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加快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必须从多角度出发,多措施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教材作为职业教育的办学标准之一,无疑是最亟需改变和提升的对象。文章从职业教育的概念和背景出发,分析了职业教育教材的重要地位及现状,指出当前形势下职业教育教材广泛存在教材内容定位不准、教材形态过于单一、教材资源管理无序等不足,提出基于“互联网+”的选题策划让内容定位更精准,基于用户关系的体验转型让教材形式升级迭代,基于终端服务的APP、数字化平台建设让新形式教材实现赋能增值等应对策略。
关键词:职业教育 融合出版 教材出版
职业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業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强调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做出批示,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创业创新、推动中国制造和服务上水平的重要基础。从多角度出发多措施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职业教育教材作为教师教书育人、因材施教的重要载体,无疑是最需要改变和提升的对象。
2019年2月13日,《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正式发布。这个被视为“办好现代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和施工蓝图”的方案开宗明义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这一定位强化了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创新中的重要性。《职教20条》在“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方面,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学校设置、师资队伍、教学教材、信息化建设、安全设施等办学标准,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创业。其中,教学教材被列为办学标准之一。职业教育教材是职业教育教学之本,作为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是保障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职业教育教材存在的问题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任务驱动教学法”“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等新的教学模式的出现,都预示着教学活动由传统的灌输教育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新教学模式的产生,需要强调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材与之相匹配。然而,不管是国家规划教材,还是精品教材,当前的职业教育教材基本沿用传统的教材编写方法,侧重教材的完整性、学科性,偏重理论,缺少实训,更谈不上数字时代的教学资源融合。因此,当前的职业教育教材无法体现产教融合的最新成果,无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老师也难以通过与当前教育模式不匹配的教材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职业教育教材承担着职业教育阶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任务,是职业教育阶段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和提升就业能力的重要保障。职业教育教材对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目前多数职业教育教材无法满足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存在诸多问题。
(一)职业教育教材内容定位不准
当前,多数职业教育教材固然是以国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指导方案为依据而编写,但是由于其在选题策划阶段脱离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在编写阶段缺乏具备相关企业经验的专家的指导和参与,导致多数教材过分拘泥于教条,整体内容陈旧且偏于理论,实训内容较少且又流于形式,本科化明显。到头来,说好的“项目驱动”“校企合编”教材编写思路和形式,远未实现。这样编写出来的职业教育教材脱离行业实际,内容定位不准,无法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的,这样学来的知识常常是纸上谈兵,这样培养出来的职业人才眼高手低。
(二)职业教育教材形态过于单一
信息化时代,新技术的发展使各类设备通过互联网实现互联互通,为教育、出版的融合提供了技术支撑。5G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带来了高速度、大带宽、低时延和广连接等优势,使在线教育、数字化学习成为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形式。后疫情时代,在线教学、数字化学习、碎片化学习、以用户为导向正在成为教学活动的新趋势。受限于教学单位的数字化教学条件,多数教材出版单位策划的职业教育教材,还是以纸质图书为主。哪怕有实力开发融合出版教材的出版单位,也仅将传统的纸质教材多媒体化,通过点击、简短语音指令等提供固定的内容,交互性有限。总体来说,当前的职业教育教材形态单一,缺乏创新,难以满足不断升级的职业教育教学需要。
(三)职业教育教材资源管理无序
新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出版”是新时代出版行业的转型方向。利用数字化等新技术融合图片、动画、音频、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是职业教育教材的出版方向。然而,多数出版单位并未领会职业教育教材的特点,并未厘清多种资料的内在联系逻辑,仅仅是为融合而融合。这样的结果就是“互联网+”、出版、教育简单地捏合在一起,教材成为容纳这些资源的容器。再者,由于出版单位缺乏实力构建数字化平台,多数职业教育教材附带的资源,因缺乏统一管理而显得零散、混乱。这样出版出来的融合教材,乍一看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其实内容杂乱、逻辑不清,资源难以形成需求链。而营销也全靠“融合”“新形式”等噱头,脱离内容本质。
二、发展职业教育教材应对策略
