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文学主题出版应时而生,市场表现强劲,社会效益不断提升,在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方面,真正发挥了切实的作用。文学主题出版机构将重大主题与文学有机结合,让文学主题出版既有主题的深度,又有文学的温度。结合出版机构的专业和资源优势,找准自身定位,克服自身弱点,开展特色化的文学主题出版活动,对繁荣我国主题出版事业,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正确性,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文学主题出版 选题设计 创新 策划意识
所谓“主题出版”,就是以重要历史事件、重大时代变革等为背景,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相呼应,在出版领域进行的一系列主题创作活动。近年来,文学主题出版以精湛的品质、精良的水准,生动描画了“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的创作浪潮。而与以往相关题材创作相比,文学主题出版呈现出更为“接地气”“有人气”的新风貌。
一、文学主题出版展现创新活力
多年来,文学主题出版经过长期发展,已经形成了自身的发展规律,且具有较为成熟的传播手段和出版流程,从而助力我国主题出版事业行稳致远。新时代以来,文学主题出版已成为主题出版的重要类型,并在内容上寻求突破,着重从主题思想的特色化表达、人物形象的个性化塑造、故事内容的细腻化呈现等方面下功夫,使作品血肉丰满、鲜活灵动,更为注重接地气的话语表達,并在新时代展现出强劲的出版创新活力。
通过不断对主题出版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入研究,主题出版的意涵范畴得到极大拓展,“目前全国各家出版社不拘门类专业,都把主题出版放到突出位置,有些出版社包括文艺出版社还成立了专门编辑部门策划实施主题出版选题,充分体现了出版业自觉服务大局的责任意识”[1]。传统意义上的主题出版主要指的是与思想理论相关的内容,而近年来以故事和人物为中心的文学主题出版已成为我国主题出版不可或缺的部分。文学题材的主题出版物比重不断攀升,已建构起一支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强大生力军。中宣部发布的2022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的140种图书中,文学类选题有30种,占比达1/4。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梁晓声长篇小说《人世间》便是近年来文学主题出版的优质之作,以平民子弟的人生足迹为脉络,通过普通人的生活展现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该书也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图书之一。
如何提升文学主题出版的品质、打造出版精品,从“以量取胜”转向“以质取胜”,一直是文学主题出版所思考的问题。近年来,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传得远、留得住的新时代文学主题出版力作纷纷涌现,诸多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主题出版精品不断问世。2019年,由学习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等八家出版机构联合推出的丛书“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策划的大型丛书,选取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学经典,全面展现了人民日新月异的生活景象和社会历史的巨大变革,有力地展示了新中国文学的出版水平。作家出版社也推出了诸多反映建党和时代发展主题的精品力作。其中,“红色经典初版本影印文库”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而推出的精品,“以初版影印的方式出版,重回文学现场,再现经典原貌,也是对很多文学经典孤本的抢救性保护,具有珍贵的文献和史料价值。如此大规模地集中对红色经典初版本进行影印出版,在中国出版史上尚属首次”[2]。此外,还出版了《暖夏》《红色引擎》《大地》《长安》等十余部建党主题精品图书。
