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巴黎文丛”编辑手记

时间:2023/11/9 作者: 出版参考 热度: 11740
李建平

  

  

  摘要:编辑工作是—项充满了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工作,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提升专业素质。本文以“巴黎文丛”的编辑为例展开论述,通过剖析编辑过程中遇到的文字加工整理、文章取舍选择和部门关系协调等问题,总结了有效的应对方法,对如何做好编辑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文化研究 巴黎文丛 中法建交

  为了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由北京语言大学阎纯德教授主编,柳鸣九、李玉民等十余位研究法国文化的专家学者或长期生活在法国的作家参与撰写的“巴黎文丛”在大象出版社隆重出版。作为责任编辑之一,笔者有幸参与了其中三本书的编辑工作,感觉收获颇多。

  一、恰到好处的润色,让作者才华淋漓发挥

  根据丛书的统一要求,需要在二封的前面放置一则“隽语”,作为对本书主题的揭示。《法兰西之吻》的作者李玉民提供了一则“隽语”,但是文字较长,需要压缩文字后才能使用。笔者的初步意见是使用第一段文字: “世间任何事物,都难给人带来持续的快乐,唯独持续不断实现的梦想——兴趣理想化的梦想。”在征求编辑室王主任的意见时,他说虽然这句话意思比较凝练,但是表达不清晰,读者不明白作者要表达的是什么。最好使用后面两段文字,并且整合为一段,同时在语言上略微做些修改。最后我们形成的意见是: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的内心世界更愉快:难得兴趣、工作和梦想三位一体。天天能与法国文学大师攀谈,吸纳他们的真知灼见,每位作家都似曾相识,深入理解胜似品鲜。不断翻译有价值的文学作品,就成为生活的一种不断增值。”笔者把修改后的文字发给作者,作者表示基本同意,不过希望保留其最初来稿中的最后一句话,即“不断翻泽有价值的文学作品,就成为生活的一种不断增值的价值了”。作者是法国文学的翻译大家,这句话也非常契合他的职业特点,我们欣然采纳了作者的意见。

  《七色鸟》的作者蓬草发来的“隽语”摘自书中的一篇文章《星火》:“我认识的人中,有不少坦然地说他们没有什么梦想,我觉得这也不坏,他们大概决定了要把最美丽的梦藏在心中,轻易不向外扬——或者是有点担心说出来后,会受到别人的嘲弄,我倒是不相信他们完全没有梦想的。平凡单调的生活不易过,绝大部分的人却要这样子一天一天的活过,勇气或者就是来自一闪念间,在眼前浮动的某种忽隐忽现的星火,使我们不致有完全陷入黑暗中的绝望和恐惧,一点火星,一个理想,一个美梦,在眼前招手,迎着它,我们又可以往前多走一步了。”整体来看,第一句话贴近现实,第二句简洁凝练,决定使用第二句话作为“隽语”。发给作者征求意见,作者也认为这样处理较好。

  通过集思广益,这两则“隽语”不但具体形象,而且契合主题,达到了编辑和作者的要求。所以,“最好的编辑并不是改动最多或最少,而是恰到好处地让作者的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使作品放出最耀眼的光彩”。

  二、紧密围绕主题,文章选择敢于取舍

  《七色鸟》一书是作者在报纸上已发表文章的结集,主要描写了作者在巴黎的日常生活,在其他国家旅游的见闻,以及对故乡中国香港的回忆。其中描写作者在巴黎生活的文章所占比重大些,为了突出主题,深化中心,让读者对法国的生活风貌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于是把后面的一些游记散文进行了删减处理。二审同意了笔者的处理意见。三审王社长基本同意以上意见,并且特意强调对书中涉及的政治、民族、宗教等问题要多加注意,一定要在政治思想上严格把关,不能犯政治导向上的错误。因此,笔者又对全部书稿进行了细心梳理和再次处理,把几篇容易涉及敏感问题的文章进行了删除,然后才予发稿。

  校对是极为重要的出版条件,是出版物质量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因此,校对工作是编辑工作的延续,是对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完善。在校对《七色鸟》一书时,校对人员对其中的一篇回忆性文章《遗失的季节》提出疑问,认为作者阐述的观点不恰当,容易涉及政治导向问题,建议删除这篇文章。对于这个建议,笔者觉得要慎重处理。我们知道,对于出版社来说.一本好书可能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一本存在重大质量隐患的书也可能造成严重的损失。于是,笔者把这篇文章请校对科质量总监霍老师再审读一遍,看看是否存在政治导向问题。霍老师从事校对工作十几年,知识渊博,经验丰富,是大家信得过的校对方面的专家。经过认真审读后,她认为其中存在的问题虽然不是太明显,但是仔细阅读后容易给读者造成一种错觉,尤其是最后两段文字,在政治导向上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她说,作品在没有出版以前,代表的是作者个人的观点,作者要文责自负,作品在出版以后,代表的就是编辑和出版社的观点,编辑和出版社要对图书质量负责。为避免不必要的风险,还是删掉这篇文章为好。如果有其他合适的文章也可以进行替换。笔者接受了她的中肯意见,删掉这篇文章。同时又对初审时删掉的文章进行了细致的检查,最终找到了一篇符合页码要求的游记散文进行了替换。

  通过这件事,笔者认为在编辑工作中要想不出现失误或者少出现失误,一定要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因为“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的知识结构、生活阅历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就会不同,思想观点也会各异。虚心学习,追求完美,永远是编辑的职业追求。

