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了更好地分析新时代农业类图书选题变化,本文通过对农业类图书出版现状分析,结合农业类图书出版的发展优势,以及实际出版工作中的创新与做法,从国家需要、社会需要、农民需要等角度,探索当下农业类选题策划方向,抓好优质出版资源深耕,创新融媒体思路,为同行提供思路借鉴,共同做强农业类图书出版。
關键词:农业类图书 出版创新 选题策划
新时代,随着我国农业发展正由农业大国走向农业强国,农业类图书出版经过了大农业的发展,经历了农家书屋建设,需要大跨步发展。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变革,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知识的创新,近年来,禽流感、非洲猪瘟等公共卫生事件对养殖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出版业为社会做好服务,提供及时、优质的内容给广大读者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通过知识传播,让大众更高效地了解到前沿知识,做好相关预防和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新时代背景下,各行各业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图书出版行业亦是如此,既面临产业升级带来的新机遇,也面临互联网企业跨界冲击下的产业危机,可谓机遇与危机并存。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农业类图书该如何发力,在媒体融合时代如何创新发展?这将考验出版业者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农业图书出版现状分析
笔者通过对近几年的大农业图书数据分析,发现很多亮点,特别是养殖板块方面,在整个农业类图书市场占有重要份额。
1.农业类图书略有下滑,养殖板块呈恢复态势
对开卷数据大农业类图书销售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近五年来大农业板块整体呈下滑趋势,这与农业类图书渠道拓展不佳,盈利点少,出版社减少投入有很大关系。通过分析,2019年农业图书图书经过调整有复苏迹象,各地方出版社也在农业类图书上发力,总体细分大农业图书市场,林业板块偏弱,养殖板块略强于种植板块,但2019年种植板块与养殖板块差距拉大,养殖板块图书在大农业图书板块中占比达57.6%。
其中,对比在大农业图书板块做得较好的地方科技出版社,不难发现,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重点打造养殖类图书产品线,特别是家禽养殖选题方面深度挖掘打造畅销书;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的“畜禽场消毒防疫与疾病防治技术丛书”和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家庭农场丛书”也都是重点围绕养殖板块产品线深耕的回报。另外,从近年来开卷数据大农业畅销图书榜来看,养殖板块图书一直占据榜首,足见该板块市场影响力还是特别明显。
2.沉淀积累,精品力作不断涌现
近年来,被纳入国家出版基金的农业类项目不少,其中不乏优秀的精品图书,如《中国杂交水稻发展简史》《中国稻麦两熟》《中国野生稻》《中国梨树志》《骆驼精品图书出版工程》《现代马业出版工程》《小麦赤霉病》《现代兽医基础研究经典著作》《江河鱼类早起发育图志》《中国特色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猪系统解剖学彩色图谱》《鸭病学》《国内外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史料》等。
农业精品的积累,可以看出我国近年来的发展,特别是在高端学术著作和重大出版工程方面体现了国家科研水平提升的成果。
3.开创新局面,打造系列精品丛书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针对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近几年地方科技出版社打造的系列农业精品丛书不仅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也为普及现代农业科技、指导农户和合作社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发挥重要作用,如广东科技出版社的“‘金土地新农村书系”不仅为广大农民奉献科技成果大餐和精神盛宴,也是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理论基础。
4.读者需求更加精确,内容专业性要求更高
农业类图书读者没有明确定位,读者泛农民化现象明显,农户、技术员、专家学者统统可以作为读者,而且传统的农业范围广、专业化水平低,缺少对内容需求的细分和对读者层次的细分,在农业的细分板块中养殖板块对技术需求更为渴望。
随着5G时代来临,集约化农业和精细农业的发展需要,我国种植业、养殖业对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员素质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一般的普及性技术很难满足市场需要,需要为读者提供更加精准的内容。如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山羊饲养实用技术》对山羊的营养需要、饲料种类、日粮配制及加工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重点介绍。
二、农业图书市场需求分析
图书的定位非常重要,我们基于图书市场需求分析,对该类图书读者定位是新型职业农民及技术人员,以及各级政府的工作人员。有了定位,可以保证图书有明确的读者方向。
1.国家产业发展的需要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大力提倡乡村振兴。如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多从专业类书籍找灵感、找方法,及时掌握技能,助力家庭增产增收是出版人的重要思考方向。