近年来,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深刻阐述了出版业跨界融合发展的新起点。推动出版转型不仅是国家的战略目标,更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21世纪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发展迅猛,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出现,赋能出版业的内容生产、经营管理、产品发布、用户服务等多个环节。短视频、知识付费、在线教育等新的产品形态、新的商业模式、新的行业生态层出不穷,为出版单位的融合出版提供了更多可能。融合出版形式以知识传播为目的,利用网络技术和数字出版手段,使得同一内容在不同媒体上全方位呈现,实现了需求个性化、内容立体化、价值最大化。在此背景下,众多出版单位增加融合出版技术研发投入,尝试创新融合出版新业态,积极探索可持续融合出版之路。
融合出版的根本使命是整合社会优质资源,强调以互联网思维服务于教育创新和教学改革。“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职业教育教材融合出版就是充分运用和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使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和职业教育教材出版、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提升职业教育的整体质量。
(一)基于“互联网+”的选题策划,让内容定位更精准
互联网的最大优势在于数据的连接,出版的本质是知识的传播。互联网时代,信息量剧增,信息获取的渠道和方式也灵活多样,出版单位职业教育教材策划编辑除了参加各种专业会议以了解行业前沿,更应基于“互联网+”对相关企业、单位的人才能力、素养需求以及教学终端进行综合调查,收集更广泛、更客观的基础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精研数据背后的逻辑,发掘基于数据分析的选题所具备的共性和个性,提出适合当前形势的职业教育教学需要的选题方案。这样的职业教育教材基于企业实践及行业背景和发展趋势而编写,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又不因编写编校时间而产生内容滞后;这样的职业教育教材基于教师教学和学生体验等大数据研究而编写,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知识实现供给侧改革,内容达到精准匹配。显然,这样的职业教育教材真正做到产学融合,内容定位精准,适合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
(二)基于用户关系的体验转型,让教材形式升级迭代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推进,信息化技术对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产生深远的影响,职业教育教材在信息化作用下发生巨大的变化。二维码技术的引入,实现了教材载体从纸质介质到电子屏幕介质的转变;移动智能终端的开发,让教材内容以声音、影像以及虚拟实验等形式出现;云端技术的引入,搭建了教学资源和教学课程的综合性平台,学生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在平台上独立学习……在互联网新场景下,职业教育教与学活动突破时间与空间限制,个性化、社交化正成为教学活动的新趋势。职业教育教材也逐渐从“作为教学用的教材”转向“作为学习用的教材”,主要用户体验从教师转向学生。因此,职业教育教材出版单位必须主动利用新技术,融合可用于新背景下教学活动的教学资源,包含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基于用户关系的体验转型,开发适合现阶段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新形式教材,与时俱进,让教材形式升级迭代。
一方面,新形势下的职业教育教材必须是融媒体教材。“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学活动依托数字技术、网络技术而开展,这就要求新的教材形式必须有别于传统的纸质教材。职业教育教材出版单位必须充分利用新技术,整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丰富的新媒体教学素材,开发出基于数字与网络技术、将传统纸质媒体与新兴数字媒体相融合的新形态教材,充分展示教材内容,服务教学过程,满足当下职业教育教学需要。
另一方面,新形势下的职业教育教材必须注重多元化设计。在互联网开放的教育生态中,学生足不出户便可接受海量的课程资源。俗话说:千人千面,百人百性。面对良莠不齐的资源,学生很难在开放的互联网信息中选取适合自己的内容进行学习。职业教育教材出版单位必须在“通”“专”兼顾的情况下,适当考虑不同学生的禀赋、偏好,注重教材的个性化设计、社交化设计,对不同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每一种教材形式都有适用的范围,每一种成功的形式都是反复试错、纠错的结果,教材形式的改变就是为了适应教学活动的改变而不断创新、升级迭代的过程。职业教育教材出版单位必须从当前的技术环境出发,把握技术带来的发展机遇,实现新技术在职业教育教材出版过程中的深层次渗透,打造线上与线下融合发展的模式,实现职业教育教材出版的动态化。
(三)基于终端服务的APP、数字化平台建设,让新形式教材实现赋能增值
职业教育新形式教材建设的目的是从根本上摆脱传统教材过分依赖于纸质载体的限制,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以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互联网+教育”条件下,新形式的职业教育教材不再是一本记载学习内容的书,而是一整套提供适合自主化学习、碎片化学习、泛在式学习服务的产品。学生只要通过APP、数字平台等软件和网络技术,就能享受新形式教材的众多资源和优质服务,也只有通过APP、数字平台等软件和网络技术,才能享受新形式教材的众多资源和优质服务。因此,职业教育教材出版单位必须集合力量,推进APP、数字化平台建设,匹配新形式教材,服务好终端客户,实现教材赋能增值。这要求职业教育教材出版单位,一方面要建立各类资源库,如课程资源库、分类专题库等,并做好资源的统筹与规划;另一方面要深入终端进行调研,在APP、数字化平台嵌入切合教学需要的、与新形式教材相匹配的互动式设计、教学反馈与评价设计,并形成“反饋—改进—反馈”的质量提升机制,促使融合出版的新形式教材与教学相匹配,形成良性循环。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职业教育教材存在诸多不足,职业教育教材出版单位需要结合当前职业教育现状和发展趋势,利用技术发展的红利,以“互联网+”为思维,融合多种可用于教学的优质资源,策划内容精准定位的教材、构建以用户需求为核心且贯穿职业教育教学活动全流程的数字化平台,打造“互联网+教育+出版”的新业态,助力职业教育教与学的变革,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丁喜刚.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的比较与建设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67-71.
[2]匡文波,张一虹.后疫情时代线上教学模式的探讨[J].出版广角,2021(4):6-9.
[3]邹佩耘,周安平.5G时代教育出版升级的机遇与困境[J].出版发行研究,2020(1):33-36.
[4]李长真,秦昌婉.融合出版视角下高校教材出版的创新发展[J].出版广角,2019(22):41-43.
[5]王军.新时代大学教材出版与高校人才培养[J].出版广角,2019(20):21-24
[6]王志刚.“互联网+教育”下我国教育出版的挑战与发展对策[J].出版广角,2019(1):6-10.
(作者单位系厦门大学出版社)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