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欧洲华文传媒的历史与现状

时间:2023/11/9 作者: 华文文学 热度: 13908
许 燕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上海 200433)

  哪里有中国人,哪里就会有餐馆、旅店、华文报纸。从清朝、民国,到建国、改革开放,乃至网络兴盛,欧洲华文传媒与全球华文传媒一起塑造着华文信息传播的历史。与东南亚华报相比,欧洲华文媒体没有更早的历史,也缺乏几代传承的积淀;与北美华报相比,欧洲华文媒体缺乏足够的资本,也没有广泛的受众。这支相对薄弱的媒体,百余年来零零落落起起伏伏,依次经历了印刷媒体到电子媒体再到协作融合等三个层面,不断叠加丰富,成为海外新的华文信息传播中心。

一、印刷媒介起伏跌宕

欧洲华文报刊的历史与欧洲华人移民的历史境遇紧密相关。从最早的1866年伦敦的《飞龙报篇》开始以英法德为核心的外国人办报,再到两战期间华人成为创办人并掀起新思潮,经过华侨到华人转变的低谷时期,再在20世纪80年代大陆移民潮催生了新移民华文报刊的兴起的新机遇,再遭遇全球金融危机的抑制,欧洲华报的发展绵延不绝。

(一)清代初创

和最早的华文报纸一样,欧洲华报的初生也是在清代。这一时期的欧洲华报都是由于欧洲资本主义实力壮大,急需向中国推销工业品;而清政府洋务运动迫在眉睫,急需向西方引进先进的工业技术的背景下出现的,因而出现了创办以中国人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华文报刊以沟通新闻与商业信息。其媒介形式经过了从雕刻印刷到铅版印刷的转型过程,文字表达简单粗陋,发行中心都是当时商贸最发达的城市。和其他地区的清代华报一样,最初创办欧洲华报的反而是外国人。比如,至今发现的最早的华文报刊是申雅客(G.Street)1866年创办的《飞龙报篇》(收藏在大英博物馆),距离世界最早的《察世俗每月统计传》(1815年创刊)有51年左右,当时已经行销中国、朝鲜和日本等东亚地区,诞生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和贸易中心伦敦。该报的读者和服务对象,主要在中国等东亚汉语通行地区,应以中国等东方国家的官僚、商人阶层为主。此后,在鸦片战争爆发的1894年,华文期刊《中英商工机器时报》在伦敦创刊。1895年,由柏林大学东语系学者宾.布来恩(Bin Brin)主办的华文《日国》(日尔曼报)在德国不来梅创刊。在1906年,法国中华印字局在巴黎郊区开业。真正由华人自己创办的欧洲华报,可能要数1907年6月22日在法国由巴黎新世纪书报局编印的《新世纪》周刊,由张人杰出资,李石曾、吴激恒等人主编,《新世纪杂刊》在德国同时刊行。同年11月,法国大型华文画报《世界》(季刊)在巴黎出版。这些报纸的发行范围,其实面向中国领土,对华商埠,乃至香港、日本等东亚商贸发达城市,主要内容是商贸广告以及新闻信息,是西方角度的信息介绍与传播。

(二)两战期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4万华工应需被北洋政府派遣到欧洲参加战地劳务工作。其中的大部分人在战后归国,但有一部分留在当地谋生。于是产生了一些针对华工读者的华文报刊,这些华工以广东福建沿海较多,属于劳务输出,文化程度不高,这些华报华刊数量稀少,目的是开启民智。比较典型的有在巴黎为旅法华工创办的《华工杂志》(1916年)和《华工旬刊》(1920年10月创办),另有1918年在俄国彼得格勒创刊的华文周刊《华工》和《旅俄华工大同报》(半月刊)与之遥相呼应。

  与此同时,中国旅欧学生进入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欧洲,他们感受到了西欧先进的工业文明,汲取西方办报理念,积极开设了一些富含政治意识的报刊。这些报刊主要创办于法国、俄国和德国等发达国家,其中典型的有华文《尚群》杂志(1916年伦敦)、《旅欧周刊》(1919年巴黎)、《工余》月刊和《少年》杂志(1922年巴黎)、《先声》杂志(1923年巴黎)、《公教青年》期刊(1924年鲁文城)、《赤光》月刊(1924年巴黎)、《明星》(1925年柏林)、《国民》(1925年里昂)、《三民周报》(1925年柏林)和《国民》(1927年巴黎)。延伸开去,还有远在莫斯科的《前进报》(1925年)等。其发行数量有限,发行对象主要是处于欧洲主流边缘的华人、华侨、留学生和流寓海外的维新及革命志士,着重宣传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号召推翻腐朽的清朝统治。这些刊物的创办人不少在后来赫赫有名,例如赵世炎、周恩来、周太玄、邓小平、李富春、赵世炎、李立三、朱德等人。由于其新锐性,很多创办人被所在国驱逐返乡,华报在短暂波澜后进入低潮。

