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谈中医图书多语种翻译出版能力建设

时间:2023/11/9 作者: 出版参考 热度: 7545
饶红梅

  摘 要:中医药作为国际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为促进人类健康发挥着积极作用。本文结合工作实践,浅谈中医走出去多语种图书翻译出版能力建设的工作思路:配合国家战略和时代需求,搭建国际化发展平台,中医药图书全媒体翻译出版前景广泛;以实地市场调研为基础,邀请国内外专家建言献策,贯穿选题筹划全过程;以推广国际标准为契机,打造多语种精品力作,组建本土化编译团队;以推广国际标准为契机,打造多语种精品力作,组建本土化编译团队;生产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拓展国际销售渠道,推动中医文化走进去;创新走出去思路,从中医人类学视角海纳百川,中医发展的引进来走出去策略。

  关键词:中医走出去 图书翻译 出版能力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坚定文化自信,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实现文化自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近年来,中医针灸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本草纲目》和《黄帝内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研究员因发现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學或医学奖,这些都表明中医药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卓越贡献。在近来正式发布的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代码(ICD-11),也首次纳入了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可以说,中医药作为国际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为促进人类健康发挥着积极作用。作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国际中心的一名编辑,要有国际视野,面向世界读者讲好中国医学故事,向外国读者介绍中国医学文化,提供中国理念、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实践,促进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健康发展,助力解决全球健康问题。

  在社领导和部门主任重视、支持和指导下,近几年笔者参与策划、实施财政部文化产业专项基金支持项目“中医文化‘走出去全媒体平台”项目,出版了系列英文版和法文版新书,其中《石学敏针灸学(法文版)》获得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资助。同时目前正在进行中的中医走出去多语种图书《肥胖病的中医辨治(法文版)》《汉阿英对照中医药学名词》《中医舌诊图谱(葡萄牙文)》《世界卫生组织标准针灸经穴定位(西太平洋地区)(汉德对照)》等获得丝路书香出版工程资助。笔者结合近年来的工作体会,浅谈中医走出去多语种图书翻译出版能力建设的工作思路:一个多语种的中医图书选题(包括英、法、葡、阿、德等语种),去拓展一个合作出版新途径,努力申报一个走出去国家项目的支持(“经典中国”和“丝路书香”),借助项目实施,同时进行一个语种的中医药图书国际市场调研分析,完成一个语种的精品力作,最终打造中医走出去多语种图书品牌。

  一、配合国家战略和时代需求,搭建国际化发展平台

  为了推动中医药的国际传播,多语种全媒体合作出版渠道已成为必要的手段之一。目前,中医药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接受,但是面对日益崛起的多元文化和多语种市场,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中医药走出去的基础上,通过全媒体平台,进一步促进中医药走进去,使中医药文化融入当地文化体系,同时在以纸媒、数媒、互联网为维度所架构的立体空间中,积极探索开展培训交流、在线教育、开放大学等方面的相关合作项目,让走出去产品更加丰富,走出去方式更加灵活,走出去渠道更加多元。

  二、以实地市场调研为基础,邀请国内外专家建言献策

  2008年7月至2013年8月,笔者在法国和瑞士生活和学习期间,不仅重视对法语和编辑出版知识的学习,也参加了全欧洲中医药联合会等机构的有关学术活动,对几十年来中医药图书法语版在法国和瑞士等法语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汇总;对中医药法语版图书的出版、使用情况以及对法语国家和地区实行的中医药政策进行研究分析,初步掌握中医药在法语国家和地区的普及程度和政府开放程度、中医药临床和科研人员数量和分布、中医药图书在法语国家和地区的需求程度以及当地读者对该类图书定价的接受程度。

  在此基础上,笔者申报了人卫社2018年“法语版中医药图书的国际市场分析”课题研究,邀请国内外有关专家参与,对针灸、按摩、食疗保健及中药等中医药法语版图书进行评析,写出相关的提要和特征性说明,用数据和事实得出中医药法语版图书在法语国家和地区出版的必要性,为人卫社的中医药法语版图书走出去提供理论依据。中医药文化走进法语国家短视频——中医法文版精品新书系列版权推广荣获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2020年度委管出版物主题宣传优秀新媒体传播案例。

