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前沿科技的发展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计算机技术的关注程度与日俱增。为了促进国内计算机技术与国际接轨,让国内读者第一时间了解和学习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国内科技出版社越来越重视国外优质计算机图书的引进和出版工作。笔者对引进外版计算机图书的引进原则、引进方式、保障措施等进行了整理、总结和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图书 选题策划 引进出版 图书质量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的不断普及和深化,计算机从业人员和涉及计算机使用的各行业人士对计算机技术知识和计算机图书的需求不断增长,计算机类图书的出版已成为众多出版社的工作重点之一。外版计算机图书的引进不仅对我国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出版社优化出书结构、树立图书品牌、提升综合实力。本文将从引进外版计算机图书的原则、选择优质外版计算机图书的方法、保障外版计算机图书质量的措施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做好外版计算机图书的策划与出版工作。
一、引进外版计算机图书的原则
随着近年引进版图书越来越多,图书同质化现象愈加凸显,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做好外版计算机图书的筛选,打造高质量、高市场认可度的引进图书,是各个出版社面临的一大挑战。笔者认为在引进外版图书时一般应遵循以下三个主要原则。
(一)能填补国内市场空白
引进外版图书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填补国内出版市场的空白。在策划外版图书选题时,编辑首先要树立一种意识,不论国内图书市场的竞争激烈到何种程度,总是有空白点存在的,穷其所有出版需求的现象是不会发生的。因此,只要我们用专业的眼光去发现,就一定能找到国内图书市场的空白点。这不仅是我们的生存之道,也是我们的立足之地。例如,人民邮电出版社引进出版的《Spark快速大数据分析》便是当时国内第一本Spark书,《父与子的编程之旅》则是国内率先出版的亲子编程类图书,两本书均有效填补了市场空白。这些图书的开创性和新颖性受到了读者的欢迎,收获了良好的市场口碑,同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当然,填补国内出版空白的图书是很少有的,但一旦发现了空白点,尤其是反映新技术、新观念的图书,出版社便会成为进军该领域的第一人,会在图书市场中占据独一无二的地位,进而给出版社带来巨大回报。
(二)有广泛的市场需求
编辑在进行市场调研的时候,往往会发现市场上已经存在大量主题相類似的图书。面对这样的情况,编辑不应轻言放弃。相反,这说明该主题的作品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编辑要做的是在这些林林总总的图书中发现它们的不足或欠缺之处,选择恰好能够弥补这些不足的图书,或者选择从另外一个角度切入该主题的图书,从而形成产品差异化。例如,近年来市场上关于Python编程语言的图书数不胜数,人民邮电出版社在出版了市场表现和读者反馈俱佳的《Python基础教程》之后,又引进出版了《Python编程:从入门到实践》,后者凭借差异化竞争优势,不但在Python图书的“红海”中成功生存下来,销量甚至超过了百万册并且在畅销书榜单上连续多年“霸榜”,还被多所院校选作编程入门教材。因此,只要有广泛的市场需求,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同主题的图书就能够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甚至“逆袭”。
(三)可横向或纵向延伸
当下,我国图书市场供过于求的现象日渐严重,图书市场品种规模巨大,单品种销量越来越少。在这一严峻的现实下,如果一个出版社的图书如天女散花,虽有几颗光彩夺目的星星,但无法形成规模,便很难产生较高的产品效益。要想实现可持续而稳健的发展,出版社就要有意识地控制大而无效的图书扩张,优化产品结构,在现有成功图书的基础上横向或纵向延伸,以点、线、面多维度去引进新的外版图书,建立起图书产品线。核心产品在保持竞争优势的前提下,无疑能够带动产品线上的其他产品。而图书产品线只有不断发展和壮大,形成一定的规模,才能产生持久的生命力。优质而有生命力的图书产品线,不仅便于出版社统筹生产、控制出版成本,还有助于出版社塑造自己的图书品牌,形成自己的产品特色,提升核心竞争力。[1]例如,人民邮电出版社在畅销书《SQL必知必会》的基础上,又策划引进了《MySQL必知必会》《JSON必知必会》等多种成功的延伸性图书产品,形成了一条健康的产品线并不断丰富产品线的内容,源源不断地释放新的生命力与竞争力。