  1931年日军发动侵华战争,国难当头,海外华侨几乎毫无例外地和国内民众同仇敌忾,积极宣传抗日救亡,再次掀起了欧洲华报的新高潮,华报出现三十余种,德国最多。当时迸发了《解放》杂志(20世纪30年代伦敦)、《民族先锋》(1934年柏林)、法国《救国报》(1935年巴黎,12月更名为《救国时报》,1938年8月迁往纽约)、《抗日抗联会刊》(1936年德国)、荷兰《救国报》(1937年,后改称《抗战要讯》)、旅德华侨抗日联合会《联合会刊》(1936年)等抗日报刊。1938年10月,法国华文《三民导报》在巴黎创刊,为中国国民党驻法总支部机关报。这些报刊是宣传和动员广大侨胞支援祖国抗战救国的时代号角,为祖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壁垒时期

冷战时期,华报几乎绝迹。战后欧洲重建以及中国国内的动荡局势,导致一部分华人迁居欧洲。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侨务政策和所在国移民政策的变化,多数海外华侨选择了侨居国的国籍而成了外籍华人。传统的“华侨”概念,更多地被“华人”的概念替代。1944年11月,法国华文《华侨时报》周刊在巴黎创刊,是法国首份以“华侨”冠名的华文刊物。

  20世纪中后期,海外华文报刊发生明显分化,亲大陆和亲台报刊壁垒分明。但是,分化中有同一,那就是都从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关注着国内的政局,力图运用自己的传播活动,去影响国内政治变化的走向。由于从60年代后期起,一些西方国家先后放宽移民政策,吸纳了相当数量的华裔留学人员、亲属移民和专业移民,从而使旅欧华人的队伍有了新的扩大,华文报刊也慢慢走出低谷次第再建。1971年5月1日,英国首家华文书店光华书店在伦敦开业。1972年2月,德国华文《欧讯》月刊(初名《欧洲通讯》)创刊。1975年9月,法国华文《简讯》双周刊在巴黎创刊。1976年,巴黎华人书店友丰书店开业。1977年8月28日,荷兰旅荷华侨总会在阿姆斯特丹创办《华侨通讯》。1975年9月,法国最早的华人社团“旅法华侨俱乐部”创办了欧洲华人社团的第一家会刊《简讯》(华文双周刊)。后来还出现了《龙报》(法)、《丝路之音》(英)等报刊,但都存在资金缺、时间短、印刷粗陋、内容贫乏等问题,发行范围很小,影响力不大。

  80年代,东亚几大主流华文报纸在西欧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建立欧洲版,并自此延续20余年,见证了欧洲的华文传媒历史。1981年,香港《文汇报》在伦敦建立欧洲版,其发行地以英国为主,并延及法国波兰。1982年12月《欧洲日报》(属台湾联合报系,2010年9月停刊)和1983年1月《欧洲时报》,几乎同时在巴黎创刊,加上由香港《星岛日报》1975年在伦敦出版的《星岛日报欧洲版》,这标志着欧洲出现了“真正以中文读者为对象,采集发布新闻为己任的专业大众传媒机构”,“也标志着欧洲华文媒体作为独立的少数民族媒体开始登上舞台”。

(四)大陆新移民时期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大陆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大陆新移民大量涌入欧洲,形成欧华移民史上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分布最为广泛的一次移民潮。他们逐渐成为欧华社会的中坚力量。与之相应,欧洲华人的社团发展迅速,涉及面之广泛史上前所未有。此外,各类同乡会、同学会、行业协会纷纷建立,他们纷纷动用信息技术添加装备,很多社团组织拥有自己的会刊或网站。新移民人数的急剧增长和素质的提高,对信息的需求和华人呼声的传达需求,催生了新移民华文报刊的兴起,形成继东南亚、北美之后的第三个华文传媒中心。

