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师教育类本土图书出版繁荣的新时期,出版社仍需以开放的心态引进出版外版图书,以保持对国际先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了解,那么如何评估一本教师教育类外版图书的出版价值呢?本文从内容评估、作者评估、反馈评估、竞品评估、成本评估等方面浅析了评估策略,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教师教育 外版图书 引进出版 图书评估
当前,我国本土教育理论体系建设日益系统化,涌现出大批优秀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对于教育本质的反思以及对教育未来发展的思考也逐渐本土化。与此同时,教育变革的脚步从未停止,复杂多变、充满挑战的国内国际环境对复合人才的需要,“双减”背景下对教育提质增效的要求,新课标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这些对“更好”教育的追求,都促使教育工作者们要发展并具备国际视野,要主动学习促成“更好”教育的理论、方法、技术,比如近几年教育领域绕不过的高频词:深度学习、大概念教学、逆向设计、社会情感学习、项目化学习、跨学科学习等,在这些领域都有着不少优秀的外版图书,所以,我们仍然需要以引进外版图书等渠道为窗口,保持对国际优秀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了解,以为我国本土教育理论建设及实践优化提供参考。
据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发布的2021年引进版图书市场报告显示,2021年上半年教育类图书中,外国作家作品码洋占比20%左右,外国作家作品品种占比10%左右,和2020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上升。[1]中国教育报“2022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中,有13本外版书;2022年度中国教育新闻网“影响教师的100本书”中,有29本外版书。通过市场分析和读者反馈,我们可以发现读者会重点关注教育经典理论、教学设计、脑科学知识、教学评估与反馈等方面的图书,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教学设计原理》、福建教育出版社的《扶放有度实施优质教学》、教育科学出版社的《教师应该知道的脑科学知识》和《可见的学习》等图书,都是市场和口碑双丰收。我们还发现,近几年,教育领域外版图书涌现出的一个新特点是,读者开始看重图书作者,愿意为心仪的作者多次买单,因此,当某位作者的作品被国内读者广泛认可时,出版社会及时策划推出他的其他作品,比如美国作者南希·弗雷和道格拉斯·费希尔,有多家出版社陆续推出了两人合著的图书《扶放有度实施优质教学》《势不可挡的学习》《社会交往和情感教育》等,均得到了读者较好的评价反馈。由此可见,虽说外版图书所占份额整体比重不大,但优质的话题、作者会带动一批图书的热销,形成集群效应,当下外版图书仍然是教师教育类图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经典图书仍在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成为一代教育人的思想灯塔。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关注到,市场上的教师教育类外版图书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翻译侵权问题时有发生。[2]教师教育类外版图书大环境并不乐观,部分原因在于对这些图书的评估并不科学,造成了图书出版流程中的一些漏洞难以弥补、一些缺陷难以优化。因而,针对教师教育类外版图书的相应评估策略亟待完善。只有在科学合理的评估策略的指导之下,引进教师教育类图书才能立足我国国情发挥其真正的影响力。
本文将以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年出版的由杰伊·麦克泰和哈维·F.西尔维合著的《为深度学习而教:促进学生参与意义建构的思维工具》(以下简称《为深度学习而教》)一书为例,简要谈谈一本教师教育类图书的引进出版经历了怎样的评估过程,有哪些评估策略。
一、内容评估
“内容为王”是图书出版领域的第一要义,在考量一本书的引进出版价值时,对图书内容的考查是最为重要的一点。
首先,要从政治立场方面评估图书的内容。我们要深入了解图书所倡导的价值观念与意识形态,判断其是否符合党的教育方针,是否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通过三审制度、党委专家审读制度等确保书稿政治立场的坚定与政治导向的正确。在评估教师教育类图书的政治立场问题时有一点要注意,该书可能在主要观点表达上不存在政治立场的问题,但在阐述某一个具体问题时引用的案例不恰当或在注释、参考文献等容易疏漏的地方出现不恰当的甚至错误的内容,如有美国、英国与我国的台湾、香港地区并列的图表,还有些涉及中国的统计图表在未做任何说明的情况下,把台湾排除在中国之外,这类问题定不能忽视。[3]针对《为深度学习而教》这本书,我们先阅读了图书的内容,了解其是关于深度教学策略的图书,主要观点表达紧扣教学策略与大观念教学,不涉及意识形态问题,接着再细致地审阅每个策略提及的案例,看是否有不妥之处,浏览后发现第6章里有处案例是这样描述的:“如果你穿越到200年后的未来,发现美国不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世界会是什么样?请提出一些关于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变化的假设。”此处表述过于片面化,夸大了美国的现实国力,不符合实际情况,若可以协商删除,不会影响对本书的整体阅读与理解,编辑可以通过技术处理规避此类问题。
