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雕刻在旧水管上的皮影梦

时间:2023/11/9 作者: 当代人 热度: 9833
刘云芳

  

  

  

  人要是有穿越之术就好了,能够回到童年。这大约是玉田县老人张强多年来的期望。

  那些年,一到农闲时节的夜晚,他便盼着天色暗下来。不等皮影艺人的灯光亮起,人们便鱼群一样向这里聚集。只待梆子一响,村民们马上安静下来,各种乐器开始演奏,皮影艺人的手臂挥动着,吊着嗓子唱起来。只见幕布前,婀娜的大家闺秀,威武的将军,生动的虾兵蟹将一一显现出来。他目不转睛地看着,生怕错过任何细节。附近哪个村子有演出,他都要追着去看。表演没开始时,张强的目光一直粘着那个装满了皮影的大箱子,哪怕看表演者从里边取出一件件皮影,再挂起来,能看到这个过程也是过瘾的。在唐山这块土地上,皮影从初创到现在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这场景不仅是张强的记忆,也曾是一代代唐山人的共同记忆,以至每当乐曲响起,那唱腔还会从他们的嗓子里冒出来。而现在,这成了老年群体精神深处的一种狂欢。

  张强一次次还原儿时的记忆,回想那些生动的皮影形象,正是它们完成了一个农村儿童的美学启蒙。而他的一生都怀抱着这样的梦想:拥有一箱属于自己的皮影。

  人一旦有梦想,心里就会生出磁铁,吸纳着与之有关的一切元素。看到牛羊的形象,他会想,皮影里的牛羊是什么样子的,看到电视里的古装人物,他也会联想到皮影,甚至还有意无意地模仿老皮影艺人的唱腔,学习各种表演皮影的技法。后来,他还跟村里的同龄人一起组建了皮影表演小组,他主演小生,偶尔也演旦角。看他们表演的人挤满了院子,其中不乏外村慕名而来的观众。因为时代的关系,他们当时唱的皮影戏多是新戏,而许多老戏被禁止,一些传统皮影甚至被销毁。那些形象只能在心里一次次还原。

  表演小组的灵魂人物是乡村音乐教师董岳民,他与张强年龄相仿,按辈份,张强是要叫他一声老叔的。董岳民自幼就在老艺人那里学艺,到了二十几岁,各种传统乐器,甚至各种曲艺,样样精通。可以说,在张强追梦的路上,董岳民给了他太多的支持和鼓励。有一次,董岳民从北京带回来一些硬质纸张,张强试着用这些纸画皮影稿并刻成影人,但毕竟是纸,刻成的影人没表演几次,就被扯坏了。张强自己制作皮影的想法就此搁浅。

  在唐山市博物馆里,驴皮影是一种珍贵的展品,那精湛的刀功和明丽的色彩成为最闪耀的瑰宝,让人惊叹。因为制作工艺越来越精良,各种材料、各种机器刻制的皮影琳琅满目,皮影依旧是唐山这座城市的一张名片。但生活条件变好了,人们的娱乐方式多种多样,却没迎来皮影的盛世,身为农民的张强,能目睹皮影的风采是很难的,他除了在心里独自勾勒它们的轮廓,已没有任何接近皮影的途径。

  一定要拥有属于自己的皮影!这个声音随着他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强烈。为此,他还特地打听过,制作一套驴皮影的成本要上千块,而他的生活一直拮据,始终没舍得花这笔钱。2010年,张强已经年过六旬,他想,再也不能等下去,他要开始用行动向皮影梦进军。为此,他想出一个主意,从市面上搜罗来几乎绝迹的皮影戏谱,买来宣纸,用毛笔耐心地抄起来。你无法想象一个没上过几天学的农民,硬是这样一笔一画,伏在案前用毛笔抄写了五年之久。老伴儿虽然时有抱怨,但看到他心无旁骛、专心致志的精神头儿,也就不再说什么了。他尽可能把更多的时间都用在抄写戏谱上。五年下来,抄了厚厚的三大本皮影戏谱,有《珍珠塔》《二下南唐》《金顶山》,多达六十几出戏。张强原想将这几大本手抄戏谱出售,再用出售的钱买一套驴皮影。为此,他做得极为认真。

  张强抄好第一本皮影戏谱之后,便拿去让董岳民看,让他把把关。看着董岳民频频点头,他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但他没想到,时下,早已经不是盛行皮影戏的年代,手抄本根本无人问津。他意识到离拥有一箱皮影的梦想仍然遥远,内心非常失落。只好先放下自己的皮影梦,专心养猪、种地。