  在90年代,中欧、南欧诸国很快打破以往无华文报刊的历史。匈牙利、意大利、西班牙、奥地利乃至沉寂多年的俄罗斯迅速兴起多种华文报刊,有些超过了当地华人数量。其邻近地区如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乌克兰也在近年创办了几份华文报纸并由此将发行网络辐射到捷克和波兰、瑞士和北欧诸国。据1992年的权威统计,在中国驻欧洲各国使馆内注册的华文报刊近30份,除了法国的《欧洲时报》、《欧洲日报》、《法华报》和德国的《欧华侨报》、《德国侨报》、《华人通讯》、《华商通讯》以外,还建立了意大利的《同乡报》、《华侨通讯》、《侨报》,西班牙的《新华报》、罗马尼亚的《欧洲华报》、《欧华晨报》、《旅罗华人》、奥地利的《欧华侨报》、俄罗斯的《中国报》等。尽管受限于经费和专业人才不足,这些欧洲国家多以周报、期刊为主,大多成立时间不长,但发展到今天,也已由单一传统的平面媒体发展到如今多种媒体共存的局面,影响力日益凸显。

  这一时期的欧洲华报,从受传者角度而言发生转移,主要读者是来自大陆的新移民,而且趋势越发明显。传播内容关注当地大陆华人口味,喜欢选择大陆禁播的华人政治经济等的“小道”消息,明星“内幕”等。倾向于欧华人关注的两地商贸信息、欧洲对华政策、华人本地化问题、世界华人共同遇到的边缘性适应性问题等。大多数创办者来自大陆,办报风格明显沿袭大陆理念和特点。比如模仿大陆都市报的瘦长报型、简体字,选用横式结构,重视图片,强调版面冲击力等。

  新世纪以来,欧华传媒经历了严峻的低谷期。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网络等电子媒体的冲击和大陆新移民比重的倾斜,诸多问题纷沓而来,令有些传统华媒不得不缩减开支,甚至解体。横亘全欧27年之久的《欧洲日报》,2009年8月31日宣布永久性关闭。在伦敦出版的《星岛日报(欧洲版)》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也不得不裁员并迁至郊区。尽管如此,欧洲华报在整体数量上仍在不断增长,并以多种媒体形式不断添加补充进传媒阵营。

  欧华报刊的发展起伏背后问题重重。欧华传媒在居住国一直属于边缘少数民族媒体,没有足够的影响力。由于资金和人员的限制,大多数仍然未成规模,有些地域竞争激烈,质量堪忧。受众市场的有限和广告市场的竞争,导致很多欧华媒体的经营不尽如人意。除少数媒体以报养报实现赢利,大多数勉强维持,甚至需要靠其他商业活动补充。原创能力较低,复制、摘录等方式比较普遍。提高办报水平、细化读者定位,媒体间实现资源共享,是未来华文印刷媒体的必要选择。

二、电子媒介次第生花

从印刷媒体到电子媒体,欧洲华媒也紧随全球华媒的脚步,从广播,电视,再到互联网,媒介工具步步更新。

(一)华语广播

欧华广播的出现,并不晚于其它地区。最初的华语广播来自欧洲国家二战战时宣传的需要。1940年,莫斯科广播电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针对中国听众进行广播的对外广播电台(比美国之音早两年)直至今日。英国广播公司BBC随后于1941年开始使用短波对远东地区用中文广播,之后横亘半个多世纪,直到2011年5月因资金和听众“双重失宠”停播。

  二战结束后,为了满足华人少数民族的信息需求帮助他们融入西方文化,以及国家治理和文化沟通的需求,各个华人居住国的主流媒体渐渐开办华语广播节目,后来延伸为中文部甚至华语电台。陆陆续续建立的有:1965年3月德国之声中文节目、1989年6月法国国际广播电台对华广播、1983年12月曼彻斯特“东方地平线”华语广播节目、1984年9月荷兰广播基金会“中文广播电台”、1985年巴黎亚洲广播电台华语节目、1986年11月英国广播公司所属“苏格兰广播电台”开办的华语节目、1990年6月英国国际系列广播电台“伦敦城市好风光”、1993年意大利布拉托地方志同电台开办的华语节目等。

  大陆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华人经济力量的强大和国家政策的宽松,一些华人自办的民间独立的华语广播电台也开始播出,其受众指向主要是新移民华人——他们在文化理念上望向母国,不希望自身文化断裂,并在母国和欧洲各国之间穿梭,寻找商机和发展机会。1990年3月,法国华人主办的巴黎华人之声广播电台开播;2006年,中国之音广播有限公司在英国开始试运行,力图打造以居住在英国乃至整个欧洲的华人群体为目标受众的网络电台;2009年法国批准旅法华人华侨集资开办“欧洲华语广播电台”,该电台计划以华语和法语全天24小时滚动播出;2010年12月初,西班牙第一家专业华人广播媒体“你好,964”开始试播,播放时间从早上9:00—晚间12:00,播出频率为FM96.4兆赫,覆盖全马德里地区。主要提供新闻、商业、娱乐资讯、音乐。