  借助丝路书香出版工程项目《汉阿英对照中医药学名词》的出版,今年预计申报新的科研课题“‘一带一路国家阿拉伯语版中医药图书的国际市场分析”,基于此次科研结果,推动人卫社中医阿语版走出去工作,在相关国家和地区推广“人卫”品牌和人卫产品,树立人卫形象。同时,让人卫中医阿语版图书和产品占领相关国际市场,为人卫社全方位走出去创品牌、打基础。后续还将对其他重点语种(比如葡萄牙语和德语)中医药图书进行全方位的市场调研,贯穿选题筹划全过程。

  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以我为主”,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来“为我所用”,培养国际视野,在世界文化交流和学习中,要坚定文化自信,把牢文化话语权,推进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为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只有以海外图书的实地市场调研为基础,充分依靠海内外专家的集体智慧,将国际化的眼光贯穿在选题、翻译和编辑等出版全过程,才能有助于培养和扩展国际视野,才能更好地做好国际化的图书策划。

  三、以推广国际标准为契机,打造多语种精品力作

  精品力作是支撑文化自信的基石。新时代的出版人要努力提升各方面素质,不断策划出版更多精品力作,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为增强全民族的文化自信贡献力量。[1]

  近年来人卫社不断探索国际合作新领域,面向海外助力中医药全球传播,不断丰富走出去形式,不断扩充走出去语种,不断拓展走出去领域,不断增加走出去品种,以推广国际标准为契机,打造多语种精品力作,组建本土化编译团队,逐步提升国际影响力,推动我国医学教育、临床、基础研究、大众健康与国际接轨。

  在世界卫生组织针灸经穴定位标准的制定与推广工作中,我国政府曾协助组织了有关会议,并派出专家积极参与和主导了这个国际标准的制定,我国专家利用表面解剖学、影像学和人体测量方法等多学科方法,首次为经穴定位及表述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同时,在此标准的基础上,我国专家创新地提出了一种与传统针灸挂图不同的新设计,不仅更美、更自然、更充分展现针灸穴位的人物造型设计,而且实现了人体表面与深层结构的准确解剖学叠加定位。为此,人卫社选择多语种翻译出版《世界卫生组织标准针灸经穴定位》和《世界卫生组织标准针灸穴位挂图》,以推广世卫组织国际标准为契机,策划多语种系列图书。

  目前人卫社正在进行的丝路书香出版工程项目《汉阿英对照中医药学名词》也是一个推广中医药学名词标准的案例。中医药已传播到世界183个国家与地区,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医药将传向更多的国家。“一带一路”,语言先行;中医中药,术语先行。术语外译是跨文化传播的桥梁。阿拉伯地区是与我国紧邻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至今尚无中医药学名词规范的阿拉伯译本,严重阻碍我国中医药学术在该地区的传播和发展,严重影响中阿医疗、教育、产业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编纂一部中医药学基本名词规范的阿拉伯文工具书十分必要,既有文化价值,也有经济价值。从当下看,本书可能不是畅销书;但从长远看,一定是长销书。因此,有重要的出版价值。本书以2004年全国科技名词委公布的《中医药学名词》5283条作为中医中文学术术语蓝本,领域覆盖较为全面。国家层面,国务院授权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名词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全国各科研、教学、生产、经营、新闻出版等单位应遵照使用。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将科学技术名词纳入学术出版规范行业标准,要求各新闻单位带头使用已公布的名词。其权威性及使用的广泛性决定中医学术术语标准国际化以其为蓝本,将其翻译转化为多语种国际标准,将助力中医药走向世界。

  出版社后续还将策划出版“中国医学融入当地文化”的多语种精品图书,探索与有关机构建立合作,组建一支高水平的多语种本土化传统医药翻译团队,成立传统医药多语种翻译专家协作组;对参与翻译相关图书的外籍专家,我们也积极推荐“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候选人,为人卫社中国医学文化走出去储备多语种海外翻译专家。协助申报2023年“中医药国际贡献奖-著作奖”,比如《石学敏针灸学(英、西、法文版)》《中医四大经典(英文版)》系列教材的申报。“中医药国际贡献奖”是2005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批准设立的中医药国际奖项,用于表彰在中医药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与个人,具体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负责评审与投奖工作。2023年在“中医药国际贡献奖”基础上首次增设“中医药国际贡献奖-著作奖”。

