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受惠于前,施惠于后

时间:2023/11/9 作者: 当代人 热度: 10299
尧山壁,原名秦桃彬,当代著名作家。曾任邢台县文化馆干部,河北省文联专业作家,《河北文学》编辑,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河北大学教授。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作品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冰心散文奖、孙犁文学奖、河北省文艺振兴奖、河北省政府图书奖等。《母亲的河》等六篇散文入选中小学语文课本。

  解放初期,每省一报一刊,省文联与文化厅合署办公,办一个《河北文艺》,面向村剧团和街头文艺,发表剧本和曲艺为主(北京市的刊物干脆就叫《说说唱唱》)。编辑部经常关门下乡。后来不断增加文学成分,1956年改名《蜜蜂》。

  中学时期,我爱上了文艺写作,试着给《蜜蜂》投稿,有一首儿歌《小枣树》:“小枣树,弯弯腰,树上挂着黑板报,表扬哥哥劳动好。画又画,描又描,生怕一字写不好。手捂心,心在跳,手捂嘴,嘴在笑。忽听背后有人叫,书记拉着哥哥到。张大姐,脸发烧,双手摇红了一树枣。”《蜜蜂》发了,还加了编者按,据说是张庆田老师选的稿。

  1958年刊物随省会搬到天津营口道58号,天天有人提着瓶瓶罐罐要打蜂蜜。看门的老边说,俺们这儿的蜂不吐蜜,只吐字。这一年兴起新民歌运动,倡导工农兵方向,刊物发表作品,作者名字前要冠以工人、社员、战士字样。我当时是大学生,不在重点培养之列。课上正讲唐诗宋词,加上情窦初开,学写爱情诗,比如《歇工》:“歇工哎,井台变成梳妆台,人眼是镜子,对坐梳起来。嫂嫂看妹妹,直把嘴笑歪,头发蓬松像堆柴,怕人不识女秀才,墨水染两腮……梳着梳着妹发呆,梳子溜下来。嫂嫂回头喊奇怪,是哪个刁羊倌,鞭声单朝这边甩!”还有《水火》:“咱俩结婚时,有过多少波折,你娘嫌我憨,我爹说你泼,算命先生说八字克,你是水,我是火。凑巧今天全应着,你开锅驼机管水,我在铁匠炉看火。你因那泼性格,驯服了一条龙,我有这憨力气,打出来好家伙,你娘我爹到处说:俺一家出了俩劳模。”那时爱情诗是禁区,属小资情调。编辑看中又不能发,压了两三年,舍不得退。最后煞费苦心,变了个戏法,让钟铃写一篇文章批评《歇工》,又由田间写一篇文章,表扬《水火》,发在同一期上。读者反映强烈,也给爱情诗的解禁找了个台阶下。

  1962年大学毕业,田间、张庆田鼓励我到农村去,一猛子扎到邢台县。编辑部先后派韩放、魏茂林看望,鼓励指导。青年作者下到生活中,如鱼得水,《诗刊》发了几个组诗,《河北文学》长诗、短诗连篇累牍地发,剧本《轰鸡》刚彩排,《河北文学》就发了增刊,帮助我总结《在生活中学步》,推荐参加全国青年作家会,大会典型发言。其实对青年作者厚爱,绝非只对我一人,张峻、郭澄清、申跃中,都是如此。发现了一个康传熹,十几岁,小说编辑王泽震三下井陉,连发三篇。编辑部把发现培养青年作者作第一要务。

  1965年底我与张峻等调省文联当专业作家,第二年便碰上“文革”,与《河北文学》编辑部的同志共受国难,一个熔炉里炼了六七年,越来越感觉到这是一个优秀的团队。主要领导田间、李满天不是挂名,真抓实干。张庆田、张朴善于团结作家,刘哲是个实干家,编辑刘怀章、沈金梅、王泽震、张庚等都能独挡一面。省委宣传部管文艺的副部长远千里,写过一篇《谈刊物的风格》,重点说《河北文学》尊重、团结作家,作家们的风格就是刊物的风格。作家们有了佳作,发给自己的刊物,《红旗谱》《铁木前传》《水向东流》《“老坚决”外传》《小兵张嘎》,包括刘真的短篇,冯健男的评论,都是先在自己的刊物上发表,这样才保证了《河北文学》成为全国名刊。六十年代,李满天、张庆田主持的两个短篇小说专号,产生了巨大影响。《河北文学》与《延河》成为全国短篇小说的旗帜。

  1972年省革委成立文艺组,执行原省文联的职能。阮章竞任组长,不久调走,换上田间,老文联的干部陆续被召回,换汤不换药,也掺合了几个新人。专业作家编制取消了,省内外几个部门挖我去写剧本,我还是首选当编辑。张庆田主持再创《河北文艺》,在棉纺三厂租了两间房子,抽渔民诗人李永鸿讲故事,大家帮忙,完成了长诗《红菱传》,发表在试刊号上。试刊三期,1973年正式出刊。田间主编,张庆田、刘哲、肖杰具体负责。编辑阵容也够强大,理论组沈金梅、吴泰昌,小说组王泽震、邹尚庸,诗歌组王洪涛和我,美编张庚,四梁八柱撑得起来。先后推出了铁凝、贾大山、王安忆、贾平凹、陈冲、汤吉夫等的小说,发现了刘小放、萧振荣、张学梦、姚振函等青年诗人。我还兼管剧本曲艺,发表了冯思德、崔砚君等人的处女作。当时的《河北文艺》(1980年恢复《河北文学》),以健美的姿势,独秀于全国报刊之林,发行量飙升到十七万份。

  我在《河北文艺》《河北文学》工作了十年,是此生最愉快、奋进的十年。全身心地融入高雅的艺术氛围和光荣传统之中,得恩图报,受惠于前,施惠于后,前辈怎么帮我,我就怎么助人。后来进入省文联领导层,分管刊物,把继承发展《河北文学》的光荣传统当做己任。愿她越来越好,不想听到一个不字。

  也还有个不得已的事,刊物的名字經常被变换,随遇而“按”,《河北文艺》《蜜蜂》《文艺哨兵》《新港》《河北文学》《河北文艺》《河北文学》《小荷》《当代人》,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传统还在。现在《当代人》办得不错,每期必读,能感觉到一脉相承。坚守传统,坚持风格,为人民写,为人民看,为人民喜闻乐见,刊物就会有生命力,长生不老。

  编辑:安春华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