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年儿童文学作家中,韩青辰在题材上有自己的特点,也有自己的优势。从报告文学到长篇小说,她的不少作品都是公安题材,塑造了不少令人难忘的警察形象。不过,长期从事一种题材的创作也会对自己形成压力,如何创新?如何在保持自己题材特点与优势的情况下写出变化,写出差异?对一名儿童文学作家来说,如何让孩子们读到不同的警察故事,感受到不同的警察形象,特别是,如何在同一题材中写出陌生感,写出丰富性,写出孩子们对这一题材新的认识,这些对韩青辰来说都有一定的挑战性。
她的新作《我叫乐豆》给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我们已经不能用通常的警察故事去定义这部作品了,也不能从韩青辰以往的公安题材的长篇小说去想象这部作品。从作品的后记中我们得知,《我叫乐豆》是韩青辰在对江苏丹阳公安局“蒲公英之家”的采访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作品中的几个人民警察形象如张警官(张叶鸿)、薛警官(薛晓静)和耿警官(耿丹俊)甚至连姓氏都没有改,这也说明当时的采访之细致,以及这些人民警察让采访者感动之深。
生活确实给了韩青辰新的故事,也大大拓宽了作家同类题材创作的边界。可以说《我叫乐豆》讲的是警察的故事,也可以说是一部表现当下农村留守儿童的现实主义作品。首先,作品展示了人民警察为人民服务的新途径、新面貌。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将重点放在了人民警察在脱贫攻坚、解决农村老人孩子缺少关爱上所付出的辛苦勤勉和聪明智慧。他们不但深入乡村进行点对点的服务,而且针对当地农村实际与村干部一起谋划乡村振兴,一起想办法提高农民收入,解决农民就业,保障儿童教育,正是对人民群众无私的奉献,使得原先矛盾重重、困难多多的香草河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蒲公英之家的创办为留守儿童们建起了幸福之家,在这里留守儿童们得以健康茁壮成长。作品塑造了一群让人难忘的新型警察形象,张警官的睿智细心,薛警官的深情体贴,耿警官的多才多艺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我叫乐豆》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韩青辰的现实主义情怀,这种情怀表现在她对当下农村现状的真实书写上,作品没有回避乡村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城乡差别依然存在,孩子们缺少父母的关爱,老人们缺少家庭的温暖,而进城打工者也并不是一帆风顺……韩青辰在写作这部小说的时候对这些现象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但她并没有停留在对这些现象的描写上,而是以充满希望的向善之心,与作品中的人们一起努力开拓出一条乡村振兴之路。所以,如果简单地将作品归为一部关于警察的故事是片面的,而说它是一部反映留守儿童生活的作品也是不全面的,它既有上述特征,同时又是一部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脱贫致富走向乡村振兴的深厚作品。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韩青辰在儿童文學表现内容上的思考和探索,她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儿童文学不等于简单文学,而应该让孩子们懂得生活,了解社会,应该让孩子们知道他们生活的现状,知道父辈们为改变贫穷落后所付出的劳动,让他们从小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并且力所能及地参与到家乡的建设中去,而这,不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立德树人的题中之义吗?
以儿童为本位是这部小说的另一特点。从儿童长篇小说的角度说,《我叫乐豆》也是可圈可点的,作品以留守儿童乐豆为叙事视角,从而强调了作品中儿童认知的特点。从题材上说,这是一部主题性创作,甚至可以说是触及了当下文学创作的重大题材,作品在题材的把控上做得恰到好处,通过孩子的眼睛,以孩子的语气,使得作品与儿童始终处在一种共情状态中。作品对许多故事的叙述点到为止,对许多问题的解释也是深浅有度,对一些矛盾的设置也都从儿童的认知与心理出发,从而保证了一部“大作品”的儿童性。
相比韩青辰此前的几部作品,《我叫乐豆》在语言上花了大功夫,创作中注意了叙述与描写之间的关系,景物、心理、人物等描写不时地进行穿插,使作品表现出了诗意化的抒情特色。再有书信、音乐、歌曲等不同艺术和文体的加入,让作品变得更加摇曳多姿,正是这些艺术上的努力让想象中沉重的生活与故事像蒲公英一样飞了起来。
(作者单位系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