作为农业图书编辑,认真学习党和国家文件,领会文件的精神内涵,同时结合农业工作实际,策划“三农” 图书选题。如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广东科技出版社适时出版了“中国梦·美丽乡村建设丛书”,该项目入选广东省原创精品出版资金扶持项目,这就是编辑在学习政策性文件时发现选题的典型,也是宣传贯彻党中央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精神的实践。
2.农村产业转型的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产业逐步向规模化、专业化、合作化、企业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对农村专业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业企业主的素质要求和先进技术的掌握就显得尤为重要。农民及时合理地使用先进技术和现代化规范操作,对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有促进作用,成为当前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快推进产业绿色发展,既是落实新发展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举措,也是打赢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举措和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加强培养新型农民,帮助他们提高生产技能、市场意识、创业意识和经营管理水平,让传统农民转变成新型企业主。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敏锐地抓住机会,组织编写了《现代农业创业基础》《如何创办你的乡村旅游企业》《如何创办你的淡水养殖企业》《如何创办你的畜牧养殖企业》等农业创业图书。这套丛书着眼于农民创業实际,既有政策法规解释,也有典型案例分析,对于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具有积极的作用。[1]
3.新型职业农民的需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多媒体、互联网的逐渐普及,新型职业农民的需求不仅仅是依靠纸质图书获得技术,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提高劳动生产率。编辑要出版读者欢迎的图书,就必须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当下农业、农村的实际情况,了解农民的所思所想,了解市场需求变化,在此基础上策划选题,才能适合农民读者的需要。生产中遇到问题他们往往通过网络搜索答案解决问题,从手机上找寻需要的新技术,从社交圈里寻求答案。这些途径都说明现代出版物不能只是“书”,它可能是一段视频,或者是一个互动的平台。那么,针对新时期农民的出版需求,出版社也可以从多媒体、数字化出发,全方位、立体化地将内容呈现给读者。
随着手机的普及,新型职业农民不再满足于从图书上学知识、学技术,他们更乐于观看手机视频、收听音频,出版社可以发挥内容资源优势,开发在线音频课程和视频课程,需要注意的是,要严格审核在线课程的内容,避免出现导向和质量问题。注重在线课程实用性,出版在线课程和纸质图书的目的都是为了让用户“拿来就用”[2]。广东科技出版社的“金土地”APP不仅有音频和视频,还包括项目的实施应用,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高农民增收能力和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出版转型平台内容支撑的需求
当下出版社都在创新发展,寻求出版转型,农业类图书出版也不例外。近年来国内推出了几个“三农”图书平台,如广东科技出版社的“金土地”复合出版平台,中原农民出版社牵头地方科技出版社推出“天下农书”平台,中国农业出版社免费向全国用户开放“智汇三农”知识服务平台,这些平台的推出是“三农”图书出版转型升级的代表,但在效益转化方面有待时间检验。
在互联网传播过程中,借助数字出版,出版者可以更加便利地获得读者信息及阅读情况,使得出版者未来的出版目标更加明确。这也正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精神的良好体现。[3]
三、农业图书前景展望
创新是图书创作出版制胜的法宝。图书策划出版,除了选题策划、呈现形式、营销模式等创新外,还要充分了解国家战略需求、挖掘社会资源、了解市场需要、搭建多方合作平台,改变传统图书作者创作、出版机构出版营销的单一模式,走好特色出版之路。
1.围绕国家战略,出版精品力作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加快健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标生产,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标准“领跑者”。立足县域布局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推进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和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建设。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完善配套设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推进产业体系理论建设,出版人要在知识服务、技术普及上有所作为。
2.着眼市场需求,内容形式专业化