二、选择优质引进版计算机图书的方式
选择优质好书是引进版计算机选题策划成功的前提。出版社可通过以下方式来找到适合自身出版的引进版计算机图书。
(一)根据所开发选题领域的前沿热点来找书
现在几乎每年或者每几个月就会出现一些新名词、新概念甚至是新技术,比如可穿戴技术、虚拟现实、物联网、3D打印等,都是近几年逐渐产生的。出版社一定要密切关注新兴技术和热点话题,掌握市场的热点走向。如果你能够很早地发现前沿热点,赶在绝大多数人之前去策划这样的选题,迅速甄选并引进品质良好的外版图书,那么就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例如,在人工智能开始“热”起来的时候,这个领域的相关前沿热点有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强化学习、图像识别、人脸识别等。人民邮电出版社迅速聚焦国外该领域的著作,陆续从国外不同的出版社引进了《机器学习》《Python机器学习基础教程》《Python深度学习》等大热图书。这些图书既有偏理论的,也有重实践的;既有入门级的,也有进阶的,很好地满足了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
(二)根据相关领域的国外权威作者来找书
出版社在选择外版计算机图书的时候,需要了解所研究领域在国外都有哪些权威专家,这些专家是否出版过相关著作,这些著作在国外的市场表现如何。[2]编辑可以通过查找相关领域的专家信息,建立国外作者的数据库,以明确要找什么书,缩小检索范围。例如,人民邮电出版社的《计算机体系结构:量化研究方法》一书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引进的。在策划计算机体系结构选题时,编辑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约翰·汉尼斯(John L. Hennessy)和大卫·帕特森(David A. Patterson)是美国计算机体系结构方面的权威专家,是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最高荣誉埃克特·莫契利奖(Eckert-Mauchly Award)的获得者,也是2017年图灵奖得主、2000年冯诺依曼奖得主。二人合著的《计算机体系结构:量化研究方法》是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久负盛名的圣经级作品,我国多所顶尖大学均采用该书(影印版)作为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的教材。于是,人民邮电出版社果断争取到了该书的中文版版权,并邀请拥有专业背景的优秀译者翻译出版,成功将其打造成了畅销经典,惠及了数万名中国读者。
(三)根据国外的出版社来找书
国外出版计算机图书的出版社非常多,且各具特色、各有所长。编辑要了解所关注领域都有哪些品质较好的出版社,以及这些出版社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各出版社的图书风格是不一样的,有的出版社的图书内容偏学术化,有的出版社的图书偏重技术应用,有的出版社主要出版高校教科书,有的出版社擅长出版入门级图书。例如,美国培生出版社的计算机图书内容较为前沿和专业,人民邮电出版社“图灵计算机科学丛书”中有相当一部分图书是从培生出版社引进的,包括被公认为计算机科学领域权威之作的《计算机程序设计的艺术》系列产品。编辑可以根据所关注领域、目标读者等,有针对性地关注国外优质出版社的网站和书讯,随时了解各出版社新品的动向,并甄选品质好、能满足国内读者需求、有畅销或长销潜质的图书。
(四)在网络自出版平台上发掘好书
数字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应用为网络自出版提供了土壤和发展机遇。近年来,国外自出版作品数量呈现持续增长态势,自出版作品中不乏优秀作品,也逐渐开始出现畅销书甚至“爆品”。编辑可以随时关注国外计算机图书自出版平台,及时发掘和发现品质良好的图书,并直接与自出版作者沟通引进。人民邮电出版社的《AngularJS权威教程》便是通过网络自出版平台发现并引进的,并且其在国内市场上的表现超出了出版社的预期。通过国外自出版平台引进图书这种方式,不仅省去了传统上跟国外出版社或代理机构的反复沟通,还可以提前引进尚未全部撰写完成的图书,无须等待纸质图书出版上市后再引进,因而出版效率更高,成本也可能更低,是传统外版选题策划手段的有益补充。
(五)依靠行业专家推荐好书
在“互联网+”和全球化时代,国内行业专家的眼界不断拓宽,他们熟悉自己所在专业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知名专家及其科研成果,以及优秀的外版图书,同时还常与国外同行专家(很可能也是图书作者)保持合作关系。他们会积极地向出版社推荐优秀的外版图书,出版社可以与他们保持密切联系,建立稳定的专家队伍,吸纳他们的建议并创新选题思路。[3]出版社还可以通过国内专家的推荐,更顺利地引进国外专家的作品,甚至邀请国外专家进行深度合作,提供更多的图书配套资源和服务等。人民邮电出版社引进出版的《凤凰项目:一个IT运维的传奇故事》《独角兽项目:数字化转型时代的开发传奇》和《DevOps实践指南》三本运维主题图书,就是国内DevOps领域的一位专家提供的选题,出版社经过充分论证后确认引进。这套书引进后,这位专家还组织了同行进行翻译,确保了翻译的专业性和高质量;图书出版后,他又在行业内进行大力宣传,对促进图书实现“双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保障引进版计算机图书质量的措施
