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科学诗人”凡尔纳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

时间:2023/11/9 作者: 华文文学 热度: 14030
冒 键

  (南通高等师范学校,江苏南通226006)

  儒勒·凡尔纳(1828~1905)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和冒险小说作家,他一生写了60多部科幻杰作,他试图为科学发展披上一层浪漫的光环,在文学作品中传达出人类探索未知的无限热情,被人们誉为“科学诗人”。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的资料显示,凡尔纳的作品是世界上被翻译得最多的十大名家之一。法国文坛的众多作家如阿波里奈尔、连·格拉克、米歇尔·布托、罗兰·巴特等都曾撰文表示他们对凡尔纳的景仰。一百多年来,凡尔纳一直受到世界各地读者的欢迎,他也深受中国读者喜爱,因为他和中国有着不解之缘。

  20世纪初,在“格致兴国”的科学浪潮影响下,伴随着“西学东渐”,作为舶来的全新的小说形式,儒勒·凡尔纳的科学小说从西方途经日本传来,科学小说的翻译一时间辉映晚清文坛数年。1900年,薛绍徽和陈寿彭最先将凡尔纳的科学小说《八十日环游记》(经世文社出版)译成中文。1902年梁启超将凡尔纳的《两年假期》,依据日本森田思轩翻译的《十五少年》(据英译本《Deux ans devacances》)转译为《十五小豪杰》,刊载在他创刊的《新民丛报》上。同年卢藉东、红溪生翻译的《海底旅行》也连载于梁启超主编的《新小说》上。受梁启超的影响,早年留学日本的鲁迅于1903年根据日本井上勤的译本翻译了《月界旅行》,又据三木爱华与高须墨浦的合译本翻译了《地底旅行》。此后,凡尔纳作品的译本相继被介绍到中国。据日本学者樽本照雄《清末民初小说目录》(1988年)统计,截至1915年,中国出版的凡尔纳译书大约有20种(再版除外)。而这些译书大多译自日文。

  在接受西方文学的初期,梁启超、鲁迅带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为启发民众、导入文明翻译了凡尔纳的科学小说。当时的译者对原作的理解,内容的取舍,翻译形式、文体的选择很大程度受制于中国读者的期待视野,更多的是对小说教诲色彩的追求。而对于善于鉴赏情节的中国读者来说,欢迎科学小说主要服从于“文以载道”的文学观。但孕育科学小说的科学思想并未与之相伴。许多科学小说创作者对科学缺乏必要的、全面的认识,造成对“科学”的片面理解或者误读。

  1902年,提倡小说界革命的梁启超在流亡地日本创办了《新小说》,并依据森田思轩的《十五少年》和罗善合作翻译了凡尔纳的《十五小豪杰》。以社会变革及国民教育为文学目的,梁启超在译本的选择上基于对政治宣传是否有益。《十五小豪杰》是一部少年文学,但其中包含的进步思想内容引起了梁启超的关注。梁启超在他的《新民说》中,将中国积弱的原因归结为“国民的国家观念稀薄”、“独立精神的欠缺”、“进取冒险精神的不足”。他之所以选择翻译凡尔纳,如译本结尾昭示的那样:“自此各国莫不有了这本《十五小豪杰》译本,只是东洋有一老大帝国,从来还没有把他那本书译出来,后来到《新民丛刊》发刊,社主见这本书可以开发本国学生的志趣智识,因此也就把他从头译出,这就是《十五小豪杰》这部书流入中国的因果了。”向国民介绍西方少年同舟共济、艰苦卓绝的精神,唤起民族危机意识的强大动力才使梁启超翻译了此书。

  《十五小豪杰》以其清新的形式、生动的内容引起读者的共鸣。小说付梓后不断再版,至1930年,上海书局印刷了第5版。作为凡尔纳科学冒险小说移入晚清的先驱之作,无论是对在那之后的科学小说的译介,还是对鲁迅这样的文学青年,此书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周作人曾说:“鲁迅初到日本时,首先引起他注意的外国小说家是器俄,其次有影响的是焦尔士威奴(儒勒·凡尔纳),他的《十五小豪杰》和《海底旅行》是杂志中最叫座的作品,当时鲁迅决心翻译《月界旅行》也正是如此。”①

