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当今打造高品质学术期刊的新时代新要求下,新创学术期刊要想主动肩负起高品质知识生产与传播的使命,努力向高品质学术期刊迈进,应当做到以下三点:坚守初心,明确高标准办刊目标;突出优势,打响高品质期刊品牌;引领创新,展现高水平研究成果。本文结合《海峡人文学刊》的创刊实践,探讨新创学术期刊在创办过程中具体应当如何追求高品质。
关键词:高品质 新创学术期刊 《海峡人文学刊》
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中指出:“高品质的学术期刊就是要坚守初心、引领创新,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促进中外学术交流。”[1]其中,“高品质学术期刊”概念的提出,不仅对学术期刊建设提出了新的衡量标准和基本要求,也为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如何提高自身办刊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学术期刊建设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办好学术期刊的殷切期望。
在政策引导和需求驱动下,国内掀起了建设高品质学术期刊的热潮。对于新创办的学术期刊而言,如何克服创刊初期所要面临的诸多现实困境,在创刊伊始就主动肩负起高品质知识生产与传播的使命,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对学术期刊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以实际行动推动出版创新,努力向高品质学术期刊迈进,是新时代新形势下应当深思的重要课题。
《海峡人文学刊》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和福建师范大学共同主办,创刊于2021年,是一本地方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季刊。本文结合《海峡人文学刊》的创刊实践,探讨新创学术期刊(简称“新刊”)在创办过程中具体应当如何追求高品质。
一、坚守初心,明确高标准办刊目标
学术期刊的“初心”,指的是学术期刊作为学术研究成果的载体和传播平台,应当充分发挥其本应具备的三方面功能:一是传播优秀学术成果,服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二是扶持和培育优秀学术人才,为人才成长提供良好园地;三是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学术研究。[2]
2021年6月,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推动学术期刊加快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意见》指出,学术期刊是开展学术研究交流的重要平台,是传播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是促进理论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加强学术期刊建设,对于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具有重要作用。[3]《意见》明确了学术期刊应当肩负起的使命与责任,为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办刊方向。
作为一本新创地方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海峡人文学刊》从创刊伊始,就以“打造新时代新文科的新刊物”为己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牢记办刊初心使命,期待汇聚海峡两岸最为丰厚的人文学养,立足于“新文科”建设的宏阔平台和高端前沿,打造富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人文学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学术力量。
(一)政治上积极响应,服务大局
2021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对坚持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锻造高品质学术期刊提出了殷切期望,在学术界和学术期刊界引发热烈反响。《海峡人文学刊》马上响应,立即组稿,邀请山东大学《文史哲》副主编刘京希等六位学术期刊主编(主任)就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笔谈学习体会。