(二)华语电视

20世纪70年代,华语电视问世。不同的国家为国内少数民族华人提供一定的电视节目,以满足娱乐需求。1984年,荷兰中文电视台开播。

  大陆新移民潮涌入的90年代,欧华电视传播的主要目的转为满足新移民的信息需求,中国大陆台港澳等地的信息被直接传递,以满足新移民跨文化跨地域商贸的需要。在这一时期,西欧成为与北美、东南亚并肩的三个华语电视中心之一,并且出现了卫星电视。

  在欧洲华语频道最权威和最有影响的,当属中国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1992年10月在法国落户,通过卫星直播可供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直接收看,随后逐步与各国有线电视合作,入户到海外华人家中,增强了华人的亲近感和参与性,成为欧洲华人了解中华文化,了解中国形势的主流频道。

  1993年1月,香港商人徐展堂出资创办的以伦敦为基地的“欧洲东方卫星电视”(CNE)启播。该节目重视娱乐性、服务性和新闻性,将中国电视节目重新包装,强调海外华人事件动态。该台采用新的合作模式,中央电视台向其提供“新闻联播”和“英语新闻”等节目。1999年8月,总部在香港的“凤凰卫视”收购了“欧洲东方卫星电视”,以“凤凰卫视欧洲台”的台名正式在伦敦开播。

  1994年3月,以伦敦为基地的欧洲第二家华语卫星电视台“时代华人电视”启播,该电视台由香港无线卫星台创立,主要是转播香港无线的节目。1997年3月,改名为“无线卫星台”,2003年被TVB收购。

  2005年7月14日,欧洲华人网络电视台在奥地利维也纳开播。2006年,集合了5个中央电视台频道、7个地方卫视和2个凤凰台频道的中国电视节目长城(欧洲)平台在法国正式开播。2011年1月,西班牙欧洲华文电视台(EZTV)开播。

  2009年5月,中国温州商人叶茂西旗下的西京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收购了英国本土普罗派乐的电视台(PROPELLER),它由英国格林斯比研究所附属公司图像频道有限公司于2006年2月创办,通过英国天空广播公司的卫星平台传送,最早在英国约克郡播放,后来在欧洲数十个国家落地。

  此外,其他强势的华语电视频道纷纷落户欧洲各大城市。还有传讯电视、台湾宏观频道。这几家华语电视频道各有优势、各有弱点,再加上欧洲华人过于分散,主要受众限于第一代移民等造成的市场规模限制,使欧洲华语电视频道竞争越发激烈。华人创办或经营电视台的目标受众定位日益拓展,不再局限于使用华语的华人受众,开始转向非华语受众,包括习惯于外语交流的华裔后代。随着中国大陆电视制作水平的提升,海外华语电视转播或购买中国内地的电视节目明显提升。

(三)华文网络

20世纪90年代,大陆欧洲移民潮适逢网络兴起,欧洲发达的网络技术被欧华媒体迅即应用,开始了网络信息时代。

  网络发展初期是电子版的崛起。初期较有影响力的电子版或网站有:成立于1994年10月的柏林《华德通讯电子月刊》;1995年5月的奥地利《奥中资讯网》;1995年1月的丹麦《美人鱼》双月刊电子版;1999年2月的法国《欧中网》;此外法国《欧洲商报》的电子版设在欧华综览,一个内容丰富详尽且提供读者网友互动机会的大型信息性和服务性网站;等等。

  新世纪以来,许多欧华印刷媒体开始张贴网页,甚至独立兴建网站。诸如:德国《欧洲商旅报》、匈牙利《世界华人名人录》、德国《欧览》、希腊《欧洲联合周报》、意大利《欧联时报》、奥地利欧维网等。《英中时报》在全欧华文媒体中,率先实现在线阅读,也曾在报纸版内容之外转发其他媒体新闻。欧洲时报传媒集团旗下的欧洲时报网,于2000年开通,是欧洲最早起步的中文网站之一,致力于打造欧洲权威中文信息服务网站。2006年3月开放的俄新网,是俄罗斯第一家中文俄罗斯电子媒体。而《欧洲联合周报》网站,以图片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展现,简洁大方,并有法国、奥地利、匈牙利、葡萄牙、希腊、塞维利亚、罗马尼亚、西班牙、波兰等不同版本。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日渐融合化,21世纪10年代末,媒介融合成为明显趋势。《华闻周刊》(2010年)网站不仅提供受众全部电子版内容,而且还设置留言评论、投票的空间,并提供在Facebook、Twitter或微博等社交媒体或自媒体上转发评论的可能。2009年4月欧洲时报网全新改版,添加了“巴黎演播室”等视频、论坛节目,着力打造动感网络媒体新形象。2011年该网又正式登陆苹果手机,开通了手机版。