用文学的语言加强主题出版的宣传力和影响力,是推动中国出版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的有效方式。文学主题出版是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宣扬中国精神和时代风貌的有效传播载体,使读者易于产生情感和文化上的共鸣。主题出版与文学相结合是推动中国出版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的时代要求,有着重大和深远的意义。2018年,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诸多出版机构推出长篇小说、纪实文学等形式的主题出版作品,如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贾鸿彬纪实文学《小岗村40年》,以小岗村的故事为主线,描摹了50多位人物40年来的人生道路,见证了中国农村40年的巨大变化,全方位地展现了小岗村的成长历程。
对于重大时间节点的选题,策划与编校时间往往被压缩,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出版各环节工作,难度可想而知。这就需要编辑素养和能力的同步提升,对时效性强、动态变化中的选题或时间节点相对固定的纪念活动,要有精准研判的能力并做提前规划,调动多种资源形成合力,敏锐捕捉优质选题,果断放弃陈旧过时的选题,主动开拓作者队伍,使文学主题出版能够保持与时俱进的发展态势。作为长期以来在主题出版领域孜孜以求的资深出版机构,人民文学出版社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推出了一系列主题出版物。其中,“建党百年百篇文学短经典”系列通过精选百篇中短篇小说与散文纪实作品,按发表时间分为《开天辟地新航船》《崛起东方新中国》《劈波斩浪新征程》《走进辉煌新时代》四卷,从文学的视角全方位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辉煌历程。近年来,上海文艺出版社也在主题出版上持续发力,一大批反映时代变革、历史巨变的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包括何建明的《革命者》《浦东史诗》,李约热的《李作家和他的乡村朋友》,李明春的《山盟》,哲贵的《金乡》等纪实文学和小说。
作为主题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兴领域,少儿主题出版以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其重要使命,也是文学主题出版的一支活跃力量。多年来,少儿主题出版主动适应少年儿童的阅读习惯,寻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和精品化策略,出版了许多通俗易懂、富有童心童趣又不乏教育意义的少儿主题出版物,充分展现了中国出版事业的创新活力。如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基于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为广大少年儿童打造了一系列思想性、时代性和文学性兼具的主题出版力作,其中,以新安旅行团历史为背景的韩青辰长篇儿童小说《中国少年》,重在弘扬“新旅”精神,用文学的方式感化人,以主题的内蕴影响人,从而以鲜活的儿童视角彰显大时代的家国情怀。
二、文学主题出版水平有待提升
不断提升文学主题出版的水平,繁荣我国主题出版事业,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目前,文学主题出版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出版物的趋同化倾向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特点不够鲜明;在选题设计、组织策划等方面,一些出版物还存在类型化、程式化、套路化等弊端;对主题的多样化、深层次、广视野的表现水平还有待提升;等等。因此,对文学主题出版的及时和系统的总结,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有利于主题出版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文学出版事业在建设文化强国中的作用,更为高效地配合党和国家相关工作的开展。
一是缺乏积极主动的创新精神。目前来看,出版单位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出版机构在创新意识方面还比较滞后,甚至仅把文学主题出版作为一项按部就班的工作任务来完成,缺乏选题的主动策划意识。同时,一些编辑人员往往存在惰性思维,在对作者的选择上更多地依赖“熟面孔”,扩充作者队伍方面的能力还有待加强,一家出版机构如果要想取得更为长足的发展,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即持续拓展作者队伍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出版形态比较单一,产品生产仍旧以传统图书为主,文学主题出版中的数字出版比重偏低,盈利模式较为单一,经费筹措渠道有限,“等靠要”现象还广泛存在,尚未完全形成“全版权”运作、全产业链开发的文学主题出版产品创新模式。此外,长期以来文学主题出版呈现出资源向头部出版社傾斜的态势,强者愈强的出版行业格局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中小微”型出版社很少能获得优质出版资源,发展不平衡现象仍然存在。