(二)学术上兼容并包,不媚流俗
《北京大学学报》主编刘曙光指出:“学术期刊要既兼容并包而又不媚流俗。”[4]所谓“兼容并包”,一方面要求刊物在栏目设置上,既要紧跟时代热点、学术前沿,也要兼顾传统学问,尤其是冷门“绝学”;另一方面要求刊物能容纳不同的学术流派和学术观点,不倾向任何一派,欢迎学术争鸣。所谓“不媚流俗”,则要求刊物能坚持高品质的学术标准,始终以创新性、学术性作为选题策划、选稿审稿的标准,不刻意追求所谓“影响因子”,不歧视边缘和冷门学科,不唯作者身份地位,只唯文章水平质量,不让刊物沦为职称评定、人情往来甚至金钱交易的平台。
作为新创学术期刊,《海峡人文学刊》和其他新刊一样,在创刊初期面临诸多困难,如从零起步,缺少固定作者群和优秀的专家审稿队伍,缺少“核心期刊”的招牌和知名度,一时难以组到丰富的优秀稿源,等等。但《海峡人文学刊》依然坚持在栏目设置上兼容并包,在選题策划上推陈出新,在选稿审稿上高标准、严要求,保证刊物的高品质学术追求。
二、突出优势,打响高品质期刊品牌
期刊定位是一本期刊的灵魂,是期刊存在的理由和发展的前提。作为一本地方性综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海峡人文学刊》在刊物定位上要想有所创新,突出自身特色,避免与成熟期刊同质化,从而打响品牌,就必须结合自身传统优势,积极发掘所在地域和主办单位优质学术文化资源,最大限度地加以有效利用发挥,并坚持以学术水平作为唯一的录取标准,才能做出精品化、特色化、专业化的品牌。为刊物高质量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因此,《海峡人文学刊》在确定刊物定位时,将着力点放在了“海峡”与“人文”两大关键词上。
(一)发挥地域优势,突出“海峡”特色
“海峡”一词突出了《海峡人文学刊》的地域优势,包括两层意涵:一是福建位于海峡西岸,历史上人文鼎盛,从古至今涌现过朱熹、柳永、林则徐、陈宝琛、郑振铎、冰心等一大批文化名家,荣膺“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美誉,坐拥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朱子文化、船政文化、妈祖文化、苏区文化等“闽派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福建与台湾具有特殊的“五缘”关系,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文化研究中心更是闽台文化研究的学术重镇。因此,突出“海峡”特色,不仅能发挥《海峡人文学刊》在闽派文化、闽台文化研究等领域的独特优势,还能汇聚海峡两岸人文学术力量,共建具有新时代气息、地域文化特色的学术新园地。
(二)秉持兼容理念,拓展“人文”视野
“人文”一词展现了《海峡人文学刊》在学术上兼容并包的宏大视野。《海峡人文学刊》秉持“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理念,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本,同时着力开辟更加开放的话语空间,既重视历史人文、传统小学、古代文论、作家作品、区域文化等领域的基础研究,也实时反映文史学科的当下最新研究成果,尤其倡导多学科、跨学科的交叉、融合与碰撞;既鼓励坚守书斋、呕心沥血的艰辛考证,也欢迎徜徉书海、陶醉文字的唯美鉴赏,还支持俯身当下、走近人民、服务社会的有用之学。
三、引领创新,展现高水平研究成果
创新是学术期刊永恒追求的主题,是学术期刊与生俱来的媒介品质。学术期刊作为推动学术创新的重要力量,对推动科研成果实现创新性转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打造高品质的学术期刊,办刊团队应具有引领创新的主动性与自觉性,能够把握学术发展规律和学术发展的未来趋势,充分发挥期刊编辑的主动性、创造性,主动设置议题、引发讨论,通过选题策划引领学术;同时严格把好政治关、学术关和编校关,展现高水平研究成果,才能走出一条特色化、专题化、精品化的高品质办刊之路。
(一)设置专题,创新栏目,通过高水平选题策划引领学术
栏目设置的创新在本质上是选题策划的创新,是有组织、有计划地主动设置议题和重点选题方向,进行专题化组稿,还是被动地等待自由来稿,再粗略地进行学科分类,这其中体现的是办刊队伍对刊物发展方向是否有整体规划,以及办刊队伍选题策划水平的高低。高水平的选题策划,要求学术期刊编辑拥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前沿意识,在选题策划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找准时代问题,围绕问题进行选题策划,从而实现高品质学术期刊通过选题策划引领学术、推动创新的责任和使命。