  四、生产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拓展国际销售渠道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文化发展新思想,积极推动文化走出去,生产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首先,必须从供给侧考虑受众需求,生产创作符合市场需求的文化产品。其次,坚持目标导向,有针对性地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最后,因地制宜,充分考虑销售地的条件因素。将国际化因素贯穿于文化产品生产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当地的法律法规、风土人情以及软硬件配套情况等,构建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贸易渠道。为此,人卫社将走出去精品策划与推广活动和销售渠道有机结合,相辅相成。

  同时,在中医走出去多语种图书方面,人卫社也积极开拓出版合作。和瑞士国际传统医学文化与健康管理研究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组建法语版和德语版图书海外翻译审校团队,打开海外销售渠道。与葡萄牙Causa Das Regras出版社战略合作,促进了人卫社中医葡萄牙文版图书的出版和海外发行。与人民天舟、摩洛哥灯塔出版社合作出版《汉阿英对照中医药学名词》。与法国中医学院合作出版《小儿推拿(法文版)》,同时他们也向人卫社寻求中药图片版权。

  在中医药走出去的基础上,人卫社也在积极探索符合市场的运作机制,组织国外的专家和中医参加,进一步促进走进去,使中医药纳入世界医学,中医药服务进入当地医疗服务体系,中医药文化走进和融入当地人的生活,让中国医学造福全人类。比如《中国针灸(汉法对照)》由巴黎大学蓬皮杜医院的医生柯罗德参与主译并做宣传;《石学敏针灸(法文版)》获得比利时新鲁汶中华针灸及传统医学国际学院副院长伊莎贝尔-萍瑟娣的认可和推荐。

  五、创新走出去思路,从中医人类学视角海纳百川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历史语境下,传统文化需要新的解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先要继承,然后再创新。传统文化需要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然后在此基础上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借鉴吸收外来优秀文化,不断丰富、拓展、完善其内涵,赋予其新的表现形式和时代内容,“不忘本来、吸收外来、走向未来”。

  走出去策略强调让中医界“开眼看世界”,既能熟知中医又能发挥中医(学)的优势,为其他学科发展提供借鉴。通过引进来策略,既能进一步强化中医(学)学习、研究、整理与提高的力量,同时也能将不同知识背景的人才集聚一起,让不同的思维模式进行碰撞,从而进一步丰富中医的内容,增强其科学性,促进中医的现代化。[2]人卫社引进的国际畅销筋膜系列图书,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案例,由于筋膜的联系,中医西医走到了一起。筋膜系列图书的翻译出版将为临床医生、康复师、手法治疗师、物理治疗师和针灸医生等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历史及人类学研究表明,西方中医最根本的特点,是中医文化部分的影响力要大于临床技术部分。具体来说,西方居民在充裕的时间内,独立运用自己的“中国印象”文化资源,按照本社会当下后现代文化需求,将中医药文化的传统精华部分通过遗留、浓缩、夸张、重塑等机制,形成“过中国化”的中医,这与国内学者普遍认为的中国传统文化遭受“淡化”的想象正相反。不掌握、理解西方中醫的形态、成因及意义,一厢情愿地想传播国内“地道”中医,容易引起文化冲突,妨碍中医走向西方。[3]

  这个认知应该对中医走向世界战略研究有所教益:①境外中医现存形态,特别是与国内中医有差别的部分,并非“异端邪说”,恰恰是了解当地社会整合中医规律的绝好样本,应当成为中医走向世界战略研究的重要内容;②相关研究需跳出求大、求全、求一般的误区,从境外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特别关注其中最有特点、最有代表性的现象,从而把握各地区特殊规律,制定相应的战略;③实地调查的第一手资料是最可靠的基础,特别是翔实的、有血有肉的个案,鲜为人知的细节,能纠正闭门造车式研究所犯主观错误;④从当地居民的角度感受、理解境外中医对其的意义,是避免文化中心主义、消除文化冲突、顺利传播中医的有效途径。这些正是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所长。通过人类学研究,中国居民能正确理解、欣赏境外中医这一“文化他者”,完成成为“文化大国”的必修课,具备中医走向世界以及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先决条件。只有如此,才能制定出更符合各方居民利益的中医传播战略,使中医走向世界进程更和谐、更持久、更有益。[4]

  (作者单位系人民卫生出版社)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