  目前,社交类网站和专业媒介类网站纷纷出现,视频网站也趋热。诸如欧洲金融网(2010年)自称欧洲最具影响力的中文财经金融网站。还有各类论坛、门户、社区等社交网站与新闻传播同时出现,诸如俄罗斯的华人论坛(2009年6月,富有俄罗斯地域特色的华人便民平台)、奥地利“朋友网”、2008年注册的“倾力打造欧洲华人自己的门户网站的”欧维网。2010年10月,具有15年发展历程的意大利《欧华联合时报》决定将发展的重点转向网络和网络电视,并宣布欧华网络电视开通。报社在继续出版纸质报纸的同时,将发展重点转向与中国温州市和青田县广播电视中心合作精心打造欧华传媒网——欧华网络电视。

  截至目前,全欧44个国家大多都已建立了华人华文网站,根据不完全统计应该超过300家。其中一部分已经具备一定的影响力,全球华文网站排名居前的有苹果论坛(英)、留园网(英)、新欧洲(法)、开元网(德)、欧洲时报(法)、英华园(英)、人在德国(德)、家中国(德)、网济济(俄)、Kina(欧)、意国蓝天(意)、德国天空(德)、莱比锡中文网(德)等。

  欧洲的网络华文媒体起步虽早,但总的来说,发展较为迟缓,远远不及北美澳日等华人众多的地区,即便欧洲范围内也以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英法德实力最强,并且主要聚集于少数最发达城市。尽管现有的华文平面媒体大都开办了自己的网站,但内容大多是平面版的在线化。由于财力人力不足,很多网站都存在内容更新慢、影响力弱的问题,难以与“BBC中文网”以及“《金融时报》中文网”等全球主流媒体的华文版抗衡。

三、全球协作联动

网络的出现和普及,推动欧华传媒迅速进入全球华文融合协作阶段。不仅在媒介技术方面实现着融合,而且无论媒介传播者、受传者、工具、渠道还是内容形式,都全方位地跨越空间界限实现全球合作联动。

  全球信息一体化,母国华文网络本身就已经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影响范围,欧洲华文网络必须寻找更适合自身的存在空间。各类社区论坛纷纷建立,主要目的是让留学生、第一代移民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关于大陆港台等主流华文信息往往直接拼贴或托管在外。欧华传媒重新分工,分担的是本地异域信息的传播与沟通功能。不仅服务于本地华人,更服务于全球商旅流动。旅游者提前上网查询翻译酒店和当地注意事项和著名景观,找到华人旅店食物。商业人士无需出门,直接就可以借助网站寻找信息和沟通交流。自媒体和社交媒体的发达,翻译工具的进步,也使得现今的欧华媒介的受众范围远远超越欧洲本土,分布世界各地。

  为适应全球变平的趋势,欧华传媒选择了最有前途的协作化模式。地域越来越广,规模越来越大,而且组织和论坛方面的成绩非常显著。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会员由1997年的欧洲8个国家16家华文报刊,发展到今天超过25个国家60多家传媒,包括报纸、电视台、网站、杂志、广播电台和出版社等新闻机构。“第十届欧洲华文传媒研讨会”2012年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出席者包括欧洲25个国家以及中国大陆、香港的近百家华文媒体负责人、新闻学研究学者。媒体与会代表就欧洲华文媒体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现状以及生存和发展,欧洲华文媒体如何促进此间华人更好地融入当地主流社会,更好地发挥促进中欧友好的桥梁纽带作用,欧洲华文媒体之间如何加强合作和交流,欧洲华文媒体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在中国文化发展战略中,推动和促进中欧文化关系的深入发展发挥独特作用等议题展开研讨活动。