其次,要评估图书内容的专业性与可读性。教师教育类读物大致可以分为教育教学基本理论、教学方法与策略、教育经验总结与教育趋势展望、名家名篇等类别,每个类别下国内也出版了一系列优秀的图书,那么各类别的引进版图书何以“突破重围”,受到老师们的青睐呢?诀窍之一就是优质的引进版图书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特价值。作为教师职业进步阶梯的教师教育类图书,专业性与可读性即为其重要的价值,为此,我们针对图书所属的领域对其专业性与可读性进行分析,即考量这本书是否为该领域的前沿分析著作、重要研究者的实践成果,抑或有影响力教育名家的专著或者作品集。以《为深度学习而教》一书为例,我们提取了如下标准来进行分析:①图书表达的观点是否专业、可信或具有启发性。本书聚焦大概念,提倡学生自主的意义建构,使学习真实发生,这是这几年国内也接受、认可并积极推进的教学观念,这一特点使得本书具有一定的读者基础;此外,本书作者是学习科学领域的专家,这保证了内容的专业性。②图书内容呈现的形式是否是令人易接受的、好把握的。我们把《为深度学习而教》一书的各級标题单独摘了出来,初步勾勒了图书结构,了解了每个策略的介绍步骤,发现全书布局合理,结构好把握,且全书图表较多,可视化程度高,有利于读者展开阅读。③行文风格上是否注重情境设置,思路清晰,引人入胜。《为深度学习而教》的作者擅长用“想象自己置身于以下任何一种情境中”“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的例子”之类的表述为读者创建情境,用“如果你仔细回顾本章开头提出的三个情境,你会发现……”等表述让读者持续在情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读者不知不觉进入作者设定的情境中,完成深度阅读。④图书的体量是否合理。本书作为教学策略类的指导书,原版书130页左右,半天时间即可阅读完毕,这个体量大多数读者容易接受,不会对读者造成阅读心理负担。综上,《为深度学习而教》兼具了专业性和可读性,在内容上是颇具优势的。
再次,综合考虑图书内容与引进出版时机的契合度问题。若图书内容契合当下教育的趋势,关注教育热点问题,自会受到更多的关注,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且可能会有较好的市场表现。就《为深度学习而教》一书而言,大概念教学、深度学习、基本问题、意义建构……书中所提及的这些核心词汇都是现行教育的热点问题,颇受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本书的引进可以说是顺应教育发展趋势,因此我们预测它会有较高的读者关注度。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原版书的出版时间,图书内容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且出版时间较新则最好不过了,如《为深度学习而教》是2020年在美国出版的英文原版,而教育科学出版社于2021年在国内出版简体中文版,两个版本出版时间仅差一年,这样翻译引进的内容能够做到更有时效性。
最后,从目标读者的群体角度考虑图书是否有学科、学段倾向。一般来说,适合教育系统各学科各层级老师的图书更容易受到关注。
二、作者评估
作者情况是引进外版书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在考量作者时,我们需要从学术水平、领域影响力、政治背景等方面对其进行全面评估。
从学术水平来说,《为深度学习而教》的作者之一是杰伊·麦克泰(Jay McTighe),美国课程与教学论领域的知名专家,著名教育家,迄今为止共出版著作18本,在《教育领导》(Educational Leadership)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为深度学习而教》的另一位作者哈维·F.西尔维也是一位教育领域的专家,他撰写了多部教育畅销书。因此,他们都具有扎实的写作经验和丰硕的理论、实践成果。
从领域影响力来说,杰伊·麦克泰曾任马里兰州评估委员会主任,曾在美国47个州、加拿大7个省、全球38个国家进行大会演讲或主持教师工作坊。早在2003年,他与格兰特·威金斯(Grant Wiggins)博士合著的《理解力培养与课程设计:一种教学和评价的新实践》就被福建教育出版社引进出版。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引进出版了两人合著的《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2版)》,并成为教师教育领域的畅销图书。2018年、2021年福建教育出版社相继出版了“理解为先”(Understanding by Design, 简称UbD)模式的系列著作《理解为先模式 单元教学设计指南 1》《理解为先模式 单元教学设计指南 2》,该系列著作被翻译成14种语言在全球发行,在教育领域影响深远。杰伊·麦克泰与格蘭特·威金斯提出的UbD模式在国内广为流传,来自中国知网等平台的数据表明,近10年来有超过160篇相关文章、硕博论文研究该理论,且自2016年以来,UbD模式热度逐年递增,相关论文总下载量接近7万次,具有持续的活力。哈维·F.西尔维则参与开发了旨在帮助每一个学生都取得成功的“高效思维课堂”项目,这是一项在美国非常出名的专业发展计划。由此可见,《为深度学习而教》的两位作者在教育领域影响力强,其中杰伊·麦克泰在国内教育领域有一定的读者基础。
