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益为,男,1998年出生,中共党员,燕山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2022年8月,获评“中国好人”(助人为乐)。作为校团委学生兼职副书记,他全程参与组织燕山大学志愿者选拔、培训等工作;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他担任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志愿者主管,为冰雪盛会贡献青春热情和力量,荣获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个人,作为全国获此殊荣的八名志愿者之一参加总结表彰大会并上台领奖。
一
2022年的春天对于二十三岁的冯益为而言,注定是不平凡的。这个帅气而开朗的年轻人,略有腼腆地笑着,一开口,时间一下子被推回到七年前。2015年夏天,确切说,7月的最后一天,冯益为和朋友们守在电视机前,没人说话,没人喝水,更没人走动,几双眼睛盯着屏幕,片刻不敢游离。短暂的安静过后,男孩子们突然一跃而起,拥在一处,爆出一片青春的欢呼——刚刚,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中国北京携手张家口举办2022年冬奥会。这是一群“90后”,万众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给他们的少年记忆留下灿烂而迷醉的一页。作为土生土长的张家口人,冰雪小城的少年,冯益为六岁开始,每年到崇礼滑雪,从未间断。剽悍的毅力,缘自血管里涌动着的热爱。这也就不难理解,对于申办冬奥,这群少年为何有着奔马般如痴如狂的热情。沉浸在快乐中的冯益为不知道,巴赫宣布的消息是一粒包装成果实外形的种子,当它落地,生长才刚刚开始。它的孕育与成形数年后将牵动他和很多年轻人,形成一段独特的生命轨迹。2019年,北京冬奥会开始招募志愿者,得知消息,冯益为第一时间报名。看着兴高采烈的学弟学妹们,冯益为突然有些担心:自己明年就毕业了,那时,自己很有可能失去参加志愿者选拔的机会。冯益为的信条是,哪怕有一线机会,也要拼尽全力。这个总是笑呵呵的小伙子,相信命运从来眷顾有心人。第二年,冯益为不声不响考取本校研究生,仿佛是命运额外的馈赠。对于一心走入冬奥会馆的他,这重身份不知多宝贵。赞扬和祝贺声中,冯益为不敢懈怠,积极努力地参加面试和培训,经过一系列近乎严苛的培训选拔,他成功入选,并成为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志愿者主管。
启程前,赶来送行的学院领导特别叮嘱冯益为:“益为啊,你是兄长,照顾好学弟学妹。我把他们交给你了。”冯益为点点头,用力呼出一口气。透过眼镜,他看见一小团白雾,像一朵花,在清冽的晨光中,悄无声息地绽开了。
二
冯益为知道自己的责任有多重,也做好了吃苦的思想准备。可当他到达驻地之后,发现现实情况比预想复杂得多。首先,自己的工作没有明确的时限。如果单纯面对赛场,比赛结束,观众散场,志愿者的工作随之告一段落。如果是常务性质的工作,那就是朝九晚五。但只要还有一个志愿者在岗位上,冯益为就不能离开,这是责任,也是他给自己下的命令。冯益为所在场馆志愿者非常多,管理、考核、宣传等工作都由他负责,通俗地说,他充当的,是一个妥帖备至的管家,照管着近五百人的工作、生活,方方面面都要涉及和兼顾。与此同时,抓取新闻不仅是冯益为的工作,也是日常,甚至是生活的一部分。新闻重在时效,今天滚烫的新闻,撂到明天,就是隔夜的冷饭。冯益为每天在赛场上像机器人一样频频按动快门,疯狂拍照,撷取素材,晚上回到驻地,时常加班剪辑到深夜。对冯益为来说,晚睡并不难,难的是第二天的晨早。由于经常接触外国人,志愿者们需要每天测核酸,这是铁打的纪律。为了规避疫情感染的风险,每次洗漱都有固定的人数,剩下的,需要在外面排队等候。冯益为心疼那些洗澡水一样哗哗流掉的时间,那够他做多少事儿啊。志愿者们每天乘固定班车到达场馆,为了争取时间,大家憋着劲儿,比赛似的早起。