在栏目设置和选题策划方面,《海峡人文学刊》积极探索实践,勇于创新。
创刊伊始,学刊栏目设置还是以传统人文社会科学的一级学科分类为主,设置了“文艺理论与批评”“文献考辨”“戏剧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语言学研究”“哲学研究”等学科类栏目,并立足本刊定位,根据刊物的地域特点及主办单位的学术优势,设置了“八闽文史”“台港澳文史观察”“跨文化比较研究”等特色栏目。随着刊物的发展,《海峡人文学刊》积极探索栏目设置新的可能,努力从以下几个方向尝试创新和突破。
1.求师名刊,虚心“取经”
首先,学刊编辑部邀请《新华文摘》《文史哲》《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老牌名刊主编,就人文学术期刊发展趋势,发表精彩的学术报告。报告会后,学刊编辑部邀请名刊主编们参与学刊编委会全体会议,虚心请教老牌名刊办刊经验,一同研讨《海峡人文学刊》今后的改进方向。
2.设置专题,优化栏目
在广泛吸取专家建议并多次召开内部研讨会后,《海峡人文学刊》在以一级学科为主的原有栏目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栏目设计,具体做法如下:一是设置专题。如2022年第1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栏目的专题为“周氏兄弟研究”,2022年第2期“美学研究”栏目的专题为“康德美学研究”,2023年第3期“跨文化比较研究”栏目的专题为“跨文化戏剧研究”,等等。二是在设置专题的基础上,邀请权威专家主持专题,并担任特约主持人,为专题组稿、撰写导语。例如2023年第1期“文艺理论与批评”栏目设置了“中国新媒介文艺批評”专题,并邀请了媒介文艺学领域的权威专家,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艺批评研究院教授单小曦老师担任专题特约主持人。单小曦老师不仅为本专题组来了一批优秀稿件,还撰写了精彩的专题导语,对中国新媒介文艺发展的基本情况及中国新媒介文艺批评的学科研究现状作了精炼的介绍,并引出本专题的优秀稿件。
学术专题离不开问题意识,通过设置专题、邀请主持人等方式,学术期刊能够实现以问题为中心、围绕问题集中组稿的目的,在一定学科范围、一定领域内形成学术热点,通过学术争鸣、专题讨论等来引领学术发展。《海峡人文学刊》在优化栏目设置上积极探索,不断创新,逐渐向专题化、特色化、精品化发展。
3.新设栏目,引导来稿
2022年初,《海峡人文学刊》在原有栏目的基础上,增设了“中外哲学对话”“新时代的美学艺术学”“人文经典新阐释”“跨学科前沿问题”“两岸人文热点追踪”“青年文化热点观察”“语言应用与语言生态”等若干新栏目,并发布了“新时代新人文学科建设”“文艺研究的多学科视野”“‘生命政治的理论与方法”“‘情感转向的问题与意涵”“‘数字人文的嬗变与前瞻”“‘计算批评的传统与未来”“‘身体理论的建构与重构”“‘跨媒介批评的范式与革新”“后人类与科幻文学研究”等若干重点选题方向,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进行投稿;同时诚邀广大读者踊跃来信贡献选题思路,一时引起广泛关注。
跨学科研究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主要研究趋势之一。《海峡人文学刊》新增栏目和重点选题方向打破学科分类的传统思路,将“跨学科”与“专题化”结合起来,设置跨学科专题,努力探索交叉学科、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等,有助于推动跨学科研究。而有意识、有计划地主动设置议题引导来稿,体现的则是编辑部强烈的问题意识、前沿意识、创新意识,对时代问题、学术大势的敏锐度,以及通过选题策划引领学术的能力。
(二)学者办刊,强强联合,通过严把“三关”打磨稿件质量
西安政法大学李明德等指出:“‘高品质学术期刊概念的提出,赋予了学术期刊建设新的时代意蕴,从‘高质量到‘高品质,期刊的发展内涵有了新要求和新指向。过去常用影响因子、转载率、获奖等量化指标评价学术期刊的质量高低,忽略了期刊与现实的密切关系。高品质学术期刊的提出,淡化了以往的量化评价指标,更注重质性指标。”[5]而质性指标最根本的体现,就是稿件的质量,具体包括政治质量、学术质量和编校质量。因此,要打造高品质学术期刊,展现高水平研究成果,就要求编辑队伍在审稿过程中严格把好以下“三关”。
1.把好“政治关”