从政治背景来说,《为深度学习而教》的编辑团队通过在网络上对两位作者的学术经历、言论思想等背景信息进行搜索调查,以及对其在国内已引进出版图书进行阅读了解,未发现两位作者存在政治导向问题。因此,引进其撰写的图书是安全的,并且是非常值得的。
三、反馈评估
图书引进出版工作成本较高,需要编辑付出的心力也比较多。为了更好地保障图书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编辑除了需要基于本身的专业能力和经验做出是否引进的判断之外,还需要了解读者视角,而在教师教育图书出版领域,则着重需要判断图书能否解决教师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关于图书的反馈可能来自国外读者和国内读者。国外读者关于引进英文版图书的反馈对于图书的引进有重要参考价值。除此之外,读者对于该图书系列或者该作者的其他图书的反馈也有助于了解相关话题或作者对读者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并且如果该图书有之前的版本,且被国内引进出版过,国内读者的反馈则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一般直接反馈的查阅平台是电商、出版社官网等平台。国外的图书电商平台一般有亚马逊,国内常见的电商平台有当当、京东、天猫等。若待引进的是刚出版的新书,国外电商平台中反馈较少,则可以直接在国内外搜索平台中搜索这本书的书名,查找有关这本书的其他类型信息,例如是否有发布会、研讨会或者读书会等。对于待引进的图书,我们还可以定向邀请几位目标读者试读,了解他们的反馈,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综合判断。以《为深度学习而教》一书为例,我们进行了以下试读评估,首先确定本书的目标读者为中小学一线教师,不细分学段和学科,在我们熟悉的读者(朋友)里挑选了三位老师,一位为高中英语老师,邀请她试读了原版书的部分章节,并对其进行了电话访谈,了解试读反馈;另两位分别为小学语文老师和小学数学老师,我们给了他们由编辑自己翻译过来的不同章节,请他们试读并给予反馈。三位老师都对图书内容给予较高评价,认为学习价值较高,且能够切实帮助自己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如果这本书正式出版,他们愿意购买并推荐给身边的同事,同时我们还了解了他们对这本书中文版在排版、定价等方面的期待,这些前期工作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四、竞品评估
分析同类图书主要是要确定是否已经有非常多同类型的图书占据了市场。此处的类型首先指图书内容。我们可以着重从书名上进行分析。主题一致的图书有不同侧重,或理论、案例,或国内、国外,或总论、分学科,均可以互相补充共同构成一个体系。从过往经验来看,一本图书的畅销很可能会带动本主题相关图书的销售,因此,在考虑引进外版书时,若已有同主题图书的产品群,则新出图书很可能会被带动销售。《为深度学习而教》一书中,“深度学习”一词是核心关键词,有关深度学习已经有大量、深受读者喜爱的畅销书,且教育科学出版社已经出版了畅销的深度学习教学改进丛书,读者对该社深度学习丛书已经形成了品牌认可。
其次指图书类别。《为深度学习而教》为工具类图书,为读者提供了促进意义建构的多种学习工具,此前出版过的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0年引进出版的《深度学习的7种有力策略》同类图书读者的反应并不热烈,原因可能在于当时“深度学习”的提法在国内还不够普及,关注度还不太够,更妄谈工具类图书。相比之下,此时推出此类工具书可能是更好的时机。
五、成本评估
出版成本因素也是考虑一本外版图书是否值得引进的重要影响因素,我们通常会做一个初步的成本分析来进行综合评估。一般首先会估算图书的直接成本,包括引进出版图书的预付金、版税、翻译费用、封面和版式设计费用、纸张费用、印刷费用等,以及间接成本,含编校费用、管理费用等。其次,会根据预估的图书定价、首印量、年销售量及发行折扣,做出一个盈利分析。以《为深度学习而教》这本书为例,我们以35元每册的预估定价及5000册的首印量,计算出的成本约为53000元,根据以往的销售折扣及预估年销售量,评估此书的引进出版成本在可接受范围内。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编辑需要在建筑时期判断每一块砖是否坚实、可靠,并且让它立在已有基石的基础上,让读者能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而在判断一个外来“砖石”的引进价值时,则更要谨慎。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出版行业而言,及时选定、编译并宣传推出有长销书潜质的优秀外版图书,才有助于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引进图书不能抱有简单的“拿来主义”[4],必须基于国情和本土实践,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作者单位系教育科学出版社)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