可你永远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先你一步。为了不耽误时间,及时到岗,在这群起早狂魔中,冯益为总能跻身那拨“起得最早的鸟儿”,不管昨天工作到子夜还是凌晨。形容早起的感觉,冯益为说,他的一天是从懵里懵懂,“顶着一头雾水”的早晨开始的。日子一长,有了经验,为争取多出的片刻睡眠,冯益为索性把早餐省略了,核酸检测回来的途中,顺便捎回一些面包、火腿肠等食物裹腹。志愿者大多来自外地。他们的印象中,张家口冬天就是羽绒服加雪地鞋,大不了,多套件羊毛衫也够了吧。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参数——张家口赛区场馆平均海拔1800米,极寒就像结了冰的河水,带着锋利的冰凌切入皮肤,血管,直到骨节。白天还是零摄氏度以上,夜间就下降到零下十几摄氏度。由于海拔高,紫外线极强,许多人在这片寒冷的雪域里被晒伤。此外,大家还要处理好自己的学业……初来乍到的不适感,压迫着每个志愿者的神经。冯益为的手机每天被各种各样的信息轰炸。工作,生活,情绪……这一切从一根绳索,演变成一把锯子,在冯益为的心上反复拉扯,有时候,他真害怕下一秒钟自己的情绪会崩溃。冯益为反复告诫自己,绝不能在精神上先垮掉,他得帮助五百名志愿者,挺过最初的不适期。
为了活跃压抑的气氛,把大家从情绪的雾霾下解放出来,冯益为绞尽脑汁想办法。冬奥会期间,北京冬奥组委建立了志愿者之家,希望给志愿者提供一个休息、活动的区域,也方便志愿者交流沟通。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实施严格的闭环管理,这样一来,志愿者之间见面接触的机会非常少。为了搭建起志愿者沟通的桥梁,冯益为和几位志愿者主管参与设计了“冬两志愿E家”微信小程序,程序中包含知识普及、外语学习、留言发帖等板块,让广大志愿者在线上实现亲密接触,深度交流,极大地缓解了新环境中的孤独和焦虑。再比如,设立激励机制,不定期发放物资,徽章、水杯、暖贴、口罩、食物等,东西不大,但随身又贴心。适逢节日,举办一些不耗费精力又让大家放松身心的活动,比如三八妇女节,专门为女生设计了抽盲盒。过年的时候,热热闹闹猜灯谜。这些看似简单的办法有效缓解了大家的压力,如同一阵和风,驱散了不适。有一次,一个女同学心情不好,那天恰好又是她生日。冯益为知道后,费尽周折,终于“协调”到一块生日蛋糕。在奥运会馆驻地,物资的运转极其困难,外面的东西很难进来。看到这块意外的生日蛋糕,女孩满眼惊喜和感激。那天,在场的每个人,都分到了用纸杯盛着的一小份珍贵的蛋糕。大家唱着生日祝福,高兴地转着圈儿,举着那份小小的蛋糕,像是擎着一截明亮而温暖的蜡烛。
三
冯益为颇有心得地把日常采访、搜集素材的工作称之为“采风”。每天一早,从驻地出发,去各个赛场收集志愿者工作影像,写新闻报道,是冯益为工作的主要部分。在这个过程中,他总会趁机和志愿者们聊一会儿,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状态。由于工作规定,志愿者佩有通行权限卡,标示着可以通行的区域权限。冯益为因为要给所有的志愿者拍照,持有一个加强版的特别通行卡。“蛮厉害的。佩戴着这枚小蓝卡,我几乎走遍所有的区域。”说及这个细节,冯益为有些自豪。从媒体工作区,礼宾接待区,到射击赛场,发放弹药和枪支的地方;从门口负责交通的志愿者,到医疗部门,到记者站,到赛场,恰好圆满的一大圈,不知不觉,带着满满当当的素材回到了驻地。渐渐地,带着相机去找人,聊工作聊生活,成为冯益为的一种习惯。从场馆到就餐的地点不是很近,也会路过一些志愿者的岗位。冯益为抓住这个间隙,带上相机,记录下途中所见。时间长了,冯益为发现,走近志愿者,了解这些生动的个体,不仅是工作需要,更是一种良好的沟通途径。他不再是一个硬生生的“志愿者主管”,而是志愿者们亲切的好友,在情感上互相激励、彼此鼓舞。冯益为在收集新闻素材的路上也捡到不少额外的工作。那一回,一个不小心脱离了团队的外国人,在路边向负责防疫管控的志愿者求助,他要尽快赶到越野滑雪场。出于防疫需要,交通执行闭环管理,必须乘指定班车到达目的地。他错过了班车,不知该怎么办。面对突发状况,志愿者慌了。这时候,他远远看见路过的冯益为,像是捞到救命稻草,大声喊:哥,你快过来一下!
