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编后语

时间:2023/11/9 作者: 华文文学 热度: 18686
蒋述卓

  在中国人民齐心协力抗击新冠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在送走庚子鼠年迎来辛丑牛年的春雨时节,《华文文学》2021年第1期与大家见面了。这是一个美好的开始,希望我们共同维护好这份美好,为世界华文文学研究提供平台,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融入世界与世界文学同行奉献出我们的文学暖心。

  这一期置于卷首的“文化自信与文学建构: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峰会”特辑,是今年华文文学界第一次盛会的特别奉献。会议采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聚集了国内高校与研究机构80余位学者,围绕着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及海外华文文学的现状与未来、融合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取得了丰硕成果。为飨读者,我们在此处只推出了三位有代表意义的教授在开幕式的致辞以及两位学者的会议论文。张福贵教授与陈思和教授的致辞,站点高,视野阔,给我们提供了研究的新视角,对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如何以文化自信为前提,架构起新的文学地图,为实现与世界其他文化和文明交流互鉴、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很有启发意义。朱双一教授细致厘清“世界华文文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华文文学学科的建设上颇有推进。赵小琪教授的文章则从粤港澳三地文学如何在存在差异的基础上,实现相互理解式的对话,最终达到三地文学的视域融合提出了看法,对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共同体的形成将是有理论与实践之意义的。

  “台湾文学研究”的两篇文章角度不同,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侧面了解台湾文学的发展机制和发展状态。其中专门论述21世纪以来的台湾文学的历史书写话题,颇有深度。

  “批评话语研究”选取的是“离散”、“现实主义”与“抒情传统”三个话语,也可以视为是文学批评中的关键词研究。颜敏的文章仔细梳理了“离散”话语在运用于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之后的旅行过程,同时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种对话语进行理论旅行的考察方式是很值得提倡的。这让我想起文艺理论家韦勒克在《文学的诸种概念》中对西方文论多个概念进行历史梳理和辨析的做法。其实梳理的工作并不轻松,它非常考验作者的理论见识和表达能力。

  “作家作品研究”是本刊的常態,延续着本刊的一贯作风,它展示研究者对作品细读和对作家深微理解以及用文化研究方法对作品进行“再解读”的心得。

  “报刊与文学”两篇文章是根据其研究的视角相同而专设的,因为从媒介与文学关系去考察文学的发展,当今也成为了热点,它涉及到文学发展的生态环境和产生、发展机制,此方面研究做得好将开辟出广阔的研究空间。正如赵稀方研究员所写的《报刊香港:历史语境与文学场域》一样,他将文献考证与历史构建结合起来,深化了人们对香港文学发展脉络的把握与理解。

  “访谈”既是我们理解作家创作的钥匙,又是作家心声和创作经验的表露,它既将读者带入文学现场,也可增加刊物的可读性和资料性。“访谈”将会成为本刊的常设栏目,希望研究者关注并提供优秀稿件。

  “述评”里这一期介绍的是沈从文小说英译研究的现状。当然,“述评”的范围可以更广,包括海外华人学者的批评理论研究、海外中国文学研究机构的述评、海外文学社团对海外华文文学的专题研究述评等等。而就本刊来说,我更多地希望能围绕着对21世纪以来世界华文文学创作与研究态势、特点的总体把握研究,因为近20年来世界华文文学有了新的发展趋势、新的书写题材和叙事视角,表现出了不同于20世纪的新格局。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在新的征程上本刊将与你携手,共同创造华文文学的满园春色!

  写于2021年2月11日亦即农历除夕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