  三、与美编团结协作,让作品锦上添花

  发稿以后,本套丛书美编王莉娟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了版式设计的初步方案。不过,其中也有美中不足之处。比如:在二封前面增加一頁,上面放置的是一枚设计精美的“巴黎文丛”邮戳,而邮戳背面是空白,没有放置任何文字。在后来封面设计完成以后,我们建议把计划放到后勒口上的“隽语”移到邮戳背面,这样就使页码得到了有效利用。不过,页码前面只放置一枚孤零零的邮戳,显得下面的空白太大。这套丛书的出版是为了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为了点明主题,增加销售卖点,加上一句宣传语也是很有必要的,于是笔者提议在邮戳图案下面加上这样一句话:谨以此书献给中法建交50周年。编辑室王主任认为提议很好,不过在措辞上可以再斟酌一下。经过几位编辑的热烈讨论,最后改为“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对于本套丛书的宣传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封面设计是根据每本书表现的主题,精选法国油画经典作品作为底图,显得色彩斑斓,充满艺术气息。打出封面彩样后,美编首先征求我们的意见。我们觉得封面整体设计高雅大方,不过需要对丛书名、书名、主编、作者等放置的位置进行一些改动。首先,丛书名和主编二者相距较远,需要把主编的名字移到“巴黎文丛”下面。其次,书名的法文原来放在“巴黎文丛”的上面,会让人误以为是“巴黎文丛”的法文,需要把书名的法文移到中文书名的左侧。最后,把放在后勒口的“隽语”移到“巴黎文丛”邮戳的背面,而把本套丛书及其作者放在此处,并且在书名上进行了颜色变化处理,从而完整呈现了本套丛书的全貌。

  对单独的一本书来说,封面加上设计独特的腰封可能会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但是对于丛书来说,每一本都加上腰封而又需要放在一起销售,似乎显得有些繁琐,无形中还增加了图书成本。从销售角度考虑,图书最终面对的是读者,加上腰封虽然显得美观,但实际对读者来说却没有多大意义。几位编辑讨论的最终意见是最好不加腰封,不过还需要请示王社长同意。王社长仔细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后,同意不加腰封,但同时也指出了封面设计的一些不足,比如:在色彩斑斓的画面中,社名和社徽显得不突出,应该把字号稍微变大,把社徽设计变成红色。王社长的话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成。这也给我们提出一个警示:对图书封面设计的每一个元素都不能忽视。当初我们在审看封面时,其他的地方都考虑到了,却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地方:社名和社徽不够醒目,湮没在一片彩色之中。幸亏得到及时的弥补,才不至于造成遗憾。

  作为一本书的脸面,封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审查和签署封面时,首先要保证书名、作者名、宣传语等文字准确无误,其次要注意封面设计中的每一个组成元素,精益求精。同时要严格遵守三对照原则,即封面、二封和版权页的相关内容必须保持一致,严把图书质量关。

  四、排版工作不容小视,弥补编辑失误很重要

  关于这一点,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在图书封面文字的处理上。为了体现本丛书纪念中法建交的主题,在书名处理上要统一加上法文书名,丛书主编还把12本书的法文名字进行了统一,并且给我们发来的电子稿。编辑室王主任要求责编把封面和二封的书名与发来的电子稿对照一下,保证书名一定不能出错。按照要求,笔者把三本书的名字和电子稿进行了认真核对,但是,由于疏忽大意, 《七色鸟》的书名还是出现了差错,这是在核对照红样中的二封时发现的。作者电子稿中的法文书名是l' Oiseau sept-couleurs,而丛书主编发来的法文书名是L' Oiseau sept-couleurs,书名的第一个字母是大写。起初在审查封面时,书名的第一个字母是大写,应该是正确的,可是进行核对时并没有把丛书主编发来的书名打印出来,而是用校样比照电脑上的书名核对的。由于没有发现二者之间的细微差异,反倒认为原来的小写书名是正确的,就把封面上的书名改成了小写的。这样一来,反而把正确的改成了错误的。当时排版人员曾经提出疑问,让再核对一下书名时,笔者却认为没有问题而没有核对。当笔者再次用二封和封面上的书名进行核对时,才发现了二者存在的不一致。幸好这本书还没有下厂印刷,要不然就会出现书名前后不一致的质量差错。发现差错后,笔者赶忙跑到排版中心进行改正。业务主管朱老师说,我们是按照这套丛书的正常程序做的,在我们这里保证不会出错。原来,编辑室王主任把丛书主编发来的法文书名电子稿也发给了排版中心,朱老师把它打印出来之后发到相关排版人员手中,要求大家一定要认真核对,千万不能出错。看到封面上的文字已被排版人员改过,一颗悬着的心才算放下来。

  虽然只是一个字母的小错误,但是这样的错误出现在封面上是不应该的,也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这启示我们,在工作中如果再细心一些,再多掌握一些工作技巧,就不会发生类似的事情。排版部门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工作程序,有时却会在弥补编辑工作失误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编辑工作富有趣味性,也充满了挑战性。它要求我们时刻保持警惕,一丝不苟,否则任何的疏忽大意都会造成不可預料的后果。同时,在编辑工作中保持和各环节、各部门的良好沟通,营造团结协作、凝神聚力的工作氛围,对于弥补工作失误,提升图书质量也是极为必要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就是编辑“巴黎文丛”带给笔者的启示,与编辑同仁共勉。

  参考文献:

  1.杰拉尔德·格罗斯.编辑人的世界[M].齐若兰,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14.

  2.周麒.出版校对培训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