哥——这是许多志愿者对冯益为的称呼。冯益为弄清原委后,赶快联系了外宾接待处和通勤部门。先是联系到一辆出租车,但无法放置滑雪装备,又是一番协调,终于在离比赛开始还有十几分钟的时候,协调到一辆通勤车。外国人坐上大巴车后,转过身来,隔着车窗玻璃,向冯益为比出一个大拇指。冯益为露在口罩外面的眼睛笑了。一个由衷的手势,超越了国籍、人种,在两颗心之间,完成温暖的交互。
拍下的照片里,冯益为最喜欢其中的两张。一张是去场馆的路上,他碰到一名负责通行管控的志愿者。女孩在路边站了很久,佩戴的面屏上,雾气结出一片霜花。那一瞬间,冯益为果断按下快门。镜头里,女孩向他轻轻挥了挥手。冯益为说,我把大家的努力记录下来,希望有更多人看到志愿者们的默默付出。
运动员刘梦涛是冯益为时常和人说起的。刘梦涛带给他的,是灵魂的触动。冬残奥会期间,运动员刘梦涛夺冠后准备登台领奖,上台前,他一边等志愿者帮他固定雪板,一边细心调整手里国旗的角度。“他那么诚挚地征求志愿者的意见:‘兄弟,快帮我看看,国旗摆得正不正?’”一旁的冯益为听到刘梦涛和志愿者的对话,感觉整个人被震动了一下。刘梦涛与志愿者就这样被冯益为悄悄框入镜头。真挚的深情,并非豪言壮语,而是藏在细节里,就像蚌壳里的珍珠,吐露出动人的光泽。
时间转瞬即逝。再厚的书,也会翻到最后一页。冬残奥会最后一天,场馆里举行颁奖仪式。很多人冲去二楼阳台,纷纷用手机和相机记录下这最后一场升旗仪式。工作结束后,场馆播放着那首脍炙人口的《送别》。所有的志愿者冲去雪场,赛场,还有很多外国工作人员,语言不通,只管围在一处开心地疯跑,畅快地大笑,相拥着扑倒在雪地上。那一天,冯益为按快门的手都麻木了。就在他给别人拍合影的时候,好多志愿者找到他合影,感谢这个兄长一样的管家,一直以来给予他们的关心和照顾。冯益为说,那一天,他感到一种满足,那就是在大家忙于狂欢和告别的时候,自己仍在工作,抓取最后一天的新闻和最后时刻的画面。他觉得,如果没有这样一个结束的仪式,就感觉一切还没有结束。而这最后的仪式,就是他像沉稳的家长一样,为所有人的事情继续忙碌,在别人的狂欢里,享受着自己忙碌的甜蜜。过去的七十个日夜,作为志愿者的志愿者,冯益为习惯并享受着躲在幕后为人分忧,为人服务。
2022年4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总结表彰大会上,冯益为获得“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个人”称号。面对耀眼的荣誉,冯益为动情地说:“我只是一点点微光,是所有星星的闪亮,使我站在了星河里。”那一刻,冯益为眼前闪过的,是他按下的五千次快门里,坚守于各个赛场各个岗位上的志愿者。
冯益为说,他最高兴的,就是通过自己的双手,把志愿者的影像从张家口传送到鸟巢,让更多人看到、了解到赛场内外,这些平凡而美丽的奉献者。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