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回应香港冯伟才先生

时间:2023/11/9 作者: 华文文学 热度: 17793
香港文学界某些人对我的攻讦,一点也不亚于台湾文坛(参见《台湾文坛对大陆“双古”的批判述评》,《世界华文学论坛,2019年第1期》),如1996年2月出版的《华夏诗报》报道“省港澳作家联谊会”上,有人“揭露”我拿了3万港元为香港诗人王一桃写赏析,其实不说3万元就是连30元都没有拿过,但拿了300本书,只是以书代酬而已,这可以当年《写作》和《诗潮》等杂志所刊登的卖书广告為证。现在看来,这个“谣言”一点也不“现代”。我就是拿了3万元,作为稿酬又何罪之有?但当时不这样看,认为是富得流油的香港诗人在向穷得叮当响的内地学者行贿,这显然有瞧不起内地人的意思。

  再如以“伟才”自居的香港文评家冯伟才于2019年3月的其文中说:“昨天分享了台湾《天下杂志》有关其文中的‘论文‘和研讨会‘的怪圈。其实,在内地的情况更为严重。不但如此,有些内地‘学者与香港‘交换利益的情形,内行人一眼就看出。这里说一下我的经历——虽然发生在20多年前,但今天情况依旧。内地‘学者古远清写了一本所谓的《香港当代文学批评史》。此书未出版时有我的一章,作者把初稿寄到《读书人》给我,我没答理他,后来书出来了,我的那一部份分散到了不同章节,虽然在开头引了我的文章来源,但行文好像是他‘创作似的(见关于朱光潜部分)。这种行为,在学术界已视为抄袭或剽窃了(第138-140页的文字,大部份抄自我的文章)。此种‘做学问的方法,相信也应用在其它……”。

  冯氏这段话有7处值得推敲:1. 拙著《香港当代文学批评史》于1997年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冯氏对这本书颇不以为然,特地加了“所谓的”的定语加以否定。可惜他没有展开论述,还是听听前香港大学教授陈炳良在1998年9月出版的《香港书评》第1期发表的《谈谈〈香港当代文学批评史〉》所云:“古远清的《香港当代文学批评史》是一本很不错的书,除了它是第一本讲述香港文学批评的书籍外,它所用的资料相当广泛,里面的论断也相当中肯。”曾敏之、黄维樑等学者也有类似的评价。2. 冯伟才很可能没查原著,而只根据他复印的《香港当代文学批评史》第138-140页进行评论,其实在《香港当代文学批评史》第十六章设有《具有挑战精神的冯伟才》的专节,并非他说的正式出书时没有设专节。另在《详批朱著〈文艺心理学〉所引发的争论》《星海文学座谈会》等章节中也谈到冯氏。3. “第138-140页的文字,大部分抄自我的文章。”事实是我引用冯伟才的话都加了引号,并在140页有两个注解注明出处,其中注解2还特意声明“吸收了冯伟才的某些观点”。在书后581页附录的《本书主要参考书目》中,又把冯书列出,这能说是抄袭吗?4. 冯说他当年不理我,其实我到他的《读书人》编辑部,他送了我多本《读书人》外,还送了他的著作《文学·作家·社会》签名本,并介绍该编辑部的一个女职员说是他的太太,事后他还请我吃饭,有当时的照片和签名本为证。5. 本人之后再没有跟冯伟才联系过,所谓与他“交换利益”,仅吃了一顿快餐而已。尽管君子之交淡如水,但《香港当代文学批评史》对他这位自学成才的评论家评价仍很高。6. 冯氏两次谈到我时,均把学者一词打上引号。我到底是不是学者,学术界自有公论。7. 内地学者研究香港文学有缺失,欢迎批评,但最好不要抱不屑一顾的傲慢态度。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