  由于全球华文媒介的重要影响力,大陆港台等主流华文圈对其日益重视,交互日益密切。欧华媒体时常被邀请参加各类集体采访交流活动。诸如,“文化中国——2011年海外华文媒体中国行”活动,包括欧洲华文媒体在内的记者团采访参观了新疆、黑龙江、福建等地。2011年6月“海外华文媒体杭州行”,则是由杭州市办了第9届的活动。2010年10月26日,“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在荷兰古城代尔夫特举行第六届香港文汇报国际合作研讨会。会议一致认为,华文媒体应多尝试“中国故事国际表达”,根据所在地的国情和受众接受习惯进行资讯整合,让海外读者更及时、客观、全面地听到来自中国的声音。更有两年一度的世界华文传媒大会,由中新社组织,欧洲华媒会员逐年增加。

  世界华文传媒协作化形式,在21世纪10年代更进一步演绎为具体合办专刊和创办报刊的务实之路。他们纷纷与实力雄厚的媒体或组织展开多种多样的合作,创造出“海外版”“报中报”等新形式,还与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展开多样合作关系。欧华报纸与内地各省份地区展开合作,开辟有“广东专版”“广东省侨办专版”(德国《欧洲联合周报》与广东省侨办合作2005年)、《魅力安徽》专版(法国《欧洲时报》与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合办2005年);“中国南京”(巴黎《欧洲时报》、南京市政府新闻办与中国新闻社江苏分社合作2006年)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主流媒体在欧洲华文报纸上开设版面。而且,不少地、市及县(市、区)也相继开设地方专版,如著名侨乡温州市、青田县等等。此外,欧华传媒接受大陆供版越发丰富,人民日报海外版、中新社奥运版、新民晚报海外版、浙江日报海外版、今晚报海外版、知音海外版等等的合作对象和提供版面越发多样广泛。2010年,天津《今晚报》就与《欧洲联合周报》达成了第18个合作板块的《今晚报·奥地利版》的建设。而《欧洲时报》则从2005年2月开始,在法国、西班牙、奥地利等多个国家与当地华媒协作,同期出版国别版,同时与《新民晚报》等主流传媒合作,每期几十个版面。发展迅猛,现已在欧洲各国建立23家,2011年又进一步拓展到英国和德国,分别在伦敦和法兰克福建立新的分支机构。

  从历史的梳理中可以看出,欧华报刊最初由外国人创办面向大陆商埠,最终由华人自理服务华人移民自身;华语广电也最初由移居国主办目的为宣传引导,逐渐转向华人民间自办图谋事业发展;网络媒介时代则从单一弱小的电子版逐渐丰富多样,视频化、社区化、多媒体化,无论传播者与受传者都由欧洲当地逐渐扩展为全球华人,并创造性地征服环境,将自身从边缘化存在奋力提升为全球融合协作联动的新型主流化媒介生态的一部分。由此,自19世纪中叶滥觞,由印刷媒介阶段、电子媒介阶段、再到全球协作时代,欧华传媒渐渐成为全球新一个华文信息传播中心。

  萧良:《欧洲华文传媒的现状》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2003年6月2日。

  赵玉明:《海外华语广播电视的现状与未来》,《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2年第3期。

  2011年《世界华文传媒年鉴》,中国新闻社2011年版。

  顾玉龙:《欧洲华语电视频道竞争激烈》,《电视研究》2000年第4期。

  ①邱建章:《论清代海外华文报刊的社会功能及特点》,《河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②黄瑚、范书杰:《新发现的欧洲第一份华文报刊〈飞龙报篇〉考》,《新闻大学》2004年第1期。

  ③孙兴盛:《欧洲华文报刊世纪谈》,《国际新闻界》1999年第4期。

  ④黄煜:《当代欧洲地区华文报刊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1995年4期。

  ⑤李宇:《海外华语电视发展特点及展望》,《传媒》2011年9月。

  ⑥比如:“战斗在法国”、“人在意大利”、“爱尔兰华人网”、“西班牙华人网”、“瑞士华人网”、“葡萄牙华人网”、“荷兰和比利时华人网”、“冰岛华人网”、“丹麦华人网”、“挪威华人网”、“瑞典华人网”、“芬兰华人网”、“波兰华人资讯”、“白俄罗斯华人网”、“乌克兰华人网”、“斯洛伐克华人网(新站)”、“捷克华人网(捷华)”、“罗马尼亚华人网”、“匈牙利华人网”、“奥地利华人网(朋友)”、“希腊华人网”、“俄罗斯华人网”,等等。

  ⑦中国新闻网2012年08月24日《第10届欧洲华文传媒协会研讨会在维也纳举行》http://www.chinanews.com/hr/2012/08-24/4131320.shtml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