories, should take the following into consideration that, in terms of literatures in Chinese overseas, attention be given to the social groups, to newspapers, magazines and websites, and to the criticisms and exchanges as the compilation is a significant project.
Keywords: The 21st century, a history of literatures in Chinese overseas, compilation, agenda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