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看教材教辅出版人才培养模式

时间:2023/11/9 作者: 出版参考 热度: 11457
李立云

  摘 要:坚持高质量发展,让人才培养符合时代需求,是图书出版的重要保障。本文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从全员性、预防性、服务性、科学性角度入手,从质检角度指明教材教辅典型内容质量和编校质量问题,提出应对策略,从中分析新时代对出版从业者的新要求,探索出版人才的培养新模式,让出版提质增效。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 教材教辅 人才培养

  “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是党的二十大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导向,而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实现专业化、精品化、系列化、数字化,是出版业的必然要求。国家新闻出版署一直注重健全图书质量保障体系,每年都开展教材教辅图书质量专项检查,在“质量管理2022”专项工作中,重点核查2021年以来出版的中小学教辅材料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及出版单位执行选题论证、“三审三校”、质量检查等制度的情况。[2]这促使各出版单位不断加大质量管理力度。

  内容质量和编校质量是教材教辅图书质量管理的核心部分。有些典型差错本应在策划和审读环节纠正,但由于种种原因遗留到了质检环节,造成后续环节的返工。基于此,本文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从质检角度概括出教材教辅图书典型内容质量和编校质量差错,提出改进策略,从而分析新时代对出版从业者的新要求,展示人才培养新模式,让出版提质增效。

  一、所依据的理论

  图书内容质量和编校质量控制过程可以引入管理学的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理论,以增强标准性和可行性。全面质量管理指一个组织以产品质量为核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体系,通过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收益而实现长期成功,其主要特点是全员性、预防性、服务性、科学性。[3]

  二、提升教材教辅出版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性

  依据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审视策划和编校各环节,可以发现提升教材教辅出版人才培养质量有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全员性不足,须进一步提高合作意识和策划编校能力。首先,如果策划和审校环节沟通不足,可能因结构、内容或体例等问题被忽视而造成质量隐患。其次,须进一步关注如何适应考试题型、难度和考点变化,突出时代语用需求和地方特色,让各层次学生都学有所得。另外,如何巩固专业特长,加强内容把控,确保表述准确、审校深层次问题,提高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是编辑应持续关注的问题。

  预防性不足,须进一步把关政治导向和设题解析准确性。一方面,稿件存在不良思想倾向。教材教辅图书完全偏离国家政策的错误观点比较少见,但可能出现立场观点、暴力低俗、不尊重人格或因疏忽导致的出版导向错误,比如“中国大陆”常被错译成mainland China。另一方面,内容安排和设题解析问题较多。如英语教辅中文章删选、内容难易度、知识更新、配套网上资源问题及考点超纲、语境解析不完整、答案错误、语法用词错误等问题较多,需要做大量的修改。

  缺乏服务性,须进一步加强策划和编校能力培训。首先,缺乏自主学习意识。有的编辑没有积极参加单位培训,学习不够主动,造成业务素质提升不快,也没有给予作者足够的出版法规、编校知识和著作权等方面培训,造成内容差错或编写标准不统一。其次,责任意识不强。有的编辑加工环节没有充分履职,或对上一环节监督反馈不足,造成编校错误遗留。最后,对读者需求研究不足。一些稿件在内容筛选、难易程度、叙述风格等与读者需求有偏差。

  缺乏科学性,须进一步顺应完善质量监管和数字化转型趋势。如何充分利用出版单位重视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完善质量监管协调机制、实现质检监督标准化的契机提高业务素质,如何顺应业务重心、办公流程、工作内容数字化要求,掌握与出版相关的互联网技术和应用软硬件技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提高沟通效率和出版质量,做好专业数据库,利用二维码链接内容节约出版成本,是数字时代编辑应该重点掌握的技能,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提升教材教辅出版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依据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可以从全员性、预防性、服务性、科学性角度入手,探索对新时代出版从业者的新要求,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1.注重全员性,增强合作意识,力求策划编校专业化

  全面质量管理的全员性是指要依靠全体职工参加全过程质量管理,并对产品质量各负其责。要求把质量控制工作落实到每一名员工,在岗位职责范畴内发挥主观能动性,第一次就将事情做对。[4]在图书出版过程中,所有编校人员都应该强化全局思维,明确责权利,控制好每道工序的质量。

  强化合作意识。教材教辅出版往往既要赶时间抢进度,又要保证质量,这就要求克服部门主义观点,加强沟通,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机衔接。策划编辑应就结构编排、重点难点、知识更新等问题及时与作者沟通,密切跟踪写作进度,写作完成后在全稿泛读基础上审查重点章节,尽可能在排版前清除重大隐患,并提醒编校人员和外审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提醒排版人员需要重点修改的内容,通过预排版式,纠正常见的体例格式和内容位置安排错误,保证标题、板块的字体、字号、占行、缩格等全书统一。责任编辑、加工编辑、校对编辑,尤其是质检编辑,应准确核查知识要点、习题公式、答案解析等专业问题并与上一环节编辑和排版人员沟通,纠正前面环节遗留的典型策划和审校问题,总结同类型典型差错,请具有丰富专业审校经验的外审专家充分参与并及时给外审培训编校知识。各部门群策群力,加强合作,定能实现出版流程高效运转。