在我国,学术期刊不仅是传播文化知识、科研成果的重要平台,也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重要窗口。要打造高品质学术期刊,首先必须坚持导向正确,高举旗帜,服务大局,严把“政治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把好“学术关”
学术质量是学术期刊的生命线,直接影响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如今,不少期刊从业人员都在呼吁“学者办刊”,期盼改变以往由所谓“杂家”“通才”或完全学术外行的职业编辑来主导学术期刊的现状。在学术发展日趋“高、精、尖”化、学术期刊发展日益专业化的大趋势下,“学者办刊”正是建设高品质办刊队伍、确保刊物学术质量的首要条件,更是高品质学术期刊提升“学术引领能力”和“编辑策划把关能力”[6]的重要前提。
《海峡人文学刊》由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与闽台文化交流中心的青年学者们担任责编,主导期刊选题策划、组稿审稿、质量把关等内容方面的编辑工作。每位学者根据自己的专业负责相应的栏目,遇到学科交叉类选题则共同开会研讨。学者编辑们在编余时间,仍从事正常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一方面,学者编辑们可以利用自己不断精进的学术水平,以及切身躬耕学术园地的学术经验,为选题的学术价值、稿件的学术质量给出具有学术识见的判断,为刊物的学术质量保驾护航;另一方面,学者编辑们为办刊进行的学术动态调研,以及在约稿和送稿件外审的过程中与其他专家学者的研讨沟通、审稿编稿过程中与作者的思想交流等,也能够反过来促进其学术视野的拓展和科研工作的进步,从而实现“编研结合”“编研相长”的良性期刊生态体系。
3.把好“编校关”
编校质量是期刊质量的重要体现。编校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学术论文的质量、影响刊物的形象和声誉,还影响刊物的精品化路线和高质量发展。要想实现期刊的高质量发展,编辑和校对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作为由出版机构和高校联袂创办的学术期刊,《海峡人文学刊》在办刊队伍上可谓优势互补。收到来稿之后,首先由高校的学者编辑负责稿件的筛选和学术质量的把关,并着重针对学术内容进行严格的三审,即责编初审——专家外审——主编三审,形成一份初排清样。之后再由出版机构的职业编辑对清样的编校质量进行“三审三校”和印前通讀,其间如有发现问题则随时与内容责编进行沟通。通过这样的“强强联合”,一方面,能够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荟萃、置身学术前沿的学术优势,把好“学术关”;另一方面,出版机构能够以其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细致严谨的编校功底、丰富的编校经验,辅助学者编辑们把好“政治关”和“编校关”,为稿件质量的进一步优化起到查缺补漏、锦上添花的作用。
在优中选优、层层把关之下,短短两年时间,《海峡人文学刊》现已在中国知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维普网等学术网站上线全文电子版,累计下载两万余次,被引用数十次,其中2022年第1期刊发文章《存在论视域下的乾嘉“道问学”问题》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2年第3期转载,《明清小说中的“大藏经”信仰初探》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22年第7期全文转载。2023年初,《海峡人文学刊》被中国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评为新刊入库期刊,在学术界引起广泛关注,受到读者高度好评,影响力持续上升。
四、小结
与现有成熟期刊相比,新创学术期刊虽然仍处于草创积累时期,面临着建立品牌、扩大影响力等一系列现实考验,却也有其后发优势,就像一幅崭新的画卷,可以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充分借鉴和吸取优秀期刊的办刊经验,规避传统办刊的种种误区,抛开传统体制遗留下来的种种包袱,以全新的理念、追求卓越的意识、蓬勃的朝气,为期刊事业描绘出更美好的蓝图。因此,在当今时代下,新创学术期刊更应当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建设高品质学术期刊”的号召和要求,主动肩负起高品质知识生产与传播的使命,以实际行动推动出版创新,走好学术期刊的办刊之路。
(作者单位系福建人民出版社)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