  那段时间,他忙着浇地,看着水流源源不断地流进麦地,回想着童年时代那些观看皮影的夜晚,心想,要是時光能够倒流就好了。这天回家的时候,他遇到了迎面走来的董岳民。他俩到一起,聊的话题永远都跟皮影有关。董岳民说:“我听别人说,现在有人用塑料刻皮影……”他一路走一路想,等回到家里,把肩上的水管放下来,忽然灵机一动,这管子不就是塑料的吗?这样的塑料管在农村随处可见,他家已经用坏了好几大卷。之前,都是把它当废品卖给收破烂的。他想起还有一大截放在屋里的哪个角落,赶紧去找,果然还在。他急忙地把水管搬到院子里,从井里打出来一桶水,借着月光清洗起来。老伴问他,你要做什么?他笑而不答。各种想法在脑海里涌动,让他一晚上都没有睡好。第二天,他迫不及待地起床,朝孙子要了支铅笔,又从不用的作业本上撕下一张纸。他先画下一匹马,一匹在他心里奔腾了几十年的马,在笔下一点点勾勒出来。前一天清洗干净的水管已经晾干。他从中剪出一段,又把它们剖开,变成塑料片。又用复写纸把画稿转印到塑料片上,就等着雕刻了。可他还没有一把刻刀,他去小卖铺买来一把美工刀片,找来一段细木棍,把刀片打磨得细小之后,插进木棍里,又用自行车气门芯的关卡将木棍与刀片儿之间的接口固定住,一把刀就这样做好了。

  他小心翼翼地雕刻起来。眼看一匹马逐渐成形。可上色又是个问题。张强没有美术基础,对颜料几乎没有任何了解。他从孙子那里找出水彩笔,可彩笔在塑料上根本无法固色。最后,还是在石家庄学医的孙女给他买来了水粉颜料,用水粉上色后,很是鲜亮,再刷一层清漆,并加上车辐条、插上高梁秆以固定,一个可以用于表演的真正的皮影便完工了。他迫不及待地拿给董岳民看。这个乡村教师当时就惊呆了,他没想到自己只是顺嘴一说,塑料可以做皮影,张强真就会付诸于行动,而且做得有模有样。

  此后,张强一发不可收拾。一有空闲,便坐在窗下描绘图样,雕刻。似乎通往童年的时光隧道被打开了,那些美好的记忆源源不断地涌来。各种形象从他刀下跳脱而出。有时,他也略有改变,将自己的理解与审美融于刀下,有时也会向老伴儿征求意见。上色是个细致活,他戴着老花镜,凑近了看,丝毫不敢马虎,有时孙子、孙女也会来帮忙,在他们眼里,爷爷是一个敢于追梦的人,是他们的榜样。

  有皮影还不够,他需要还原的还有木箱——皮影人的百宝箱。他请人做了木箱,把五颜六色的皮影放进去,他粗糙的手扶住箱盖,好像时光立即穿越到童年似的,这位不善言谈的老人顿时笑起来。渐渐地,村里人知道他在做皮影,都来参观,人们无法相信,这个一辈子都在种地的人,忽然就拥有了雕刻皮影的技艺,他们不知道他这几十年来每一天都在心里刻画着它们。张强这一做就是13个月,到最近才终于完工。这些皮影有200多件场景,包括车、船、轿、马、鹰等等,有80个身子,200个头样,它足以支撑传统皮影戏剧中各个曲目的演出。

  快完工时,他想象着大伙儿拿着他做的皮影演出的情景,可光有影人儿没有乐器是不行的。你无法想象,这个连刻刀、绘图纸都舍不得买一张的老人,竟然花八百多块钱购置了演出皮影所需的全套乐器。

  他们很快组建了一支演出小队,表演者有本村的,也有外村的。他们撑开大幕试演,而张强之前抄写的戏谱也有了用武之地。每当影幕架起,各种乐器在董岳民的指导下演奏起来,村里那些六七十岁的老人,倏忽就被皮影牢牢吸引过来。他们有的刚从田里回来,有的刚才还站在房顶上施工,现在却忍不住拿起高梁柄,边耍边唱。时间好像忽然倒流了一般,连他们自己都说,有多少年没看过皮影演出了,仿佛一下子回到了童年,有关儿时的记忆不断地冒出来:那时,有一毛钱都会拿去买张纸皮影,然后在课余时分,模仿皮影艺人的表演。小院里一下子充满了忆旧的味道,是张强的皮影,打通了时间的隧道,他把已被乡村百姓渐渐淡忘的皮影,又带回到了眼前。当有人冲着他竖起大拇指时,这位追梦老人笑得像个天真的儿童。

  编辑:安春华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