二是文学主题出版的营销和销售方式有待优化,市场有待扩展。“近年来,发挥平台的整合集成作用,形成规模化的营销矩阵,为精品图书量身定制传播方式与发行途径,成为主题出版市场化运作的新方向。”[3]然而,很多主题出版门类如文学主题出版相应对接的市场较为固定,主要依赖团购、馆配等传统渠道出货,而在占读者绝大多数的零售市场,文学主题作品的影响力并不强,在营销和销售环节也并不尽如人意。线上线下两大市场板块并未打通,还处在彼此分割的隔绝状态:实体店销售的文学主题出版物相对来说具有一定优势;网上销售的文学主题出版物,虽有个别口碑较好、销量可观的作品,但总体来看市场份额仍然比较低。也就是说,当下文学主题出版依然更多地依赖于线下传统的发行销售系统,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某些没有特殊发行渠道和资源作为后盾的优质选题面临被出版机构舍弃的局面。此外,主题出版图书尤其是文学类主题出版作品的营销和销售手段较为单一,缺乏吸引读者的有效方式和创新性尝试。
三是主题出版物的文学性有待加强。所谓“文学主题出版”,与其他类型主题出版的最大差异之处,是其独有的文学性,即用文学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用文学的方式创作不负时代的精品力作。目前,文学主题出版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文学性不够鲜明,辨识度不够高,“主题”有了,但作为文学作品,文字的艺术性和灵动性还不足,与“非文学”主题出版物的区别不大,故事过度依附于主题,对主题的呈现也往往形式大于内容。一些出版物无法满足读者多样的文化需求,“一部分小说通过制定计划、按题材定重点选题等方法来进行创作,很容易陷入模式化、概念化窠臼,艺术成就不高”[4],讲故事的能力还有待提升,“文学”与“主题”还需要进一步融合。
主题出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挥出版记录时代、资政育人作用的重要载体,也是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的极其重要的文化阵地。作为主题出版的一种类型,文学主题出版以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重要历史事件、重大时代变革用讲故事的方式鲜活生动地呈现出来,最能为广大读者所接受。文学主题出版如何克服自身缺陷,创新选题内容、创新出版机制、创新传播手段,这是其发展所面临的全新挑战,当然也是机遇。
三、做强做优文学主题出版的策略
文学主题出版的选题策划经历了一个由抽象到具象的落实过程,即出版人将国家意志付诸实践,将思想转化为行动,其中体现了由中央到地方、由行业管理机构到出版机构的组织实施过程。文学主题出版的核心是“主题”,在此前提下,应做到以文学特有的语言使主题更具深刻性和接受度,这正是出版人所应具备的核心素质。“做强做优主题出版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精准施策,才能做到整体谋划,全面推动,取得实效。”[5]出版人要增强主题出版策划的自觉意识,努力提高自身政治素养,用文学的方式回应时代的召唤,做强做优文学主题出版。
(一)汲取时代的养料,坚守出版人的责任与使命
文学主题出版机构要有与时俱进的眼光,去汲取时代给予出版人的养料。出版人在生活中要善于有所发现、有所感悟,进而将所思所感投射到出版事业中,设计出优质选题,推出“双效”俱佳的精品,使文学主题出版具有时代的价值和意义。同时,编辑应与作者充分沟通,将自己所发现的新问题、经历的新体验、产生的新思考主动分享给作者,把自己的选题思路与作者进行充分交流,尽我所能为作者创作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支持。此外,出版人对时代、对社会的发展与变化要充满热情和真意,更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感受力,这样才能策划出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力作。
出版人的责任和使命决定了其必须密切关注社会发展过程中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重大事件和时代发展的闪光点,将主题思想贯穿于策划、组织、编辑、出版、发行的整个流程中去,将文学灵动的语言渗透到主题作品中去。主题出版让重大主题崇高使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而文学主题出版能让花开得更艳丽,让果结得更丰硕。文学主题出版要迸发出足够的动能,出版机构应激发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结合主题出版的发展实际,去主动寻找和发现选题,将主题出版由最初的时政类选题逐渐向具有各自出版机构特色的个性化选题转化,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二)优化队伍结构,加强制度建设