  提高策划能力。首先,适应考试改革趋势。要依据课标和考纲,体现中高考等题型、难度和考点变化。例如,高考改革正如火如荼展开,部分地区实行英语一年两考,教材教辅既要辅助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系统完成教学任务,又要辅助学生根据高考新政从高一便开始培养应试能力,这两条主线如何巧妙融合就是策划创新重点。其次,突出时代需求。一方面,要围绕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紧跟出版政策变化趋势,从出版单位未来发展战略高度做決策;另一方面,新高考选材丰富,彰显时代热点(如中国力量、健康生活),重视核心素养、思辨能力,难度加大,策划要相应弘扬主旋律,注重综合运用能力(如听说阅读、信息整理、应用写作)的趋势,及时修订陈旧内容。最后,符合学习认知规律。要充分考虑各省区域特色,根据需求规划栏目设置和材料筛选,主次轻重难易适度,争取保底不封顶,既让学困生学有所得,又让学有余力者获得提升空间。

  提高编校能力。首先,聚焦优势领域。教材教辅编辑需要精深的专业特长,最好有相关教学、编写和出版经验,才能审查内容深浅、材料筛选、设题解析、论述不足等高深层次问题。其次,提高自习能力。编辑职业要求必须具备终身学习能力,要掌握出版法规和学科发展动态,多参与行业研讨,自主学习微信群、公众号(如木铎书声)等中的专业知识,分类总结政治问题、知识讲解、设题解析、图文版权等方面的典型编校差错案例,这是审稿质量的重要保障。最后,确保表述准确。要尽力消灭各类差错,并根据政策变化及时更新数据和措辞,如将已经废弃的单位符号“c.c./day”更新为“ml/d”;确保纸质书稿和配套网上资源的对应性,重要文献、法律法规等摘引要一字不差;人名地名、机构名称、政治术语等写法可以参考国内外权威书报刊(如《英语姓名译名手册》)、网站(如术语在线)及业界约定俗成的拼写方式。

  2.注重预防性,树立阵地意识,确保内容编写精品化

  全面质量管理的预防性是指未雨绸缪,提前预测并纠正可能出现的问题,使每一道工序都处于可控状态。[5]图书出版也可以建立以出版导向、社会效益、内容安排和设题解析为主的常见错误预防机制,科学把握其发展趋势,才能将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让工作推进富有前瞻性。

  确保出版导向和社会效益。“出版物出现严重政治导向错误,影响恶劣的……社会效益考核为不合格”[6],因此策划和编校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首先,坚持正确出版导向。严格区分政治问题与学术问题的界限,确保思想观点符合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教育法规。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避免把港澳台表述成国家,也不能使用西方的表达方式,比如:“Taiwan,China”不能省略逗号。其次,坚持正确价值取向。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和健康人格培养[7],删除过激的言论、影射及暴力、低俗、愚昧或不尊重人格的内容,不使用“老师的讲课枯燥无味”“金钱至上”之类带有负面引导倾向的措辞,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也明确禁止“存在低俗媚俗庸俗等不良倾向”等12类书籍进校园。[8]

  把握内容安排和设题解析。下面以英语教辅为例做说明。首先,合理安排内容。确保结构清晰,难易度合理,知识更新及时,还要确保纸质出版物与配套网上资源的对应性和准确性。其次,注意设题技巧。考点要与章节语法重点对应,内容既不缺失也不超纲;题干语境应完整,符合常理和读者认知水平;措辞应准确,注意时态语态、主谓一致、固定搭配、单复数、缩略词等,注意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在拼写和习惯用语上的区别;答案应准确、唯一,且根据题干语境而不是根据常识做出选择;同类题型题干和选项格式应统一,不能仅凭词形不同而锁定答案。最后,注意解析技巧。解析要准确完整,有效排除错误选项并能举一反三。建议统一使用原词形,以避免词性和释义差异;完形填空题解析可以给出对应原文的第几段第几句,不使用“根据上下文可知”等模糊措辞;中英互译时要适当措辞,不套用原文结构,写成“在你玩游戏时你必须保持你的眼睛闭着”这类硬译句式。

  3.注重服务性,提高出版质量,实现编校培训系列化

  全面质量管理的服务性是指企业以自己的产品或劳务满足用户的需要,努力提高消费者满意度。[9]广义上的“用户”包括企业内部从业人员,下道工序是上道工序的用户。[10]必须以用户为中心,让用户的需求引导企业的决策。出版后一环节也要竭诚为上一环节服务,满足用户期望。