出版社发挥专业优势,同时应该有大局意识,更要着眼于市场需求,这样才会有更广阔的前景,图书出版的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可以说,读者需求是出版工作的出发点和原动力,精准满足读者需求,是农业类图书出版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首先,应当基于大数据,精准定位农业大类下细分市场读者的需求;其次,针对不同需求有的放矢,打造不同风格和类型的图书。有针对国家产业政策的,有针对专业知识的,还有针对疾病预防知识的。此外,图书的外在形式也要考虑各种读者的特点,充分体现读者需求,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创新出版形式,更好地为市场服务。
3.采用数据库管理模式,保证出版质量
采用数据库进行编写和出版进度的全程管理,是出版项目顺利推进的可靠保证,也是出版模式的方向。虽然丛书编写和出版过程要同时面对多位作者,书稿内容情况也各不相同,有了数据库支持,编辑可以精准把握图书的具体进度,随时与每一位作者深入交流图书的某一部分具体内容,保证精准深入。
采用数据库对丛书具体内容进行管理,是丛书高质量的可靠保证。哪些内容仍未完成,哪些内容要做修改,哪些内容要调整,哪些内容要补充等,都可以逐一精准安排落实,不出差错。采用数据库进行内容资源的储备,特别是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源储备,未来还可能有AR、VR等资源储备。[4]
采用数据库进行项目管理的做法,可保证策划的选题按时出版,并保证出版质量,对出版流程上的各项工作落实也非常有帮助。
4.深耕优质出版资源,创新融媒体思路
出版业的核心优势在于内容生产,拥有大量优质的出版资源是自身的优势,也是保持内容生产专业性、权威性、严谨性的重要保障。作为传统的出版社,持续内容的深耕,做优存量、做大增量,如何盘活优势资源?这就需要出版社及编辑要拓宽眼界,来自抖音、快手的农业养殖高手也都是可以挖掘的作者。
在互联网早期,是“两微一端”的时代,而在融媒体时代,短视频、直播迅速崛起,图书和短视频平台的充分融合,已经打破了传统的出版思维,图书作者不再局限于畜牧站、研究所、农业大学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养殖户也能够从读者变为短视频内容的创作者。不同的创作者在视频的内容和形式上都会更加多样化,通过丰富的短视频向读者传递更多图书无法展示的内容和信息,可以从多角度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和生产需要,从而提升全媒体环境下的内容整合能力,提升专业化、精细化程度,以优质的内容资源和高质量的服务抢占市场,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新媒体的引入除了让读者获取新知识,还具有社交功能。在社交背景下,个体对知识产品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具有共同话题的读者在交流时拓展视野、拓展业务。因此,社交性交流就成了新形势下图书营销的一种动力。就农业类图书出版市场而言,一方面,读者希望通过阅读图书来实现与同行进行精神交流的目的;另一方面,技术性农民通过社交性学习,主动打破图书购买习惯,从而影响图书消费。
5.树立走出去意识,扩大国际视野
我国正在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伴随着农业科技发展,我们的前沿技术成果在国际上已有领先,为了满足我国农民的阅读需求,也让其他国家的农民了解中国农业发展,增进彼此间文化交流与互动,特别是养殖类图书出版领域近年来取得了一定成果。如中国农业出版社与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合作,成功输出《渔业资源管理学》版权。还与哈萨克斯坦很有影响的一家出版社签订了多种农业科技图书的合作出版协议,并联合民族出版社共同申报了“丝路书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开启了农业图书走出去的新篇章。[5]
作为编辑应具备这样的意识,有主动去策划农业图书走出去项目的能力,农业技术在不同国家发展也是不相同的,特别在养殖方面我国有着良好的基础,技术发展也比较超前,优秀的农业编辑要培养国际视野,以发展的眼光判断国际上的需求,以便能及时策划走出去选题。实现农业类图书多元发展,不仅引得进,也要走得出。要实现对传统文化创造性的继承与发展,就要去粗取精,将创新融入传统文化出版工作的方方面面,在题材、形式等方面出新招、探新路。
四、结语
在新时代谱写动人诗篇,是出版人责无旁贷的使命。如今国家经济繁荣的春天再次印证,每一分努力都会有回报,每一次耕耘都不会白白付出。近年来,农业方面成果显著,这些就是对新技术发展的最好注脚,只有根据出版社自身优势和农村与农民迫切的生产规模化需求,瞄准农村主要服务群体进行图书选题策划,持续不断地关注、调研、挖掘、创新与服务,才能策划出更多、更好的适应新时代农民需要的图书。
总之,策划农业图书不能闭门造车,也不能仅仅依靠图书、网络等途径,智能手机的不断升级和5G时代的到来,手机也已成为农民重要信息和知识获取的工具,策划选题要有针对性、有准备、有尝试。传统出版與新媒体结合,既适应时代需要,也代表科技创新方向,同时出版社也要鼓励农业编辑试错。我们要大力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多出版发行“三农”图书,为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壮大农村经济实力、全面提高农牧民素质、培训新型农民、稳步推进农牧渔民增收做出贡献。选题思路来之于民,用之于民,在工作实践中将农业类图书策划转化为助力出版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为我国农业发展增添历史的积淀。
参考文献:
[1]黄主梅.浅谈“三农”图书的选题策划[J].出版科学,2014(04):35-36.
[2]张蕊,黄卫,陈肖安.新时期如何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图书策划工作的几点思考[J].科技与出版,2014(05):54-57.
[3]童云,汪春林,董夫才.创新“三农”科普图书出版,致力服务“三农”[J].科技与出版,2015(04):49-51.
[4]张付旭.新时代“三农”出版的守正创新[J].科技与出版,2019(09):106-109.
[5]李昕,陈炜曦.探析出版融合创新的“课+书”模式[J].科技与出版,2019(08):98-100.
(作者单位系广东科技出版社)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