选题策划是图书的基础,质量是图书的生命线。唯有把好选题、译稿、内容、编校等每一个质量关,才能有力地保障图书质量。
(一)做好选题论证,保障选题质量
经过编辑遴选或专家推荐的外版图书,受编辑的专业认知水平和专家对其所在领域的偏爱等主观因素影响,不能保证在国内市场获得成功。因此,在收到样书或审读文件后,出版社除了进行社内论证外,还应组织行业权威或领域专家进行评审,增强选题论证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技术专家对国外的新技术、新热点、新趋势有一定的前瞻性把握,他们对选题决策的把关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评审的内容应包括外版图书的内容价值、是否符合国内专业领域的研究方向、是否具有前沿性和前瞻性、國内关注该领域的读者群规模等。出版社应邀请尽可能多的专家,从专业认知和研究热点等角度入手论证选题的可行性,再汇集专家的意见,综合考虑是否引进。
(二)选择专业译者,保障翻译质量
计算机图书涉及大量的专业术语和专业知识,非专业的翻译人员很难准确把握,更谈不上将其准确无误甚至流畅地翻译出来,而一旦翻译得不知所云或晦涩难懂,便会导致读者理解不正确,甚至可能造成误导。翻译质量不过关的书稿,不仅会造成多次返工,延长出版周期,而且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给出版社造成不良影响。[4]为此,出版社应谨慎对待计算机图书的翻译工作,聘请具有一定翻译经验和相关专业背景的专业人员来翻译。他们对专业领域有深刻的理解,清楚该领域的前沿知识,能够保证译稿的准确性。找到合适的译者,提供高质量的译稿,可以为图书质量提供有效保障。
(三)邀请专家审读,保障内容质量
保证计算机图书的内容质量,不仅要保证内容的准确性,而且还要保证内容的时效性。为此,出版社可采用的一个重要程序就是专家审读。由于计算机图书的专业性很强,即便是资深的专业编辑也很难精细地判断译稿的技术质量,因而借助行业专家的力量进行审稿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审读应是全书范围的。[5]一方面,审读者需要发现翻译错误或不规范的术语和专业名词,并按照行业标准进行更正,以保证图书的“技术”性。另一方面,由于计算机图书的时效性非常强,但出版存在一定的周期,时效性强的内容很可能在出版周期内发生变化,所以审读者要对内容的时效性进行把关,及时发现已经或即将过时的内容并更新为时下最新的内容,以有效保证内容的时效性和实用性,进而确保图书的价值和销量。
(四)警惕敏感问题,保障编校质量
编校质量是出版物质量的基础。这里强调的编校质量的把关,仅指出版社要重点关注外版计算机图书的意识形态问题,坚守意识形态阵地,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出版导向。计算机图书属于专业或学术领域,以科技理论和技术应用为主要内容,但不排除某些书中夹杂意识形态问题,且这类问题一般较为隐晦,易被忽略。因此,在外版计算机图书的编辑加工过程中,一方面,编辑需要特别注意其内容是否涉及政治、民族、宗教、地图等敏感问题。如果发现书中存在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或伪科学的内容,一定要在不影响内容和逻辑的情况下予以处理。另一方面,编辑要注意书中所提到的人物是否为敏感人物或有争议的人物,以及书中提及的案例或机构是否存在政治性问题。如果确有问题,应坚决予以删改,以免造成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进而造成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的损失。
四、结语
当前,计算机图书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引进版图书在我国的出版品种逐年增加,影响日益深远。因此,出版社要比以往更加慎重地对待外版计算机图书的引进,有计划、有组织地策划优质的外版计算机图书选题,坚持打造高质量、高市场认可度的引进版图书,丰富图书出版领域和图书市场,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同时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收益。
(作者单位系人民邮电出版社)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