  为作者服务,确保写作质量。首先,重视作者培养。教材教辅出版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精准把关能力及了解教育政策变动的一流作者,须定期对稿件质量、写稿速度等进行量化考核,不断完善作者资源库。其次,统一编写标准。要准备有针对性的《写作须知》,多人合著要有统稿人把关,加强出版法规、主题结构、专业术语等编写指导。另外,避免权益纠纷。知识讲解、案例引文、设题解析、图片和音视频等是著作权、名誉权、肖像权等问题高发地带。根据2021年6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订的著作权法,法定赔偿金额提升了十倍,使赔偿风险增大。[11]因此,可以在书中说明非作者人员搜集、整理了资料,而非“共同参与”“修改”“审定”;引文最好选自权威出版物或政府网站的公开报道;使用他人作品不符合合理使用条件的,须获得授权(使用人物肖像须取得拍摄者和被拍摄者授权),并做合理删改。

  为读者服务,注重需求管理。首先,强化读者定位。教材教辅出版要注重需求侧管理,时刻从读者角度考虑问题,“以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满足有效需求和潜在需求”[12],这要求读者对象、难易程度、叙述风格等与教学需求相适应。例如:不能一部分文字以家长为对象,而另一部分文字以孩子為对象;针对小学生的科学教材不建议采用严肃的学术写作风格和艰涩的专业知识,也不建议将难度相差较大的中小学生课外读物编入同一本书。其次,确保出版时效。教育政策更新较快,而且教材教辅图书出版一般有严苛的出版时间结点,图书策划必须未雨绸缪,提前准备,密切监督出版进度,才能满足读者需求。最后,倾听读者反馈。来自一线教师和学生的反馈很有针对性,所以要认真解答读者提问,虚心改正不足,这会在后续出版工作中助力强化优势,改进不足。

  为编辑服务,加强编校培训。首先,落实“人才第一战略”。出版之道,唯在得人,而“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13]。出版单位都应重视编校队伍专业化建设,秉持“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标准和“严肃、严密、严格”的工作作风;加快形成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完备的人才梯次,大力实施首席策划、骨干编辑成长培养计划。[14]其次,做好监督培训工作。落实各环节的重点工作和差错标准,后一环节既监督又服务于前一环节,例如质检编辑就应经常提醒分社编辑重视典型错误。最后,用好编校培训平台。可以通过导师带培制度加快新编辑的成长速度,加强对外审的政治素养和编校质量培训;积极参加社里举办的编校质量大讲堂和编校技能竞赛,收听收看音视频编校培训课程,在编校质量交流群中为各位编辑答疑解惑,也可以就典型问题给分社编辑进行专题面授培训;通过充实校对软件中的落马官员库加强敏感词审查;等等。

  4.注重科学性,加强质量监管,推进出版业务数字化

  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性是指质量管理必须自觉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质量管理要“在最经济的水平上……把企业内各部门形成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融为一体”,其唯一的绩效标准是“零缺陷”。[15]出版單位也要建立并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大力推进出版数字化转型。

  完善质量监管机制。首先,重视质量管理制度建设。严格执行编辑持证上岗制度,确保专业对口;制定、完善并严格执行有关稿件写作和审校、图书质量管理及社外编辑管理等一系列质量考核规章制度[16],如《科学出版社作者编辑手册》已成为业内重要参考资料。其次,落实质量监管机制。严格执行国标规范和“三审三校一通读”制度,明确各审次的责任,并加大质量考核权重;运用阶段化管理、量化管理方法,将工作量、岗位职责与工作业绩挂钩。再次,完善质量协调机制。注重图书质量全流程管理,明确规定各环节处理稿件的时间,既不重复也不遗漏,职责分明。最后,实现质检监督标准化。严格依据各类国标和业内权威图书评定稿件质量,如《芝加哥格式》(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韦氏标点和风格指南》(Merriam-Webster’s Guide to Punctuation and Style)是英文教材教辅编校重要的参考资料。

  推进出版数字化转型。努力“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17],推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首先,实施出版数字化。适应国家大力发展在线教育的趋势,将业务重心逐渐转向数字出版,专业资源数据库运转良好。其次,办公流程数字化。如充分利用现代出版管理流程系统公布质检结果,分析错误原因并指出改正建议,让出版效率更高。最后,工作内容数字化。受新冠疫情影响,更多工作交流通过网络进行,这更要求编辑掌握相关互联网技术和软硬件技术。比如:通过网络视频会议完成策划讨论,在电子稿上修改讲解重点;利用网络平台参加编辑培训;利用黑马和方正等编校软件消除敏感词、内容重复、错别字隐患;利用二维码链接资料,提高出版效率;掌握数字化转换技巧,改正因内容修改替换造成的字词、序号、上下角标差错等;运用学霸网、国学大师、朗曼或剑桥英语词典等网络资源查阅教材原文、古籍资料、英文单词等。

  四、结语

  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指出,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如今出版行业已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更要加强教材教辅出版人才培养质量建设,确保图书内容质量和编校质量,为实现出版转型升级战略目标提供根本保障。

   (作者单位系科学出版社)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