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我就这么走到一扇窗前,正想体会悠然见高楼所带来的现代性的惊骇,忽然在无意中看到窗台上整齐地堆放着一排过期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因为我的博士论文做的是《现代》杂志,正与新感觉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当我看到其中的一篇名为《都市的线条:三十年代中国现代派笔下的上海》时,就本能地翻阅了起来。我原想随便翻翻,可才看了几行字,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特别是作者通过对黑婴的小说《当春天来到的时候》的主人公的“漫步街头”的分析,展现了上海的都市镜象在现代小说中的建构过程,其观点之新颖,角度之奇特,让我为之产生的讶异之情远超窗外的那些高楼的奇形怪状的尖顶。我立即把这本杂志拿到隔壁的复印室把这篇文章复印了下来。在浏览复印好的文件时,我才注意到文章的作者叫张英进,而且,在作者介绍栏,编辑特地注明,他是美国学者。再而且,这篇文章早在1997年就发表了,这让我顿时产生落伍之感。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三年。2005年底,我到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文学系去做了一年访问学者。而出乎我意料的是,朋友介绍给我的联系人正是张英进教授。他原来是1980年代初最早从大陆出去的留学生,早先,他也曾插过队下过乡。赴美后,他先到爱荷华大学拿了硕士,之后到斯坦福大学取得比较文学的博士学位。在2001年转到加大之前,他已在印第安纳大学的比较文学系任教了九年。而他的研究领域,更是从中国的现代文学拓展到都市研究和电影研究,尤其是后者更是成绩斐然。这一点,只要到美国的大学书店中看看他出版的关于中国电影方面的著作之多,论题之深,就可知道他的成绩。如今他在美国学界,在中国电影研究这个领域,已是当之无愧的权威,同时也是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最有影响的学者之一。前面提到的他的现代都市文学中的“漫步街头”的说法,之后就曾被许多学者引用和引申。近年来,他的许多用英文写就的专著陆续在国内翻译出版,如《审视中国:从学科史的角度观察中国电影与文学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中国现代文学与电影中的城市:空间,时间与性别构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影像中国:当代中国电影的批评重构与跨国想象》(上海三联书店,2008)等,相信随着这些著作被人广泛阅读,必将会对国内的中国现代文学与电影的研究产生启发与推动作用。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