在内容运营层面,人才队伍要学会打造媒体矩阵,通过不同介质进行内容分发,突破用户壁垒;从用户运营层面来看,人才队伍要能够寻找目标用户需求,建立流量入口,打造流量池,沉淀用户,为目标群体营造商业化场景,完成知识服务、内容生产、电商销售、价值变现的商业闭环。
出版机构应提前做好制度订立、资金规划、人员配置、奖励安排等一系列设计工作,要有科学预判的能力,只有未雨绸缪地尽早策划、积极规划、用心筹划,提前谋篇布局,才能在资金、人员、资源等制度建设方面与文学主题出版达到最大默契的配合,这也是出版物畅销和长销的前提和保证。出版机构自身更要积极作为,包括对政策的解读能力、对选题的捕捉能力、对现实的提升概括能力等,并将“主题”置于产品线最为显著的位置,且使“文学”能契合于“主题”策划的要求,尊重出版产品的周期规律、创新规律、营销规律,让主题出版具有更强更持久的生命力和活力。
(三)推进数字化转型,打造全媒体内容
随着内容承载介质的发展,出版形态正在向全媒体模式转变。文学主题出版将逐步从纸质书向电子书、音视频、数据库、移动应用程序等全媒体形态延伸,适应读者在不同场景下的内容与阅读需求。这就需要将内容分发到不同的媒体平台,完善自身的表现形式,加速数字化转型的进程,突破互联网的固有壁垒,实现单一内容的多样化产出模式,努力寻找多种内容场景的应用,不断优化自身的产品类型。
文学主题出版应借助新媒体、新技术,利用文学内容上的优势,通过电子书、有声书、涂鸦书、立体书等方式,将文学主题出版作为主题出版的一种重要形式推广出去,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开拓更广阔的市场,为主题出版提供多维视野、多种渠道的发展空间。随着社会分工不断细化,主题出版的内容指向也越来越精准化。例如,童书中应重视文学主题出版内容的融入,相较于传统主题出版内容,文学主题出版能更容易以相对通俗易懂的方式被儿童所接受,以此加强儿童的爱国主义教育。
(四)深入挖掘出版资源,促进出版形式多元化
文学主题出版应做到出版形式多元化,在以图书出版为源头和核心的前提下,积极在音频、视频、影视等方面进行产业链的拓展开发,使产品呈现融媒体化发展,让出版策划更具前瞻性和预见性,并向纵深挖掘出版资源,精耕细作,以主题出版IP为核心,撬动产业链中下游开发。同时,通过主题出版选题的多领域扩散,挖掘主题背后深层次的文化价值与精神内涵,开发与之相关的影视剧、短视频等媒体内容,被公众广泛接受和理解,建构起出版、影视、文旅三位一体的全版权运作框架。
近年来,作为文学主题出版产业链的下游环节,主题影视剧创作风生水起,它们多以文学主题作品为蓝本,选题既包括党史、国史、军史等党和国家的重大事件,如《战狼》《红海行动》《悬崖之上》《长津湖》《觉醒年代》等,也有從普通人的视角出发,记述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基于小成本、正能量、大情怀,讲好中国故事,如《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我和我的父辈》《人世间》《山海情》等。主题影视剧创作与文学主题出版相互呼应、相互配合,注重对有血有肉的“立体人”的塑造,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输出主流价值,让观众和读者主动吸取精神营养,同时,进行多渠道投资和市场化运营,形成主旋律的宣传合力,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口碑和市场的双赢。
此外,主题出版的权威性、引领性和教育性要在文学主题出版中得到更为充分的体现,以文学广泛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使主题出版在读者中产生同频共振的效应。这就对编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书稿策划、编辑加工、出版发行等阶段要做更为充足的准备,始终坚持以读者为中心,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熟悉读者的阅读习惯,并就选题与作者进行充分沟通和探讨,力争打造内容通俗易懂、传播影响广泛、有人气、有口碑的时代精品。
做强做优主题出版是新时代出版工作的重要使命。主题出版不仅发挥着彰显核心价值观、弘扬时代主旋律的重要作用,更肩负着启迪民众、凝聚民心、表达民意的现实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作品并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既要顶天立地、也要铺天盖地。只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这就是优秀作品”[6]。时代呼唤优秀的主题出版物,时代也为文学主题出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推动新时代文学主题出版破浪前行,就要紧扣时代脉搏,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精品力作。
(作者单位系群言杂志社)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