  19世纪后期,即日本明治时期的第二至第三个十年间,凡尔纳的科学故事给正在追求社会变革的日本人带来了新鲜的惊喜,受到空前的欢迎。到鲁迅留学日本时,凡尔纳热虽然已过去,但影响还在。当时,适逢亡命日本的梁启超提倡“小说界革命”,小说这一品种开始正式进入中国的文学界。在梁启超主编的中国最初的小说杂志《新小说》创刊号上,凡尔纳的《海底旅行》被分类为科学小说,开始进行连载,由此凡尔纳的作品进入了鲁迅的视线,引起了他浓厚的兴趣。不久他根据日译本转译了凡尔纳的两部科幻小说《月界旅行》和《地底旅行》,现已成为鲁迅译著版本中的珍本书了。《月界旅行》是凡尔纳于1865年出版的小说,书名为《从地球到月球》,讲述了美国巴尔的摩城大炮俱乐部主席巴比康准备向月球发射一颗炮弹,建立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联系,法国冒险家米歇尔·阿当获悉这一消息后,建议造一颗空心炮弹,他准备乘这颗炮弹到月球去探险的故事。鲁迅根据井上勤的译本转译成章回体文言本,译名为《月界旅行》,当时鲁迅误认为该书著者是美国的培伦,1903年12月在日本东京印刷发行,署名“中国教育普及社译印”。凡尔纳于1864年写成的小说《地心游记》讲的是,莱得布洛克教授和他的侄儿阿克赛在一位向导的帮助下,经由冰岛一个暂时沉寂的火山口,沿岩石中的洞穴而下,历经险阻,终于抵达地心,最终奇迹般经由一次火山爆发,从地中海那边另一个火山口喷回到了地面。鲁迅误认为是英国的威男所著,同样根据三木爱华和高须墨浦合译的译本转译为章回体文言本,译名为《地底旅行》,1906年4月在日本东京印刷,由南京启新书局和上海普及书局发行。鲁迅走上文坛,可以说首先从翻译开始,而且是从凡尔纳开始,这是因为他“向学科学,所以喜欢科学小说”(鲁迅致杨霁云1934年5月15日)。在翻译《月界旅行》时鲁迅曾惊叹:“中国人做梦梦的是金榜题名,洞房花烛,而法国人却在幻想征服月球。”鲁迅在序言中说:“我国说部,若言情谈故刺时志怪者,架栋汗牛,而独于科学小说,乃如麟角。……故苟欲弥今日译界之缺点,导中国人群以进行,必自科学小说始。”他从风靡全球的进化论出发,认为人类作为具有“希望进步”的生物,“殖民星球,旅行月界”的梦想,终将实现。这表现了青年鲁迅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和信赖。鲁迅到日本留学的目的本来是学医,拯救像他父亲一样被庸医所误的中国人的生命,但后来却弃医从文,这是因为,鲁迅喜欢科学小说并不仅仅是因为爱好科学。从《月界旅行·辨言》里我们可以看出,鲁迅是欲“以小说为科学启蒙的手段,给人们以知识,打破传统的迷信,改良民众的思想。”②这可以看作是鲁迅后来一贯主张改造国民性的思想的萌芽。鲁迅是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他的思想和凡尔纳显然是相通的,因为“在19世纪的法国,凡尔纳所以成为走红作家,不但由于他开创了SF(科学幻想小说),而且和他的思想有关联。他同情希腊、匈牙利、爱尔兰等欧洲的民族主义革命运动,在自己的作品中称赞废除奴隶制,是一个人道主义者。”但当时欧美和日本的翻译(日译本是英译本的转译)却没有能够忠于原著,将凡尔纳的人道主义精神正确地传达出来,大多数作品被译成了以娱乐为本位的科学冒险小说,但尽管如此,凡尔纳的科学精神和人道主义多少在作品里客观地存在着。正是基于此,鲁迅鲜明地表达了他翻译《月界旅行》的意图:

  “故掇取学理,去庄而谐,使读者触目会心,不劳思索,则必能于不知不觉间,获一斑之智识,破遗传之迷信,改良思想,补助文明,势力之伟,有如此者!”(《月界旅行·辨言》)

  鲁迅的翻译和创作的活动后来便一直基于这样的想法,即改造中国人的灵魂,这是鲁迅当初与凡尔纳作品相遇时始料未及的。凡尔纳也未曾料到他的作品会引起遥远的东方古国新文学先驱的兴趣和热爱。

  受兄长的影响,周作人也很爱读凡尔纳。他在70岁时还托人找少年时没读完的《十五小豪杰》的日文全译本来读(《十五小豪杰》梁启超曾经翻译过)。1981年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了凡尔纳的《孤岛历险记》,周作人重读,觉得虽然“事隔五十年以上,读了并不像当时那么有趣,而且因为事忙,一本厚书也没法全读”。周作人得知凡尔纳的名著十多种都将译出,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刊行时说,“这消息很是可喜,也证明了我们过去的喜爱是对的”。由此可见,周氏兄弟对凡尔纳的喜爱,是他们日后成为中国文坛双子星座的诱因之一,而凡尔纳与周氏兄弟在异国他乡相遇,这对双方来说,不得不说都是一件幸事。

  在中国不仅是新文学的先驱喜爱凡尔纳,喜爱外国文学的读者,大都读过凡尔纳的作品。凡尔纳的科幻作品在中国国内翻译出版了十几种,其中以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凡尔纳选集》规模最大,传播最广,其中包括《八十天环游地球》、《气球上的五个星期》、《海底两万里》、《格兰特船长的女儿》等。当时发行很广,特别是在国家号召大家学科学的浪潮中,青少年都普遍阅读这套书。凡尔纳的作品,既能增加科学知识、地理知识,而且其思路开阔,又能增进情趣。但这些作品大多是五六十年代的译本,不少还是从英文转译、甚至节译,从数量上看不到凡尔纳全部作品的三分之一。进入六十年代以后,中国“左”倾思潮日渐厉害,凡尔纳的作品,被禁止出版,停止发行。而出版这些书的出版社,也遭受到非一般的批评指斥,被勒令整顿检查。进入改革开放年代,凡尔纳重新进入中国读者的视线。1987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一部由吴贻弓、张建亚导演、陈佩斯主演的喜剧影片《少爷的磨难》,这部电影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喜剧作品,是八十年代娱乐片的典范之作,但很少人注意到在影片的开始时,在片名“少爷的磨难”下还有一行小字“根据J.凡尔纳的同名小说改编”。这部同名作品正是儒勒·凡尔纳这位世界科幻大师于1879年出版的小说《一个中国人在中国的磨难》(Les Tribulations d'un Chinois en Chine)。影片讲的是一个本来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纨绔子弟,在一系列充满着传奇色彩的遭遇、磨难后,终于成长了的故事。在叙事中,导演不断地制造一个又一个冲突、一个又一个巧合、一个又一个包袱,让整个故事充满了戏剧性、喜剧性。这是中国导演对凡尔纳作品的一次成功的移植和改造,也是凡尔纳作品以电影艺术形式成功在中国被传播和接受的范例。

  现中国出版凡尔纳的作品,除中国青年出版社外,青海人民出版社也推出了《凡尔纳科幻探险小说全集》,共35册,收入凡尔纳全部科幻探险小说50多部,共1000万字。全部从法文原著译出,其中2/3是国内第一次翻译出版,使凡尔纳的科幻探险小说以完整的面貌展现在中国读者面前。此外,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凡尔纳的作品绘画集,共4册;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亦在规划出版凡尔纳作品的画册集子。凡尔纳的作品对中国读者的影响,正日益扩展。

  ①周作人:《鲁迅的青年时代》,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78页。

  ②③【日】山田敬三:《鲁迅与儒勒·凡尔纳之间》,《鲁迅研究月刊》2003年第6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